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困張任十面埋伏盡起 挾費觀孤膽豪傑獨雄
關燈
小
中
大
上必定是腦漿四濺。
看來山上這個漢将并不要我的性命,否則他要打我的腦袋不是更有把握嗎?張任見楊儀已逃上山去,再看了看劉安,覺得沒有必要再留在這兒了,未及四個黑臉趕到,便離開了後山,往最後一面山坡上去了。
張任來到左面山腳下,原來也并不抱有多大希望了,隻是走着瞧,哪裡有空子就往哪兒去,反正比等死要強得多。
不料一到這兒便覺有了轉機,因為他是川中主帥,對各處的大将的情況了如指掌。
左面山坡上是周群、邢環二将,當時命他們守住涪江要隘不是因為他們的武藝高強,而是涪江是個天險,涪江之外又有不少名将守住關隘,所以本領差一點無礙大局。
張任知道這兩個人的武藝最多隻有三等的水平,孔明用他們在這裡守山阻擋,可能對他們不熱悉。
機不可失,趁四個黑臉未到,沖上山去!張任躍馬登山,直取周、邢二将。
周群、邢環見張任沖到頗覺驚惶,自知武藝平庸,并馬迎了前去,雙槍齊發,企圖能争取二、三個回合的時間,等候救應。
用兵布陣可以虛虛實實,唯有動刀動槍是實實在在的。
張任自信對付這兩個人是不用費力的,尤其兩個一起來更有利,使起金槍向左一逼,接着向右一封,頓時把兩杆槍擋了開去,已經占了上風,然後槍杆一抖似金蟒直探周群的咽喉,頃刻血染衣甲,倒了下去。
邢環吓慌了神,圈馬能想逃走。
張任不緊不慢掉轉槍杆,槍鑽重重地打在了邢環的後腦勺上。
隻見他身子向前一沖,口吐數升鮮血,連人帶槍摔下馬背。
彈指間連傷二命,左邊山坡上已經一無阻擋,張任高舉金槍向山頂沖去。
&ldquo妖道諸葛,反賊彭羕,本督來也!速來馬前領死!&rdquo 這一突變非同小可!驚得山頂上的彭羕跳了起來,兩隻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孔明,意思是張任馬上就到,我們怎麼辦!孔明也受驚非小,他沒料到周群和邢環竟是這樣不堪一擊,照面就送了性命。
但孔明不是初次用兵,策略中的失誤往往很難預料,隻有實施随機應變,深知孤山是全局的核心,山上一亂,張任捉不到是小事,還有可能引起嘩變,到那時是無法收場的。
孔明鎮定自若,泰然處之,一邊招動羽扇,一邊思慮着下邊該怎麼辦。
恰在此時,孤山後面跳出兩匹戰馬,馬後數十個漢軍,手提肩挑,馬上二将正是催糧官毛仁、苟璋。
二将正從涪關運糧送水到此,命弟兄們往各條路口送去,自己便住孤山上來。
剛至山頂,便見孔明招手,知有要事,一聽原是張任上山來了,二将毫不猶豫,圈馬便下山去。
行不到二三十步,便和張任相遇。
毛仁、苟璋也隻能算三等大将,但與周群、邢環大有區别。
毛、苟二人自投了劉備以後,大敗仗經曆了不少,但大的勝仗也打過很多,盡管本領平庸,沙場作戰經驗卻很豐富,應變能力較強。
此刻面臨的是一個強敵,二将便在他當面一攔,擺出一副交戰的架式,大吼道:&ldquo大膽川将與我住馬!若要上山,先到本将軍刀上領教一番!&rdquo 張任當然不會怕他們,因為他與漢将中魁首張飛曾交過手,也占不到他的便宜,别的無名将就不在他的眼裡了。
但武藝高低隻有自己人最清楚,張任隻熟悉川中戰将,對漢将便無從得知了。
