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趙雲詐敗擒向彪 孔明巧奪錦江營
關燈
小
中
大
兵卒是無法守住的。
因此,營上的弟兄發一聲喊:&ldquo願從向大公子歸降漢室哎&hellip&hellip&rdquo一面喊着,一面從營中放出數百艘小船。
小船還未靠岸停穩,三千漢軍好似餓虎撲食,蹿、跳、蹦、躍,紛紛搶住小船向營頭劃去。
營上的川軍隻道向公子真的降了趙雲,不作防備,也不加阻攔,由他們進營。
這般漢軍上了前,将營中旗幡拔個精光,遍插漢家旗号,高處招展着趙雲的先鋒旗。
不消頓飯工夫,水營已歸屬了漢軍。
此段書名謂&ldquo巧奪錦江營&rdquo。
趙雲和向彪到了江邊止住戰馬。
向彪自感愧赧,不肯下馬入營。
趙雲便道,公子不必多慮,且先進了營寨待我家軍師到來再作計較。
若公子委實不肯歸漢,到時悉聽自便,我家軍師絕不強人所不欲。
說着,便将右手松開了向彪的槍杆,先行落下馬鞍。
到了這步田地,向彪已是山窮水盡,身不由己。
估摸着諸葛亮不時便到,縱然自己不進水營,前不能進,後有漢軍,必遭二番擒捉,這又何必呢?隻得丢槍下馬,在漢軍的伺候下,兩人各自下了小船,槍馬自不必關照,盡行到了營上。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趙雲不費吹灰之力,未傷一兵半卒便取了向彪的營頭,早有細作打探得明白,飛馬趕回。
正值大隊離此不遠,炮聲震天,号角掠空,浩浩蕩蕩,塵沙飛揚,快馬越過前隊,直抵中軍,見文左武右衛護着一輛四輪車,便滾鞍落馬,&ldquo報禀軍師!&rdquo &ldquo有何軍情報來?&rdquo &ldquo趙将軍輕取錦江水營,等候軍師前往定奪!&rdquo 孔明聽了微微發笑:趙雲果真能幹,樣樣事情都幹得使我稱心如意,有了水營就有了船隻,就不愁與向寵交戰了。
孔明揮手,手下退去。
再傳令大隊速速上前。
霎時間,已抵江邊,早有船隻泊在江岸,俟孔明和文武衆官及少量護衛下船;到了水營,趙雲迎入,孔明當即坐帳。
文武分班站立兩旁。
點卯畢,喚向彪來見。
向彪噙着兩眼珠淚,滿臉懊喪地走到孔明面前強顔作禮:&ldquo軍師在上,向彪有禮。
&rdquo &ldquo少禮。
本軍師自入川以來,連克二關,守将皆望風歸降。
如今已得錦江水營,請問公子願降否?&rdquo &ldquo向彪不降!&rdquo &ldquo公子休得執拗,為人處世須知通權達變。
皇叔入川乃是順應天意人心,以本軍師度之,令尊不日便将歸到我主麾下為将。
公子何不速即歸附漢室,以助本軍師匡扶漢室社稷?&rdquo 向彪哪裡肯聽這般說話,隻道孔明在诓騙于他,便正色道:&ldquo我向家從無軟骨之将,豈肯朝三暮四改事劉備?我父乃西川忠良,斷無屈膝之理!&rdquo 話音未落,從旁走出一員肩闊腰圓的大将,朗聲呼道:&ldquo小向!&rdquo這一聲猶如五雷擊頂,萬霆排空,震得向彪驚心怵目,惶惶不安。
心想,是誰這麼粗俗無禮?趙雲尚且對我彬彬有禮,左一聲公子,右一聲公子,竟然有人叫什麼&ldquo小向&rdquo,倒要見識見識諸葛亮手下的這員莽将。
不看則已,一看心裡有氣。
