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聆幽曲張任離神淨心 慕名流孔明棄車就馬
關燈
小
中
大
走。
忽然地上橫着三道繩索,張任知道是絆馬索,便将缰繩向上一扣,黃骠馬立刻前蹄一蹲,後蹄一點,輕松自如地躍了過去。
眼在後面的郤真老是趕不上,又連聲喊道:&ldquo都督慢走!&rdquo&ldquo都督稍等片刻!&rdquo 張任一心要捉住四輪車上的孔明,哪有心思等他,一面拍馬追趕四輪車,一面頭也不回地對郤真道:&ldquo郤将軍小心地上絆馬索!&rdquo 郤真趕前幾步,果然見地上橫着三道絆馬索,心裡還吃不準能否跳過去,便向戰馬連催幾下,沖到繩索之前,忽兒向上一提。
原來這匹馬也是良馬,被郤真這麼一沖一提,戰馬踮着腳騰身而起,勉強跳了過去,不過也搖晃了幾下才站穩。
張任緊盯着四輪車不放,在山套中追來趕去。
忽見四輪車放着大道不走,卻繞小道過去,張任頗感蹊跷,仔細一觀察,發現離自己一二丈遠的地面上滿是雪白锃亮、閃閃發光的鐵錐,知道前面布下的是&ldquo地菱釘&ldquo。
所謂地菱釘,是用鋼鐵打成銳利的細長錐子,倒插在路上,作為一種埋伏。
要是戰馬走上去,就很難逃出這個圈子,越跳越痛。
張任為了趕上孔明,并不繞道,筆直跳過了滿是鐵釘的這段路,趕在了孔明之前。
可是,當黃騾馬四蹄還未落地,四輪車向旁側小道一拐,又把張任拉下了一大段。
郤真也緊随而來,幸得這段地菱釘陣不算寬,三腳馬也躍了過去。
從孤山到這兒大約趕了五裡多路,看得見,追不上,張任打定主意要捉住孔明,所以毫無雜念,死心塌地尾随着他,不管他到哪兒。
又行了一陣,見四輪車又是繞道而走,急忙看時,地上隐約可見一個較大的白圈。
張任是個主帥,又是将軍出身,戰場上這種事情見得多了,料定這就是一個陷馬坑,足有兩丈左右開闊。
這種陷馬坑一般隻用幾根較細的竹竿搭成,再鋪上幾張蘆菲,上面用土灑滿,看上去象平地,實際上隻要有人走上去,哪怕是個小人,也會掉下去。
還有一種陷馬坑,除了上面有僞裝物外,坑底下還設有刀槍之類利器,就象刀山一般,人一旦掉下去,不是頭破血流,就是腹穿腸斷,甚至葬送性命。
實際上這是孔明擒捉張任的第一個地方,不一定非要在金雁橋再捉他不可。
張任眼明手快,發現埋伏立即縱馬躍了過去。
後面的郤真為了趕上張任,忘卻了自已的坐騎是匹斷了腿的馬,因為地菱釘和絆馬索都已跳過,總以為這個地方也可以,便一拎戰馬,向上一蹿。
這一蹿,戰馬拚盡了渾身之力,畢竟一條腿剛斷,又是兩個晝夜沒有食料充饑,兩隻前蹄跳到了對面的白圈之外,可還有一隻蹄剛在陷馬坑上一點,隻聽&ldquo轟&rdquo的一聲,連人帶馬掉了下去。
張任聽到一聲巨響連忙回頭一看,一股巨大的煙塵沖天而起,郤真和戰馬影蹤全無,知其掉下了陷馬坑。
這是他身旁最後的一員大将,盡管騎了一匹斷腿馬派不了用場,到底還能陪伴自己度過了兩個可怕而又寂寞的夜晚。
要是能換上一匹好馬,郤真不是一般戰将。
張任隻得暫時棄下孔明,回馬到陷馬坑旁向下面一看,郤真果然跌得不輕,戰馬又倒在了下面。
便探出金槍,正準備從坑中把郤真拉上來。
恰在此時,忽聽腦後風聲響亮,橫刺裡掃出一将,&ldquo張任看刀!&rdquo 張任趕緊回身,一看卻是吳懿,起槍招架過,無心戀戰,心裡記挂着四輪車上的孔明,相救郤真已無能為力,便對坑裡的郤真說:&ldquo郤将軍,本督無能相救,請将軍自重!&rdquo說罷,掉馬追趕孔明去了。
