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啟錦囊水軍渡闵江 當先鋒毛苟落敵手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回啟錦囊水軍渡闵江 當先鋒毛苟落敵手
卻說:張飛因為和胡班相遇,得了一個過江的有力助手,欣喜之時,忽然又想到了諸葛亮的一封錦囊,立即重新在大帳之上坐定。
文武見他一驚一乍,被他這種異乎尋常的舉動弄得捉摸不透他在想些什麼,也都跟着歸回原位。
&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荊州分兵之時,我家恩師付老張一封錦囊,囑咐到闵江方可開拆。
老張此時想來,特與衆人開閱。
&rdquo 兩旁文武恍然大悟,原來有諸葛亮的妙計在他那裡。
孫乾等都知道這回事,而且在巴丘鎮時張飛想看,被錦囊上的一句什麼話吓得不敢開拆。
這末一件大事反而忘得一幹二淨,忙請都督取出。
張飛方甫從貼肉的襯衣袋中取出錦囊展開一看,開頭寫道: 滬江一晝一渡,闵江一年一渡。
這是滬江、闵江區别于西川所有的江的所在。
滬江江水有毒,被太陽一照,水中毒氣蒸騰,渡江的人觸而即死又無救,必定要等到下半夜,讓江水熱量散盡,毒氣下降才可以渡過,所以有一日一渡之說。
現代京劇曾有一出《祭滬水》的戲,就是在深夜過江時必先祭奠水神。
而闵江上遊是西川的嘉陵江,江水流到這兒就象進了漏鬥,到處是旋渦,一年四季不停,所以人們無法過江。
唯有冬至三更,風平浪靜可過。
到了冬至這一夜,風浪平息,三更時過江最是保險。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無論是哪一年總是這個時間,就象海甯觀潮一樣,非要在八月十八左右就看不到潮汐的驚心動魄的壯景。
張飛看了這一句話忙問今日是幾時,手下說是十一月十四。
又問冬至可曾到了,答道冬至已過三日。
張飛跌足歎道:&ldquo老張和大家要老掉哉!&rdquo 文武不知錦囊上寫的是什麼,見張飛這樣懊喪,都感到大惑不解,問道:&ldquo都督何出此言?&rdquo &ldquo老師說一年中隻有冬至這一日可以渡江,如今冬至已過多日,待到明年冬至渡江,我等早已糧斷草絕,豈不要困死在這裡?&rdquo 聽說要到來年才可過江,帳上沒一個人不急得目瞪口呆,還是孫乾老練,深知張飛的脾氣,提醒道:&ldquo三将軍,軍師的錦囊就這麼幾句麼?&rdquo 張飛說:&ldquo雖未看完,已知梗概。
&rdquo 孫乾說:&ldquo三将軍,軍師所付錦囊必有妙計,何不看完再發議論!&rdquo 張飛似有所悟,再看下面道: 若然此日已逝,更待大雨滂沱。
節後十五傾盆,劈波斬濤無阻。
這兩句就是告訴了張飛在錯過了冬至這一日以後,什麼時候可以過江和在什麼情況下過江。
這是因為大雨之後闵江水位猛漲,加上嘉陵江源源不斷的大水,這兒的水就可能增高數尺以至丈餘,可以漫過虎頭山的山腳,使得這一段的江面開闊,水勢就自然而然地平緩下來,渡江就沒有被旋渦卷進去的危險。
當然,雨越大渡江就越安全。
要是一年四季下大雨,那末天天可以渡江。
這就是渡江的前提條件。
今日是十一月十四,十五晚有傾盆大雨,這就是過江确切的時間。
張飛想,好險啊,要是過了十五這一天,大軍就再無辦法過江了。
忽而又高興得拍着額頭暢懷大笑道,&ldquo哈&hellip&hellip老張不死了!&rdquo 錦囊最後寫道: 後營木箱俱備,小船皮囊助汝, 闵江雖險天佑,前關巴郡告祝! 張飛傳令手下立即到後營推出一輛裝木箱的大車,打開箱蓋一看,裡面有十九隻&ldquo諸葛袋&rdquo,其中一隻大的可容兩個人,其餘都是小袋。
