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馬谡闖陣入迷途 黃老引領出陣門
關燈
小
中
大
方圓的假山是怎樣堆成的呢,而且還堆得如此奧妙無窮?我們的軍隊昨日才到這裡魚腹浦,他是怎麼來得及堆的呢?簡直不可思議,害得趙雲跟随奔波了整整一個晚上,還稱贊我能幹呢。
馬谡感到萬分羞赧,漲紅了臉對趙雲說:&ldquo子龍将軍,馬谡實是無能之極,明明記着老頭兒的路徑,豈料三重四複隻是在亂石之中徘徊,無奈隻得亂闖到此。
子龍将軍緣何又到此地?&rdquo &ldquo幼常将軍,趙雲擔心将軍易進難出,意欲呼回,卻又追趕不及,隻得跟随而來,與将軍在此閑坐作伴。
&rdquo 兩個人相視苦笑一聲,索性閑談起來。
一個說,剛才那個老者肯定不是平庸之輩。
一個接着說,要是他再到這個地方來就好了。
說到誰,誰就到。
忽聽耳旁一聲痰嗽,橐橐之聲在馬後站定。
知道又是這個老人來了,頓覺羞于晤面。
心想,這老頭兒一片好心把我們領了出去,我們現在比他還先到這兒,再要求他引領,怎麼好意思呢? 白須老者在裡面兜了一圈,重新回到這兒。
忽見兩匹馬上坐着兩個大将,就是剛才的兩個人,不禁也感到驚訝起來:明明是我把你們送出陣去,怎麼我還沒到,你們都已在這兒等我了呢,莫非在和我打趣? 馬谡斜着身子,把嘴巴附到趙雲的耳旁,悄悄地說,都是我的不好,連累了你。
老先生那裡我是無論如何沒有臉面去懇求他了,隻有麻煩你再上去讨個情,說幾句好話,趁早回歸大營。
趙雲想,剛剛叫你回歸大營,你死也不肯,反而拍馬到此。
現在知道無路可走了,才軟下來。
當然,為了能夠出去,也隻有去求個情了。
趙雲下了馬背,徑自來到老者面前打拱道:&ldquo老先生,适才多蒙引領,趙雲感激不盡。
如今幼常将軍自诩暗記此處途徑,再次撞入亂石堆中,竟難以複返,萬望老先生廣施仁慈,再引我等出此迷境,小将等沒齒難忘老先生大恩。
&rdquo 老人聽了這番話,對馬背上的身影冷冷地瞟了一眼,說道:&ldquo走了一遭便想學得進出之法,這還稱得上是變化無窮的亂石陣麼?爾等也不緻于從昨夜至今仍在此陣内。
老漢這一大把年紀,也隻略知皮毛,尚覺一知半解。
&rdquo 經這麼一說,兩個人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并不是用亂石堆成的假山,而是奧妙無窮的亂石陣,我們還以為是一般的一個亂石堆呢!所以,跑來跑去就象中了邪一樣在原地兜圈子,隻是覺得詫異。
趙雲想,六年前,那時孔明還未出山,徐庶助劉備用兵,命我去沖曹營。
當時曹将設下的是一個&ldquo八門颠倒金鎖陣&rdquo,全靠徐元直教我從哪一門進出,如何轉彎,怎樣攻陣;這才攻破,要是曹将會變化,我就無能為力了。
這個亂石陣如此之大,我和馬谡又一點不懂,别說跑了一夜路不出去,就是跑到餓死也離不開這裡。
早知是一個陣圖,我是無論如何不會輕易進來的。
倘若這個老先生不肯領我們出去,這事情就麻煩了。
因此,再次懇求:&ldquo費心老先生再引領一遭,下回斷不敢再闖比陣的了。
&rdquo &ldquo老漢正事未畢,恕不從命。
&rdquo老先生一口回絕,已顯出有點不耐煩了。
趙雲明白這全是自己不好,又不能強人所難,隻得止口緘默。
一旁的馬谡見趙雲面露窘色,心裡覺得很是過意不去。
因為二次進陣都是他的過失,現在趙雲代人受過,實是不當。
馬谡眉頭一皺,想出了一個辦法,就輕聲招呼了一聲:&ldquo子龍将軍。