吳懿從十二早晨擒了公子劉循歸了漢室,孔明就給了他早已預備好了的一封錦囊,他按照錦囊上的吩咐;從大營領取一千弟兄,便在孤山之後孔明指定的地方做下了絆馬索、地菱釘、陷馬坑,最大的願望是在這三個圈套上擒獲張任,最起碼要捉住郤真。
如今見郤真掉了下去,張任剛想救應,吳懿便沖了過來。
見張任掉馬就走,吳懿也不追趕,命手下用撓鈎将坑中不可自拔的郤真拖了上來,将他捆綁住,然後又把他的長槍和摔傷了的戰馬一一拖起,這才填平陷馬坑,收拾地菱釘和絆 馬索,押着郤真往雒城而去。
孔明見張任去搭救郤真,關照兩個小童将車輛轉出山套,從大道趕到雒城。
四輪車一上了平坦大道,便施展開了它的輕快如飛的優點,直往金雁橋方向而去。
金雁河是涪關通往雒城的一條水路,而孔明的真正埋伏就在金雁河畔等候着張任。
所以,孔明從鳳鳴山後山套出來,穿過鳳鳴山路,沿着這條河流旁的一條大道而行。
張任撇下郤真再追孔明時,發覺四輪車已穿過山路走上了大道,心想,在山套裡兜圈子抓不到你,上了大道我的戰馬就可以顯示出它的龍駒精神,不怕趕不上一輛小車!可是追了一程又一程,盡管馬不點地似飛一般,仍距一大段路,漸漸又拉長了一段,覺得這輛四輪車奧妙無窮。
暗想,大概戰馬饑餓乏力跑不快了,照這麼追下去無論如何是抓不住他的。
孔明擡頭見到前面河道上的一頂橋,便知是金雁橋,又見小套旁閃出兩個人,一個是法正,手執一根馬鞭,一個是孟達,帶着一匹銀鬃白馬,四輪車剛到橋旁,二人便迎了上來,&ldquo請軍師棄車上馬!&rdquo&ldquo請軍師執鞭過橋!&rdquo 孔明不慌不忙地下了小車,騎上白馬,手執銀鞭。
張任從後面看得清楚,驚奇道:要是孔明騎馬逃走,我就根本不用追了,其想不到一個文弱之人也善騎術!還沒想完,隻見白馬剛一走動,馬背上的孔明就開始東扭西歪,馬鞭拖在
忽然地上橫着三道繩索,張任知道是絆馬索,便将缰繩向上一扣,黃骠馬立刻前蹄一蹲,後蹄一點,輕松自如地躍了過去。
眼在後面的郤真老是趕不上,又連聲喊道:&ldquo都督慢走!&rdquo&ldquo都督稍等片刻!&rdquo 張任一心要捉住四輪車上的孔明,哪有心思等他,一面拍馬追趕四輪車,一面頭也不回地對郤真道:&ldquo郤将軍小心地上絆馬索!&rdquo 郤真趕前幾步,果然見地上橫着三道絆馬索,心裡還吃不準能否跳過去,便向戰馬連催幾下,沖到繩索之前,忽兒向上一提。
原來這匹馬也是良馬,被郤真這麼一沖一提,戰馬踮着腳騰身而起,勉強跳了過去,不過也搖晃了幾下才站穩。
張任緊盯着四輪車不放,在山套中追來趕去。
忽見四輪車放着大道不走,卻繞小道過去,張任頗感蹊跷,仔細一觀察,發現離自己一二丈遠的地面上滿是雪白锃亮、閃閃發光的鐵錐,知道前面布下的是&ldquo地菱釘&ldquo。
所謂地菱釘,是用鋼鐵打成銳利的細長錐子,倒插在路上,作為一種埋伏。
要是戰馬走上去,就很難逃出這個圈子,越跳越痛。
張任為了趕上孔明,并不繞道,筆直跳過了滿是鐵釘的這段路,趕在了孔明之前。
可是,當黃騾馬四蹄還未落地,四輪車向旁側小道一拐,又把張任拉下了一大段。
郤真也緊随而來,幸得這段地菱釘陣不算寬,三腳馬也躍了過去。
從孤山到這兒大約趕了五裡多路,看得見,追不上,張任打定主意要捉住孔明,所以毫無雜念,死心塌地尾随着他,不管他到哪兒。
又行了一陣,見四輪車又是繞道而走,急忙看時,地上隐約可見一個較大的白圈。
張任是個主帥,又是将軍出身,戰場上這種事情見得多了,料定這就是一個陷馬坑,足有兩丈左右開闊。
