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成孝悌劉巴歸漢室 施仁義張飛揚威名
關燈
小
中
大
不是十幾天的工夫可以解決,那末到達涪關的日子無論如何要延期了。
救兵急于火,過了這個日期趕到涪關就很難保證劉備無虞。
一時想不出好辦法,就問道:&ldquo嚴顔閉關自守,本督奈何他不得,兩旁可有妙計否?&rdquo 帳上無聲。
&ldquo本督以為,嚴顔先助劉焉,後輔劉璋,二世老臣,川中無不敬服!他的學生張任乃是西川兵馬總督,桃李滿天下,德高望重。
本督欲書一信與他,激他出戰。
兩旁以為如何?&rdquo 孫乾說:&ldquo三将軍,嚴顔一生戎馬,見多識廣,既挂免戰牌,必不肯再出巴州。
然别無良謀,不妨一試。
&rdquo 文武附和道:&ldquo公侯大夫之言然也。
&rdquo 張飛的用兵之法與衆不同,不象諸葛亮那樣,用到兵定是萬全之策,必然成功。
但張飛他無所謂,想到就用,不成功再來,能一舉而成的最好,因為他以為這是不花什麼本錢的,隻要動動腦筋就可以了。
張飛提筆展紙,興緻甚濃,&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爾等仔細聽了,本督此信寫得妙否?&rdquo說罷,念道: 嚴顔吾兒,一手妙箭;本督不慎,血流滿臉。
此恨難忘,盛怒未斂。
今日邀戰,三百照面。
如若擒獲,湯镬烹煎。
閉關匿穴,猶似鼠鼹。
讀到這兒,張飛擱筆。
問道:&ldquo爾等以為本督寫得如何?&rdquo 帳上的文武見了,搖頭的多,點頭的少,絲毫沒有感到信中有一點好處,倒是覺得張飛這個人非常有趣。
張飛自知這封信起不了什麼作用,或許嚴顔根本不會被激。
這一點張飛完全明白。
他想,既然成功的可能性極小,那我就索性寫得差點,讓他輕視我,以為我張飛是隻會打仗而不通文墨之人,對兵法必然知之甚少,略知皮毛,一定是打不好仗的。
這樣,嚴顔可能會思量應敵之策,重新出關。
要是這封信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也不能算是不起作用的了。
遂問道:&ldquo帳上哪一位去巴州城中傳遞此信?&rdquo 這封信還有誰敢去送呢?送信就等于去送死,這種無名之死是毫無價值的。
張飛知道帳上這些文武是無論如何不屑為這封信去奔波、送命的,但信是要派人去送的。
稍一沉思,便命手下去營中挑選出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弟兄到這兒來。
古代當兵不象現在要經過嚴格的體檢,直到身上一無毛病才能入伍,在那個動蕩不安、戰亂四起的年代,隻要願意當兵,隻要手腳輕健,能夠沖鋒陷陣的人都可以參軍,所以大軍中身患殘疾的不乏其人。
少頃,果然有一個啞巴小卒上帳向張飛叩頭拜見。
張飛對他邊講邊演手勢道,&ldquo本督命你将這封信送往關廂老頭兒那裡!&rdquo張飛指指這封信,再指指巴州城關方向,然後再撩撩自己的須髯。
啞巴不會開口說話,但他的反映比一般人要快,平時操兵他聽不懂,但隻要一看示範,比别人都做得好。
這個啞巴看了張飛的手勢就已明白了一切,便接信在手,出營而去。
到關廂前,啞巴向上面伊裡哇啦地亂叫了一陣。
川軍向他喝問道:&ldquo來者何許樣人,到此何幹?&rdquo 啞巴隻見上面的人在指手劃腳,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便高高舉起手中的信。