尤其見毛仁、苟璋都長得長一碼、大一碼,一點也不見自己怕,倒有點吃不透,故而略将戰馬扣住,喝問道:&ldquo擋道之将,通下名來!&rdquo 模樣長得好,不一定名字叫得響,自病自得知,毛仁和苟璋對這一點明白得很,不太願意和他明刀實槍來真的,根本的目的在于拖延時間,希望在接應大将趕到之前不動手,毛仁并不理睬張任的話,反而質問道:&ldquo來将乃是何人!&rdquo &ldquo爾等聽了,本人乃是西蜀水陸兵馬總督張任。
爾等何許樣人?&rdquo 毛仁和苟璋昂一昂頭,挺一挺胸大聲道:&ldquo張任聽了,大将軍乃劉皇叔麾下、漢軍師帳前、大漢水軍都督的護衛大将軍毛仁、苟璋的便是!與我速速下山。
&rdquo 張任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兩個人的名字,便知他們的本領不會強到哪裡,而是虛張聲勢吓退我,等候黑臉趕來。
張任便挺槍直上,&ldquo無名鼠輩,膽敢馬前擋道,本督金槍無情,來也!&rdquo說着,戰馬躍上,起槍向上面晃了一下。
毛仁、苟璋并不招架,将戰馬倒退了幾步。
因為一招架必定要打,一打就将本領顯露了出來,張任就可自恃無恐地沖上山了。
毛仁喝道:&ldquo張任住馬,休惹本将軍動手。
倘然本将軍性起,三合之内送爾性命!&rdquo 張任哪會聽他的,奮力向前,又向上虛晃了數槍,倒也不敢貿然沖上去,隻為後山上遭了劉安的一丸鐵彈,唯恐不知名的漢将還有什麼暗器或絕技。
毛、苟二将且擋且退,眼看就要退至山頂,二将便欲舍身相搏了。
就在此時,四個黑臉聞風而至,像四隻餓狼一樣撲了上來,&ldquo大膽小子,我等來也!&rdquo 聲音宏亮,使張任手軟心怵。
毛仁、苟璋見救應到來,方才振奮精神呐喊着沖了下來。
張任腹背受敵,隻得閃過一旁,被逼退下了山坡。
一場虛驚到此結束。
毛、苟二将回至山頂,孔明吩咐弟兄将周群、邢環的屍體收拾,擡頭見太陽已過正午,便将送來的食物用過,略事歇息。
就這樣,張任奔走了大半天把山套的東南西北中都走了個遍,雖說刺殺了兩員漢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也可以得到一點點慰藉,然而仍然置身于漢軍的包圍之中,既沖不出去,又上不了孤山。
而這一點點損失對漢軍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猶如牯牛身上拔了根毛,根本無足輕重。
連續不斷的厮殺,使張任感到饑餓和困乏,回不到雒城,又使他惆怅和煩悶,便駐馬在孤山腳下,穩定一下情緒,尋隙再沖出山套。
就在夕陽西照的時候,背後傳來了輕輕呼喚之聲:&ldquo大都督,末将來遲了!&rdquo 張任想,到了這個時候,誰還認我這個都督呢?回頭一看,卻是雒城守将郤真。
沉淪、寂寞中有人相伴,這是莫大之幸,張任初時驚喜.可出于主帥的襟懷,不覺又皺起了眉頭,正不知他怎麼也會到了這兒來。
原來彭羕騙出張任,雒城中隻剩下了一文一武二人,他們見漢軍紛紛退走,便命弟兄出城将劉璝的屍體收拾埋葬,然後關閉城門,扯起吊橋,等候都督的消息。
直至太陽當頂,就像斷了線的風筝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二人開始為張任擔憂了。
郤真說:&ldquo太守,諸葛亮智深謀廣,善于用兵,以吾之見,都督此去必中詭計。
請太守善保城關,待末将前去接應。
太守以為然否?&rdquo 費觀是個文人,很有見識,這個道理是很懂的。
張任是整個西川的中樞,全靠他一人麾帥調停,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西蜀豈不就此完