卻是近天嶺守将鄧銅,暗暗恨道:不是你這個匹夫軟骨頭,諸葛亮怎麼趕到這裡,我又何至于丢失大營!素日我敬你是個英雄,視同前輩,今日你做了叛逆之人,尚且這樣老三毫四,那就别怪我沒有好臉色給你看了。
便沒好氣地問道:&ldquo怎樣?&rdquo &ldquo依我之言,速速歸降為上;要是不降,當心兩邊耳光!&rdquo說着,還頗有感觸地摸了一下兩頰。
這兩天經過軍醫官精心醫治,内服外敷,臉上已經平愈,但每想起來,總不免隐隐作痛。
也算切身體會,勸向彪不要象自己那樣死心眼,受皮肉之苦。
向彪不懂這是什麼意思,隻以為鄧銅在吓唬人。
心想,-個大将上了戰場置死生于度外,落到敵人手中唯有一死報國,吃幾下嘴巴算得了什麼!你鄧銅也算得上是員名将,看來是吃打不起而投降的,實是枉空!越發不加理睬。
便對孔明道:&ldquo軍師若肯寬容,便放向彪回轉大營;若要向彪歸降,唯有一命在此,甯折不屈!&rdquo 孔明問:&ldquo公子定要回去麼?&rdquo &ldquo正是。
&rdquo &ldquo欲投何處?&rdquo 向彪想,自己的營頭已失,别的地方去不了,隻有回到父親的大營上,相助父親加意鎮守。
便爽朗答道:&ldquo向彪回至父親的營上。
&rdquo &ldquo去則去了,不必再來。
&rdquo 向彪想,這不是廢話麼!我與你又不是親朋好友,能夠逃離虎窟猶恐不及,誰還有這麼好的胃口再到這裡來自找麻煩,&ldquo自然不來的了!&rdquo &ldquo依本軍師度之,令尊必不肯相容,不如在此暫住數日,待收了大營,令爾等父子兄弟相聚?&rdquo &ldquo向彪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肯放則放,不放則殺,不必虛費唇舌!&rdquo 孔明見他大有乃父之風,也不忍強留,便一聲令下:&ldquo子龍!&rdquo &ldquo在。
&rdquo &ldquo與我送向公子好端端回轉大營。
&rdquo 向彪聽得又是趙雲來送自己,不等趙雲答應,忙将雙手亂搖:&ldquo哎,向彪不要他送!&rdquo心想,我的這座水營就是被他送光的,再送隻怕要送光父親和兄弟的大營。
所以吃苦學乖。
孔明見他這般着慌,就命趙雲退下。
另外吩咐幾個手下,備下一條小船,馬匹長槍歸還,将公子送往上遊大營。
手下自去準備。
向彪剛要轉身,一旁又有一人攔住:&ldquo且慢!&rdquo向彪擡頭一看,又是一個西川名将,認得就是夔關守将,人稱刀王陽群。
陽群大步跨到虎案前,說道,軍師,小将早已說過,向寵此人性格剛烈。
要是放向公子回去,向寵決不肯相容,定然揮為兩段。
日後軍師取了大營,想起殺子盡忠的事來,還能歸降軍師麼?縱然向寵不殺公子,其父子戮力抵擋大軍,反而愈加死心塌地。
陽群以為先将公子留在軍中,或許向寵念動骨肉之情,傾心獻營來降。
軍師意下如何? 這一番話說得很有道理,兩旁文武都在點頭稱許。
隻有向彪聽了大感失望:陽群真是可惡,非但不放,還要以我為人質,換取錦江大營。
這麼一來,諸葛亮必然收回成命。
因而随着衆人的目光,也盯着孔明看。
陽群這些話句句符合人之常情,可見得他才智不凡。
但孔明的用兵往往出人意料,更比常人要勝出一籌半策,他從不硬要敵将勉強留在麾下聽令,直要心服口服才肯收下。
這一番道理孔明早已想過,但從長計議,還是放人利多弊少,最容易收服向寵。
