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陽群隻身取近天 馬谡扁舟擒鄧銅
關燈
小
中
大
quo愚叟以捕魚為生,向在此江來往,久聞近天嶺上的鄧銅力大無窮,武藝超群,人稱無敵上将,何至于一敗至此?謬言不可信也!&rdquo鄧銅想,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我鄧銅在川中的名聲大。
吃了敗仗人家反面不相信。
倒是現在真的潰逃至此,這個漁夫又不認識我,怎麼可以上他的船呢?要想脫身,隻有向他老實說了。
&ldquo老漁翁聽了,非是鄧銅一無能耐,隻因部下馮襲、張南謀反,趙雲誘我下山,孔明用兵刁猾,被他們占了山寨各處要隘,鄧銅奪路逃至江邊。
如今前有江水滔滔,後有漢軍追趕,求老翁将我渡至錦江上遊,此恩此德自當重報!&rdquo鄧銅唠唠叨叨地說了一大番話,可那漁翁還是無動于衷,根本不相信。
隻是冷冷地說道:&ldquo老叟隻聞鄧銅之名,未識其面。
小民世受劉家盛德,若渡了個漢将過江,那錦江大營受其連累,我何顔于世?&rdquo&ldquo呃?漁翁言之有理。
&rdquo鄧銅想,這個漁夫倒想得仔細,對西川還有點良心。
但我确實是個鄧銅,講又講不通,有什麼能證明我是鄧銅呢?唉!弄得鄧銅還要證實自己,就象在尋自己的開心。
嗨!我鄧銅是個黑臉,你大概聽說過的吧?便說:&ldquo老漁翁可曾聽得鄧銅乃是黑臉?&rdquo&ldquo啊呀,是了!鄧銅是個黑臉大将。
呃,不對,世上黑臉極多,燕山張飛也是黑臉,莫非皆是鄧銅?&rdquo鄧銅想,不錯,天底下生黑臉的人不隻是我鄧銅一個。
鄧銅想不出好辦法來,急得雙手亂搓。
此時炮聲連連,殺聲複作,漸漸近來。
鄧銅更是急不可耐,沖着船上厲聲道:&ldquo莫非刁難鄧銅,不讓過江?&rdquo&ldquo将軍何出此言!老叟隻為西川太平,莫中孔明之計。
&rdquo&ldquo善哉!&rdquo鄧銅發了火隻得自己收回。
心想,不能埋怨你的,因為你和我一樣都是西川的忠良,剮人的話是不能輕信的。
故而鄧銅啞然語塞。
&ldquo若将軍果然是無敵上将鄧銅,那請下馬棄械,還得除盔卸甲,如此空手赤拳方可信得。
即使将你渡至錦江大營被向寵将軍審出奸細,老叟也心安理得了。
岸上願者,請按此下舟。
&rdquo鄧銅想,除了這樣做可以取信于他,别無良法。
好,那就聽你的辦法,暫時先逃離危險之地。
到了錦江大營可以命人來拿取兵馬盔甲。
即使丢失,隻要性命保住,弄些身外之物還是十分便當的。
就立即跳下馬背,卸了盔,又脫去甲,安放在雕鞍之上。
一早與趙雲打了數百回合,頭上的發髻已經蓬松,頭盔一除,便向上高挑起來。
這些事情做完,就邁步向江灘走去。
到船旁招呼道:&ldquo來來來,扶我一把!&rdquo老漁翁把船點穩,起手中的大闆槳向鄧銅面前一伸,說道:&ldquo将軍請上!&rdquo鄧銅扶着闆槳跨上漁船,手一松,小心翼翼地站定在船頭之上,回頭看着岸上的戰馬,朗聲道:&ldquo寶馬你在此等侯一時,鄧銅去錦江大營立即命人前來将你渡至上遊,切莫離了此地!&rdquo這匹烏骓馬看到主人棄岸登舟而去,脖子一揚,四蹄騰空:&ldquo咴&hellip&hellip&rdquo一聲長嘶,看上去半是眷戀,半是生氣。
老漁翁點槳撐離江灘,船身一晃,對鄧銅說:&ldquo江面上風大浪急,将軍請到艙中坐下。
&rdquo鄧銅想,不錯,我不會泅水,好不容易擺脫了孔明的追兵,一旦失足掉下江中,就将葬身魚腹,這真太說不過去了。
