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簡大夫怒罵龐壽 諸葛亮初服陽群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回簡大夫怒罵龐壽 諸葛亮初服陽群
簡雍單身匹馬進了城關,頗覺心寒,隻怕陽群不通情理而回不了大營。
忽聽關廂上一聲吆喝:&ldquo陽大将軍有令,相請漢營簡大夫上關!&rdquo 簡雍聽到相請之聲,心裡稍覺安定了些,遂下了馬背,整頓了一下袍帽,鎮定了一下情緒,看準路頭,提起長袍上了關廂。
一面走,一面想:看來陽群還講點道理,口氣并不生硬。
俗話說,兩國相争,不傷來使。
我是漢軍中派來的使官,又是個文人,從昨晚到現在,兩家還未開過兵,陽群決不會對我無禮。
聽說夔關上都聽陽群的号令,可想而知他腹中也有點文墨,我隻管放大膽量去見他,勸降不成也不要緊。
不覺已到關上。
陽群見上來的一位大夫四十餘歲,細皮白肉,臉如冠玉,袍帽端正,步履穩健,已感覺到來人是一位精幹老練的上大夫。
雖說是敵國來使,到底官職非小,不敢簡慢,忙從座上擡身,和藹地招呼道:&ldquo啊,原是漢營簡大夫至此,有失迎迓。
陽群有禮了!&rdquo 簡雍站定身軀,聞聲望去,面前站着一員上将,渾身金盔金甲,氣概非凡。
眉宇之間透露出一點英氣,說明他非但能沖鋒突陣,還能運籌劃策。
心想,不問可知,他就是這兒關廂上的守将陽群了,果然象一個赫赫有名的刀王。
随即搶步上前,向陽群一躬到底:&ldquo噢唷,陽大将軍,下官何勞将軍施此大禮,恕還禮不周。
&rdquo &ldquo大夫請坐。
&rdquo &ldquo哪裡話來,陽将軍在此,何來下官的座位?待下官侍立一旁。
&rdquo &ldquo兩國相争,理應款待來使。
大夫不必客套,隻管請坐便是了──來,奉茶!&rdquo 手下搬出座位,獻上茶水,退下。
&ldquo告坐了。
&rdquo簡雍兩袖一拂,坐了下去。
心想,這不象到了敵國關廂之中,倒象進了親家公之門,有坐有茶。
兩人分賓主坐定,飲茶畢。
簡雍偷眼朝四下一看:嚯呀,關廂上刀槍齊全,弓弩皆備,還有灰瓶石炮,更見兵精将勇,防範嚴密,無懈可擊。
軍師啊,照這樣的布置,你要想攻破夔關,那是不容易的。
想必陽群也不會投降。
陽群道:&ldquo未知簡大夫到此有何見教?&rdquo 簡雍想,孔明叫我到這兒來勸你歸順,主要是來摸摸你的底。
至于你願降不願降和我沒多大的關系,反正以後孔明會給你顔色看。
當然啰,跟了劉皇叔這許多年,勸降的話用不着我多想,出口就成章。
&ldquo陽将軍聽了,我主劉皇叔受聖天子衣帶血诏,久有滅曹興漢之宏願。
将軍有此大才,相助西川實是埋沒。
聽下官之言,歸順我主皇叔,馳騁沙場,共建功勳,則可名标青史。
下官之言,不知将軍意下如何?&rdquo 陽群想,我知道孔明派個文人來不會有什麼中聽的話,要想讓我獻關投降,真有點癞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本來我想不開關的,考慮到蜀漢并無多大的沖突就放你進來了。
既然這樣,我就借你的嘴回去告訴孔明,叫他死了這條心,有本領自己來取關。
說道:&ldquo大夫聽了,食君之祿,報君之恩,此乃為人之本。
陽群是西蜀忠良,自知善惡,決無二心。
&rdquo 簡雍想,單憑這幾句話,當然不能說服你,但勸降并不是到此就結束了,我還要作一些努力,否則就這樣回去也太顯得無能了。