因為奪取錦江大營,關鍵人物是向寵;向寵一降,還有誰敢不降?所以放不放向彪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環節。
便說道:&ldquo陽将軍言雖有理,然公子并無歸降之心,留之無益,放之有利,由其回營去吧!&rdquo 陽群大為奇怪:我的話你又不說錯,可又要放向彪,這是什麼意思呢?放人是容易的,再要捉回來就沒有這麼便當了,到時是沒有懊悔藥可吃的。
陽群不敢再多言,怏然退了下去。
向彪聽了孔明的話,如逢敕令,說聲&ldquo告退&rdquo,轉身出了營頭,下得小船,直向上遊劃去。
向彪一走,孔明笑而言道:&ldquo哈&hellip&hellip衆位不必猜疑,随了本軍師出至營前,眺望向寵營門斬子!&rdquo 陽群想,你明知道向寵要殺公子,為何又把向彪朝泥坑裡推呢?向家父子終究還是有點良心的西川忠良,收了必效死力,殺了豈不可惜?還要叫我們一起去觀看,這又有什麼好看的呢?向彪一死,兩軍勢不兩立。
何能再取錦江而收向寵?陽群不解其意,文武更不知奧妙何在,隻得一齊跟了軍師出帳來到營前,一個個打起瞟遠鏡憑高遠眺。
孔明望着上遊大營,暗忖道:向寵啊,你自稱&ldquo賽關公&rdquo,今日倒要見識見識這&ldquo賽關公&rdquo到底如何。
如果你真的殺了向彪,的确是棘手的事情,我必須另想辦法收服他。
錦江大本營與水營不同,并不是紮在江中,而在離江岸有一大段路的陸地上。
江邊有一小營,兩員副将領着一千弟兄鎮守,向水、糧二營刺探軍情。
細作報到水營失守的消息,兩員副将一邊命人向大營禀報,一邊登高了望,果然見水營上遍插漢旗,岸上紮着數萬軍隊,料知孔明不日便要向大營進發,早已慌作一團。
忽見水營中駛出一條小船,船頭上站的正是大公子向彪,不知用意。
向寵營上号令嚴明,在誰的營中,就聽誰的将令,雖說向彪是向寵的兒子,但現在出了事,就當他是陌路人,老遠就端正了硬弓強弩,以備不測,扯直了喉嚨連聲喝道:&ldquo前面舟船與我住了!不得近前!&rdquo 向彪想,一個人倒起楣來好象有瘾的,以前我在這裡出入總是對我笑臉相迎,殷勤相送。
今日我失丁營,連這班狗頭也張牙舞爪起來。
向彪喝令停了船,向岸上招呼道:&ldquo弟兄們聽了,我乃是大公子向彪。
&rdquo &ldquo未奉向大将軍傳喚,大公子擅離信地,到此何幹?&rdquo &ldquo諸葛亮遣趙雲騙了水營,向彪不願投降,如今回進父親的大營。
費心弟兄們通禀!&rdquo 兩員副将見他後面并無船隻跟來,便相信了他的話,命弟兄收去弓箭,允其再向岸邊搖來,這裡再放出一條小船迎了上去,把向彪和長槍戰馬接過船來,讓小船回孔明營上不提。
川軍弟兄把小船劃至江邊,在向彪周身搜查一遍,并無夾帶,這才押了上岸,往大本營去見向寵。
向寵自從接到江邊報來的消息以後,又氣又急。
氣則氣,自己生了個不争氣、沒出息的兒子,跟了我幾年,連座小小的水營也守不住,今後還派得着什麼用場。
急則急,孔明走的是陸路,并無水戰工具。
如今奪了水營,又被他得了許多船隻,隻要被他水陸并進,錦江大營腹背受敵。
更惱的是平日對手下處處從嚴,今日兒子做出這等事來,以後怎樣約束三軍?因而,立即上得将台,向江面上巡視了一番,思量着應敵之策,又速速回了下來,聚集營中軍政從事、偏裨牙将,自己在帳上坐定,自語道:&ldquo自古丹心照日月,世代赤膽報公侯。