川軍見他隻是一個單身的小卒,手裡還擎了一封信,已知他的來意,便開關放行,把他帶到了衙門,往大堂去禀告嚴顔。
嚴顔聽說張飛命人到此送信,便命傳見。
啞巴上大堂,見嚴老雪白的須髯鋪滿胸膛,與戰場相比又别有一番氣概。
雙膝跪下,雙手呈上書信。
嚴顔接到手中對信封上一瞟,上首寫着&ldquo嚴顔吾兒開拆&rdquo,落款是&ldquo老子張飛&rdquo,嚴顔隻覺得好笑:張飛身為都督,充其量不過是個匹夫,筆上讨些便宜也好的,毫無意思。
便抽出信箋,從頭至尾看完,仰面大笑:&ldquo匹夫張飛欲憑一派污言穢語激怒老夫。
想老夫年逾八旬,非是三歲蒙童,豈會中這匹夫之計!你命人到此辱我,我便不會辱你!來啊,将此大膽不法小卒割去耳鼻,趕出關廂!&rdquo &ldquo是!&rdquo大堂兩旁走出十來個彪形大漢,将啞巴捆翻在地,一個個亮出鋒利匕首,兩把刀口向下架在耳朵上,一柄刀口向上貼在他的鼻子下,陰森森,恐怖之極。
這啞巴起初見嚴顔大笑,又見他大怒,正不知為了何事,忽見川軍用匕首架在自己的耳鼻上,方才知道他們想幹什麼,頓時急得他雙腳亂跺,卻又不敢逃,隻能張大了嘴巴伊裡哇啦地亂叫。
至此,大堂上的人才知道來的是一個啞巴。
當然要證實他的确是啞巴并不難,剛才嚴顔傳令割他耳鼻的時候,這小卒毫無所知,直到要用刑了方才亂嚷起來,說明他非但不會說話,還是一個聾子。
要是他不聾不啞的話,哪有聽到了不着急的!嚴顔暗說道:張飛這個家夥倒有點心計的,料定我看完後定然要發怒,所以命一個啞巴送信。
要是我割了他的耳鼻,顯得我這個八十一歲的老人太殘忍些,仍然無礙大局。
倘然就此放他回去,太便宜了張飛,多少也要回敬一點,有來無往非為禮也!便命手下收去匕首,松去繩索。
啞巴感激嚴顔仁慈,連連叩頭,心裡怨恨張飛,這個黑臉不知叫我送的什麼信,差一點把我的耳朵鼻子送掉。
本來我有苦說不出,還要叫我忍受這麼大的痛楚,真是太不把我當人了! 嚴顔向啞巴招招手,命手下磨墨,便提筆在手,向兩爿面皮上各寫下一行字: 左邊:&ldquo閉關守路觀爾漢&rdquo, 右邊:&ldquo斷草絕糧死吾川&rdquo。
寫罷擱筆,對啞巴道:&ldquo老夫憐爾有口難言,放爾回去,臉上之字切莫拭去。
&rdquo 啞巴眨着雙眼着着他說話,好象聽懂似地點了點頭,知道自己臉上的字是寫給張飛看的,肯定也會把張飛氣得暴跳如雷。
又叩了幾下頭,趕出了大堂,一路上對張飛仍是忿恨不已。
來到了漢營大帳,面對張飛跪了下去,瞪了一對雙眼,表示對他的不滿。
張飛問他信可送到,啞巴便用手劃一下自己的雙耳和鼻子,然後指着自己的面孔,意思是欲知詳情,一看便知,不必多問。
張飛順着他的手指一看,臉上一攤黑,一攤白,還寫了不少字,當看清了上面的内容後,也笑了出來,&ldquo衆位,嚴顔這老頭兒倒也厲害得很,要将我等餓死在巴州,若然他閉關不戰,我等何日才能到達涪關?&rdquo說到這兒,張飛對手下道:&ldquo來,賞他五兩紋銀,命他退下!&rdquo 啞巴小卒得到了賞賜才算平了一口氣,退出大帳,自回營寨漱洗不提。
張飛的這封信雖然沒有激出嚴顔,但也從嚴顔的所作所為上摸清了兩點:一、巴州城關上的免戰牌不是挂一天兩天,要麼我退兵,要麼我攻下城關方能取掉,所以不必指望嚴顔會在哪一天自己摘去。
二、這封信上言詞粗劣,嚴顔非但沒殺啞巴,反而放了回來,說明他非常有理智。
