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生擒嚴顔義釋歸漢 死守孤軍解圍歡合
關燈
小
中
大
刻答道:&ldquo在!&rdquo
&ldquo莫非想出關交戰麼?&rdquo
一滴水掉進油瓶裡,正中下懷。
魏延驚喜不已,但又恐是彭羕在試探他的口氣,想說的話又落到了肚子裡去了。
結結巴巴道:&ldquo魏延豈敢!&rdquo &ldquo若要出戰,隻管讨令。
&rdquo 魏延用驚異的眼神望着他,可是又十分失望地低下了頭。
心想,早就下過号令,誰要讨令格殺不論。
倘若我上前讨令,他卻揮手一劍,我死了也無地方伸冤。
這個木梢我是不敢掮的。
所以,連連搖頭:&ldquo不敢!不敢!&rdquo 這次,彭羕朝衆将說道:&ldquo爾等若要出戰,便可讨令!&rdquo 這是在撤消禁令,誰還不去讨令!黃忠第一個上前:&ldquo彭軍師,黃忠讨令出戰!&rdquo 魏延對他斜了一眼:你這個老頭子倒會鑽孔子,兇人我來做,好處卻是你得!其實,黃忠出戰的心情也很迫切,就不象魏廷那樣寫在臉上,隻是等待機會。
如今,見彭羕松了口,魏延仍在疑惑。
他便應聲而出了。
魏延見黃忠搶先讨戰,知道沒有危險,當然更不肯落後,大聲嚷道:&ldquo魏延等候已久,願往交戰!&rdquo 彭羕道:&ldquo爾等出戰,切莫大意!&rdquo &ldquo遵命!&rdquo二人異口同聲答應。
黃、魏二将下關,各自上馬,黃忠手抱七十五斤重的一口金闆大刀,魏延手抱六十五斤重的一口紅銅大刀,一兵一卒不帶。
隻聽得炮聲響,大門開,二人飛馬沖出城去。
&ldquo呔!大膽賊将,爾等在此辱罵了半載,今日黃忠奉皇叔之命,特來取爾等首級!&rdquo &ldquo呔!川将休要猖狂,本将軍魏延來也,速速前來刀上領死!&rdquo 兩員川将暗暗叫好:果然不出張任所料,漢軍挨到了今天真的忍耐不下去了,那就好了,我們就領你們到了山套中再收拾你們!二将便向軍士大聲吆喝道:&ldquo弟兄們,不好了,漢将殺出來啦,快逃啊!&rdquo 突如其來的炮聲吓得三千川軍亂了手腳,隻見關廂中殺出黃、魏二員猛将,慌忙棄了刀槍旗号拔腿就跟着吳懿和劉羕逃奔而去。
涪關前旗幡槍械無數,滿地狼藉。
關廂上的彭羕也十分關心這場戰鬥,他心裡明白,今日水陸兩軍必有一路趕到。
所以,此時開關出戰無礙大局。
向下一看,黃忠和魏延緊盯着川将往山套中追去,一忽而便人影全無。
暗自想道,過去我們一直是以守為上,與川軍足足相持了半年,現在局勢将要起根本的變化,應該轉守為攻,直到取下整個西川為止。
卻說吳懿、劉璝逃進山套,見後面的漢将仍是緊追不合,暗自高興。
忽然山套間一聲炮響,吳蘭、雷銅引兵從旁殺出,吳、劉二将掉頭夾擊,将黃、魏二人圍在核心。
吳懿、劉璝找定了黃忠,吳蘭、雷銅緊盯魏延,六員将打成二團,兩旁的川軍不斷為他們助威喝彩,頓時殺聲如雷。
黃忠、魏延已經憋了半年沒有出戰了,在關廂中養精蓄銳渾身的力氣無處使,求戰之心早已殷切,如今一旦開戰,二将如猛虎下山,專尋川将發洩力氣,一個戰兩個仍然占了上風。
兩軍從早晨一直戰到太陽當頂時分還是沒有打出個高低勝負來,這邊漢将好象是下山覓食的餓虎,見了獵物非要到手不能放松。
那邊川将好比是好鬥的猛獅,釘住了漢将發瘋般地厮殺,真是難解難分。
就在酣戰之際,突然,從打橫處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mdash&mdash&ldquo咚!&rdquo這一聲炮響,把山套中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小卒停止了叫喊,大将收回了兵刃,不約而同地向發聲地看去;黃忠和魏延以為這是川軍的援兵到了,要是張任親自率軍到此,那我們少不勝多,沒有必要在這兒多費力氣,還是逃進關去算了;川将更驚奇:要是張任來助戰,應該從後面趕來,而炮聲是從橫斜裡傳來的,方向不對,不知是哪裡人馬趕到了。
