第八回 定韬略張飛演武百日 展奇雄馬超驅兵五萬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回定韬略張飛演武百日 展奇雄馬超驅兵五萬
卻說前回雒城大堂上來了一文一武,驚得大家咋嘴吐舌,你道是誰?原來就是法正和孟達。
明明二人已先張任而死,怎麼又會去死還陽的呢?要是他們不死,那彭羕一定也還活着?是的,三位大功臣都沒有死,這是孔明在錦囊中吩咐彭羕扮演的一出戲。
為了要張任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歸順劉備,孔明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戲,料着張任不論真降和假降都會提出這個要求,這是相當符合情理的。
彭羕是個聰明人,按照孔明的旨意演得很逼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那末,提上大堂的兩顆人頭是從哪來的呢?不瞞衆位說,孔明已料及奪取雒城之前,魏延必不肯安份等待,一旦攻城,漢軍便有傷亡。
這兩顆腦袋就從十一日保留至今,然後用新鮮豬羊血塗抹于刀戮之處,點點滴滴就像剛剛殺的頭一樣,别說張任看不出破綻,就是劉備也無法懷疑這是假的。
實際法正和孟達被押到了外面立即松了綁,被手下請到了廂房中足足品嘗了半個時辰的香茗。
那兩聲都是空炮,是放給張任聽的。
那彭羕當堂自刎更為離奇,當他松玉帶的時候取出一粒藥丸在手中,右手提劍,左手拂面時将這藥丸塞在口中,此藥甜酸苦辣皆有,立刻生津滋液,隻見他滿口唾沫四溢,又粘又濕,嘴唇以下直到喉結處都塗滿了藥水,此藥水一碰藥丸便變色,從彭羕口中流出的藥丸液一流出來就成了殷紅殷紅的液體,流到哪兒,紅到哪兒,寶劍一勒,也染上了顔色,他又背對着堂口的張任,所以,不知情的看來就像真的一樣。
孔明這樣做有兩個目的,第一,張任見他們三人都死了,可能會回心轉意;第二即使仍不回頭,張任臨死也得到了一點慰藉。
可惜張任不知孔明的一番苦心,還是走了第二條路。
看官要問,萬一張任回心了,那又怎樣處置這三個功臣呢?這就更便當了,暫且不要安排他們見面,在今後漫長的歲月中讓張任漸漸淡忘,事情有了一個緩和的階段就會發生變化的。
何況張任是一個知書達禮的人,見多識廣,到那時即使碰到在一起也不過是一笑了之,還有什麼個人恩怨可談的呢? 法正和孟達拜見了孔明,卻見彭羕真的自刎在地,忙俯身去攙扶,&ldquo彭先生何必這等自輕自賤,我等未死,爾倒先亡,令人傷心!&rdquo 不料彭羕一骨碌從地上翻了起來,滿頭滿面鮮紅,吓得法正和孟達連連倒退數步,衆人方信三人都是假死,唯有張任一去不複返了。
頓時堂上一片笑聲。
彭羕起身往堂外去梳洗更衣。
這且不表。
殺了張任,孔明并沒感到有絲毫的輕松,等待他的是什麼,心裡清清楚楚。
劉循回到成都第一步就是向東川借兵,馬超入西川,部下有誰能和他匹敵,這是孔明最擔心的,與馬超争鋒絕對不會亞于張飛在虎牢關時戰呂布的那一場惡鬥。
由誰去戰?這個問題孔明想了幾天,覺得非張飛不可。
但從近年來的戰況看,張飛很少苦戰,體力減弱,武藝生疏這是免不了的,便喚道:&ldquo翼德将軍。
&rdquo 張飛聞聲而出,&ldquo老師,呼喚老張何事?&rdquo &ldquo亮以為将軍用兵之道昔不如今,而沙場苦戰則不如昔,果然否?&rdquo 張飛想,自從去歲入川,的确很少與人交戰,而主要精心于用兵上,覺得孔明對自己的評價很準确,&ldquo老師之言正合老張之心。
