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程太守允女結姻緣 張翼德遇子完夙願
關燈
小
中
大
dquo父母之命,媒妁之言&rdquo,隻要父母說了,不管願不願意,就算定了。
程老見女兒低頭默語,而且表情并不沮喪,已知女兒心許了,便重新來到馬玉的身旁,隻是擔心張飛那邊是否肯允,一切都向馬玉說了。
馬玉又把全部的過程告訴了閻芝,這才雙雙來到張飛面前:&ldquo賀喜大都督!&rdquo&ldquo恭喜大都督!&rdquo 今日果然有喜,新得樊縣,父子相逢,張飛自感喜氣洋洋,文武也都喜笑顔開,稱得上是進川第一次這麼大喜。
張飛應道:&ldquo是啊,程太守、閻将軍歸降,皆賴衆人努力;老張父子聚首,亦然托衆人之福!&rdquo 馬玉道:&ldquo樊縣新克,父子團聚固然可喜。
小将等所賀的乃是喜上加喜!&rdquo 張飛想,噢,老妻未亡,二十餘年後夫婦團圓确實不是小喜,而是大喜之事一樁。
&ldquo小馬說得對,老張賢妻尚在,果是喜上加喜!&rdquo 閻芝道:&ldquo還有一大喜事!&rdquo &ldquo呃?&rdquo張飛想不出除了以上的喜之外,還有什麼喜,便問:&ldquo二位将軍,還有何喜?&rdquo &ldquo大都督,令郎武藝超群,年少有為,日後必為國家棟梁。
程老膝下無兒,千金正值妙齡,且又美貌端莊,自幼酷愛習武,非英雄莫嫁。
她與令郎正是年貌相當,故小将特來作伐,不知都督鈞意如何,還請示下!&rdquo 張飛覺得這件事倒很新鮮有趣,要是程畿肯把女兒給他做兒媳,這确實也是一樁更大的喜事了。
&ldquo二位将軍,我家兒子呆頭呆腦,又是長了一個黑臉,不是老張不願,隻怕程老不肯,你們看怎麼辦?&rdquo &ldquo大都督,黑臉有什麼要緊的,你不也是黑臉麼?程老那裡我們已經講過了,隻怕高攀不上,要大都督定奪!&rdquo &ldquo哎,這有什麼高攀低攀的,既然太守不嫌我家兒子傻,老張沒得什麼話講。
不過,我與兒子離散了二十多年,他的脾氣老張還吃不準,這個媳婦要不要由他作主。
&rdquo張飛側目對兒子看了一眼,心想,老子倒看你不出,這樣一個漂漂亮亮的千金小姐給你作老婆,豔福不淺,真是戆人有戆福!便問:&ldquo兒啊!&rdquo &ldquo老子怎麼樣?&rdquo &ldquo程家的小姐給你做妻房,你看如何?&rdquo &ldquo老子啊,什麼叫妻房?&rdquo &ldquo妻房就是老婆!&rdquo 張苞想,昨天熊子也曾說要把程小姐送給他,為了這事還挨了娘親的訓責,大丈夫不可強占民女。
所以急得雙手亂搖:"兒子不敢強占民女。
送給老子吧!&rdquo &ldquo放肆!&rdquo張飛想,到底還是戆,連讨媳婦都一點不懂,換了别人還巴不得要呢!&ldquo兒子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此乃周公之禮。
兒子年紀不小了,程小姐嫁給了你,以後傳宗接代,張家也就有了後嗣了。
&rdquo 小戆想,我不是不要,而尊重你這個老子。
既然有這樣的道理,這樣标緻的老婆,我是一定要的。
于是點了點,說道:&ldquo兒子要的。
&rdquo 張、程兩家聯姻就在樊山的草堂上定了下來,張飛說,目前尚不能舉婚:第一,戰事未停,劉備尚在涪關急盼救兵;第二,兒子長期與我分離,不識禮儀,不知世故,待我慢慢地訓導他。