本将向寵,奉了都督之命,在
因此,營上的弟兄發一聲喊:&ldquo願從向大公子歸降漢室哎&hellip&hellip&rdquo一面喊着,一面從營中放出數百艘小船。
小船還未靠岸停穩,三千漢軍好似餓虎撲食,蹿、跳、蹦、躍,紛紛搶住小船向營頭劃去。
營上的川軍隻道向公子真的降了趙雲,不作防備,也不加阻攔,由他們進營。
這般漢軍上了前,将營中旗幡拔個精光,遍插漢家旗号,高處招展着趙雲的先鋒旗。
不消頓飯工夫,水營已歸屬了漢軍。
此段書名謂&ldquo巧奪錦江營&rdquo。
趙雲和向彪到了江邊止住戰馬。
向彪自感愧赧,不肯下馬入營。
趙雲便道,公子不必多慮,且先進了營寨待我家軍師到來再作計較。
若公子委實不肯歸漢,到時悉聽自便,我家軍師絕不強人所不欲。
說着,便将右手松開了向彪的槍杆,先行落下馬鞍。
到了這步田地,向彪已是山窮水盡,身不由己。
估摸着諸葛亮不時便到,縱然自己不進水營,前不能進,後有漢軍,必遭二番擒捉,這又何必呢?隻得丢槍下馬,在漢軍的伺候下,兩人各自下了小船,槍馬自不必關照,盡行到了營上。
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趙雲不費吹灰之力,未傷一兵半卒便取了向彪的營頭,早有細作打探得明白,飛馬趕回。
正值大隊離此不遠,炮聲震天,号角掠空,浩浩蕩蕩,塵沙飛揚,快馬越過前隊,直抵中軍,見文左武右衛護着一輛四輪車,便滾鞍落馬,&ldquo報禀軍師!&rdquo &ldquo有何軍情報來?&rdquo &ldquo趙将軍輕取錦江水營,等候軍師前往定奪!&rdquo 孔明聽了微微發笑:趙雲果真能幹,樣樣事情都幹得使我稱心如意,有了水營就有了船隻,就不愁與向寵交戰了。
孔明揮手,手下退去。
再傳令大隊速速上前。
霎時間,已抵江邊,早有船隻泊在江岸,俟孔明和文武衆官及少量護衛下船;到了水營,趙雲迎入,孔明當即坐帳。
文武分班站立兩旁。
點卯畢,喚向彪來見。
向彪噙着兩眼珠淚,滿臉懊喪地走到孔明面前強顔作禮:&ldquo軍師在上,向彪有禮。
&rdquo &ldquo少禮。
本軍師自入川以來,連克二關,守将皆望風歸降。
如今已得錦江水營,請問公子願降否?&rdquo &ldquo向彪不降!&rdquo &ldquo公子休得執拗,為人處世須知通權達變。
皇叔入川乃是順應天意人心,以本軍師度之,令尊不日便将歸到我主麾下為将。
公子何不速即歸附漢室,以助本軍師匡扶漢室社稷?&rdquo 向彪哪裡肯聽這般說話,隻道孔明在诓騙于他,便正色道:&ldquo我向家從無軟骨之将,豈肯朝三暮四改事劉備?我父乃西川忠良,斷無屈膝之理!&rdquo 話音未落,從旁走出一員肩闊腰圓的大将,朗聲呼道:&ldquo小向!&rdquo這一聲猶如五雷擊頂,萬霆排空,震得向彪驚心怵目,惶惶不安。
心想,是誰這麼粗俗無禮?趙雲尚且對我彬彬有禮,左一聲公子,右一聲公子,竟然有人叫什麼&ldquo小向&rdquo,倒要見識見識諸葛亮手下的這員莽将。
不看則已,一看心裡有氣。
卻是近天嶺守将鄧銅,暗暗恨道:不是你這個匹夫軟骨頭,諸葛亮怎麼趕到這裡,我又何至于丢失大營!素日我敬你是個英雄,視同前輩,今日你做了叛逆之人,尚且這樣老三毫四,那就别怪我沒有好臉色給你看了。