我隻要擒住 他,從道理上開導他、也許有希望使他歸漢。
因而&ldquo義釋嚴顔&rdquo的思想在張飛的頭腦中越來越顯得迫切,但心急又沒有用,這種寫寫信,互相罵罵人的方式根本無濟于事,好比是吃了飯沒事做在開開玩笑而已。
張飛意識到了這一點,可面對這座龐大的城關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現在關健的問題是時間,時間就象一條無形的繩索系緊了張飛的心,使他這一段時間内感到焦灼不安,坐卧不甯。
張飛蹙緊眉頭,忽又心生一計,喚道:&ldquo小胡聽令!&rdquo &ldquo三将軍,小将胡班在此!&rdquo &ldquo速去更換号衣,随老張去關外叫戰,誘那老頭兒出關。
&rdquo &ldquo遵命!&rdquo胡班退下。
&ldquo列位将軍,待本督出營,爾等立即從側營潛往右山套中,若嚴顔追趕本督,爾等從旁殺出,截住老頭兒的退路,将其圍在中心,本督便将其生擒活捉!&rdquo &ldquo是!&rdquo衆将齊聲應道。
用過午膳,張飛命所有文官留在營中鎮守,便和胡班一起換了号衣号帽,引了數百弟兄直奔關前。
一路之上,胡班問道:三将軍,緣何這般裝束?張飛道,你我混雜在亂軍中,嚴顔必定認得出我,他見我一不騎馬,二不執矛,又無大将護衛,定然要飛馬出關。
胡班急着說,那我們還逃得了嗎?張飛說,你始終不能離開我,等到他一出關,你就馱着我向後逃。
到那時衆将殺出,老頭兒前不能進,後不能退,老張就可以捉住他了。
你看這條計如何?胡班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好,嚴顔未必會上當。
三将軍,這叫什麼計啊?張飛一本正經地答道:小胡啊,此名謂&ldquo馱媽媽
救兵急于火,過了這個日期趕到涪關就很難保證劉備無虞。
一時想不出好辦法,就問道:&ldquo嚴顔閉關自守,本督奈何他不得,兩旁可有妙計否?&rdquo 帳上無聲。
&ldquo本督以為,嚴顔先助劉焉,後輔劉璋,二世老臣,川中無不敬服!他的學生張任乃是西川兵馬總督,桃李滿天下,德高望重。
本督欲書一信與他,激他出戰。
兩旁以為如何?&rdquo 孫乾說:&ldquo三将軍,嚴顔一生戎馬,見多識廣,既挂免戰牌,必不肯再出巴州。
然别無良謀,不妨一試。
&rdquo 文武附和道:&ldquo公侯大夫之言然也。
&rdquo 張飛的用兵之法與衆不同,不象諸葛亮那樣,用到兵定是萬全之策,必然成功。
但張飛他無所謂,想到就用,不成功再來,能一舉而成的最好,因為他以為這是不花什麼本錢的,隻要動動腦筋就可以了。
張飛提筆展紙,興緻甚濃,&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爾等仔細聽了,本督此信寫得妙否?&rdquo說罷,念道: 嚴顔吾兒,一手妙箭;本督不慎,血流滿臉。
此恨難忘,盛怒未斂。
今日邀戰,三百照面。
如若擒獲,湯镬烹煎。
閉關匿穴,猶似鼠鼹。
讀到這兒,張飛擱筆。
問道:&ldquo爾等以為本督寫得如何?&rdquo 帳上的文武見了,搖頭的多,點頭的少,絲毫沒有感到信中有一點好處,倒是覺得張飛這個人非常有趣。
張飛自知這封信起不了什麼作用,或許嚴顔根本不會被激。
這一點張飛完全明白。
他想,既然成功的可能性極小,那我就索性寫得差點,讓他輕視我,以為我張飛是隻會打仗而不通文墨之人,對兵法必然知之甚少,略知皮毛,一定是打不好仗的。