等到取了西川,兩家再行婚禮。
文武皆言張飛說得有理。
張飛一心記挂着老妻,吩咐衆文武就在草堂上稍事歇息,起身就向内室而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步三搖,滿心喜悅進了内室。
早聽得裡面的丫環叫道:&ldquo太夫人,三将軍來了!&rdquo喊聲未絕,已見一人撲身拜道:&ldquo老主人在上,老奴拜見!&rdquo 畢競是夫妻,舉正言語總是一辨而出,盡管相隔二十多年。
張飛一看并不是自己的妻子,卻是張苞的奶娘崔氏。
忙問:&ldquo夫人何在?夫人何在?&rdquo丫環答道:&ldquo這便是太夫人啊!&rdquo張飛一愣,但立即醒悟過來了,馬上跨前幾步,雙手将她攙扶起來,命丫環擺下兩個座位,主仆二人對面坐定,問起别後情景,崔氏如泣如訴,将火中脫險、代主撫孤的艱難之情一一告複。
張飛聽了感慨萬千,對這位女仆肅然起敬。
心想,一個孤寡女子,如果丈夫出外數十年,能将兒子撫養成人,稱得上是一位賢妻良母。
而崔氏隻僅僅是個乳母,能對主人如此忠心,這種義仆更勝賢妻良母一籌。
張飛既痛惜妻子不幸身死,又感激崔氏仗義赴難之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蓦然從座上擡身,向崔氏深深鞠了一躬:&ldquo請受老張一禮!&rdquo &ldquo老主人休要如此,折煞老奴了!&rdquo 從此以後,張飛待崔氏如同自己的妻子一般。
當即命人傳出話去,任何人都不得在張苞面前說崔氏是他的乳母。
因此張苞到死隻知道崔氏是他的親生母親。
張飛因為敬重崔氏,就把堂上馬、閻二将作伐,兒子與程家小姐結親的事告訴她,看看崔氏有沒有想法。
崔氏已與程小姐有一面之交,程家的細節要比張飛知道得詳細,故而滿口贊成。
張飛說,此地離涪關尚遠,家眷随軍諸多不便,你暫時先到樊縣城中居住幾時,那裡程家父女可以時常照應,我們父子也能放心前往。
等到平定西川有了府宅,我再命人來接你去歡享天祿,以表張家對你的一點謝意。
兩人叙了一陣話,張飛這才起身回到外面。
此刻,帳上不似剛才那樣熱鬧,靜得鴉雀無聲。
張飛在堂中坐定,遂喚道:&ldquo熊子何在?&rdquo 熊子一直未敢離開草堂外,指望能在張飛手下謀個一官半職,聽得叫聲,忙不疊跑了進去,到張飛面前讨好道:&ldquo大都督在上,熊子待命已久,有何吩咐?&rdquo &ldquo你這個不法強徒,侵擾四境清平,強搶民間良女,罪不容赦。
來,推出斬首!&rdquo 一場美夢頓時化作泡影,熊子吓得渾身亂抖,被手下死拉硬拽拖了出去,他歇斯底裡大喊道:&ldquo張大哥救命!公子爺救命哪!&rdquo 畢竟是張苞處世不深,待人接物隻講義氣,看不出好壞,以為熊子往常和自己相處還不錯,樣樣都聽我的話,幫我們母子倆渡過了難關,今日老子殺他,理應先問一問我該不該殺。
聽得熊子劇叫求援,張苞吼道:&ldquo且慢!老子要殺熊子,兒子不答應,千萬不可殺!&rdquo 張飛見他雙目圓睜,顯得十分惱怒。
暗想,這個呆子把熊子當作了好人,我一殺他,父子必然不睦。
今日父子初次相見,切不可為了一樁小事而壞了大局,正所謂讓一粒鼠屎攪了一鍋粥,那是不值得的。
讓我暫且将他留在營中,要是他仍是賊心不改,一路上有的是機會,絕不留他到成都,一定送他去見閻王。