這種陷馬坑一般隻用幾根較細的竹竿搭成,再鋪上幾張蘆菲,上面用土灑滿,看上去象平地,實際上隻要有人走上去,哪怕是個小人,也會掉下去。
還有一種陷馬坑,除了上面有僞裝物外,坑底下還設有刀槍之類利器,就象刀山一般,人一旦掉下去,不是頭破血流,就是腹穿腸斷,甚至葬送性命。
實際上這是孔明擒捉張任的第一個地方,不一定非要在金雁橋再捉他不可。
張任眼明手快,發現埋伏立即縱馬躍了過去。
後面的郤真為了趕上張任,忘卻了自已的坐騎是匹斷了腿的馬,因為地菱釘和絆馬索都已跳過,總以為這個地方也可以,便一拎戰馬,向上一蹿。
這一蹿,戰馬拚盡了渾身之力,畢竟一條腿剛斷,又是兩個晝夜沒有食料充饑,兩隻前蹄跳到了對面的白圈之外,可還有一隻蹄剛在陷馬坑上一點,隻聽&ldquo轟&rdquo的一聲,連人帶馬掉了下去。
張任聽到一聲巨響連忙回頭一看,一股巨大的煙塵沖天而起,郤真和戰馬影蹤全無,知其掉下了陷馬坑。
這是他身旁最後的一員大将,盡管騎了一匹斷腿馬派不了用場,到底還能陪伴自己度過了兩個可怕而又寂寞的夜晚。
要是能換上一匹好馬,郤真不是一般戰将。
張任隻得暫時棄下孔明,回馬到陷馬坑旁向下面一看,郤真果然跌得不輕,戰馬又倒在了下面。
便探出金槍,正準備從坑中把郤真拉上來。
恰在此時,忽聽腦後風聲響亮,橫刺裡掃出一将,&ldquo張任看刀!&rdquo 張任趕緊回身,一看卻是吳懿,起槍招架過,無心戀戰,心裡記挂着四輪車上的孔明,相救郤真已無能為力,便對坑裡的郤真說:&ldquo郤将軍,本督無能相救,請将軍自重!&rdquo說罷,掉馬追趕孔明去了。
吳懿從十二早晨擒了公子劉循歸了漢室,孔明就給了他早已預備好了的一封錦囊,他按照錦囊上的吩咐;從大營領取一千弟兄,便在孤山之後孔明指定的地方做下了絆馬索、地菱釘、陷馬坑,最大的願望是在這三個圈套上擒獲張任,最起碼要捉住郤真。
如今見郤真掉了下去,張任剛想救應,吳懿便沖了過來。
見張任掉馬就走,吳懿也不追趕,命手下用撓鈎将坑中不可自拔的郤真拖了上來,将他捆綁住,然後又把他的長槍和摔傷了的戰馬一一拖起,這才填平陷馬坑,收拾地菱釘和絆 馬索,押着郤真往雒城而去。
孔明見張任去搭救郤真,關照兩個小童将車輛轉出山套,從大道趕到雒城。
四輪車一上了平坦大道,便施展開了它的輕快如飛的優點,直往金雁橋方向而去。
金雁河是涪關通往雒城的一條水路,而孔明的真正埋伏就在金雁河畔等候着張任。
所以,孔明從鳳鳴山後山套出來,穿過鳳鳴山路,沿着這條河流旁的一條大道而行。
張任撇下郤真再追孔明時,發覺四輪車已穿過山路走上了大道,心想,在山套裡兜圈子抓不到你,上了大道我的戰馬就可以顯示出它的龍駒精神,不怕趕不上一輛小車!可是追了一程又一程,盡管馬不點地似飛一般,仍距一大段路,漸漸又拉長了一段,覺得這輛四輪車奧妙無窮。
暗想,大概戰馬饑餓乏力跑不快了,照這麼追下去無論如何是抓不住他的。
孔明擡頭見到前面河道上的一頂橋,便知是金雁橋,又見小套旁閃出兩個人,一個是法正,手執一根馬鞭,一個是孟達,帶着一匹銀鬃白馬,四輪車剛到橋旁,二人便迎了上來,&ldquo請軍師棄車上馬!&rdquo&ldquo請軍師執鞭過橋!&rdquo 孔明不慌不忙地下了小車,騎上白馬,手執銀鞭。
張任從後面看得清楚,驚奇道:要是孔明騎馬逃走,我就根本不用追了,其想不到一個文弱之人也善騎術!還沒想完,隻見白馬剛一走動,馬背上的孔明就開始東扭西歪,馬鞭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