便轉過身子對艙中一看,果然有一隻座位,而且還是一隻楠木太師椅呢!有靠背,有扶手,還有擱腳闆。
心想,這樣氣派大的太師椅應該放在豪門貴族家的客廳中楠木桌旁,看不出這小小的船家竟然有這麼一件好貨,放在小船中占了整個船艙,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鄧銅在馬上并不覺得疲勞,現在到了船上心神一定,便覺得倦意襲來。
畢竟戰了一個上午,又是四下奔命,哪有不乏力之理?鄧銅一屁股坐在太師椅上,背一靠,手一扶,腳一擱,船兒一晃一晃,頓覺渾身舒服,滿心暢快。
一邊看着兩旁往後去的水波,一邊暗中得意:即使此時孔明親自趕到,也奈何不了我。
别人都會中你的圈套被你捉住,唯有我鄧銅雖然吃敗仗,可是從容駕着一葉扁舟寄迹于浩渺江波之上。
錦江茫茫無邊,白浪起伏,你隻得望江興歎了。
鄧銅正高興得忘乎所以,忽見小舟在離江岸不遠處停了下來。
忙問:&ldquo老漁翁緣何停槳不前?&rdquo&ldquo怠慢了。
老叟腹中饑馑,劃槳無力,欲思在此升火造飯,飽餐一頓之後再溯流而上。
将軍腹中饑否?可要用些粗糧?&rdquo鄧銅想,這老漁翁早不饑,晚不饑,偏偏在這尴尬地方要掏米燒飯了,可是停在這裡要是被孔明看見還有危險。
講到吃飯,我的肚子倒真的在叽哩咕噜地叫了,最好再向江心劃一段路,免得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說道:&ldquo老漁翁,此處離江岸不遠,被孔明察覺,不當穩便!&rdquo&ldquo啊呀!将軍身壯如牛,膽量恁地小!怕些什麼,孔明陸軍進川車馬無數,何來舟船趕來?老叟一生浪迹江河,何懼諸葛亮!&rdquo鄧銅想,嗳!這個老頭的脾氣倒也倔強,天不怕,地不怕。
那就忍耐一下,等他燒好了飯,大家填滿了肚子再走。
便靜下心來等飯吃。
不料細細斟酌起這漁翁的口音,覺得他不象是本地人,反正閑坐着,信口問道:&ldquo老漁翁仙鄉何處?&rdquo&ldquo老叟并非西蜀人氏,祖籍乃是荊州。
&rdquo鄧銅并不在意,心想,西川是個豐腴之地,數十年來戰亂不息,唯有西川過着安穩的日子,所以有不少百姓避難到此。
又問:&ldquo在荊州何處居住?&rdquo荊州地方大,到底住在哪一處。
以後有機會上門報答他。
&ldquo荊州東門之外。
&rdquo聽了這一句,鄧銅略覺此人來曆有些蹊跷。
因為荊州東門出了一家極有名望的門第,天下都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鄧銅想,白眉叫馬良,年齡最長。
排行第五叫馬谡,現在孔明部下為将,從小熟知兵書戰法,弟兄五人都住在馬家莊,不知這漁夫可是住在那個地方。
便道:&ldquo鄧銅久聞荊州東門外有一馬家莊。
&rdquo&ldquo老叟正是從馬家莊而來。
&rdquo鄧銅又是一驚:怎麼這樣巧的呢?&ldquo馬谡可相識否?&rdquo這漁翁滿不在乎地說:&ldquo聽倒是聽得,可是未曾晤面。
&rdquo&ldquo同居一莊,豈有不識之理?&rdquo&ldquo将軍差矣。
老叟三十進川,至今已三十餘載。
馬谡年幼之輩,何時相逢?&rdquo鄧銅想,對了,你進川的時候,馬谡還未出世,當然不會認識什麼&ldquo馬叔(谡)&rdquo&ldquo牛叔&rdquo了。
不過你進了西川三十多年,怎麼還是一口道地的荊州口音呢?哦,他以漁為業,少與市井為伍,整日在江面上遊蕩,當然不會講川話了。