想到這兒,張飛傳令放了熊子,并在點卯薄上記上張苞、程畿、閻芝、熊子的名字,一卯點過之後,張飛将程畿叫到跟前和他說,蜀道難行,家眷随軍恐有不便,崔氏和小姐就交托給你,待到戰事已定,老張前來迎親,把你們接去同享福祿。
說罷,命小喽啰端正車轎,從内室中接出崔氏上嬌,程小姐也上了轎,太守上了馬,張飛率衆文武一直送出寨門。
回進草堂,點将起兵。
自從張苞到了樊山以來,除了日常所需,一般不讓熊子外出搶掠,故而到了這個時節,樊山一點都沒有什麼庫存,人一走就剩下了幾間草房,張飛也就沒有去燒毀這裡的巢穴。
以後馬超的妹妹馬雲祿為了尋找哥哥到此,一時無處栖身,也就在此落草,重創山寨。
此乃後話。
張飛下了樊山,整頓隊伍,點炮開兵,大隊漸漸向前行進。
一路上額手相慶,托賴大哥的宏福,我張飛失散的兒子重新團聚。
在樊山遇到的一系列喜事,使他對奪取西川更是信心百倍。
此時,已近大雪節氣。
風聲凄厲,寒氣侵肌,眼見得風雪将至。
前關叫闵江,西川五條名江之一。
江邊一座大營,駐紮着一萬川軍,沿江樯桅林立,大小戰船何止數百餘條。
守将名叫楊儀,三十五歲年紀,全身金盔金甲披挂,善用一條金槍,西川遠近頗聞其名。
楊儀得知張飛連破數關,守将紛紛倒戈歸降,大感吃驚,卻又不服氣。
今日得報張飛率軍将臨,便引軍三千,離水營紮住陣腳,等候漢軍到來。
漢軍聲勢浩大,先鋒部隊見江邊早有一軍設立旗門,一員川将一馬當先,橫槍側目而視,停隊飛報中軍:&ldquo禀大都督,前有金槍将楊儀攔住去路,請都督定奪!&rdquo 張飛早已從川将那裡打探到闵江的情況,知道楊儀是位文武兼備的名将。
要想跨越闵江,不收降楊儀和取得這許多戰船那是不可能的。
那末怎麼收降楊儀呢?正是: 新添兒将萬人懼,又遇闵江一水橫。
畢竟張飛怎樣過江,請看下回分解。
程老見女兒低頭默語,而且表情并不沮喪,已知女兒心許了,便重新來到馬玉的身旁,隻是擔心張飛那邊是否肯允,一切都向馬玉說了。
馬玉又把全部的過程告訴了閻芝,這才雙雙來到張飛面前:&ldquo賀喜大都督!&rdquo&ldquo恭喜大都督!&rdquo 今日果然有喜,新得樊縣,父子相逢,張飛自感喜氣洋洋,文武也都喜笑顔開,稱得上是進川第一次這麼大喜。
張飛應道:&ldquo是啊,程太守、閻将軍歸降,皆賴衆人努力;老張父子聚首,亦然托衆人之福!&rdquo 馬玉道:&ldquo樊縣新克,父子團聚固然可喜。
小将等所賀的乃是喜上加喜!&rdquo 張飛想,噢,老妻未亡,二十餘年後夫婦團圓确實不是小喜,而是大喜之事一樁。
&ldquo小馬說得對,老張賢妻尚在,果是喜上加喜!&rdquo 閻芝道:&ldquo還有一大喜事!&rdquo &ldquo呃?&rdquo張飛想不出除了以上的喜之外,還有什麼喜,便問:&ldquo二位将軍,還有何喜?&rdquo &ldquo大都督,令郎武藝超群,年少有為,日後必為國家棟梁。
程老膝下無兒,千金正值妙齡,且又美貌端莊,自幼酷愛習武,非英雄莫嫁。
她與令郎正是年貌相當,故小将特來作伐,不知都督鈞意如何,還請示下!&rdquo 張飛覺得這件事倒很新鮮有趣,要是程畿肯把女兒給他做兒媳,這确實也是一樁更大的喜事了。
&ldquo二位将軍,我家兒子呆頭呆腦,又是長了一個黑臉,不是老張不願,隻怕程老不肯,你們看怎麼辦?&rdquo &ldquo大都督,黑臉有什麼要緊的,你不也是黑臉麼?程老那裡我們已經講過了,隻怕高攀不上,要大都督定奪!&rdquo &ldquo哎,這有什麼高攀低攀的,既然太守不嫌我家兒子傻,老張沒得什麼話講。