凝思道:老師真是神機妙算,樣樣都給我準備好了,這十八隻小袋是給我的燕将的,大的必是我和胡班用的,要是我們二十個人能取下山頭,那數萬大軍就可以在拂曉之前全部過江。
張飛明白,到了天亮還不能過江,雨過天晴,闵江仍然會一瀉千裡的。
他又在箱角裡搜出了一副繩索,兩頭都有一對鋒利的鋼鈎,展開一看,卻是一條繩梯,就是&ldquo諸葛索&rdquo。
如今是萬事俱備,隻欠大雨了。
一切檢點完畢,張飛吩咐文武回營好好休息,明日整頓兵馬刀槍和糧草軍需,夜晚見虎頭山發出信号率領大隊渡江。
這裡留下一萬川軍駐守大營,其餘皆由張苞帶領過江,由孫乾、糜竺協助。
有書則說,無話則表。
次日淩晨,大雨滂沱,潑天而下,而且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猶似大河脫底。
張飛迫不及待到江邊看了看,果然水位已漲起數尺,再到各營去轉了一轉,到處都在忙着裝載上船。
約摸中午時分,張飛又去察看了一遍,估計這麼大的雨下到晚上足有丈把來高,見江面上已是波平浪靜,昨天那種奔湧澎湃的氣勢已經消失了。
回大帳時,各營已經一切準備就緒,果然是人有人渡,馬有馬載。
傍晚,老天仍象發瘋似地下着大雨,透過雨簾看對面,隻能看到虎頭山迷茫的輪廓了,而江水已漫上了半腰上,顯得虎頭山矮小多了。
張飛飽餐以後,和胡班以及十八名燕将全部卸去盔甲,統統換上了水服,除了胡班腰纏繩梯,每人手裡都拎着一隻&ldquo諸葛袋&rdquo,在文武的送行下,一起來到了江邊,看着他們過江。
燕将各上一條小船,張飛和胡班上了一條稍大的,後面還跟了個熊子。
天一黑,十九條船迅速出發,張飛領先,熊子使勁地劃着船,他以為身旁有了胡班就是保镖,因此今天一點也不害怕。
十八條小船緊随其後,循序而進。
燕将都是一手提囊,一手劃船,一字長蛇向江心駛去。
張飛手提&ldquo諸葛袋&rdquo,望着才到自己肩膀的胡班,朗聲說:&ldquo小胡啊,你長得這麼矮,給我做兒子差不多。
&rdquo 胡班笑着說&ldquo三将軍,江心快要到了,這個時候還有心思打趣,請留神對江的火炮!&rdquo 此時,虎頭山上的川軍見一整天大雨如注,水勢猛漲,江面上不如往常那樣旋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估計漢軍必然有所舉動。
天剛擦黑,隻見對營标燈點得亮堂,雖說看不清,但虎頭山戒備森嚴,一切都格外謹慎。
賈熙吃過晚飯,聽得手下這樣說,忙到山頂帳篷中檢點了一下火炮,然後打起瞟遠鏡透過雨幕隐約看到水營邊人頭攢動,再過一會兒江面上出現了一條蠕動的黑線,憑着多年的經驗,這是一隊至少有二十來條的小船。
漢軍要冒雨夜渡了!賈熙怕的就是下這樣的大雨,隻要江水一漲,天險就會失去它巨大的威脅,而這座孤零零的小山頭就無法擋住敵軍。
暴雨可渡,一直為人們所不知,這也是賈熙所希望的。
但是,終究被人窺透了這個秘密,唯一就是依靠火炮震懾漢軍,把他們吓回去。
對面的燈火照得江面上也是一片混濁的黃色,十幾條小船已經可以逐漸看清了,第一條艦是三個人,站在船頭上的人身材格外高大,後面都是一人一船,船隊拉得并不長,大多已過了江心,正處在火炮的射程之内,賈熙立刻命手下點炮,點燃了火線。
張飛緊盯着山頭,見火光一閃,忙對後面叫道:&ldquo火炮來了,燕将快下水!&rdquo說着,自己已經鑽進了袋裡,胡班身子靈活,一個田鼠入洞之勢,兒乎與張飛同時鑽了進去,熊子從後艄跳到前面,嘴裡喊着:&ldquo都督等我!胡将軍等我!&ldquo也想鑽進去。
張飛将袋口上的繩子一收.兩人身體一倒,&ldquo哄通!&rdquo跌進江中,十八個燕将也都跳了下去。