&ldquo老漁翁尊姓?&rdquo&ldquo馬家莊前後皆用一姓,老叟哪來别姓?&rdquo鄧銅暗暗埋怨自己不會講話,明明是馬家莊的人,總歸是姓馬的了,那還用得着問嗎?反而被他搶白了一句,&ldquo請教大名。
&rdquo&ldquo将軍不要見笑,我家世居窮鄉,祖上無人讀文識字,我家弟兄五人,都以排行為名。
老叟最小,便喚作馬五。
&rdquo鄧銅想,這又有什麼可笑的呢,鄉下人讀不起書,養了孩子也不講究名字,生一個就叫阿大,生兩個就喚阿二,&hellip&hellip他排行第五,所以就以馬五為姓名。
問到這兒,鄧銅也覺得老問人家太沒趣,一時就觀賞起江面的景緻來。
忽然一排濁浪向小船撲來,浪花卷上船頭,腳一縮,發現船頭闆上有幾個火烙的字,每個字都有碗口大小。
剛才一排浪花濺到了這幾個字上,顯得特别注目,原來是&ldquo諸葛舟&rdquo三個字。
暗忖道,這明明是打魚船,這漁夫又姓馬,怎麼這條船便叫諸葛舟的呢?十分警惕地問道:&ldquo老漁翁,何謂&lsquo諸葛舟&rsquo?&rdquo&ldquo啊,将軍有所不知,諸葛亮用兵如神,天下聞名,赤壁鏖兵隻消舉手之勞便生獲降兵數十餘萬。
老叟幹的是慘淡經營,一世未能發迹,指望能象諸葛亮那樣穩坐漁舟,不勞而獲,捉起魚來手到擒來,故而取名&lsquo諸葛舟&rsquo,以讨吉利之彩。
&rdquo鄧銅想,諸葛亮的名聲确實不小,非但大将見了他怕,就連捉魚之人也要迷信他,想必用了諸葛舟比人家收獲要大些。
便問:&ldquo老漁翁用了諸葛舟,諒來财運亨通,魚源不斷,成了漁家闊富了?&rdquo&ldquo哪裡話來。
這幾日運氣不佳,往往空手而返。
&rdquo鄧銅想,原來麼!要是叫了諸葛舟就能發财,那稱了天子船就不用捕魚了,可以象皇帝一樣享盡天下榮華富貴了?到底是平民百姓,見識一般得很。
便道:&ldquo看來諸葛舟也是枉然!&rdquo&ldquo非也。
今日晌午時分,老叟便捕着了一條黑腮的大魚。
&rdquo話講到這種明朗的地步再聽不出言外之音,那不叫戆大,而是徹頭徹尾的癡呆了。
鄧銅想,什麼黑腮大魚、白腮大魚的,明明是在講我黑臉!況且前幾天運氣不好,偏偏今日時來運轉,這個人不是漁夫,肯定是諸葛亮設下的計策。
厲聲問道:&ldquo你到底是何等人物?&rdquo船艄上的人并不急于回答鄧銅的話,卻十分利索地摘去頭上的遮陰草帽,露出一頭烏油滴水、盤得十分整潔的發髻;除掉套在臉上的白須和頭面,腮下并無須髯。
右手握住闆槳柄,左手抓在闆槳上,兩手一扭,從中抽出一口雪白锃亮的鋼刀,指着面前的鄧銅道:&ldquo你且聽了,我非旁人,乃是荊州東門外馬家莊馬谡。
奉了軍師之命,特在此間生擒近天嶺守将鄧銅!&rdquo&ldquo啊喲&hellip&hellip鄧銅中了諸葛之計!&rdquo鄧銅吼叫連連,一摸身上空無一物,惱羞成怒,要想跳起來去奪馬谡手上的鋼刀,但雙腳一提起,又瞥見擱腳闆上有三個茶杯口大的字:&ldquo諸葛座&rdquo,心想,上了諸葛舟,又坐諸葛座,就好象鑽進了諸葛窩裡來,不知這又是什麼意思。
鄧銅擡着兩條腿,問道:&ldquo馬谡,鄧大将軍問你,&lsquo諸葛座&rsquo乃是何意?&rdquo&ldquo此座隻有軍師可坐!&rdquo&ldquo鄧銅坐了便怎樣?&rdquo&ldquo耳光伺候!&rdquo&ldquo呀&hellip&hellip呸!&rdquo鄧銅聽說坐了這個椅子要吃耳光,還以為馬谡在吓唬他,哪裡肯相信!到底是個魯莽之輩,腦子裡少一根弦,到了這個時候也不想一想有沒有這種可能,索性把兩腿縮到上面,狠命地朝擱腳闆上用力一踹,吼道:&ldquo休得妖言惑人!&rdquo就隻要你這樣踩一下,鄧銅的整個身子已經被鎖住在這隻&ldquo諸葛座&rdquo上了。