便沒好氣地問道:&ldquo怎樣?&rdquo &ldquo依我之言,速速歸降為上;要是不降,當心兩邊耳光!&rdquo說着,還頗有感觸地摸了一下兩頰。
這兩天經過軍醫官精心醫治,内服外敷,臉上已經平愈,但每想起來,總不免隐隐作痛。
也算切身體會,勸向彪不要象自己那樣死心眼,受皮肉之苦。
向彪不懂這是什麼意思,隻以為鄧銅在吓唬人。
心想,-個大将上了戰場置死生于度外,落到敵人手中唯有一死報國,吃幾下嘴巴算得了什麼!你鄧銅也算得上是員名将,看來是吃打不起而投降的,實是枉空!越發不加理睬。
便對孔明道:&ldquo軍師若肯寬容,便放向彪回轉大營;若要向彪歸降,唯有一命在此,甯折不屈!&rdquo 孔明問:&ldquo公子定要回去麼?&rdquo &ldquo正是。
&rdquo &ldquo欲投何處?&rdquo 向彪想,自己的營頭已失,别的地方去不了,隻有回到父親的大營上,相助父親加意鎮守。
便爽朗答道:&ldquo向彪回至父親的營上。
&rdquo &ldquo去則去了,不必再來。
&rdquo 向彪想,這不是廢話麼!我與你又不是親朋好友,能夠逃離虎窟猶恐不及,誰還有這麼好的胃口再到這裡來自找麻煩,&ldquo自然不來的了!&rdquo &ldquo依本軍師度之,令尊必不肯相容,不如在此暫住數日,待收了大營,令爾等父子兄弟相聚?&rdquo &ldquo向彪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肯放則放,不放則殺,不必虛費唇舌!&rdquo 孔明見他大有乃父之風,也不忍強留,便一聲令下:&ldquo子龍!&rdquo &ldquo在。
&rdquo &ldquo與我送向公子好端端回轉大營。
&rdquo 向彪聽得又是趙雲來送自己,不等趙雲答應,忙将雙手亂搖:&ldquo哎,向彪不要他送!&rdquo心想,我的這座水營就是被他送光的,再送隻怕要送光父親和兄弟的大營。
所以吃苦學乖。
孔明見他這般着慌,就命趙雲退下。
另外吩咐幾個手下,備下一條小船,馬匹長槍歸還,将公子送往上遊大營。
手下自去準備。
向彪剛要轉身,一旁又有一人攔住:&ldquo且慢!&rdquo向彪擡頭一看,又是一個西川名将,認得就是夔關守将,人稱刀王陽群。
陽群大步跨到虎案前,說道,軍師,小将早已說過,向寵此人性格剛烈。
要是放向公子回去,向寵決不肯相容,定然揮為兩段。
日後軍師取了大營,想起殺子盡忠的事來,還能歸降軍師麼?縱然向寵不殺公子,其父子戮力抵擋大軍,反而愈加死心塌地。
陽群以為先将公子留在軍中,或許向寵念動骨肉之情,傾心獻營來降。
軍師意下如何? 這一番話說得很有道理,兩旁文武都在點頭稱許。
隻有向彪聽了大感失望:陽群真是可惡,非但不放,還要以我為人質,換取錦江大營。
這麼一來,諸葛亮必然收回成命。
因而随着衆人的目光,也盯着孔明看。
陽群這些話句句符合人之常情,可見得他才智不凡。
但孔明的用兵往往出人意料,更比常人要勝出一籌半策,他從不硬要敵将勉強留在麾下聽令,直要心服口服才肯收下。
這一番道理孔明早已想過,但從長計議,還是放人利多弊少,最容易收服向寵。
因為奪取錦江大營,關鍵人物是向寵;向寵一降,還有誰敢不降?所以放不放向彪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環節。