&ldquo既然陽将軍不願歸順,下官也不便多言。
請陽将軍網開一面,将夔關開放,讓我軍穿關而過,營救皇叔脫險。
&rdquo 陽群對他看看:你這個人是在做夢還是有毛病?開關和投降有什麼兩樣,真是自說自話!&ldquo大夫好不識趣,本将軍守關有責,豈可擅開關廂放爾等穿關而過?請大夫轉言諸葛先生,欲救爾主,請繞别關而走。
&rdquo &ldquo陽将軍一不歸順,二不放行,我主劉皇叔定然困死蜀中!&rdquo 陽群聽到這兒,險些笑了出來:你這張嘴怎麼這樣會啰唆,明明是想奪取西川,卻借口要接應劉備,這種把戲怎麼能哄我呢,這樣和我饒口舌,幾乎是在耍無賴。
你别以為我對你客氣了,你倒當我是懦弱,要我開關放行,那是萬萬辦不到的!陽群以譏諷的口吻答道:&ldquo既然大夫有此顧慮,請回複諸葛先生,将大軍撤回荊州,陽群擔保皇叔安然出川。
&rdquo 簡雍想,你這個人倒也俏皮得很。
老實說,劉備兵困涪關确有危險,但這正是我們奪取西川的借口。
要是你把劉備送了出來,我們再攻伐西川就成了無義之舉了。
不過你也沒這麼大的權力放走劉備,我們也不會收兵,早晚要奪下全川。
但現在怎麼和你說呢?我是一個文人,反而說不過一個武将,而且還有使命在身,豈不要被人笑話?簡雍被他這一番話一刺,覺得大煞光彩,也就不顧言語高低了。
便說:&ldquo嘉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
陽将軍既然文武兼備,可知劉璋乃何許樣人?&rdquo 陽群同西川所有的能人一樣,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諸侯中最無能為的人。
但有人要問的話,哪怕劉璋無用之極,他也不會對主人有絲毫的貶低。
因為主人無能,臣下決不會有什麼光彩,所以理直氣壯地答道:&ldquo我家主公乃是一個有道明君!&rdquo 簡雍料到他會說這樣的話,不禁開懷大笑起來:&ldquo哈,哈,哈&hellip&hellip&rdquo然後用鄙視的目光看着陽群,得意地說:&ldquo陽将軍,劉璋乃是守戶之犬不如的昏庸之人,路人盡知,怎說是個明君?&rdquo 陽群聽他說出這種粗劣的話來,實在忍不住了。
心想,你不覺放肆,竟敢當着我的面大罵劉璋是守戶之犬。
不給你點厲害看看,還象什麼樣子!便轟然站起,怒目圓睜,厲聲喝道:&ldquo與我住口!你身為大夫,飽學文章,豈不聞&lsquo臣不诤君,子不诤父&rsquo?實是枉空,你須知曉,身在關廂之中,并非在漢帳之上,若要放肆,由你不得!莫非大夫不欲出關返營麼?&rdquo說到這兒,手按劍柄,将腰中寶劍,抽出半口,朝簡雍面前跨上了半步。
簡雍隻覺得一道寒光直刺雙目,猛然意識到自己出言太重,惹得陽群下不了台而發怒了。
要是真的被他一劍宰了,孔明救應都來不及。
簡雍立即打出笑臉──吃了劉備的飯,常年累月地東躲西藏,都有這麼一手的──說道:&ldquo陽将軍息怒,下官失言。
嘿嘿,下官該死!&rdquo 陽群見他連連賠罪,無心殺他,便将寶劍&ldquo刮&rdquo地推入劍鞘,再退後兩步對他嚴厲斥道:&ldquo本将軍看在二主同宗的份上,饒你一死。
此處非你容身之地,請速速離此關廂!&rdquo 簡雍聽他下了逐客令,心想,還好,總算還可以活着性命回去,此地不宜再留,讓我趕快出城吧!因此,連連稱是,手提袍服,匆匆從城關上下去。
