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懷柔術軍師巧語藏玄 赍烈志都督傲笑赴陰

關燈
&ldquo彭羕臨終再發一支将令,請軍師示下!&rdquo 堂上的人都凝神屏息,不知道孔明允許不允許,也不明白彭羕要發什麼令。

    一片寂靜。

    孔明默然。

     彭羕搶步上前,從令架上抽出一支令箭,大喝道:&ldquo三班聽令!&rdquo &ldquo嘎!&rdquo三班齊聲應道。

     &ldquo速将法正、孟達二人推出斬首,首級來見!&rdquo &ldquo是!&rdquo三班衙役聞聲如狼似虎地撲了上去,從兩旁拖出法正和孟達,捆翻在地,然後推着他們就往外走。

     二人不明不白地就要受斬,如何甘心,大聲叫喊:&ldquo法正何罪,要遭此極刑?!&rdquo&ldquo孟達死有何惜,所憾投錯門庭!&rdquo&ldquo冤枉&hellip&hellip&rdquo一邊叫,一邊走了出去。

     劉備見彭羕要下令斬他們二人,然後再殺自己,心裡很不安,雖然得了一員大将足以抵過他們三人,但留一殺三要離散人心,這不是明智的決策,他覺得孔明不阻止彭羕的胡作非為是欠妥的。

    便對孔明看了幾眼,便要起身喝住,卻又見孔明對自己把手暗暗亂搖,顯然是叫他不要參與,其中有詐情,因此又安心坐于旁側。

     接令官從地上撿起令箭,飛也似地奔出大堂。

    但聽得&ldquo咚!當!&rdquo兩聲炮響,刀斧手握着兩顆血淋淋的腦袋奔上了大堂,&ldquo請軍師鑒證!&rdquo 堂上這許多降将見了這一幕驚心動魄的場面,無不為自己捏一把汗,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會落到這樣的下場,故而對屍首看都不敢看。

     孔明看了一眼,說道:&ldquo念法、孟二人助張松獻圖有功,速即成殓入土!&rdquo 手下提頭退出。

     此刻張任走上幾步說道:&ldquo先生,若要任歸順大漢,須手刃彭羕!&rdquo因為剛才兩個人頭是不是法正和孟達的,張任沒有看清,有些懷疑彭羕的所作所為,故而要親手殺了彭羕才放心。

     彭羕忙挺胸說道:&ldquo彭羕血腥肉膻,怕污了都督之手;彭羕忠于漢室,被人不容,今日有任必無我,不如早成正果便了!&rdquo說罷走到了一旁,摘下頭上的紗帽,松去腰間玉帶,脫下從事官服,從玉帶上抽出青鋒一口,咬住了自己的發髻,雙目瞪出,頓時滿面殺氣。

    但見他仰面朝天道:&ldquo蒼天在上,彭羕助皇叔複興漢室半載有餘,解涪關之困,擒西蜀之帥,如今功圓德滿,不複眷念紅塵,願了此殘生,化作清風而去。

    &rdquo說到這兒,彭羕一步步走到虎案前又說道:&ldquo主公、軍師,彭羕死後莫忘春秋二祭,則死亦瞑目矣!&rdquo 隻見彭羕一手提劍,一手往面上一拂,背對張任,雙手緊握劍柄往自己的頸項上一抹,隻見他口中滴出鮮血,一口又一口,劍上、身上一片鮮紅,身體搖晃幾下站立不住,寶劍脫手撲地一下頭朝虎案,腳對堂口跌倒在地,四肢亂抓亂蹬一陣,就一動不動了。

     兩旁文武無不驚駭,紛紛呼道:&ldquo彭先生!彭先生!&hellip&hellip&rdquo頓時一片騷亂。

     别人悲恸,隻有張任遏制不住過分的喜悅,發狂地笑了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 孔明望着他這副失态的神情略露悅色,問道:&ldquo都督,如今歸降未遲!&rdquo 張任收斂住笑容,大聲道:&ldquo三賊廢除,遂本督平生之願。

    死而無憾。

    若要本督屈膝,除非日從東邊落,水向西邊流!本督不降,速速送我回去!&rdquo 殺了三個大功臣,結果被他愚弄了一場,劉備又急又氣,差點暈了過去,連聲大喝:&ldquo斬!斬!斬!&rdquo 孔明仍然十分平靜地呼道&ldquo幼常聽令!&rdquo &ldquo馬谡在!&rdquo &ldquo将令一支,為監斬之職!&rdquo &ldquo是!&rdquo &ldquo張任,吾主念爾頗有才智,不忍加害,欲刀下超生。

    豈料汝執迷不悟,戲谑吾主,倘若不殺,遺患無窮。

    我且問汝,還有話否?&rdquo 一場惡作劇以後,張任滿臉通紅,此時意識到就要告别人世時,臉上掠過一絲悲哀的陰影,他知道滿城的百姓并不把他看作是西蜀的英雄,這使他絕望。

    便說道:&ldquo願先生将張任斬于金雁橋下!&rdquo &ldquo幼常,領兵五百,往金雁橋行刑!&rdquo &ldquo遵命。

    &rdquo 馬谡點齊漢軍,從大堂上押出張任,前呼後擁出雒城,直奔金雁橋去。

    一路上,觀者如堵。

    那張任為何要死在金雁橋呢,因為張任以為今日之死就是追孔明過了金雁橋的緣故,這頂橋是他鑄成大錯的發源地。

    據說猛虎中了緻命傷以後,除非當即倒地死去,否則不管逃到哪裡,最終仍會逃回原地而死。

    張任是員虎将,他覺得死在那裡是最妥當的。

     此時天已傍晚,一聲沉悶的落魂炮響,一代名将命歸陰曹。

    建安十八年的元宵之夜,月明星朗,張任之死給雒城罩上了一層灰蒙蒙的氣氛。

    馬谡斬完張任,提着首級進雒城上大堂繳令。

     孔明驗過屍首,吩咐手下将厚禮葬于金雁橋堍,和戰馬一齊掘地埋葬。

    金槍和盔甲等遺物珍藏軍中。

    又傳令手下往落鳳坡尋找龐統屍骨,亦然葬于金雁橋堍,與張任之墓相對。

    當然,龐統已死半年多了,落鳳坡那裡是白骨滿地,哪裡還分得出鳳雛、虎犢之骨,不過是應個景,胡亂掃了些白骨來,權當龐統之骨而己。

    不再贅述。

     這裡剛剛斬畢張任,大堂口來了一文一武,文者提袍而班,&ldquo軍師,下官有禮!&rdquo武者按劍而入,&ldquo軍師末将拜見!&rdquo 衆文武循聲望去,不由得驚得目瞪口呆,張着口閉不起來。

    正是: 新魂才附輕風去,故人又随清影來。

     欲知來者卻是何人,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