未知有何吩咐?&rdquo &ldquo亮限将軍百日之中苦練武藝,不可偷安!&rdquo &ldquo這是為何?&rdquo &ldquo天有不測之風雲,隻恐又有虎牢之戰耶!&rdquo孔明心裡明白,要張飛恢複到古城戰關羽時的武藝已經相當吃力了,恢複到虎牢關時的武藝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個時候他正是身強力壯用不完力氣的時候,今年将近五十歲的人了,也愛動動腦筋,必定在武藝上分心。
幸得他功底紮實,否則一落千丈。
張飛見他說得這樣鄭重其事,知道必有原因,自料百日之後能達到虎牢關時的武藝,滿口應承道:&ldquo遵老師之命!&rdquo 孔明這才面向堂上道:&ldquo兩旁衆位聽了,自來日起,文者習文,武者習武,不得疏懶!&rdquo &ldquo是!&rdquo齊聲應道。
就從正月十六這一日起,孔明既不發令,也不升堂,每日與劉備及彭羕等人坐談商議進取禦敵之策。
雒城内外操兵演武之聲不絕于耳,大将也很少閑聊之機,尤其是張飛更是悉心苦練。
本來像趙雲、張飛這種蓋世名将每天清晨或傍晚總要練幾路武藝,一則溫習,二則強身,正所謂拳不離手。
但這一次孔明特意關照下來,人人都有自尊心,誰肯落後,每個大将都比往常要多幾倍的時間練功。
而張飛更是有了&ldquo特殊使命&rdquo,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拖了兒子張苞和十八員燕将一起練習,起初張飛隻能和張苞戰上二三十個回合就感到大汗淋漓,氣喘籲籲,隻得歇下來喘息一會再戰。
每到這個時候,他才從心底裡佩服孔明的目光真有入木三分之功,覺得自己的本領已大不如以前,實力上也遠不是兒子張苞的對手。
看到了這一點,張飛就愈加刻苦,愈想在最短的時間内恢複原有的功力。
最初幾天,張飛老是被兒子打得隻是招架而沒法還手,最後招架不住就圈馬逃跑,乘機歇息一下,從清晨練到吃飯,從中午戰到黃昏,斷斷續續堅持不懈。
從二、三十個回合打起,慢慢地能戰五十回合,一百回合,以至整個上午。
從原先隻能招架到能夠還手,畢竟張飛比兒子要靈巧得多,進退有序,攻守自如,往往能以智取勝。
練到這樣的程度,張飛仍以為尚難取勝馬超
明明二人已先張任而死,怎麼又會去死還陽的呢?要是他們不死,那彭羕一定也還活着?是的,三位大功臣都沒有死,這是孔明在錦囊中吩咐彭羕扮演的一出戲。
為了要張任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歸順劉備,孔明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戲,料着張任不論真降和假降都會提出這個要求,這是相當符合情理的。
彭羕是個聰明人,按照孔明的旨意演得很逼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那末,提上大堂的兩顆人頭是從哪來的呢?不瞞衆位說,孔明已料及奪取雒城之前,魏延必不肯安份等待,一旦攻城,漢軍便有傷亡。
這兩顆腦袋就從十一日保留至今,然後用新鮮豬羊血塗抹于刀戮之處,點點滴滴就像剛剛殺的頭一樣,别說張任看不出破綻,就是劉備也無法懷疑這是假的。
實際法正和孟達被押到了外面立即松了綁,被手下請到了廂房中足足品嘗了半個時辰的香茗。
那兩聲都是空炮,是放給張任聽的。
那彭羕當堂自刎更為離奇,當他松玉帶的時候取出一粒藥丸在手中,右手提劍,左手拂面時将這藥丸塞在口中,此藥甜酸苦辣皆有,立刻生津滋液,隻見他滿口唾沫四溢,又粘又濕,嘴唇以下直到喉結處都塗滿了藥水,此藥水一碰藥丸便變色,從彭羕口中流出的藥丸液一流出來就成了殷紅殷紅的液體,流到哪兒,紅到哪兒,寶劍一勒,也染上了顔色,他又背對着堂口的張任,所以,不知情的看來就像真的一樣。
孔明這樣做有兩個目的,第一,張任見他們三人都死了,可能會回心轉意;第二即使仍不回頭,張任臨死也得到了一點慰藉。