不料沒走幾步,忽聽有人喝道:&ldquo且慢!&rdquo 簡雍立即止住腳步,低頭一看,下面一個文人匆匆而來,紗帽袍服,腰懸寶劍,還有一張弓,數支箭。
便知此人就是太守。
《三國》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材,文人一般擅長擊劍,可有的還能射箭,而且還是好箭,夔關太守就是善射的文人。
來人正是太守,名叫龐壽。
今日一早聽得孔明派了一個文人來叫關,陽群一去多時不見回歸,不知出了什麼事,就上馬直奔前關。
恰巧上面的簡雍下關,龐壽下落馬背,飛步上關将簡雍攔住。
簡雍是個明白人,他見城牆插了一文一武兩面旗,就知道隻有他們兩個守關。
隻知他姓龐,是個太守,卻不知叫什麼。
便拱手問道;&ldquo請教大夫大名。
&rdquo &ldquo我乃夔關太守龐壽。
&rdquo說罷,擡頭對上面的陽群問道:&ldquo陽将軍,這位大夫何許樣人?&rdquo &ldquo太守,這位大夫乃是孔明帳下參謀簡雍。
&rdquo &ldquo到此何幹,&rdquo &ldquo前來解勸陽群歸順。
&rdquo &ldquo陽将軍降否?&rdquo 陽群想,這話怎麼被你問出口的,象我這種頂天立地的大将會向人家屈膝投降嗎?忙說:&ldquo太守,你我深交多年,陽群的為人還不知哓!頭可斷,膝不可屈,要我歸降,絕無此理!&rdquo &ldquo如今便怎樣?&rdquo &ldquo逐其出關!&rdquo &ldquo陽将軍此言差矣。
簡雍既為漢軍參謀,必與孔明共商軍機大事。
何不一劍将其斬首,孔明少一羽翼。
陽将軍以為如何?&rdquo 陽群聽了龐壽的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
心想,一人不及兩人智,少一隻香爐終究會少幾隻腳。
簡雍這個人說話尖酸刻薄,我本想殺了他,既然你也是這麼想,看來是非殺不可的。
龐壽雙眼看着陽群,握住劍柄的手慢慢地向上移動,隻見出鞘之光咄咄逼人,隻要陽群此時把頭來點一點,簡雍立即就有滅頂之災。
簡雍聽了龐壽的話,馬上意識到陽群要變卦,不等陽群有充分的思考,就回身向他拱手道:&ldquo陽将軍,兩國相争,不斬來使。
何況早有言在先,放歸下官回營。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豈可言而無信?&rdquo 陽群想,是的,我已經講出要放他走的,那就應該信守諾言,要是連這點信用也沒有,我還能稱得上是什麼刀王呢?再說也沒有什麼大事,他勸降,我不降:他說他的,我行我素。
以後兩家必定還有往來,我今天殺了孔明的來使,今後我派去的使者他們也殺,這樣殺來殺去,不是把冤仇越結越深了嗎?你太守要殺他,也該早一點來,在我未放他的時候趕到,現在可不行了,說出的話就象撥出的水一樣難以收回。
&ldquo太守來遲了幾步,陽群已然應允簡大夫出關,不可失信于人,由他出關便了。
&rdquo 龐壽不敢再加以阻攔,但嘴裡在罵道:&ldquo哼!真是無能。
如此之人豈可不殺?&rdquo邊說邊将寶劍入鞘,身子閃在一旁,讓出了一條通道。
簡雍轉身向下就跑,上得馬背,待小兵開放城門,策馬而去。
一出羹關,簡雍頓感渾身輕松,放緩馬步,回頭對城牆上看去,隻見陽群和龐壽并肩站在擋箭牌中間。
想起剛才在城關上的一場虛驚,不由得一陣心悸,不罵他們幾句不足以洩心頭之憤。