看來山上這個漢将并不要我的性命,否則他要打我的腦袋不是更有把握嗎?張任見楊儀已逃上山去,再看了看劉安,覺得沒有必要再留在這兒了,未及四個黑臉趕到,便離開了後山,往最後一面山坡上去了。
張任來到左面山腳下,原來也并不抱有多大希望了,隻是走着瞧,哪裡有空子就往哪兒去,反正比等死要強得多。
不料一到這兒便覺有了轉機,因為他是川中主帥,對各處的大将的情況了如指掌。
左面山坡上是周群、邢環二将,當時命他們守住涪江要隘不是因為他們的武藝高強,而是涪江是個天險,涪江之外又有不少名将守住關隘,所以本領差一點無礙大局。
張任知道這兩個人的武藝最多隻有三等的水平,孔明用他們在這裡守山阻擋,可能對他們不熱悉。
機不可失,趁四個黑臉未到,沖上山去!張任躍馬登山,直取周、邢二将。
周群、邢環見張任沖到頗覺驚惶,自知武藝平庸,并馬迎了前去,雙槍齊發,企圖能争取二、三個回合的時間,等候救應。
用兵布陣可以虛虛實實,唯有動刀動槍是實實在在的。
張任自信對付這兩個人是不用費力的,尤其兩個一起來更有利,使起金槍向左一逼,接着向右一封,頓時把兩杆槍擋了開去,已經占了上風,然後槍杆一抖似金蟒直探周群的咽喉,頃刻血染衣甲,倒了下去。
邢環吓慌了神,圈馬能想逃走。
張任不緊不慢掉轉槍杆,槍鑽重重地打在了邢環的後腦勺上。
隻見他身子向前一沖,口吐數升鮮血,連人帶槍摔下馬背。
彈指間連傷二命,左邊山坡上已經一無阻擋,張任高舉金槍向山頂沖去。
&ldquo妖道諸葛,反賊彭羕,本督來也!速來馬前領死!&rdquo 這一突變非同小可!驚得山頂上的彭羕跳了起來,兩隻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孔明,意思是張任馬上就到,我們怎麼辦!孔明也受驚非小,他沒料到周群和邢環竟是這樣不堪一擊,照面就送了性命。
但孔明不是初次用兵,策略中的失誤往往很難預料,隻有實施随機應變,深知孤山是全局的核心,山上一亂,張任捉不到是小事,還有可能引起嘩變,到那時是無法收場的。
孔明鎮定自若,泰然處之,一邊招動羽扇,一邊思慮着下邊該怎麼辦。
恰在此時,孤山後面跳出兩匹戰馬,馬後數十個漢軍,手提肩挑,馬上二将正是催糧官毛仁、苟璋。
二将正從涪關運糧送水到此,命弟兄們往各條路口送去,自己便住孤山上來。
剛至山頂,便見孔明招手,知有要事,一聽原是張任上山來了,二将毫不猶豫,圈馬便下山去。
行不到二三十步,便和張任相遇。
毛仁、苟璋也隻能算三等大将,但與周群、邢環大有區别。
毛、苟二人自投了劉備以後,大敗仗經曆了不少,但大的勝仗也打過很多,盡管本領平庸,沙場作戰經驗卻很豐富,應變能力較強。
此刻面臨的是一個強敵,二将便在他當面一攔,擺出一副交戰的架式,大吼道:&ldquo大膽川将與我住馬!若要上山,先到本将軍刀上領教一番!&rdquo 張任當然不會怕他們,因為他與漢将中魁首張飛曾交過手,也占不到他的便宜,别的無名将就不在他的眼裡了。
但武藝高低隻有自己人最清楚,張任隻熟悉川中戰将,對漢将便無從得知了。
尤其見毛仁、苟璋都長得長一碼、大一碼,一點也不見自己怕,倒有點吃不透,故而略将戰馬扣住,喝問道:&ldquo擋道之将,通下名來!&rdquo 模樣長得好,不一定名字叫得響,自病自得知,毛仁和苟璋對這一點明白得很,不太願意和他明刀實槍來真的,根本的目的在于拖延時間,希望在接應大将趕到之前不動手,毛仁并不理睬張任的話,反而質問道:&ldquo來将乃是何人!&rdquo &ldquo爾等聽了,本人乃是西蜀水陸兵馬總督張任。