正是:入海蒼龍能起浪,離山猛虎難施威。
欲知此中原委,且看下回分解。
吃了敗仗人家反面不相信。
倒是現在真的潰逃至此,這個漁夫又不認識我,怎麼可以上他的船呢?要想脫身,隻有向他老實說了。
&ldquo老漁翁聽了,非是鄧銅一無能耐,隻因部下馮襲、張南謀反,趙雲誘我下山,孔明用兵刁猾,被他們占了山寨各處要隘,鄧銅奪路逃至江邊。
如今前有江水滔滔,後有漢軍追趕,求老翁将我渡至錦江上遊,此恩此德自當重報!&rdquo鄧銅唠唠叨叨地說了一大番話,可那漁翁還是無動于衷,根本不相信。
隻是冷冷地說道:&ldquo老叟隻聞鄧銅之名,未識其面。
小民世受劉家盛德,若渡了個漢将過江,那錦江大營受其連累,我何顔于世?&rdquo&ldquo呃?漁翁言之有理。
&rdquo鄧銅想,這個漁夫倒想得仔細,對西川還有點良心。
但我确實是個鄧銅,講又講不通,有什麼能證明我是鄧銅呢?唉!弄得鄧銅還要證實自己,就象在尋自己的開心。
嗨!我鄧銅是個黑臉,你大概聽說過的吧?便說:&ldquo老漁翁可曾聽得鄧銅乃是黑臉?&rdquo&ldquo啊呀,是了!鄧銅是個黑臉大将。
呃,不對,世上黑臉極多,燕山張飛也是黑臉,莫非皆是鄧銅?&rdquo鄧銅想,不錯,天底下生黑臉的人不隻是我鄧銅一個。
鄧銅想不出好辦法來,急得雙手亂搓。
此時炮聲連連,殺聲複作,漸漸近來。
鄧銅更是急不可耐,沖着船上厲聲道:&ldquo莫非刁難鄧銅,不讓過江?&rdquo&ldquo将軍何出此言!老叟隻為西川太平,莫中孔明之計。
&rdquo&ldquo善哉!&rdquo鄧銅發了火隻得自己收回。
心想,不能埋怨你的,因為你和我一樣都是西川的忠良,剮人的話是不能輕信的。
故而鄧銅啞然語塞。
&ldquo若将軍果然是無敵上将鄧銅,那請下馬棄械,還得除盔卸甲,如此空手赤拳方可信得。
即使将你渡至錦江大營被向寵将軍審出奸細,老叟也心安理得了。
岸上願者,請按此下舟。
&rdquo鄧銅想,除了這樣做可以取信于他,别無良法。
好,那就聽你的辦法,暫時先逃離危險之地。
到了錦江大營可以命人來拿取兵馬盔甲。
即使丢失,隻要性命保住,弄些身外之物還是十分便當的。
就立即跳下馬背,卸了盔,又脫去甲,安放在雕鞍之上。
一早與趙雲打了數百回合,頭上的發髻已經蓬松,頭盔一除,便向上高挑起來。
這些事情做完,就邁步向江灘走去。
到船旁招呼道:&ldquo來來來,扶我一把!&rdquo老漁翁把船點穩,起手中的大闆槳向鄧銅面前一伸,說道:&ldquo将軍請上!&rdquo鄧銅扶着闆槳跨上漁船,手一松,小心翼翼地站定在船頭之上,回頭看着岸上的戰馬,朗聲道:&ldquo寶馬你在此等侯一時,鄧銅去錦江大營立即命人前來将你渡至上遊,切莫離了此地!&rdquo這匹烏骓馬看到主人棄岸登舟而去,脖子一揚,四蹄騰空:&ldquo咴&hellip&hellip&rdquo一聲長嘶,看上去半是眷戀,半是生氣。
老漁翁點槳撐離江灘,船身一晃,對鄧銅說:&ldquo江面上風大浪急,将軍請到艙中坐下。
&rdquo鄧銅想,不錯,我不會泅水,好不容易擺脫了孔明的追兵,一旦失足掉下江中,就将葬身魚腹,這真太說不過去了。
便轉過身子對艙中一看,果然有一隻座位,而且還是一隻楠木太師椅呢!有靠背,有扶手,還有擱腳闆。
心想,這樣氣派大的太師椅應該放在豪門貴族家的客廳中楠木桌旁,看不出這小小的船家竟然有這麼一件好貨,放在小船中占了整個船艙,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鄧銅在馬上并不覺得疲勞,現在到了船上心神一定,便覺得倦意襲來。