便點馬而行,指着城牆上破口大罵:&ldquo狗頭龐壽,你欲殺簡雍,真是潑天大膽!有我家軍師在,任你龐壽刁猾,亦無法守關;有我家趙子龍将軍在,定然将你這狗頭生擒活捉。
我把你這狗頭龐壽&hellip&hellip&rdquo 龐壽對陽群看看:我說這種人是不能放他走的,你看,他一出關就兇到如此程度。
看我來怎樣收拾他?便十分迅速地從腰中摘取弓箭,開足硬弓,找尋目标。
簡雍聽得城牆上傳來&ldquo嘎嘎嘎&rdquo的開弓之聲,心想,啊呀,不好,有人暗箭傷人,我的人還在百步之内,目标又大,被人射中。
定睛一看,原來是龐壽不動好腦筋。
便仰面大笑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陽将軍,下官為了漢業,死不足惜,然而可歎陽将軍在關廂何用?這狗頭根本不聽你的,何曾将你陽将軍放在眼裡?你道不斬來使,而他卻在開弓欲射于我。
&rdquo龐壽聽了未敢射箭。
簡雍一面罵,一面策馬而去。
城關上的陽群心想,莫說劉備厲害,連他手下的文人,竟能如此般罵得龐壽不敢射出此箭。
便對龐壽說,為使孔明死心,來日你我出關,與漢軍交戰。
龐壽隻好收起弓箭,點頭稱善,遂命手下堅守城關,自回大堂準備來日厮殺。
簡雍拍馬回到大營下馬。
手下報上大帳,&ldquo報軍師,簡大夫回來了。
&rdquo &ldquo傳話相請。
&rdquo 手下傳出話去。
簡雍踏上大帳,到虎案前把手一拱:&ldquo軍師在上,下官回來了。
&rdquo &ldquo勸降怎樣?&rdquo 簡雍把進關勸降的前後經過詳詳細細地叙述了一遍,甚至連獻茶、請坐等細節也不漏掉,總以為孔明聽了會大感失望,不料孔明點頭微笑道:&ldquo大夫此去勸降不成,其功非小。
&rdquo 簡雍驚訝道:&ldquo軍師,下官何功之有?&rdquo &ldquo若非大夫進關,亮焉知陽群底細,安能定下破關之策?&rdquo 簡雍想,你說我有功,我當然高興。
但我說的這些話,對你
忽聽關廂上一聲吆喝:&ldquo陽大将軍有令,相請漢營簡大夫上關!&rdquo 簡雍聽到相請之聲,心裡稍覺安定了些,遂下了馬背,整頓了一下袍帽,鎮定了一下情緒,看準路頭,提起長袍上了關廂。
一面走,一面想:看來陽群還講點道理,口氣并不生硬。
俗話說,兩國相争,不傷來使。
我是漢軍中派來的使官,又是個文人,從昨晚到現在,兩家還未開過兵,陽群決不會對我無禮。
聽說夔關上都聽陽群的号令,可想而知他腹中也有點文墨,我隻管放大膽量去見他,勸降不成也不要緊。
不覺已到關上。
陽群見上來的一位大夫四十餘歲,細皮白肉,臉如冠玉,袍帽端正,步履穩健,已感覺到來人是一位精幹老練的上大夫。
雖說是敵國來使,到底官職非小,不敢簡慢,忙從座上擡身,和藹地招呼道:&ldquo啊,原是漢營簡大夫至此,有失迎迓。
陽群有禮了!&rdquo 簡雍站定身軀,聞聲望去,面前站着一員上将,渾身金盔金甲,氣概非凡。
眉宇之間透露出一點英氣,說明他非但能沖鋒突陣,還能運籌劃策。
心想,不問可知,他就是這兒關廂上的守将陽群了,果然象一個赫赫有名的刀王。
随即搶步上前,向陽群一躬到底:&ldquo噢唷,陽大将軍,下官何勞将軍施此大禮,恕還禮不周。
&rdquo &ldquo大夫請坐。
&rdquo &ldquo哪裡話來,陽将軍在此,何來下官的座位?待下官侍立一旁。
&rdquo &ldquo兩國相争,理應款待來使。
大夫不必客套,隻管請坐便是了──來,奉茶!&rdquo 手下搬出座位,獻上茶水,退下。