&rdquo &ldquo幼常将軍何事?&rdquo &ldquo既然這位老先生不肯容情,也則罷了。
馬谡倒有一個妙策在此。
&rdquo 趙雲想,人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就會想出好辦法來,這叫急中生智。
大概馬谡跑了一夜的路,又跟這老先生走了一趟,已經揣摩出一點道道來了。
不過也還難說,因為第二次進陣時,他說已經學會了,可還是走不出。
不知他又有什麼新的點子,便問:&ldquo幼常将軍有何高見?&rdquo 馬谡把聲音放低到隻有趙雲能聽到,說:&ldquo馬谡以為用硬功便可出陣。
&rdquo 趙雲不懂他用硬功的意思。
心想,難道把這老先生綁起來領路?這是萬萬使不得的。
又問:&ldquo何謂硬功?&rdquo &ldquo子龍将軍,亂石陣到處是嶙峋巨石,行路艱難。
這老者清晨到此,想必不時便覺腹中饑餓。
其時,你我緊随其後,常言道:大路朝天,人人可行。
縱然老先生有所察覺,也奈何不得。
如此麼,你我便可出得此陣。
豈不是一條硬功之計麼?&rdquo 趙雲想,這算什麼硬功,人家不肯領,我們去纏住他,要出一起出,這倒也是個辦法。
點頭道:&ldquo事已至此,除此别無它法,倒可一試。
&rdquo 就在他們兩人在悄聲商議對策的時候,老人歎道:&ldquo一路算計已全被打擾。
時光不早,老漢腹中餓甚,不如改日再來吧。
&rdquo說罷,兩袖一甩,慢騰騰轉身而去。
馬谡對趙雲看看:怎麼樣?我說這老頭兒一早到此,肯定等不到太陽升得老高,就要回去吃飯。
兩人策動坐騎,向他跟去。
實際上,這老者已發覺了馬谡的用意,知道他們必是動這個腦筋,所以說一聲腹中餓甚,故意和他們要周旋一下,看他們能不能跟自己出去。
因此,一路快步走,一面側着頭觀看後面,見趙雲和馬谡騎着馬盯得很緊。
走到一處數路交叉的洞口,突然回身站定身子,指着後面說道:&ldquo啊,孔明你竟來了?&rdquo 趙雲和馬谡聽說軍師從後面趕來,又喜又驚:喜則喜在此走投無路之際,老先生不肯領路,軍師到來就可以出去了;驚則驚違抗軍令怎麼個交代法,必然有一頓責罰。
兩人不約而同地回頭一看,不呈軍師,正想再問,老人已經不見了。
這才知道中了老頭兒之計,一面尋找,一面喊叫:&ldquo老先生在哪裡?老先生在何處呀?&rdquo &ldquo老漢在此。
二位将軍快來!&rdquo 兩人循聲趕去,卻不見人影。
&ldquo老先生在哪裡?&rdquo &ldquo二位将軍快來,老漢在此等候!&rdquo 隻聞聲音不見人。
兩人知道他就在附近隐蔽,因為聲音一響,好象每個洞口都有叫聲傳來,所以一時辨不清到底是從哪一條路上傳來的。
當然他們不敢再去追,一追就回不到這個地方了。
頓感愕然。
須臾,又傳來聲音:&ldquo老漢回家吃飯了。
&rdquo可是,這聲音已經很低,說明人已走遠了。
最後隻聽見有嗡嗡之聲,說些什麼就無法聽清了。
趙雲說,老人走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别的地方我們走不到,隻有木頭人那兒是不問自到的。
兩人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隻得掉轉馬頭。
片刻之間,又到了石台那裡。
從昨晚到現在,兩人粒米未進,滴水未沾,又饑又渴又心急,先把羽箭換回,然後欣賞起石台上的木頭人來,昨晚看時并不真切。
