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白助黑初會頓釋重圍 進雒城羕故發危言
關燈
小
中
大
,重新紮起營帳,營頭上換下旗号,一切收拾完畢,命人往涪關複命。
吳懿、劉璝一路逃住雒城。
劉璝逃得快,回頭不見漢軍追來稍覺放心,卻見吳懿面帶憂愁,似有心事,便放慢戰馬等候。
吳懿此時果然在猶豫彷徨,他見漢軍來了這麼多能人名士,文有諸葛亮、鄧芝之流,武有張飛、趙雲等輩,就連西蜀老前輩嚴顔都投順了劉備,川中文武歸降的不計其數,除了張任以外,從成都來的大将就剩我們兩個人了。
吳懿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甚感西蜀難以長久,江山早晚要被劉備奪去,知已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看來誰也沒有回天之力可使西川重振大業。
吳懿心有所思,便說道:&ldquo劉将軍,你我多年知交,相處甚厚。
自去歲劉備到此,戰亂紛争,刀戈不息,如今漢家水陸兩路皆到,兵多将廣,勢不可擋,況兼西蜀有識之士盡皆相投,蜀将十去其七,都督兵退雒城,社稷傾危,江水難保,你我不如趁早掉馬投奔劉備以成漢業,日後方有晉爵厚祿之圖。
劉将軍意下如何?&rdquo 劉璝從沒想到要投順劉備,盡管西川已将支離破碎,分崩離析,但他一心要為西川盡忠,指望跟着張任能收複失地,把劉備趕出去。
猛一聽吳懿的話,大吃了一驚,恨得他咬牙切齒,怒目圓睜,說道:&ldquo吳懿,他人皆可棄蜀投漢,唯爾不可!想爾與二主公劉瑁有郎舅之親,所受恩祿非薄,何故口出反言,忽生二心!倘不念多年莫逆之情,本将軍劉璝決不放爾性命!&rdquo 吳懿有個胞妹嫁給劉璋的弟弟劉瑁,此女長得美貌絕色,有&ldquo女中之王&rdquo美稱,隻可惜劉瑁無福,早早去世,使吳氏獨守寡門。
故而吳懿在川中頗有小名。
總以為劉璝也和自己一樣想法,所以直言不諱。
誰知劉璝對他破口大罵,一點不留情面,心想,劉璝真不識時務,好言不聽今後要吃大虧。
要是在此與他交戰,那鳳鳴山漢軍必定會趕來助戰,但這樣一來,張任不會甘休,肯定要命人到成都捉拿我的家眷,反而壞了大事。
不如等到漢軍攻伐雒城的時候再見機行事。
想到這兒,吳懿大笑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 &ldquo吳将軍緣何這般大笑?&rdquo &ldquo吳懿假意相試,劉将軍竟然堅信不疑,豈不可笑麼?吾主待我恩德非淺,此刻國難當頭,理應馳騁疆場,報效家國,若然半途而廢何以為人?如此看來,劉将軍乃是西蜀的忠良,你我退進雒城助都督守關,何懼劉備哉!&rdquo 劉璝聽他說得铮铮有詞,铿锵激昂,憑着這幾年和他的知交,一點也不懷疑他别有用心,反而附和道:&ldquo是啊,有我家都督在,劉備休想過此雒城!&rdquo說罷,對吳懿欣慰地一笑,潑開馬蹄向雒城而去。
此話暫且不提。
孔明得報魏延和苟安輕易取了鳳鳴山大營,趕走了川軍,心裡稍有安慰,計殺魏、苟之心姑且擱起。
目前最關鍵的是擒獲、收服張任,這也是嚴顔的心願,因為一收降張任,整個西川群龍無首,劉備就可以大刀闊斧地進入成都,根本無人阻擋得了。
張任新敗如驚弓之鳥,回進了雒城就不敢貿然出關了,再說今日是大除夕,也應該讓蜀中百姓和漢軍将士吃一頓安逸的年夜飯,故而不宜發兵。
孔明召集所有的大将到大堂,叫他們命手下到後營領酒領菜,今晚君臣将士同樂。