這樣,嚴顔可能會思量應敵之策,重新出關。
要是這封信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也不能算是不起作用的了。
遂問道:&ldquo帳上哪一位去巴州城中傳遞此信?&rdquo 這封信還有誰敢去送呢?送信就等于去送死,這種無名之死是毫無價值的。
張飛知道帳上這些文武是無論如何不屑為這封信去奔波、送命的,但信是要派人去送的。
稍一沉思,便命手下去營中挑選出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弟兄到這兒來。
古代當兵不象現在要經過嚴格的體檢,直到身上一無毛病才能入伍,在那個動蕩不安、戰亂四起的年代,隻要願意當兵,隻要手腳輕健,能夠沖鋒陷陣的人都可以參軍,所以大軍中身患殘疾的不乏其人。
少頃,果然有一個啞巴小卒上帳向張飛叩頭拜見。
張飛對他邊講邊演手勢道,&ldquo本督命你将這封信送往關廂老頭兒那裡!&rdquo張飛指指這封信,再指指巴州城關方向,然後再撩撩自己的須髯。
啞巴不會開口說話,但他的反映比一般人要快,平時操兵他聽不懂,但隻要一看示範,比别人都做得好。
這個啞巴看了張飛的手勢就已明白了一切,便接信在手,出營而去。
到關廂前,啞巴向上面伊裡哇啦地亂叫了一陣。
川軍向他喝問道:&ldquo來者何許樣人,到此何幹?&rdquo 啞巴隻見上面的人在指手劃腳,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便高高舉起手中的信。
川軍見他隻是一個單身的小卒,手裡還擎了一封信,已知他的來意,便開關放行,把他帶到了衙門,往大堂去禀告嚴顔。
嚴顔聽說張飛命人到此送信,便命傳見。
啞巴上大堂,見嚴老雪白的須髯鋪滿胸膛,與戰場相比又别有一番氣概。
雙膝跪下,雙手呈上書信。
嚴顔接到手中對信封上一瞟,上首寫着&ldquo嚴顔吾兒開拆&rdquo,落款是&ldquo老子張飛&rdquo,嚴顔隻覺得好笑:張飛身為都督,充其量不過是個匹夫,筆上讨些便宜也好的,毫無意思。
便抽出信箋,從頭至尾看完,仰面大笑:&ldquo匹夫張飛欲憑一派污言穢語激怒老夫。
想老夫年逾八旬,非是三歲蒙童,豈會中這匹夫之計!你命人到此辱我,我便不會辱你!來啊,将此大膽不法小卒割去耳鼻,趕出關廂!&rdquo &ldquo是!&rdquo大堂兩旁走出十來個彪形大漢,将啞巴捆翻在地,一個個亮出鋒利匕首,兩把刀口向下架在耳朵上,一柄刀口向上貼在他的鼻子下,陰森森,恐怖之極。
這啞巴起初見嚴顔大笑,又見他大怒,正不知為了何事,忽見川軍用匕首架在自己的耳鼻上,方才知道他們想幹什麼,頓時急得他雙腳亂跺,卻又不敢逃,隻能張大了嘴巴伊裡哇啦地亂叫。
至此,大堂上的人才知道來的是一個啞巴。
當然要證實他的确是啞巴并不難,剛才嚴顔傳令割他耳鼻的時候,這小卒毫無所知,直到要用刑了方才亂嚷起來,說明他非但不會說話,還是一個聾子。
要是他不聾不啞的話,哪有聽到了不着急的!嚴顔暗說道:張飛這個家夥倒有點心計的,料定我看完後定然要發怒,所以命一個啞巴送信。
要是我割了他的耳鼻,顯得我這個八十一歲的老人太殘忍些,仍然無礙大局。
倘然就此放他回去,太便宜了張飛,多少也要回敬一點,有來無往非為禮也!便命手下收去匕首,松去繩索。
啞巴感激嚴顔仁慈,連連叩頭,心裡怨恨張飛,這個黑臉不知叫我送的什麼信,差一點把我的耳朵鼻子送掉。