現在仔細一看,果然活龍活現。
趙雲啧啧連聲,贊歎不絕。
馬谡好奇心大增,忘記了饑餓,忽然在鞍鞯上站了起來,兩足一蹬,已跳上了石台沿口,到木頭人背後打量一陣,起手把它頭上的綸巾摘了下來。
趙雲見他這般放肆,驚呼道:&ldquo幼常将軍,休得生事,豈可戲弄諸葛軍師之像!&rdquo 馬谡毫不介意地瞥了趙雲一眼,心想,不要這麼大驚小怪的,讓我來看個究竟。
就漫不經心地說:&ldquo此乃木偶,哪會生事?&rdquo 趙雲見馬谡不在心上,拿他沒辦法,想道:不管是木頭的還是石頭的,隻要做成了軍師的模樣,我們就不能去亂動,應該象對待真的軍師那樣尊重,你這種行為就是對軍師的亵渎。
馬谡除了綸巾,見木頭人的頭頂上光溜溜,六根全無,隻有幾個字,定睛一看,卻是&ldquo足下留神&rdquo四個字。
馬谡吃了一驚,知道四周有機關,慌忙把綸巾戴在木頭人的頭上,但不明白自己有什麼危難臨頭。
心想,木頭人暗示我腳下當心,看來腳下有機關,那我就站穩一點。
因而十分緊張地把腳跟移動了一下,以為站穩了。
不料,你不動倒也罷了,一動就有危險。
這座石台上的亭子,看來都用石條鋪得十分平整,諸葛像坐在那裡就象無事一般平靜。
實際上每根石條下面都有一根石軸連接在一起,兩頭空架着,就好比現在用的天平一樣,不受分量時,兩頭一樣平,不論哪一端放了東西,另一端就會向下沉,石亭中的石條鋪設就是根據這個道理。
按理說,馬谡一走到石條上就會跌下去,恰巧他的兩腳總是落在石軸上的石條上,故而機關還沒起作用。
如今馬谡移動了腳步,兩腳正站在石條的一端,兩邊就失去了平衡。
馬谡感到自己的身體在往下沉,暗叫不妙,要想躍到石台沿口上去,已經來不及了,&ldquo撲&rdquo的一下掉了下去。
接着,&ldquo嘭&rdquo的一聲,石條上沒了分量,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不留一點破綻。
幸得石台隻有兩丈多高,裡面又都是砂泥,所以摔下去未受一點傷痛。
趙雲見馬谡不知怎樣掉了進去,倒也-急,大聲叫道:&ldquo幼常将軍怎樣了?幼常将軍可曾摔傷?&rdquo從橫砌架空的石台壁望到裡面,馬谡并未受傷,這才稍覺放心。
馬谡就象被關在籠子裡的鳥,跳又跳不出,鑽也鑽不出去,扶着石台内壁朝着外邊一個勁地直叫:&ldquo子龍将軍,速速想法搭救馬谡!&rdquo 趙雲想,石台又不是我搭的,我又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本領,有什麼辦法可以救你出來呢?要是從上面拉你出來,那是重蹈覆轍,同樣也會掉進去的。
假如去拆石台吧,隻怕石條掉下去把你壓死,反而送掉你的性命。
看來我走不出亂石陣,你也出不了石台,隻有等待軍師來解救了;要是軍師生氣不來,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聽天由命吧。
趙雲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耳旁傳來&ldquo格輪,格輪&rdquo的車輪之聲。
回頭視之,卻是孔明坐了四輪車到來,忙翻身下馬到車前跪下,口稱:&ldquo趙雲該死,軍師恕罪!&rdquo 馬谡看到孔明趕來,也在裡面雙膝跪見。
&ldquo罷了,速将馬谡放出!&rdquo趙雲想,這不是在給我出難題嗎?要是我能放出馬谡,還用等到這個時候?遂用詢問的目光看着孔明。