畢竟戰了一個上午,又是四下奔命,哪有不乏力之理?鄧銅一屁股坐在太師椅上,背一靠,手一扶,腳一擱,船兒一晃一晃,頓覺渾身舒服,滿心暢快。
一邊看着兩旁往後去的水波,一邊暗中得意:即使此時孔明親自趕到,也奈何不了我。
别人都會中你的圈套被你捉住,唯有我鄧銅雖然吃敗仗,可是從容駕着一葉扁舟寄迹于浩渺江波之上。
錦江茫茫無邊,白浪起伏,你隻得望江興歎了。
鄧銅正高興得忘乎所以,忽見小舟在離江岸不遠處停了下來。
忙問:&ldquo老漁翁緣何停槳不前?&rdquo&ldquo怠慢了。
老叟腹中饑馑,劃槳無力,欲思在此升火造飯,飽餐一頓之後再溯流而上。
将軍腹中饑否?可要用些粗糧?&rdquo鄧銅想,這老漁翁早不饑,晚不饑,偏偏在這尴尬地方要掏米燒飯了,可是停在這裡要是被孔明看見還有危險。
講到吃飯,我的肚子倒真的在叽哩咕噜地叫了,最好再向江心劃一段路,免得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說道:&ldquo老漁翁,此處離江岸不遠,被孔明察覺,不當穩便!&rdquo&ldquo啊呀!将軍身壯如牛,膽量恁地小!怕些什麼,孔明陸軍進川車馬無數,何來舟船趕來?老叟一生浪迹江河,何懼諸葛亮!&rdquo鄧銅想,嗳!這個老頭的脾氣倒也倔強,天不怕,地不怕。
那就忍耐一下,等他燒好了飯,大家填滿了肚子再走。
便靜下心來等飯吃。
不料細細斟酌起這漁翁的口音,覺得他不象是本地人,反正閑坐着,信口問道:&ldquo老漁翁仙鄉何處?&rdquo&ldquo老叟并非西蜀人氏,祖籍乃是荊州。
&rdquo鄧銅并不在意,心想,西川是個豐腴之地,數十年來戰亂不息,唯有西川過着安穩的日子,所以有不少百姓避難到此。
又問:&ldquo在荊州何處居住?&rdquo荊州地方大,到底住在哪一處。
以後有機會上門報答他。
&ldquo荊州東門之外。
&rdquo聽了這一句,鄧銅略覺此人來曆有些蹊跷。
因為荊州東門出了一家極有名望的門第,天下都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鄧銅想,白眉叫馬良,年齡最長。
排行第五叫馬谡,現在孔明部下為将,從小熟知兵書戰法,弟兄五人都住在馬家莊,不知這漁夫可是住在那個地方。
便道:&ldquo鄧銅久聞荊州東門外有一馬家莊。
&rdquo&ldquo老叟正是從馬家莊而來。
&rdquo鄧銅又是一驚:怎麼這樣巧的呢?&ldquo馬谡可相識否?&rdquo這漁翁滿不在乎地說:&ldquo聽倒是聽得,可是未曾晤面。
&rdquo&ldquo同居一莊,豈有不識之理?&rdquo&ldquo将軍差矣。
老叟三十進川,至今已三十餘載。
馬谡年幼之輩,何時相逢?&rdquo鄧銅想,對了,你進川的時候,馬谡還未出世,當然不會認識什麼&ldquo馬叔(谡)&rdquo&ldquo牛叔&rdquo了。
不過你進了西川三十多年,怎麼還是一口道地的荊州口音呢?哦,他以漁為業,少與市井為伍,整日在江面上遊蕩,當然不會講川話了。
&ldquo老漁翁尊姓?&rdquo&ldquo馬家莊前後皆用一姓,老叟哪來别姓?&rdquo鄧銅暗暗埋怨自己不會講話,明明是馬家莊的人,總歸是姓馬的了,那還用得着問嗎?反而被他搶白了一句,&ldquo請教大名。
&rdquo&ldquo将軍不要見笑,我家世居窮鄉,祖上無人讀文識字,我家弟兄五人,都以排行為名。
老叟最小,便喚作馬五。