江面上隻剩下熊子一人和十九條小船滴溜亂轉。
隻見虎頭山上升起一團大火,直朝小船滾來,熊子吓得魂飛魄散,拚命地叫道:&ldquo大都督救命!大都督教命!&rdquo叫聲未絕,烈焰和濃煙已吞噬了人和船,這個不為張飛所喜歡的綠林小人,終于在絕望中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闵江大營前,張苞見濃煙籠罩住了整個江心,尤其是父親就在其内,怎不叫他心急,朝着江面咆哮道:&ldquo不好了,老子老掉了!&rdquo 毛仁和文武勸慰道:&ldquo公子爺,切莫驚惶,三将軍有所準備,定能上得虎頭山,我們隻要等待對江消息。
&rdquo 這裡賈熙打了一炮之後,江面上不見任何東西,以為統統報銷了,心裡着實高興了一陣,想等到炮管冷卻以後再裝火藥。
畢竟是黑夜,又加上滂沱大雨阻礙了視野,江面上的動靜他一點都沒看到。
就象前面所述的那樣,炮火隻是打掉了熊子和小船,就在賈熙高興的當口,十九隻藏人的皮囊正在向虎頭山江邊移動,山上的人隻是望着對江可有船隻過來,做夢也沒想到十九隻皮囊就象神物一樣朝他們靠近。
張飛人長,又在前面,第一個感覺到了腳下有七高八低的石頭,頓時欣喜若狂,輕輕地對胡班說:&ldquo小胡啊,老張的腳已踩着山石了,你可曾踩着?&rdquo &ldquo我人矮,還沒踩着,不過離山腳已不遠了。
&rdquo 張飛踮着腳尖一步步地往前走,便把皮囊的口子拉開,整個身子脫了出來,然後招呼道:&ldquo小胡,江邊到了,出來吧。
&rdquo 胡班伸出了腦袋向四下一看,隻有背後模模糊糊看得到一點光線,别的地方都是漆黑一團。
再揉一揉眼睛方才看到了虎頭山的形象,自己正處在它的底下,怎樣上去這是我的事情了。
胡班再向山腳前走了幾步,身體向下一沉,趁着皮囊向上浮起的那股勢,縱身騰起,整個人象壁虎一樣緊貼在山崖上。
然後向兩旁選擇了一下有利地形,調整了翻山的位置,從腰間解下纏着的繩梯,向上一抛,隻聽得&ldquo當當&rdquo兩下極輕的聲音,胡班使勁向下一拉,繩梯好象生了根,一動不動,知道鋼鈎已嵌進了石壁之中。
下面的張飛擡頭看着胡班的一舉一動,
文武見他一驚一乍,被他這種異乎尋常的舉動弄得捉摸不透他在想些什麼,也都跟着歸回原位。
&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荊州分兵之時,我家恩師付老張一封錦囊,囑咐到闵江方可開拆。
老張此時想來,特與衆人開閱。
&rdquo 兩旁文武恍然大悟,原來有諸葛亮的妙計在他那裡。
孫乾等都知道這回事,而且在巴丘鎮時張飛想看,被錦囊上的一句什麼話吓得不敢開拆。
這末一件大事反而忘得一幹二淨,忙請都督取出。
張飛方甫從貼肉的襯衣袋中取出錦囊展開一看,開頭寫道: 滬江一晝一渡,闵江一年一渡。
這是滬江、闵江區别于西川所有的江的所在。
滬江江水有毒,被太陽一照,水中毒氣蒸騰,渡江的人觸而即死又無救,必定要等到下半夜,讓江水熱量散盡,毒氣下降才可以渡過,所以有一日一渡之說。
現代京劇曾有一出《祭滬水》的戲,就是在深夜過江時必先祭奠水神。
而闵江上遊是西川的嘉陵江,江水流到這兒就象進了漏鬥,到處是旋渦,一年四季不停,所以人們無法過江。
唯有冬至三更,風平浪靜可過。
到了冬至這一夜,風浪平息,三更時過江最是保險。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無論是哪一年總是這個時間,就象海甯觀潮一樣,非要在八月十八左右就看不到潮汐的驚心動魄的壯景。
張飛看了這一句話忙問今日是幾時,手下說是十一月十四。
又問冬至可曾到了,答道冬至已過三日。