所以六員大将勒馬觀看-- 不遠處,灰沙飛揚,塵土蔽空,浩浩蕩蕩的馬隊席卷而來,錦旗簇簇,刀槍森森,威嚴豪壯似天兵降臨。
一杆大纛旗上一行醒目的大字:大漢水軍頭隊正先鋒、巴州嚴。
看了這面旗,有人懊喪有人喜。
黃忠看旗的注意力在于看明白究竟是誰來了?一看&ldquo頭隊正先鋒、巴州嚴&rdquo幾個字以後,心想完了!嚴顔從巴州趕到這兒,說明水路上的人馬被他打退了,否則他決不會老遠趕到這裡來。
嚴顔到此,涪關不一定能解圍。
想到這兒,便與魏延握着大刀準備和嚴顔大戰一場。
川将見嚴顔來特别高興,也想道:畢竟與張任有師生之誼,知道這兒吃緊就來相助了。
老将軍一到:涪關就穩能拿下了。
六員大将都沒有想到嚴顔會歸降張飛,對旗幡上&ldquo大漢水軍&rdquo四個字都未曾看清理會,所以都想錯了。
四個川将架好兵器,跑馬上前拱手道:&ldquo嚴老将軍,末将等拜見了!&rdquo 嚴顔勒住戰馬,烏翅環上架住銀刀,将長長的須髯理了一理,知道他們還沒有看清旗号,微微笑道:&ldquo四位将軍,爾等須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老夫己歸順了大漢,特引水軍到此規勸諸位。
若能聽從老夫良言,共助劉備複興漢室,則攜手并進;倘然不從,請莫怪老夫無情!&rdquo說着,便将架着的刀柄握住。
不料,那四員川将聽了嚴顔這種說話的口氣已知實情,早已圈馬逃命而去。
嚴顔吓退了川将,見那邊二員漢将,忙上前施禮道:&ldquo二位将軍,老夫嚴顔有禮了!&rdquo 黃忠和魏延聽說眼前的這個白發長髯的老将就是巴州赫赫有名的嚴顔,不覺恭敬備至起來。
隻見他身後的将士都是同自己一般的裝束,頓然如夢初醒,暗暗羨歎起匹夫般的張飛來:這個黑臉運氣真好,諸葛軍師賞了他一個水軍都督,居然還得了個頭功,搶在頭裡到了涪關,而且還收降了大名鼎鼎的嚴老将軍。
他們二人架住大刀,分别上前還禮道:&ldquo原來是嚴大哥,嚴老将軍,小弟黃忠有禮!&rdquo 黃忠這麼大一把年紀,在漢軍中稱得上一個&ldquo老&rdquo字,但是見了嚴顔不得不自稱小弟。
他回頭對魏延看看:我與你黃、魏搭檔數年,頗有小名,隻是你我年齡相差懸殊,實在稱不上是配合默契,如今來了一個老年人,我與他搭檔正是門當戶對。
他姓嚴,我性黃,閻(嚴)王(黃)搭檔,看來是天下無雙。
從今以後,我要與你分手了,你自去尋找對象吧! 魏延上前拱手道:&ldquo久聞老将軍威名,魏延有禮!&rdquo 魏延從黃忠的眼神中已察知嚴顔之意。
心想,那我們隻有各走各的道了,由你去吧!兩人雖然都沒有說話,但心裡就象吃了螢火蟲似的亮堂。
後來魏延也找到一個稱心的搭檔,那就是諸葛亮收降的苟安。
以往魏延隻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從交了苟安這個朋友,兩人臭味相投,狼狽為奸。
苟安這兒是說慌的祖宗,吹牛的大王。
從此把魏延教唆得心更黑,人更壞,為漢室種下了一隻禍根。
真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并不排除魏延本人也不是個好人,這是後話,以後再提。
這時,漢軍中隊已遙遙在望。
鼓角相聞,炮聲震天。
張飛手捧令旗,文左武右,步軍一彪彪,馬軍一隊隊,刀槍閃閃,旗幡片片,馬蹄得得,人頭濟濟,以排山倒海之勢趕往涪關。
見前面山道上頭隊歇住,張飛便也傳令道:&ldquo傳本督之令:大隊停下!衆位文武,随本督上前一看。
&rdquo 嚴顔迎上前去:&ldquo大都督,前面便是涪關。
&rdquo用手指了指山道口。
張飛驚喜道:&ldquo前面便是涪關?&rdquo &ldquo正是。
&rdquo &ldquo老将軍,既已近涪關,緣何駐馬不前?&rdquo 嚴顔指着前面不遠處頭隊中站着的二員将軍道:&ldquo老夫大隊到此,恰遇黃、魏二将與川軍交戰,故而勒馬。