本來我有苦說不出,還要叫我忍受這麼大的痛楚,真是太不把我當人了! 嚴顔向啞巴招招手,命手下磨墨,便提筆在手,向兩爿面皮上各寫下一行字: 左邊:&ldquo閉關守路觀爾漢&rdquo, 右邊:&ldquo斷草絕糧死吾川&rdquo。
寫罷擱筆,對啞巴道:&ldquo老夫憐爾有口難言,放爾回去,臉上之字切莫拭去。
&rdquo 啞巴眨着雙眼着着他說話,好象聽懂似地點了點頭,知道自己臉上的字是寫給張飛看的,肯定也會把張飛氣得暴跳如雷。
又叩了幾下頭,趕出了大堂,一路上對張飛仍是忿恨不已。
來到了漢營大帳,面對張飛跪了下去,瞪了一對雙眼,表示對他的不滿。
張飛問他信可送到,啞巴便用手劃一下自己的雙耳和鼻子,然後指着自己的面孔,意思是欲知詳情,一看便知,不必多問。
張飛順着他的手指一看,臉上一攤黑,一攤白,還寫了不少字,當看清了上面的内容後,也笑了出來,&ldquo衆位,嚴顔這老頭兒倒也厲害得很,要将我等餓死在巴州,若然他閉關不戰,我等何日才能到達涪關?&rdquo說到這兒,張飛對手下道:&ldquo來,賞他五兩紋銀,命他退下!&rdquo 啞巴小卒得到了賞賜才算平了一口氣,退出大帳,自回營寨漱洗不提。
張飛的這封信雖然沒有激出嚴顔,但也從嚴顔的所作所為上摸清了兩點:一、巴州城關上的免戰牌不是挂一天兩天,要麼我退兵,要麼我攻下城關方能取掉,所以不必指望嚴顔會在哪一天自己摘去。
二、這封信上言詞粗劣,嚴顔非但沒殺啞巴,反而放了回來,說明他非常有理智。
我隻要擒住 他,從道理上開導他、也許有希望使他歸漢。
因而&ldquo義釋嚴顔&rdquo的思想在張飛的頭腦中越來越顯得迫切,但心急又沒有用,這種寫寫信,互相罵罵人的方式根本無濟于事,好比是吃了飯沒事做在開開玩笑而已。
張飛意識到了這一點,可面對這座龐大的城關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現在關健的問題是時間,時間就象一條無形的繩索系緊了張飛的心,使他這一段時間内感到焦灼不安,坐卧不甯。
張飛蹙緊眉頭,忽又心生一計,喚道:&ldquo小胡聽令!&rdquo &ldquo三将軍,小将胡班在此!&rdquo &ldquo速去更換号衣,随老張去關外叫戰,誘那老頭兒出關。
&rdquo &ldquo遵命!&rdquo胡班退下。
&ldquo列位将軍,待本督出營,爾等立即從側營潛往右山套中,若嚴顔追趕本督,爾等從旁殺出,截住老頭兒的退路,将其圍在中心,本督便将其生擒活捉!&rdquo &ldquo是!&rdquo衆将齊聲應道。
用過午膳,張飛命所有文官留在營中鎮守,便和胡班一起換了号衣号帽,引了數百弟兄直奔關前。
一路之上,胡班問道:三将軍,緣何這般裝束?張飛道,你我混雜在亂軍中,嚴顔必定認得出我,他見我一不騎馬,二不執矛,又無大将護衛,定然要飛馬出關。
胡班急着說,那我們還逃得了嗎?張飛說,你始終不能離開我,等到他一出關,你就馱着我向後逃。
到那時衆将殺出,老頭兒前不能進,後不能退,老張就可以捉住他了。
你看這條計如何?胡班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好,嚴顔未必會上當。
三将軍,這叫什麼計啊?張飛一本正經地答道:小胡啊,此名謂&ldquo馱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