便說道:&ldquo陽将軍言雖有理,然公子并無歸降之心,留之無益,放之有利,由其回營去吧!&rdquo 陽群大為奇怪:我的話你又不說錯,可又要放向彪,這是什麼意思呢?放人是容易的,再要捉回來就沒有這麼便當了,到時是沒有懊悔藥可吃的。
陽群不敢再多言,怏然退了下去。
向彪聽了孔明的話,如逢敕令,說聲&ldquo告退&rdquo,轉身出了營頭,下得小船,直向上遊劃去。
向彪一走,孔明笑而言道:&ldquo哈&hellip&hellip衆位不必猜疑,随了本軍師出至營前,眺望向寵營門斬子!&rdquo 陽群想,你明知道向寵要殺公子,為何又把向彪朝泥坑裡推呢?向家父子終究還是有點良心的西川忠良,收了必效死力,殺了豈不可惜?還要叫我們一起去觀看,這又有什麼好看的呢?向彪一死,兩軍勢不兩立。
何能再取錦江而收向寵?陽群不解其意,文武更不知奧妙何在,隻得一齊跟了軍師出帳來到營前,一個個打起瞟遠鏡憑高遠眺。
孔明望着上遊大營,暗忖道:向寵啊,你自稱&ldquo賽關公&rdquo,今日倒要見識見識這&ldquo賽關公&rdquo到底如何。
如果你真的殺了向彪,的确是棘手的事情,我必須另想辦法收服他。
錦江大本營與水營不同,并不是紮在江中,而在離江岸有一大段路的陸地上。
江邊有一小營,兩員副将領着一千弟兄鎮守,向水、糧二營刺探軍情。
細作報到水營失守的消息,兩員副将一邊命人向大營禀報,一邊登高了望,果然見水營上遍插漢旗,岸上紮着數萬軍隊,料知孔明不日便要向大營進發,早已慌作一團。
忽見水營中駛出一條小船,船頭上站的正是大公子向彪,不知用意。
向寵營上号令嚴明,在誰的營中,就聽誰的将令,雖說向彪是向寵的兒子,但現在出了事,就當他是陌路人,老遠就端正了硬弓強弩,以備不測,扯直了喉嚨連聲喝道:&ldquo前面舟船與我住了!不得近前!&rdquo 向彪想,一個人倒起楣來好象有瘾的,以前我在這裡出入總是對我笑臉相迎,殷勤相送。
今日我失丁營,連這班狗頭也張牙舞爪起來。
向彪喝令停了船,向岸上招呼道:&ldquo弟兄們聽了,我乃是大公子向彪。
&rdquo &ldquo未奉向大将軍傳喚,大公子擅離信地,到此何幹?&rdquo &ldquo諸葛亮遣趙雲騙了水營,向彪不願投降,如今回進父親的大營。
費心弟兄們通禀!&rdquo 兩員副将見他後面并無船隻跟來,便相信了他的話,命弟兄收去弓箭,允其再向岸邊搖來,這裡再放出一條小船迎了上去,把向彪和長槍戰馬接過船來,讓小船回孔明營上不提。
川軍弟兄把小船劃至江邊,在向彪周身搜查一遍,并無夾帶,這才押了上岸,往大本營去見向寵。
向寵自從接到江邊報來的消息以後,又氣又急。
氣則氣,自己生了個不争氣、沒出息的兒子,跟了我幾年,連座小小的水營也守不住,今後還派得着什麼用場。
急則急,孔明走的是陸路,并無水戰工具。
如今奪了水營,又被他得了許多船隻,隻要被他水陸并進,錦江大營腹背受敵。
更惱的是平日對手下處處從嚴,今日兒子做出這等事來,以後怎樣約束三軍?因而,立即上得将台,向江面上巡視了一番,思量着應敵之策,又速速回了下來,聚集營中軍政從事、偏裨牙将,自己在帳上坐定,自語道:&ldquo自古丹心照日月,世代赤膽報公侯。
本将向寵,奉了都督之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