可惜張任不知孔明的一番苦心,還是走了第二條路。
看官要問,萬一張任回心了,那又怎樣處置這三個功臣呢?這就更便當了,暫且不要安排他們見面,在今後漫長的歲月中讓張任漸漸淡忘,事情有了一個緩和的階段就會發生變化的。
何況張任是一個知書達禮的人,見多識廣,到那時即使碰到在一起也不過是一笑了之,還有什麼個人恩怨可談的呢? 法正和孟達拜見了孔明,卻見彭羕真的自刎在地,忙俯身去攙扶,&ldquo彭先生何必這等自輕自賤,我等未死,爾倒先亡,令人傷心!&rdquo 不料彭羕一骨碌從地上翻了起來,滿頭滿面鮮紅,吓得法正和孟達連連倒退數步,衆人方信三人都是假死,唯有張任一去不複返了。
頓時堂上一片笑聲。
彭羕起身往堂外去梳洗更衣。
這且不表。
殺了張任,孔明并沒感到有絲毫的輕松,等待他的是什麼,心裡清清楚楚。
劉循回到成都第一步就是向東川借兵,馬超入西川,部下有誰能和他匹敵,這是孔明最擔心的,與馬超争鋒絕對不會亞于張飛在虎牢關時戰呂布的那一場惡鬥。
由誰去戰?這個問題孔明想了幾天,覺得非張飛不可。
但從近年來的戰況看,張飛很少苦戰,體力減弱,武藝生疏這是免不了的,便喚道:&ldquo翼德将軍。
&rdquo 張飛聞聲而出,&ldquo老師,呼喚老張何事?&rdquo &ldquo亮以為将軍用兵之道昔不如今,而沙場苦戰則不如昔,果然否?&rdquo 張飛想,自從去歲入川,的确很少與人交戰,而主要精心于用兵上,覺得孔明對自己的評價很準确,&ldquo老師之言正合老張之心。
未知有何吩咐?&rdquo &ldquo亮限将軍百日之中苦練武藝,不可偷安!&rdquo &ldquo這是為何?&rdquo &ldquo天有不測之風雲,隻恐又有虎牢之戰耶!&rdquo孔明心裡明白,要張飛恢複到古城戰關羽時的武藝已經相當吃力了,恢複到虎牢關時的武藝是不可能的,因為那個時候他正是身強力壯用不完力氣的時候,今年将近五十歲的人了,也愛動動腦筋,必定在武藝上分心。
幸得他功底紮實,否則一落千丈。
張飛見他說得這樣鄭重其事,知道必有原因,自料百日之後能達到虎牢關時的武藝,滿口應承道:&ldquo遵老師之命!&rdquo 孔明這才面向堂上道:&ldquo兩旁衆位聽了,自來日起,文者習文,武者習武,不得疏懶!&rdquo &ldquo是!&rdquo齊聲應道。
就從正月十六這一日起,孔明既不發令,也不升堂,每日與劉備及彭羕等人坐談商議進取禦敵之策。
雒城内外操兵演武之聲不絕于耳,大将也很少閑聊之機,尤其是張飛更是悉心苦練。
本來像趙雲、張飛這種蓋世名将每天清晨或傍晚總要練幾路武藝,一則溫習,二則強身,正所謂拳不離手。
但這一次孔明特意關照下來,人人都有自尊心,誰肯落後,每個大将都比往常要多幾倍的時間練功。
而張飛更是有了&ldquo特殊使命&rdquo,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拖了兒子張苞和十八員燕将一起練習,起初張飛隻能和張苞戰上二三十個回合就感到大汗淋漓,氣喘籲籲,隻得歇下來喘息一會再戰。
每到這個時候,他才從心底裡佩服孔明的目光真有入木三分之功,覺得自己的本領已大不如以前,實力上也遠不是兒子張苞的對手。
看到了這一點,張飛就愈加刻苦,愈想在最短的時間内恢複原有的功力。
最初幾天,張飛老是被兒子打得隻是招架而沒法還手,最後招架不住就圈馬逃跑,乘機歇息一下,從清晨練到吃飯,從中午戰到黃昏,斷斷續續堅持不懈。
從二、三十個回合打起,慢慢地能戰五十回合,一百回合,以至整個上午。
從原先隻能招架到能夠還手,畢竟張飛比兒子要靈巧得多,進退有序,攻守自如,往往能以智取勝。
練到這樣的程度,張飛仍以為尚難取勝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