不過,我與兒子離散了二十多年,他的脾氣老張還吃不準,這個媳婦要不要由他作主。
&rdquo張飛側目對兒子看了一眼,心想,老子倒看你不出,這樣一個漂漂亮亮的千金小姐給你作老婆,豔福不淺,真是戆人有戆福!便問:&ldquo兒啊!&rdquo &ldquo老子怎麼樣?&rdquo &ldquo程家的小姐給你做妻房,你看如何?&rdquo &ldquo老子啊,什麼叫妻房?&rdquo &ldquo妻房就是老婆!&rdquo 張苞想,昨天熊子也曾說要把程小姐送給他,為了這事還挨了娘親的訓責,大丈夫不可強占民女。
所以急得雙手亂搖:"兒子不敢強占民女。
送給老子吧!&rdquo &ldquo放肆!&rdquo張飛想,到底還是戆,連讨媳婦都一點不懂,換了别人還巴不得要呢!&ldquo兒子啊,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此乃周公之禮。
兒子年紀不小了,程小姐嫁給了你,以後傳宗接代,張家也就有了後嗣了。
&rdquo 小戆想,我不是不要,而尊重你這個老子。
既然有這樣的道理,這樣标緻的老婆,我是一定要的。
于是點了點,說道:&ldquo兒子要的。
&rdquo 張、程兩家聯姻就在樊山的草堂上定了下來,張飛說,目前尚不能舉婚:第一,戰事未停,劉備尚在涪關急盼救兵;第二,兒子長期與我分離,不識禮儀,不知世故,待我慢慢地訓導他。
等到取了西川,兩家再行婚禮。
文武皆言張飛說得有理。
張飛一心記挂着老妻,吩咐衆文武就在草堂上稍事歇息,起身就向内室而去。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步三搖,滿心喜悅進了内室。
早聽得裡面的丫環叫道:&ldquo太夫人,三将軍來了!&rdquo喊聲未絕,已見一人撲身拜道:&ldquo老主人在上,老奴拜見!&rdquo 畢競是夫妻,舉正言語總是一辨而出,盡管相隔二十多年。
張飛一看并不是自己的妻子,卻是張苞的奶娘崔氏。
忙問:&ldquo夫人何在?夫人何在?&rdquo丫環答道:&ldquo這便是太夫人啊!&rdquo張飛一愣,但立即醒悟過來了,馬上跨前幾步,雙手将她攙扶起來,命丫環擺下兩個座位,主仆二人對面坐定,問起别後情景,崔氏如泣如訴,将火中脫險、代主撫孤的艱難之情一一告複。
張飛聽了感慨萬千,對這位女仆肅然起敬。
心想,一個孤寡女子,如果丈夫出外數十年,能将兒子撫養成人,稱得上是一位賢妻良母。
而崔氏隻僅僅是個乳母,能對主人如此忠心,這種義仆更勝賢妻良母一籌。
張飛既痛惜妻子不幸身死,又感激崔氏仗義赴難之恩,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蓦然從座上擡身,向崔氏深深鞠了一躬:&ldquo請受老張一禮!&rdquo &ldquo老主人休要如此,折煞老奴了!&rdquo 從此以後,張飛待崔氏如同自己的妻子一般。
當即命人傳出話去,任何人都不得在張苞面前說崔氏是他的乳母。
因此張苞到死隻知道崔氏是他的親生母親。
張飛因為敬重崔氏,就把堂上馬、閻二将作伐,兒子與程家小姐結親的事告訴她,看看崔氏有沒有想法。
崔氏已與程小姐有一面之交,程家的細節要比張飛知道得詳細,故而滿口贊成。