張飛跌足歎道:&ldquo老張和大家要老掉哉!&rdquo 文武不知錦囊上寫的是什麼,見張飛這樣懊喪,都感到大惑不解,問道:&ldquo都督何出此言?&rdquo &ldquo老師說一年中隻有冬至這一日可以渡江,如今冬至已過多日,待到明年冬至渡江,我等早已糧斷草絕,豈不要困死在這裡?&rdquo 聽說要到來年才可過江,帳上沒一個人不急得目瞪口呆,還是孫乾老練,深知張飛的脾氣,提醒道:&ldquo三将軍,軍師的錦囊就這麼幾句麼?&rdquo 張飛說:&ldquo雖未看完,已知梗概。
&rdquo 孫乾說:&ldquo三将軍,軍師所付錦囊必有妙計,何不看完再發議論!&rdquo 張飛似有所悟,再看下面道: 若然此日已逝,更待大雨滂沱。
節後十五傾盆,劈波斬濤無阻。
這兩句就是告訴了張飛在錯過了冬至這一日以後,什麼時候可以過江和在什麼情況下過江。
這是因為大雨之後闵江水位猛漲,加上嘉陵江源源不斷的大水,這兒的水就可能增高數尺以至丈餘,可以漫過虎頭山的山腳,使得這一段的江面開闊,水勢就自然而然地平緩下來,渡江就沒有被旋渦卷進去的危險。
當然,雨越大渡江就越安全。
要是一年四季下大雨,那末天天可以渡江。
這就是渡江的前提條件。
今日是十一月十四,十五晚有傾盆大雨,這就是過江确切的時間。
張飛想,好險啊,要是過了十五這一天,大軍就再無辦法過江了。
忽而又高興得拍着額頭暢懷大笑道,&ldquo哈&hellip&hellip老張不死了!&rdquo 錦囊最後寫道: 後營木箱俱備,小船皮囊助汝, 闵江雖險天佑,前關巴郡告祝! 張飛傳令手下立即到後營推出一輛裝木箱的大車,打開箱蓋一看,裡面有十九隻&ldquo諸葛袋&rdquo,其中一隻大的可容兩個人,其餘都是小袋。
凝思道:老師真是神機妙算,樣樣都給我準備好了,這十八隻小袋是給我的燕将的,大的必是我和胡班用的,要是我們二十個人能取下山頭,那數萬大軍就可以在拂曉之前全部過江。
張飛明白,到了天亮還不能過江,雨過天晴,闵江仍然會一瀉千裡的。
他又在箱角裡搜出了一副繩索,兩頭都有一對鋒利的鋼鈎,展開一看,卻是一條繩梯,就是&ldquo諸葛索&rdquo。
如今是萬事俱備,隻欠大雨了。
一切檢點完畢,張飛吩咐文武回營好好休息,明日整頓兵馬刀槍和糧草軍需,夜晚見虎頭山發出信号率領大隊渡江。
這裡留下一萬川軍駐守大營,其餘皆由張苞帶領過江,由孫乾、糜竺協助。
有書則說,無話則表。
次日淩晨,大雨滂沱,潑天而下,而且越下越大,越下越猛,猶似大河脫底。
張飛迫不及待到江邊看了看,果然水位已漲起數尺,再到各營去轉了一轉,到處都在忙着裝載上船。
約摸中午時分,張飛又去察看了一遍,估計這麼大的雨下到晚上足有丈把來高,見江面上已是波平浪靜,昨天那種奔湧澎湃的氣勢已經消失了。
回大帳時,各營已經一切準備就緒,果然是人有人渡,馬有馬載。
傍晚,老天仍象發瘋似地下着大雨,透過雨簾看對面,隻能看到虎頭山迷茫的輪廓了,而江水已漫上了半腰上,顯得虎頭山矮小多了。
張飛飽餐以後,和胡班以及十八名燕将全部卸去盔甲,統統換上了水服,除了胡班腰纏繩梯,每人手裡都拎着一隻&ldquo諸葛袋&rdquo,在文武的送行下,一起來到了江邊,看着他們過江。
燕将各上一條小船,張飛和胡班上了一條稍大的,後面還跟了個熊子。
天一黑,十九條船迅速出發,張飛領先,熊子使勁地劃着船,他以為身旁有了胡班就是保镖,因此今天一點也不害怕。
十八條小船緊随其後,循序而進。
燕将都是一手提囊,一手劃船,一字長蛇向江心駛去。
張飛手提&ldquo諸葛袋&rdquo,望着才到自己肩膀的胡班,朗聲說:&ldquo小胡啊,你長得這麼矮,給我做兒子差不多。