一聲令下,涪關外十數萬漢軍頓然鼎沸起來,入川以來,軍師第一次下戒酒令,上下無不歡騰,層層疊疊的營帳内外,滿是牽牛擔酒、嬉笑取鬧的小卒,絡繹不絕,紛來沓至,&hellip&hellip關廂中大堂上,除了魏、安二将外,君臣文武歡聚一堂,張燈結彩,巨蠟高燒,一朝賢良,滿室耀輝,正是熱火朝天,氣象萬千。
建安十七年的這頓年夜飯是劉備一生中稱得上是最香甜、最愉悅的,因為這一天是他開創基業的轉折點,從今以後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同誰争奪一席之地,而是要奪取天下。
他望着堂上這許多功臣愛卿,完全沉浸在一片深沉的、融洽的喜悅之中。
大堂如此,鳳鳴山大營孔明也沒有忘記,早已命人送上豐盛酒肴。
飲至三更過後,大多酒足菜飽,好多貪杯的大将已有幾分醉意。
此刻都已酒酣耳熱,孔明當即傳令休假十天。
這個消息一傳出,全軍上下群情激奮,衆舞雀躍。
在這種緊張的戰争年代裡,長時期的長途跋涉,行軍作戰,備嘗辛勞,曆盡艱難,就是涪關的人也是提心吊膽了半年,日子也不好過,趁過年這個當口放假十天,正可以讓将士得到體力上的調劑和休息,說明孔明這個當家人既能體察下情,又有忙裡偷閑的魄力。
當晚盡歡而散。
雖說全軍都放了假,照理孔明也可以寬松幾時。
但十天過後怎樣捉張任使他歸降是樁傷透腦筋的事情,因為張任這個人很會用兵,不會輕易上當,如何把他騙出雒城圍困住,圍困在什麼地方,由哪些戰将去圍住他,用什麼辦法擒他,再由誰來捉他&hellip&hellip一系列的問題使得孔明焦躁不安起來。
因此一過大年初三,他就和劉備出涪關,車馬并行往山套裡去,進鳳鳴山大營略事歇息便穿營而過,又向前去。
行走不遠,見那裡是一片較為平坦的山谷,約有十來裡圍抱,離雒城已不遠了。
察看了一會,孔明似有所獲,繞道來至涪關後面的金雁河浏覽了一番,這才一起回進了涪關。
卻說張任自大除夕敗退雒城,一直悶悶不樂,戒備森嚴。
這個年對他來說好比是個關,終日惶惶想不出什麼應敵良策。
他一退進了雒城就向成都的劉璋報告了目前兩軍的形勢,劉璋得知後大驚失色,意料不到形勢會這樣急轉直下,大片蜀地淪陷,無數文武都投降了漢軍,更想象不到三世元老嚴顔也背棄了自己,這使他誠惶誠恐,如坐針氈。
幸喜張任仍然堅守雒城,這成了他保住西川的唯一指望和依托了。
劉璋暗暗盤算道:要是張任變心,我這蜀主隻有拱手相讓了,反之就要下一點本錢穩住他的心,或許還能反敗為勝。
劉璋當即命兒子劉循啟程去雒城,代父安撫守關軍士之心。
實際上劉璋與張任名以君臣之别,實有弟兄之情,自小一起長大,非同一般。
今日劉璋命兒子到雒城去,一則作為不言明的人質,使張任一見劉循便想起往日之情,為西蜀盡忠,二則也可暗中監視張任的舉動,及時制止不軌行為。
真所謂&ldquo愚者千慮,必有一得&rdquo,劉璋居然也有這麼一着。
光陰如梭,轉眼已過了十天。
建安十八年正月十一,涪關鐘鼓齊鳴,三聲炮響,文左武右按班站列于大堂兩側,劉備上首坐定,少頃孔明從内堂走出: 炎漢衰微黃巾起,董卓專權諸侯聚。
孟德欺君藏禍心,平定西蜀奠漢基。
一聲痰嗽,居中坐定。
新年初次升堂,個個都是滿面紅光,喜氣洋洋地上前拜見了主公和軍師。
孔明把手一擺,示意衆人退歸兩旁,遂說道:&ldquo亮領兵入川與主公會于涪關,初戰已捷,如今張任盤踞雒城,必是擁兵自守。
亮自度之:張任不擒,西蜀難平,已思得一計在此,堂上不論文臣武将,哪一位前往誘騙張任出城,其功非小!&rdquo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從雒城騙出張任不是一般的大将可以做得到的,堂上這些人中沒有幾個有資格當此重任,所以孔明要講一聲不論文武,還要說明這次功勞是不小的,希望有能力的人踴躍接令。