張飛說,此地離涪關尚遠,家眷随軍諸多不便,你暫時先到樊縣城中居住幾時,那裡程家父女可以時常照應,我們父子也能放心前往。
等到平定西川有了府宅,我再命人來接你去歡享天祿,以表張家對你的一點謝意。
兩人叙了一陣話,張飛這才起身回到外面。
此刻,帳上不似剛才那樣熱鬧,靜得鴉雀無聲。
張飛在堂中坐定,遂喚道:&ldquo熊子何在?&rdquo 熊子一直未敢離開草堂外,指望能在張飛手下謀個一官半職,聽得叫聲,忙不疊跑了進去,到張飛面前讨好道:&ldquo大都督在上,熊子待命已久,有何吩咐?&rdquo &ldquo你這個不法強徒,侵擾四境清平,強搶民間良女,罪不容赦。
來,推出斬首!&rdquo 一場美夢頓時化作泡影,熊子吓得渾身亂抖,被手下死拉硬拽拖了出去,他歇斯底裡大喊道:&ldquo張大哥救命!公子爺救命哪!&rdquo 畢竟是張苞處世不深,待人接物隻講義氣,看不出好壞,以為熊子往常和自己相處還不錯,樣樣都聽我的話,幫我們母子倆渡過了難關,今日老子殺他,理應先問一問我該不該殺。
聽得熊子劇叫求援,張苞吼道:&ldquo且慢!老子要殺熊子,兒子不答應,千萬不可殺!&rdquo 張飛見他雙目圓睜,顯得十分惱怒。
暗想,這個呆子把熊子當作了好人,我一殺他,父子必然不睦。
今日父子初次相見,切不可為了一樁小事而壞了大局,正所謂讓一粒鼠屎攪了一鍋粥,那是不值得的。
讓我暫且将他留在營中,要是他仍是賊心不改,一路上有的是機會,絕不留他到成都,一定送他去見閻王。
想到這兒,張飛傳令放了熊子,并在點卯薄上記上張苞、程畿、閻芝、熊子的名字,一卯點過之後,張飛将程畿叫到跟前和他說,蜀道難行,家眷随軍恐有不便,崔氏和小姐就交托給你,待到戰事已定,老張前來迎親,把你們接去同享福祿。
說罷,命小喽啰端正車轎,從内室中接出崔氏上嬌,程小姐也上了轎,太守上了馬,張飛率衆文武一直送出寨門。
回進草堂,點将起兵。
自從張苞到了樊山以來,除了日常所需,一般不讓熊子外出搶掠,故而到了這個時節,樊山一點都沒有什麼庫存,人一走就剩下了幾間草房,張飛也就沒有去燒毀這裡的巢穴。
以後馬超的妹妹馬雲祿為了尋找哥哥到此,一時無處栖身,也就在此落草,重創山寨。
此乃後話。
張飛下了樊山,整頓隊伍,點炮開兵,大隊漸漸向前行進。
一路上額手相慶,托賴大哥的宏福,我張飛失散的兒子重新團聚。
在樊山遇到的一系列喜事,使他對奪取西川更是信心百倍。
此時,已近大雪節氣。
風聲凄厲,寒氣侵肌,眼見得風雪将至。
前關叫闵江,西川五條名江之一。
江邊一座大營,駐紮着一萬川軍,沿江樯桅林立,大小戰船何止數百餘條。
守将名叫楊儀,三十五歲年紀,全身金盔金甲披挂,善用一條金槍,西川遠近頗聞其名。
楊儀得知張飛連破數關,守将紛紛倒戈歸降,大感吃驚,卻又不服氣。
今日得報張飛率軍将臨,便引軍三千,離水營紮住陣腳,等候漢軍到來。
漢軍聲勢浩大,先鋒部隊見江邊早有一軍設立旗門,一員川将一馬當先,橫槍側目而視,停隊飛報中軍:&ldquo禀大都督,前有金槍将楊儀攔住去路,請都督定奪!&rdquo 張飛早已從川将那裡打探到闵江的情況,知道楊儀是位文武兼備的名将。
要想跨越闵江,不收降楊儀和取得這許多戰船那是不可能的。
那末怎麼收降楊儀呢?正是: 新添兒将萬人懼,又遇闵江一水橫。
畢竟張飛怎樣過江,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