&rdquo 胡班笑着說&ldquo三将軍,江心快要到了,這個時候還有心思打趣,請留神對江的火炮!&rdquo 此時,虎頭山上的川軍見一整天大雨如注,水勢猛漲,江面上不如往常那樣旋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估計漢軍必然有所舉動。
天剛擦黑,隻見對營标燈點得亮堂,雖說看不清,但虎頭山戒備森嚴,一切都格外謹慎。
賈熙吃過晚飯,聽得手下這樣說,忙到山頂帳篷中檢點了一下火炮,然後打起瞟遠鏡透過雨幕隐約看到水營邊人頭攢動,再過一會兒江面上出現了一條蠕動的黑線,憑着多年的經驗,這是一隊至少有二十來條的小船。
漢軍要冒雨夜渡了!賈熙怕的就是下這樣的大雨,隻要江水一漲,天險就會失去它巨大的威脅,而這座孤零零的小山頭就無法擋住敵軍。
暴雨可渡,一直為人們所不知,這也是賈熙所希望的。
但是,終究被人窺透了這個秘密,唯一就是依靠火炮震懾漢軍,把他們吓回去。
對面的燈火照得江面上也是一片混濁的黃色,十幾條小船已經可以逐漸看清了,第一條艦是三個人,站在船頭上的人身材格外高大,後面都是一人一船,船隊拉得并不長,大多已過了江心,正處在火炮的射程之内,賈熙立刻命手下點炮,點燃了火線。
張飛緊盯着山頭,見火光一閃,忙對後面叫道:&ldquo火炮來了,燕将快下水!&rdquo說着,自己已經鑽進了袋裡,胡班身子靈活,一個田鼠入洞之勢,兒乎與張飛同時鑽了進去,熊子從後艄跳到前面,嘴裡喊着:&ldquo都督等我!胡将軍等我!&ldquo也想鑽進去。
張飛将袋口上的繩子一收.兩人身體一倒,&ldquo哄通!&rdquo跌進江中,十八個燕将也都跳了下去。
江面上隻剩下熊子一人和十九條小船滴溜亂轉。
隻見虎頭山上升起一團大火,直朝小船滾來,熊子吓得魂飛魄散,拚命地叫道:&ldquo大都督救命!大都督教命!&rdquo叫聲未絕,烈焰和濃煙已吞噬了人和船,這個不為張飛所喜歡的綠林小人,終于在絕望中了結了自己的一生。
闵江大營前,張苞見濃煙籠罩住了整個江心,尤其是父親就在其内,怎不叫他心急,朝着江面咆哮道:&ldquo不好了,老子老掉了!&rdquo 毛仁和文武勸慰道:&ldquo公子爺,切莫驚惶,三将軍有所準備,定能上得虎頭山,我們隻要等待對江消息。
&rdquo 這裡賈熙打了一炮之後,江面上不見任何東西,以為統統報銷了,心裡着實高興了一陣,想等到炮管冷卻以後再裝火藥。
畢竟是黑夜,又加上滂沱大雨阻礙了視野,江面上的動靜他一點都沒看到。
就象前面所述的那樣,炮火隻是打掉了熊子和小船,就在賈熙高興的當口,十九隻藏人的皮囊正在向虎頭山江邊移動,山上的人隻是望着對江可有船隻過來,做夢也沒想到十九隻皮囊就象神物一樣朝他們靠近。
張飛人長,又在前面,第一個感覺到了腳下有七高八低的石頭,頓時欣喜若狂,輕輕地對胡班說:&ldquo小胡啊,老張的腳已踩着山石了,你可曾踩着?&rdquo &ldquo我人矮,還沒踩着,不過離山腳已不遠了。
&rdquo 張飛踮着腳尖一步步地往前走,便把皮囊的口子拉開,整個身子脫了出來,然後招呼道:&ldquo小胡,江邊到了,出來吧。
&rdquo 胡班伸出了腦袋向四下一看,隻有背後模模糊糊看得到一點光線,别的地方都是漆黑一團。
再揉一揉眼睛方才看到了虎頭山的形象,自己正處在它的底下,怎樣上去這是我的事情了。
胡班再向山腳前走了幾步,身體向下一沉,趁着皮囊向上浮起的那股勢,縱身騰起,整個人象壁虎一樣緊貼在山崖上。
然後向兩旁選擇了一下有利地形,調整了翻山的位置,從腰間解下纏着的繩梯,向上一抛,隻聽得&ldquo當當&rdquo兩下極輕的聲音,胡班使勁向下一拉,繩梯好象生了根,一動不動,知道鋼鈎已嵌進了石壁之中。
下面的張飛擡頭看着胡班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