此言一出,堂上寂靜,并無一人敢出班接令。
大家都在度量自己,因為去誘騙張任并不須過人之勇,而是要靠過人之智,并能言善辯,急智多變,關鍵還要有一定的條件,萬一誘騙不成,送了一條性命是小事,還有贻誤大事的可能。
所以大家都沒有什麼把握,不敢貿然接令。
大堂之上,文武荟集,難道竟沒一人敢去麼?有的,此人一聽就知道孔明沖着他來,他有别人所不具備的條件,智廣謀深,口齒伶俐,非平庸之輩。
他在看堂上有沒有第二個人出來,所以并不急于接令。
此刻,見大家神色茫然,故而閃出道:&ldquo軍師在上,彭羕願往。
&rdquo 輕輕松松說一聲願往,在大堂上來說就像晴空霹靂一樣響亮,數十雙眼睛刷地一下都落到了彭羕身上,見他神情自若,信心十足,都在心裡說道,此令非他莫屬!從半年多來的情況看來,大家對彭羕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大智大謀,把一座瀕于傾危的涪關守住,使得孔明有時間趕來,造成西川局勢的垂危,充分顯示了他的才幹。
孔明會意地笑了一笑:&ldquo若然永言前往,乃大漢之幸。
&rdquo 彭羕問道:&ldquo軍師,誘出張任,功有恁大?&rdquo 孔明一頓,沒有意料到彭羕提出這個問題,俊目注視了他一番,思忖道:他守了半年多涪關,沒得到多大好處,可能要向我讨功了,這倒沒想過。
便答道:&ldquo若然将張任誘出雒城,主公自有封賞。
&rdquo &ldquo封吾何職啊?&rdquo 孔明想,如今正是動蕩之年,什麼時候能夠平定西蜀尚難預料,封官賜爵的事要看各人的功勞來定,現在還不能許願,這要等到仗打完了,劉備成了天下才能封賞,你提這件事未免太早了些。
倒要聽聽你要什麼官職。
便問:&ldquo永言欲居何職?&rdquo &ldquo益州太守足也!&rdquo 益州就是西川的别稱,益州太守相當于近代的四川省省長的職位。
孔明聽了也覺得心裡一跳,一則此言太突然,二則這種封官許願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可以算數的。
盡管他功勞卓著,為挽救敗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一切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并不是因為他的功績而抹殺了别人的功績。
當然,騙取張任出關要花一點工夫,但是不走這條路同樣可以平定西川,不過就是時間長一些罷了,怎麼可以由他随心所欲呢,然而,孔明考慮到自從張松獻圖到現在,打了将近三年的仗,莫說子民百姓被這場曆年的戰争搞得人心惶惶,離鄉背井,抛妻别子,田地荒蕪,家園蕭條,一派天災人禍,就是從征将士也希望這種不休止的征伐早一些結束,極早平定西川,恢複農商,連劉備也殷切期待着早日揮師北伐,重興漢室,一系列的事情正等待着去做&hellip&hellip孔明想到這些,覺得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拖延時間,況且彭羕也确是有用之才,便回頭對劉備送去一個探詢的目光,見劉備微點了一下頭,就允道:&ldquo永言聽了,若能如期誘出張任,主公便賜爾益州太守之職!&rdquo 孔明此刻許了一個願,結果平定了東川以後,劉備晉為漢中王,大封功臣時益州太守賞了老将嚴顔,由此彭羕懷恨于心,導緻再次背棄劉備,原因就在于此。