爾等何許樣人?&rdquo 毛仁和苟璋昂一昂頭,挺一挺胸大聲道:&ldquo張任聽了,大将軍乃劉皇叔麾下、漢軍師帳前、大漢水軍都督的護衛大将軍毛仁、苟璋的便是!與我速速下山。
&rdquo 張任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兩個人的名字,便知他們的本領不會強到哪裡,而是虛張聲勢吓退我,等候黑臉趕來。
張任便挺槍直上,&ldquo無名鼠輩,膽敢馬前擋道,本督金槍無情,來也!&rdquo說着,戰馬躍上,起槍向上面晃了一下。
毛仁、苟璋并不招架,将戰馬倒退了幾步。
因為一招架必定要打,一打就将本領顯露了出來,張任就可自恃無恐地沖上山了。
毛仁喝道:&ldquo張任住馬,休惹本将軍動手。
倘然本将軍性起,三合之内送爾性命!&rdquo 張任哪會聽他的,奮力向前,又向上虛晃了數槍,倒也不敢貿然沖上去,隻為後山上遭了劉安的一丸鐵彈,唯恐不知名的漢将還有什麼暗器或絕技。
毛、苟二将且擋且退,眼看就要退至山頂,二将便欲舍身相搏了。
就在此時,四個黑臉聞風而至,像四隻餓狼一樣撲了上來,&ldquo大膽小子,我等來也!&rdquo 聲音宏亮,使張任手軟心怵。
毛仁、苟璋見救應到來,方才振奮精神呐喊着沖了下來。
張任腹背受敵,隻得閃過一旁,被逼退下了山坡。
一場虛驚到此結束。
毛、苟二将回至山頂,孔明吩咐弟兄将周群、邢環的屍體收拾,擡頭見太陽已過正午,便将送來的食物用過,略事歇息。
就這樣,張任奔走了大半天把山套的東南西北中都走了個遍,雖說刺殺了兩員漢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小小的勝利,也可以得到一點點慰藉,然而仍然置身于漢軍的包圍之中,既沖不出去,又上不了孤山。
而這一點點損失對漢軍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猶如牯牛身上拔了根毛,根本無足輕重。
連續不斷的厮殺,使張任感到饑餓和困乏,回不到雒城,又使他惆怅和煩悶,便駐馬在孤山腳下,穩定一下情緒,尋隙再沖出山套。
就在夕陽西照的時候,背後傳來了輕輕呼喚之聲:&ldquo大都督,末将來遲了!&rdquo 張任想,到了這個時候,誰還認我這個都督呢?回頭一看,卻是雒城守将郤真。
沉淪、寂寞中有人相伴,這是莫大之幸,張任初時驚喜.可出于主帥的襟懷,不覺又皺起了眉頭,正不知他怎麼也會到了這兒來。
原來彭羕騙出張任,雒城中隻剩下了一文一武二人,他們見漢軍紛紛退走,便命弟兄出城将劉璝的屍體收拾埋葬,然後關閉城門,扯起吊橋,等候都督的消息。
直至太陽當頂,就像斷了線的風筝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二人開始為張任擔憂了。
郤真說:&ldquo太守,諸葛亮智深謀廣,善于用兵,以吾之見,都督此去必中詭計。
請太守善保城關,待末将前去接應。
太守以為然否?&rdquo 費觀是個文人,很有見識,這個道理是很懂的。
張任是整個西川的中樞,全靠他一人麾帥調停,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西蜀豈不就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