&rdquo鄧銅想,這又有什麼可笑的呢,鄉下人讀不起書,養了孩子也不講究名字,生一個就叫阿大,生兩個就喚阿二,&hellip&hellip他排行第五,所以就以馬五為姓名。
問到這兒,鄧銅也覺得老問人家太沒趣,一時就觀賞起江面的景緻來。
忽然一排濁浪向小船撲來,浪花卷上船頭,腳一縮,發現船頭闆上有幾個火烙的字,每個字都有碗口大小。
剛才一排浪花濺到了這幾個字上,顯得特别注目,原來是&ldquo諸葛舟&rdquo三個字。
暗忖道,這明明是打魚船,這漁夫又姓馬,怎麼這條船便叫諸葛舟的呢?十分警惕地問道:&ldquo老漁翁,何謂&lsquo諸葛舟&rsquo?&rdquo&ldquo啊,将軍有所不知,諸葛亮用兵如神,天下聞名,赤壁鏖兵隻消舉手之勞便生獲降兵數十餘萬。
老叟幹的是慘淡經營,一世未能發迹,指望能象諸葛亮那樣穩坐漁舟,不勞而獲,捉起魚來手到擒來,故而取名&lsquo諸葛舟&rsquo,以讨吉利之彩。
&rdquo鄧銅想,諸葛亮的名聲确實不小,非但大将見了他怕,就連捉魚之人也要迷信他,想必用了諸葛舟比人家收獲要大些。
便問:&ldquo老漁翁用了諸葛舟,諒來财運亨通,魚源不斷,成了漁家闊富了?&rdquo&ldquo哪裡話來。
這幾日運氣不佳,往往空手而返。
&rdquo鄧銅想,原來麼!要是叫了諸葛舟就能發财,那稱了天子船就不用捕魚了,可以象皇帝一樣享盡天下榮華富貴了?到底是平民百姓,見識一般得很。
便道:&ldquo看來諸葛舟也是枉然!&rdquo&ldquo非也。
今日晌午時分,老叟便捕着了一條黑腮的大魚。
&rdquo話講到這種明朗的地步再聽不出言外之音,那不叫戆大,而是徹頭徹尾的癡呆了。
鄧銅想,什麼黑腮大魚、白腮大魚的,明明是在講我黑臉!況且前幾天運氣不好,偏偏今日時來運轉,這個人不是漁夫,肯定是諸葛亮設下的計策。
厲聲問道:&ldquo你到底是何等人物?&rdquo船艄上的人并不急于回答鄧銅的話,卻十分利索地摘去頭上的遮陰草帽,露出一頭烏油滴水、盤得十分整潔的發髻;除掉套在臉上的白須和頭面,腮下并無須髯。
右手握住闆槳柄,左手抓在闆槳上,兩手一扭,從中抽出一口雪白锃亮的鋼刀,指着面前的鄧銅道:&ldquo你且聽了,我非旁人,乃是荊州東門外馬家莊馬谡。
奉了軍師之命,特在此間生擒近天嶺守将鄧銅!&rdquo&ldquo啊喲&hellip&hellip鄧銅中了諸葛之計!&rdquo鄧銅吼叫連連,一摸身上空無一物,惱羞成怒,要想跳起來去奪馬谡手上的鋼刀,但雙腳一提起,又瞥見擱腳闆上有三個茶杯口大的字:&ldquo諸葛座&rdquo,心想,上了諸葛舟,又坐諸葛座,就好象鑽進了諸葛窩裡來,不知這又是什麼意思。
鄧銅擡着兩條腿,問道:&ldquo馬谡,鄧大将軍問你,&lsquo諸葛座&rsquo乃是何意?&rdquo&ldquo此座隻有軍師可坐!&rdquo&ldquo鄧銅坐了便怎樣?&rdquo&ldquo耳光伺候!&rdquo&ldquo呀&hellip&hellip呸!&rdquo鄧銅聽說坐了這個椅子要吃耳光,還以為馬谡在吓唬他,哪裡肯相信!到底是個魯莽之輩,腦子裡少一根弦,到了這個時候也不想一想有沒有這種可能,索性把兩腿縮到上面,狠命地朝擱腳闆上用力一踹,吼道:&ldquo休得妖言惑人!&rdquo就隻要你這樣踩一下,鄧銅的整個身子已經被鎖住在這隻&ldquo諸葛座&rdquo上了。
正是:入海蒼龍能起浪,離山猛虎難施威。
欲知此中原委,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