&ldquo告坐了。
&rdquo簡雍兩袖一拂,坐了下去。
心想,這不象到了敵國關廂之中,倒象進了親家公之門,有坐有茶。
兩人分賓主坐定,飲茶畢。
簡雍偷眼朝四下一看:嚯呀,關廂上刀槍齊全,弓弩皆備,還有灰瓶石炮,更見兵精将勇,防範嚴密,無懈可擊。
軍師啊,照這樣的布置,你要想攻破夔關,那是不容易的。
想必陽群也不會投降。
陽群道:&ldquo未知簡大夫到此有何見教?&rdquo 簡雍想,孔明叫我到這兒來勸你歸順,主要是來摸摸你的底。
至于你願降不願降和我沒多大的關系,反正以後孔明會給你顔色看。
當然啰,跟了劉皇叔這許多年,勸降的話用不着我多想,出口就成章。
&ldquo陽将軍聽了,我主劉皇叔受聖天子衣帶血诏,久有滅曹興漢之宏願。
将軍有此大才,相助西川實是埋沒。
聽下官之言,歸順我主皇叔,馳騁沙場,共建功勳,則可名标青史。
下官之言,不知将軍意下如何?&rdquo 陽群想,我知道孔明派個文人來不會有什麼中聽的話,要想讓我獻關投降,真有點癞蛤蟆想吃天鵝肉了。
本來我想不開關的,考慮到蜀漢并無多大的沖突就放你進來了。
既然這樣,我就借你的嘴回去告訴孔明,叫他死了這條心,有本領自己來取關。
說道:&ldquo大夫聽了,食君之祿,報君之恩,此乃為人之本。
陽群是西蜀忠良,自知善惡,決無二心。
&rdquo 簡雍想,單憑這幾句話,當然不能說服你,但勸降并不是到此就結束了,我還要作一些努力,否則就這樣回去也太顯得無能了。
&ldquo既然陽将軍不願歸順,下官也不便多言。
請陽将軍網開一面,将夔關開放,讓我軍穿關而過,營救皇叔脫險。
&rdquo 陽群對他看看:你這個人是在做夢還是有毛病?開關和投降有什麼兩樣,真是自說自話!&ldquo大夫好不識趣,本将軍守關有責,豈可擅開關廂放爾等穿關而過?請大夫轉言諸葛先生,欲救爾主,請繞别關而走。
&rdquo &ldquo陽将軍一不歸順,二不放行,我主劉皇叔定然困死蜀中!&rdquo 陽群聽到這兒,險些笑了出來:你這張嘴怎麼這樣會啰唆,明明是想奪取西川,卻借口要接應劉備,這種把戲怎麼能哄我呢,這樣和我饒口舌,幾乎是在耍無賴。
你别以為我對你客氣了,你倒當我是懦弱,要我開關放行,那是萬萬辦不到的!陽群以譏諷的口吻答道:&ldquo既然大夫有此顧慮,請回複諸葛先生,将大軍撤回荊州,陽群擔保皇叔安然出川。
&rdquo 簡雍想,你這個人倒也俏皮得很。
老實說,劉備兵困涪關确有危險,但這正是我們奪取西川的借口。
要是你把劉備送了出來,我們再攻伐西川就成了無義之舉了。
不過你也沒這麼大的權力放走劉備,我們也不會收兵,早晚要奪下全川。
但現在怎麼和你說呢?我是一個文人,反而說不過一個武将,而且還有使命在身,豈不要被人笑話?簡雍被他這一番話一刺,覺得大煞光彩,也就不顧言語高低了。
便說:&ldquo嘉禽擇木而栖,良臣擇主而事。
陽将軍既然文武兼備,可知劉璋乃何許樣人?&rdquo 陽群同西川所有的能人一樣,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諸侯中最無能為的人。
但有人要問的話,哪怕劉璋無用之極,他也不會對主人有絲毫的貶低。
因為主人無能,臣下決不會有什麼光彩,所以理直氣壯地答道:&ldquo我家主公乃是一個有道明君!&rdquo 簡雍料到他會說這樣的話,不禁開懷大笑起來:&ldquo哈,哈,哈&hellip&hellip&rdquo然後用鄙視的目光看着陽群,得意地說:&ldquo陽将軍,劉璋乃是守戶之犬不如的昏庸之人,路人盡知,怎說是個明君?&rdquo 陽群聽他說出這種粗劣的話來,實在忍不住了。