此乃後話。
彭羕向劉備拱手道:&ldquo謝主公恩賜!&rdquo好像官職已經到手,連謝禮都預付了
吳懿、劉璝一路逃住雒城。
劉璝逃得快,回頭不見漢軍追來稍覺放心,卻見吳懿面帶憂愁,似有心事,便放慢戰馬等候。
吳懿此時果然在猶豫彷徨,他見漢軍來了這麼多能人名士,文有諸葛亮、鄧芝之流,武有張飛、趙雲等輩,就連西蜀老前輩嚴顔都投順了劉備,川中文武歸降的不計其數,除了張任以外,從成都來的大将就剩我們兩個人了。
吳懿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甚感西蜀難以長久,江山早晚要被劉備奪去,知已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看來誰也沒有回天之力可使西川重振大業。
吳懿心有所思,便說道:&ldquo劉将軍,你我多年知交,相處甚厚。
自去歲劉備到此,戰亂紛争,刀戈不息,如今漢家水陸兩路皆到,兵多将廣,勢不可擋,況兼西蜀有識之士盡皆相投,蜀将十去其七,都督兵退雒城,社稷傾危,江水難保,你我不如趁早掉馬投奔劉備以成漢業,日後方有晉爵厚祿之圖。
劉将軍意下如何?&rdquo 劉璝從沒想到要投順劉備,盡管西川已将支離破碎,分崩離析,但他一心要為西川盡忠,指望跟着張任能收複失地,把劉備趕出去。
猛一聽吳懿的話,大吃了一驚,恨得他咬牙切齒,怒目圓睜,說道:&ldquo吳懿,他人皆可棄蜀投漢,唯爾不可!想爾與二主公劉瑁有郎舅之親,所受恩祿非薄,何故口出反言,忽生二心!倘不念多年莫逆之情,本将軍劉璝決不放爾性命!&rdquo 吳懿有個胞妹嫁給劉璋的弟弟劉瑁,此女長得美貌絕色,有&ldquo女中之王&rdquo美稱,隻可惜劉瑁無福,早早去世,使吳氏獨守寡門。
故而吳懿在川中頗有小名。
總以為劉璝也和自己一樣想法,所以直言不諱。
誰知劉璝對他破口大罵,一點不留情面,心想,劉璝真不識時務,好言不聽今後要吃大虧。
要是在此與他交戰,那鳳鳴山漢軍必定會趕來助戰,但這樣一來,張任不會甘休,肯定要命人到成都捉拿我的家眷,反而壞了大事。
不如等到漢軍攻伐雒城的時候再見機行事。
想到這兒,吳懿大笑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 &ldquo吳将軍緣何這般大笑?&rdquo &ldquo吳懿假意相試,劉将軍竟然堅信不疑,豈不可笑麼?吾主待我恩德非淺,此刻國難當頭,理應馳騁疆場,報效家國,若然半途而廢何以為人?如此看來,劉将軍乃是西蜀的忠良,你我退進雒城助都督守關,何懼劉備哉!&rdquo 劉璝聽他說得铮铮有詞,铿锵激昂,憑着這幾年和他的知交,一點也不懷疑他别有用心,反而附和道:&ldquo是啊,有我家都督在,劉備休想過此雒城!&rdquo說罷,對吳懿欣慰地一笑,潑開馬蹄向雒城而去。
此話暫且不提。
孔明得報魏延和苟安輕易取了鳳鳴山大營,趕走了川軍,心裡稍有安慰,計殺魏、苟之心姑且擱起。
目前最關鍵的是擒獲、收服張任,這也是嚴顔的心願,因為一收降張任,整個西川群龍無首,劉備就可以大刀闊斧地進入成都,根本無人阻擋得了。
張任新敗如驚弓之鳥,回進了雒城就不敢貿然出關了,再說今日是大除夕,也應該讓蜀中百姓和漢軍将士吃一頓安逸的年夜飯,故而不宜發兵。
孔明召集所有的大将到大堂,叫他們命手下到後營領酒領菜,今晚君臣将士同樂。