&rdquo 張飛仔細一看,果然見黃忠和魏延手捧大刀,看得
魏延驚喜不已,但又恐是彭羕在試探他的口氣,想說的話又落到了肚子裡去了。
結結巴巴道:&ldquo魏延豈敢!&rdquo &ldquo若要出戰,隻管讨令。
&rdquo 魏延用驚異的眼神望着他,可是又十分失望地低下了頭。
心想,早就下過号令,誰要讨令格殺不論。
倘若我上前讨令,他卻揮手一劍,我死了也無地方伸冤。
這個木梢我是不敢掮的。
所以,連連搖頭:&ldquo不敢!不敢!&rdquo 這次,彭羕朝衆将說道:&ldquo爾等若要出戰,便可讨令!&rdquo 這是在撤消禁令,誰還不去讨令!黃忠第一個上前:&ldquo彭軍師,黃忠讨令出戰!&rdquo 魏延對他斜了一眼:你這個老頭子倒會鑽孔子,兇人我來做,好處卻是你得!其實,黃忠出戰的心情也很迫切,就不象魏廷那樣寫在臉上,隻是等待機會。
如今,見彭羕松了口,魏延仍在疑惑。
他便應聲而出了。
魏延見黃忠搶先讨戰,知道沒有危險,當然更不肯落後,大聲嚷道:&ldquo魏延等候已久,願往交戰!&rdquo 彭羕道:&ldquo爾等出戰,切莫大意!&rdquo &ldquo遵命!&rdquo二人異口同聲答應。
黃、魏二将下關,各自上馬,黃忠手抱七十五斤重的一口金闆大刀,魏延手抱六十五斤重的一口紅銅大刀,一兵一卒不帶。
隻聽得炮聲響,大門開,二人飛馬沖出城去。
&ldquo呔!大膽賊将,爾等在此辱罵了半載,今日黃忠奉皇叔之命,特來取爾等首級!&rdquo &ldquo呔!川将休要猖狂,本将軍魏延來也,速速前來刀上領死!&rdquo 兩員川将暗暗叫好:果然不出張任所料,漢軍挨到了今天真的忍耐不下去了,那就好了,我們就領你們到了山套中再收拾你們!二将便向軍士大聲吆喝道:&ldquo弟兄們,不好了,漢将殺出來啦,快逃啊!&rdquo 突如其來的炮聲吓得三千川軍亂了手腳,隻見關廂中殺出黃、魏二員猛将,慌忙棄了刀槍旗号拔腿就跟着吳懿和劉羕逃奔而去。
涪關前旗幡槍械無數,滿地狼藉。
關廂上的彭羕也十分關心這場戰鬥,他心裡明白,今日水陸兩軍必有一路趕到。
所以,此時開關出戰無礙大局。
向下一看,黃忠和魏延緊盯着川将往山套中追去,一忽而便人影全無。
暗自想道,過去我們一直是以守為上,與川軍足足相持了半年,現在局勢将要起根本的變化,應該轉守為攻,直到取下整個西川為止。
卻說吳懿、劉璝逃進山套,見後面的漢将仍是緊追不合,暗自高興。
忽然山套間一聲炮響,吳蘭、雷銅引兵從旁殺出,吳、劉二将掉頭夾擊,将黃、魏二人圍在核心。
吳懿、劉璝找定了黃忠,吳蘭、雷銅緊盯魏延,六員将打成二團,兩旁的川軍不斷為他們助威喝彩,頓時殺聲如雷。
黃忠、魏延已經憋了半年沒有出戰了,在關廂中養精蓄銳渾身的力氣無處使,求戰之心早已殷切,如今一旦開戰,二将如猛虎下山,專尋川将發洩力氣,一個戰兩個仍然占了上風。
兩軍從早晨一直戰到太陽當頂時分還是沒有打出個高低勝負來,這邊漢将好象是下山覓食的餓虎,見了獵物非要到手不能放松。
那邊川将好比是好鬥的猛獅,釘住了漢将發瘋般地厮殺,真是難解難分。
就在酣戰之際,突然,從打橫處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mdash&mdash&ldquo咚!&rdquo這一聲炮響,把山套中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小卒停止了叫喊,大将收回了兵刃,不約而同地向發聲地看去;黃忠和魏延以為這是川軍的援兵到了,要是張任親自率軍到此,那我們少不勝多,沒有必要在這兒多費力氣,還是逃進關去算了;川将更驚奇:要是張任來助戰,應該從後面趕來,而炮聲是從橫斜裡傳來的,方向不對,不知是哪裡人馬趕到了。
所以六員大将勒馬觀看-- 不遠處,灰沙飛揚,塵土蔽空,浩浩蕩蕩的馬隊席卷而來,錦旗簇簇,刀槍森森,威嚴豪壯似天兵降臨。