心想,你不覺放肆,竟敢當着我的面大罵劉璋是守戶之犬。
不給你點厲害看看,還象什麼樣子!便轟然站起,怒目圓睜,厲聲喝道:&ldquo與我住口!你身為大夫,飽學文章,豈不聞&lsquo臣不诤君,子不诤父&rsquo?實是枉空,你須知曉,身在關廂之中,并非在漢帳之上,若要放肆,由你不得!莫非大夫不欲出關返營麼?&rdquo說到這兒,手按劍柄,将腰中寶劍,抽出半口,朝簡雍面前跨上了半步。
簡雍隻覺得一道寒光直刺雙目,猛然意識到自己出言太重,惹得陽群下不了台而發怒了。
要是真的被他一劍宰了,孔明救應都來不及。
簡雍立即打出笑臉──吃了劉備的飯,常年累月地東躲西藏,都有這麼一手的──說道:&ldquo陽将軍息怒,下官失言。
嘿嘿,下官該死!&rdquo 陽群見他連連賠罪,無心殺他,便将寶劍&ldquo刮&rdquo地推入劍鞘,再退後兩步對他嚴厲斥道:&ldquo本将軍看在二主同宗的份上,饒你一死。
此處非你容身之地,請速速離此關廂!&rdquo 簡雍聽他下了逐客令,心想,還好,總算還可以活着性命回去,此地不宜再留,讓我趕快出城吧!因此,連連稱是,手提袍服,匆匆從城關上下去。
不料沒走幾步,忽聽有人喝道:&ldquo且慢!&rdquo 簡雍立即止住腳步,低頭一看,下面一個文人匆匆而來,紗帽袍服,腰懸寶劍,還有一張弓,數支箭。
便知此人就是太守。
《三國》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材,文人一般擅長擊劍,可有的還能射箭,而且還是好箭,夔關太守就是善射的文人。
來人正是太守,名叫龐壽。
今日一早聽得孔明派了一個文人來叫關,陽群一去多時不見回歸,不知出了什麼事,就上馬直奔前關。
恰巧上面的簡雍下關,龐壽下落馬背,飛步上關将簡雍攔住。
簡雍是個明白人,他見城牆插了一文一武兩面旗,就知道隻有他們兩個守關。
隻知他姓龐,是個太守,卻不知叫什麼。
便拱手問道;&ldquo請教大夫大名。
&rdquo &ldquo我乃夔關太守龐壽。
&rdquo說罷,擡頭對上面的陽群問道:&ldquo陽将軍,這位大夫何許樣人?&rdquo &ldquo太守,這位大夫乃是孔明帳下參謀簡雍。
&rdquo &ldquo到此何幹,&rdquo &ldquo前來解勸陽群歸順。
&rdquo &ldquo陽将軍降否?&rdquo 陽群想,這話怎麼被你問出口的,象我這種頂天立地的大将會向人家屈膝投降嗎?忙說:&ldquo太守,你我深交多年,陽群的為人還不知哓!頭可斷,膝不可屈,要我歸降,絕無此理!&rdquo &ldquo如今便怎樣?&rdquo &ldquo逐其出關!&rdquo &ldquo陽将軍此言差矣。
簡雍既為漢軍參謀,必與孔明共商軍機大事。
何不一劍将其斬首,孔明少一羽翼。
陽将軍以為如何?&rdquo 陽群聽了龐壽的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
心想,一人不及兩人智,少一隻香爐終究會少幾隻腳。
簡雍這個人說話尖酸刻薄,我本想殺了他,既然你也是這麼想,看來是非殺不可的。
龐壽雙眼看着陽群,握住劍柄的手慢慢地向上移動,隻見出鞘之光咄咄逼人,隻要陽群此時把頭來點一點,簡雍立即就有滅頂之災。