一聲令下,涪關外十數萬漢軍頓然鼎沸起來,入川以來,軍師第一次下戒酒令,上下無不歡騰,層層疊疊的營帳内外,滿是牽牛擔酒、嬉笑取鬧的小卒,絡繹不絕,紛來沓至,&hellip&hellip關廂中大堂上,除了魏、安二将外,君臣文武歡聚一堂,張燈結彩,巨蠟高燒,一朝賢良,滿室耀輝,正是熱火朝天,氣象萬千。
建安十七年的這頓年夜飯是劉備一生中稱得上是最香甜、最愉悅的,因為這一天是他開創基業的轉折點,從今以後要解決的問題并不是同誰争奪一席之地,而是要奪取天下。
他望着堂上這許多功臣愛卿,完全沉浸在一片深沉的、融洽的喜悅之中。
大堂如此,鳳鳴山大營孔明也沒有忘記,早已命人送上豐盛酒肴。
飲至三更過後,大多酒足菜飽,好多貪杯的大将已有幾分醉意。
此刻都已酒酣耳熱,孔明當即傳令休假十天。
這個消息一傳出,全軍上下群情激奮,衆舞雀躍。
在這種緊張的戰争年代裡,長時期的長途跋涉,行軍作戰,備嘗辛勞,曆盡艱難,就是涪關的人也是提心吊膽了半年,日子也不好過,趁過年這個當口放假十天,正可以讓将士得到體力上的調劑和休息,說明孔明這個當家人既能體察下情,又有忙裡偷閑的魄力。
當晚盡歡而散。
雖說全軍都放了假,照理孔明也可以寬松幾時。
但十天過後怎樣捉張任使他歸降是樁傷透腦筋的事情,因為張任這個人很會用兵,不會輕易上當,如何把他騙出雒城圍困住,圍困在什麼地方,由哪些戰将去圍住他,用什麼辦法擒他,再由誰來捉他&hellip&hellip一系列的問題使得孔明焦躁不安起來。
因此一過大年初三,他就和劉備出涪關,車馬并行往山套裡去,進鳳鳴山大營略事歇息便穿營而過,又向前去。
行走不遠,見那裡是一片較為平坦的山谷,約有十來裡圍抱,離雒城已不遠了。
察看了一會,孔明似有所獲,繞道來至涪關後面的金雁河浏覽了一番,這才一起回進了涪關。
卻說張任自大除夕敗退雒城,一直悶悶不樂,戒備森嚴。
這個年對他來說好比是個關,終日惶惶想不出什麼應敵良策。
他一退進了雒城就向成都的劉璋報告了目前兩軍的形勢,劉璋得知後大驚失色,意料不到形勢會這樣急轉直下,大片蜀地淪陷,無數文武都投降了漢軍,更想象不到三世元老嚴顔也背棄了自己,這使他誠惶誠恐,如坐針氈。
幸喜張任仍然堅守雒城,這成了他保住西川的唯一指望和依托了。
劉璋暗暗盤算道:要是張任變心,我這蜀主隻有拱手相讓了,反之就要下一點本錢穩住他的心,或許還能反敗為勝。
劉璋當即命兒子劉循啟程去雒城,代父安撫守關軍士之心。
實際上劉璋與張任名以君臣之别,實有弟兄之情,自小一起長大,非同一般。
今日劉璋命兒子到雒城去,一則作為不言明的人質,使張任一見劉循便想起往日之情,為西蜀盡忠,二則也可暗中監視張任的舉動,及時制止不軌行為。
真所謂&ldquo愚者千慮,必有一得&rdquo,劉璋居然也有這麼一着。
光陰如梭,轉眼已過了十天。
建安十八年正月十一,涪關鐘鼓齊鳴,三聲炮響,文左武右按班站列于大堂兩側,劉備上首坐定,少頃孔明從内堂走出: 炎漢衰微黃巾起,董卓專權諸侯聚。
孟德欺君藏禍心,平定西蜀奠漢基。
一聲痰嗽,居中坐定。
新年初次升堂,個個都是滿面紅光,喜氣洋洋地上前拜見了主公和軍師。
孔明把手一擺,示意衆人退歸兩旁,遂說道:&ldquo亮領兵入川與主公會于涪關,初戰已捷,如今張任盤踞雒城,必是擁兵自守。
亮自度之:張任不擒,西蜀難平,已思得一計在此,堂上不論文臣武将,哪一位前往誘騙張任出城,其功非小!&rdquo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從雒城騙出張任不是一般的大将可以做得到的,堂上這些人中沒有幾個有資格當此重任,所以孔明要講一聲不論文武,還要說明這次功勞是不小的,希望有能力的人踴躍接令。
此言一出,堂上寂靜,并無一人敢出班接令。