一杆大纛旗上一行醒目的大字:大漢水軍頭隊正先鋒、巴州嚴。
看了這面旗,有人懊喪有人喜。
黃忠看旗的注意力在于看明白究竟是誰來了?一看&ldquo頭隊正先鋒、巴州嚴&rdquo幾個字以後,心想完了!嚴顔從巴州趕到這兒,說明水路上的人馬被他打退了,否則他決不會老遠趕到這裡來。
嚴顔到此,涪關不一定能解圍。
想到這兒,便與魏延握着大刀準備和嚴顔大戰一場。
川将見嚴顔來特别高興,也想道:畢竟與張任有師生之誼,知道這兒吃緊就來相助了。
老将軍一到:涪關就穩能拿下了。
六員大将都沒有想到嚴顔會歸降張飛,對旗幡上&ldquo大漢水軍&rdquo四個字都未曾看清理會,所以都想錯了。
四個川将架好兵器,跑馬上前拱手道:&ldquo嚴老将軍,末将等拜見了!&rdquo 嚴顔勒住戰馬,烏翅環上架住銀刀,将長長的須髯理了一理,知道他們還沒有看清旗号,微微笑道:&ldquo四位将軍,爾等須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老夫己歸順了大漢,特引水軍到此規勸諸位。
若能聽從老夫良言,共助劉備複興漢室,則攜手并進;倘然不從,請莫怪老夫無情!&rdquo說着,便将架着的刀柄握住。
不料,那四員川将聽了嚴顔這種說話的口氣已知實情,早已圈馬逃命而去。
嚴顔吓退了川将,見那邊二員漢将,忙上前施禮道:&ldquo二位将軍,老夫嚴顔有禮了!&rdquo 黃忠和魏延聽說眼前的這個白發長髯的老将就是巴州赫赫有名的嚴顔,不覺恭敬備至起來。
隻見他身後的将士都是同自己一般的裝束,頓然如夢初醒,暗暗羨歎起匹夫般的張飛來:這個黑臉運氣真好,諸葛軍師賞了他一個水軍都督,居然還得了個頭功,搶在頭裡到了涪關,而且還收降了大名鼎鼎的嚴老将軍。
他們二人架住大刀,分别上前還禮道:&ldquo原來是嚴大哥,嚴老将軍,小弟黃忠有禮!&rdquo 黃忠這麼大一把年紀,在漢軍中稱得上一個&ldquo老&rdquo字,但是見了嚴顔不得不自稱小弟。
他回頭對魏延看看:我與你黃、魏搭檔數年,頗有小名,隻是你我年齡相差懸殊,實在稱不上是配合默契,如今來了一個老年人,我與他搭檔正是門當戶對。
他姓嚴,我性黃,閻(嚴)王(黃)搭檔,看來是天下無雙。
從今以後,我要與你分手了,你自去尋找對象吧! 魏延上前拱手道:&ldquo久聞老将軍威名,魏延有禮!&rdquo 魏延從黃忠的眼神中已察知嚴顔之意。
心想,那我們隻有各走各的道了,由你去吧!兩人雖然都沒有說話,但心裡就象吃了螢火蟲似的亮堂。
後來魏延也找到一個稱心的搭檔,那就是諸葛亮收降的苟安。
以往魏延隻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從交了苟安這個朋友,兩人臭味相投,狼狽為奸。
苟安這兒是說慌的祖宗,吹牛的大王。
從此把魏延教唆得心更黑,人更壞,為漢室種下了一隻禍根。
真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然,并不排除魏延本人也不是個好人,這是後話,以後再提。
這時,漢軍中隊已遙遙在望。
鼓角相聞,炮聲震天。
張飛手捧令旗,文左武右,步軍一彪彪,馬軍一隊隊,刀槍閃閃,旗幡片片,馬蹄得得,人頭濟濟,以排山倒海之勢趕往涪關。
見前面山道上頭隊歇住,張飛便也傳令道:&ldquo傳本督之令:大隊停下!衆位文武,随本督上前一看。
&rdquo 嚴顔迎上前去:&ldquo大都督,前面便是涪關。
&rdquo用手指了指山道口。
張飛驚喜道:&ldquo前面便是涪關?&rdquo &ldquo正是。
&rdquo &ldquo老将軍,既已近涪關,緣何駐馬不前?&rdquo 嚴顔指着前面不遠處頭隊中站着的二員将軍道:&ldquo老夫大隊到此,恰遇黃、魏二将與川軍交戰,故而勒馬。
&rdquo 張飛仔細一看,果然見黃忠和魏延手捧大刀,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