簡雍聽了龐壽的話,馬上意識到陽群要變卦,不等陽群有充分的思考,就回身向他拱手道:&ldquo陽将軍,兩國相争,不斬來使。
何況早有言在先,放歸下官回營。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豈可言而無信?&rdquo 陽群想,是的,我已經講出要放他走的,那就應該信守諾言,要是連這點信用也沒有,我還能稱得上是什麼刀王呢?再說也沒有什麼大事,他勸降,我不降:他說他的,我行我素。
以後兩家必定還有往來,我今天殺了孔明的來使,今後我派去的使者他們也殺,這樣殺來殺去,不是把冤仇越結越深了嗎?你太守要殺他,也該早一點來,在我未放他的時候趕到,現在可不行了,說出的話就象撥出的水一樣難以收回。
&ldquo太守來遲了幾步,陽群已然應允簡大夫出關,不可失信于人,由他出關便了。
&rdquo 龐壽不敢再加以阻攔,但嘴裡在罵道:&ldquo哼!真是無能。
如此之人豈可不殺?&rdquo邊說邊将寶劍入鞘,身子閃在一旁,讓出了一條通道。
簡雍轉身向下就跑,上得馬背,待小兵開放城門,策馬而去。
一出羹關,簡雍頓感渾身輕松,放緩馬步,回頭對城牆上看去,隻見陽群和龐壽并肩站在擋箭牌中間。
想起剛才在城關上的一場虛驚,不由得一陣心悸,不罵他們幾句不足以洩心頭之憤。
便點馬而行,指着城牆上破口大罵:&ldquo狗頭龐壽,你欲殺簡雍,真是潑天大膽!有我家軍師在,任你龐壽刁猾,亦無法守關;有我家趙子龍将軍在,定然将你這狗頭生擒活捉。
我把你這狗頭龐壽&hellip&hellip&rdquo 龐壽對陽群看看:我說這種人是不能放他走的,你看,他一出關就兇到如此程度。
看我來怎樣收拾他?便十分迅速地從腰中摘取弓箭,開足硬弓,找尋目标。
簡雍聽得城牆上傳來&ldquo嘎嘎嘎&rdquo的開弓之聲,心想,啊呀,不好,有人暗箭傷人,我的人還在百步之内,目标又大,被人射中。
定睛一看,原來是龐壽不動好腦筋。
便仰面大笑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陽将軍,下官為了漢業,死不足惜,然而可歎陽将軍在關廂何用?這狗頭根本不聽你的,何曾将你陽将軍放在眼裡?你道不斬來使,而他卻在開弓欲射于我。
&rdquo龐壽聽了未敢射箭。
簡雍一面罵,一面策馬而去。
城關上的陽群心想,莫說劉備厲害,連他手下的文人,竟能如此般罵得龐壽不敢射出此箭。
便對龐壽說,為使孔明死心,來日你我出關,與漢軍交戰。
龐壽隻好收起弓箭,點頭稱善,遂命手下堅守城關,自回大堂準備來日厮殺。
簡雍拍馬回到大營下馬。
手下報上大帳,&ldquo報軍師,簡大夫回來了。
&rdquo &ldquo傳話相請。
&rdquo 手下傳出話去。
簡雍踏上大帳,到虎案前把手一拱:&ldquo軍師在上,下官回來了。
&rdquo &ldquo勸降怎樣?&rdquo 簡雍把進關勸降的前後經過詳詳細細地叙述了一遍,甚至連獻茶、請坐等細節也不漏掉,總以為孔明聽了會大感失望,不料孔明點頭微笑道:&ldquo大夫此去勸降不成,其功非小。
&rdquo 簡雍驚訝道:&ldquo軍師,下官何功之有?&rdquo &ldquo若非大夫進關,亮焉知陽群底細,安能定下破關之策?&rdquo 簡雍想,你說我有功,我當然高興。
但我說的這些話,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