大家都在度量自己,因為去誘騙張任并不須過人之勇,而是要靠過人之智,并能言善辯,急智多變,關鍵還要有一定的條件,萬一誘騙不成,送了一條性命是小事,還有贻誤大事的可能。
所以大家都沒有什麼把握,不敢貿然接令。
大堂之上,文武荟集,難道竟沒一人敢去麼?有的,此人一聽就知道孔明沖着他來,他有别人所不具備的條件,智廣謀深,口齒伶俐,非平庸之輩。
他在看堂上有沒有第二個人出來,所以并不急于接令。
此刻,見大家神色茫然,故而閃出道:&ldquo軍師在上,彭羕願往。
&rdquo 輕輕松松說一聲願往,在大堂上來說就像晴空霹靂一樣響亮,數十雙眼睛刷地一下都落到了彭羕身上,見他神情自若,信心十足,都在心裡說道,此令非他莫屬!從半年多來的情況看來,大家對彭羕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大智大謀,把一座瀕于傾危的涪關守住,使得孔明有時間趕來,造成西川局勢的垂危,充分顯示了他的才幹。
孔明會意地笑了一笑:&ldquo若然永言前往,乃大漢之幸。
&rdquo 彭羕問道:&ldquo軍師,誘出張任,功有恁大?&rdquo 孔明一頓,沒有意料到彭羕提出這個問題,俊目注視了他一番,思忖道:他守了半年多涪關,沒得到多大好處,可能要向我讨功了,這倒沒想過。
便答道:&ldquo若然将張任誘出雒城,主公自有封賞。
&rdquo &ldquo封吾何職啊?&rdquo 孔明想,如今正是動蕩之年,什麼時候能夠平定西蜀尚難預料,封官賜爵的事要看各人的功勞來定,現在還不能許願,這要等到仗打完了,劉備成了天下才能封賞,你提這件事未免太早了些。
倒要聽聽你要什麼官職。
便問:&ldquo永言欲居何職?&rdquo &ldquo益州太守足也!&rdquo 益州就是西川的别稱,益州太守相當于近代的四川省省長的職位。
孔明聽了也覺得心裡一跳,一則此言太突然,二則這種封官許願不是自己一個人說了可以算數的。
盡管他功勞卓著,為挽救敗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一切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并不是因為他的功績而抹殺了别人的功績。
當然,騙取張任出關要花一點工夫,但是不走這條路同樣可以平定西川,不過就是時間長一些罷了,怎麼可以由他随心所欲呢,然而,孔明考慮到自從張松獻圖到現在,打了将近三年的仗,莫說子民百姓被這場曆年的戰争搞得人心惶惶,離鄉背井,抛妻别子,田地荒蕪,家園蕭條,一派天災人禍,就是從征将士也希望這種不休止的征伐早一些結束,極早平定西川,恢複農商,連劉備也殷切期待着早日揮師北伐,重興漢室,一系列的事情正等待着去做&hellip&hellip孔明想到這些,覺得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拖延時間,況且彭羕也确是有用之才,便回頭對劉備送去一個探詢的目光,見劉備微點了一下頭,就允道:&ldquo永言聽了,若能如期誘出張任,主公便賜爾益州太守之職!&rdquo 孔明此刻許了一個願,結果平定了東川以後,劉備晉為漢中王,大封功臣時益州太守賞了老将嚴顔,由此彭羕懷恨于心,導緻再次背棄劉備,原因就在于此。
此乃後話。
彭羕向劉備拱手道:&ldquo謝主公恩賜!&rdquo好像官職已經到手,連謝禮都預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