諸葛亮用手中羽扇朝石台下側-指,示意趙雲從那裡放馬谡。
趙雲見羽扇指處是一塊豎立着的石條,就象墳墓前的石碑一樣,仍然不知怎麼放馬谡。
孔明就叫他用長槍把這塊石
馬谡感到萬分羞赧,漲紅了臉對趙雲說:&ldquo子龍将軍,馬谡實是無能之極,明明記着老頭兒的路徑,豈料三重四複隻是在亂石之中徘徊,無奈隻得亂闖到此。
子龍将軍緣何又到此地?&rdquo &ldquo幼常将軍,趙雲擔心将軍易進難出,意欲呼回,卻又追趕不及,隻得跟随而來,與将軍在此閑坐作伴。
&rdquo 兩個人相視苦笑一聲,索性閑談起來。
一個說,剛才那個老者肯定不是平庸之輩。
一個接着說,要是他再到這個地方來就好了。
說到誰,誰就到。
忽聽耳旁一聲痰嗽,橐橐之聲在馬後站定。
知道又是這個老人來了,頓覺羞于晤面。
心想,這老頭兒一片好心把我們領了出去,我們現在比他還先到這兒,再要求他引領,怎麼好意思呢? 白須老者在裡面兜了一圈,重新回到這兒。
忽見兩匹馬上坐着兩個大将,就是剛才的兩個人,不禁也感到驚訝起來:明明是我把你們送出陣去,怎麼我還沒到,你們都已在這兒等我了呢,莫非在和我打趣? 馬谡斜着身子,把嘴巴附到趙雲的耳旁,悄悄地說,都是我的不好,連累了你。
老先生那裡我是無論如何沒有臉面去懇求他了,隻有麻煩你再上去讨個情,說幾句好話,趁早回歸大營。
趙雲想,剛剛叫你回歸大營,你死也不肯,反而拍馬到此。
現在知道無路可走了,才軟下來。
當然,為了能夠出去,也隻有去求個情了。
趙雲下了馬背,徑自來到老者面前打拱道:&ldquo老先生,适才多蒙引領,趙雲感激不盡。
如今幼常将軍自诩暗記此處途徑,再次撞入亂石堆中,竟難以複返,萬望老先生廣施仁慈,再引我等出此迷境,小将等沒齒難忘老先生大恩。
&rdquo 老人聽了這番話,對馬背上的身影冷冷地瞟了一眼,說道:&ldquo走了一遭便想學得進出之法,這還稱得上是變化無窮的亂石陣麼?爾等也不緻于從昨夜至今仍在此陣内。
老漢這一大把年紀,也隻略知皮毛,尚覺一知半解。
&rdquo 經這麼一說,兩個人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并不是用亂石堆成的假山,而是奧妙無窮的亂石陣,我們還以為是一般的一個亂石堆呢!所以,跑來跑去就象中了邪一樣在原地兜圈子,隻是覺得詫異。
趙雲想,六年前,那時孔明還未出山,徐庶助劉備用兵,命我去沖曹營。
當時曹将設下的是一個&ldquo八門颠倒金鎖陣&rdquo,全靠徐元直教我從哪一門進出,如何轉彎,怎樣攻陣;這才攻破,要是曹将會變化,我就無能為力了。
這個亂石陣如此之大,我和馬谡又一點不懂,别說跑了一夜路不出去,就是跑到餓死也離不開這裡。
早知是一個陣圖,我是無論如何不會輕易進來的。
倘若這個老先生不肯領我們出去,這事情就麻煩了。
因此,再次懇求:&ldquo費心老先生再引領一遭,下回斷不敢再闖比陣的了。
&rdquo &ldquo老漢正事未畢,恕不從命。
&rdquo老先生一口回絕,已顯出有點不耐煩了。
趙雲明白這全是自己不好,又不能強人所難,隻得止口緘默。
一旁的馬谡見趙雲面露窘色,心裡覺得很是過意不去。
因為二次進陣都是他的過失,現在趙雲代人受過,實是不當。
馬谡眉頭一皺,想出了一個辦法,就輕聲招呼了一聲:&ldquo子龍将軍。
&rdquo &ldquo幼常将軍何事?&rdquo &ldquo既然這位老先生不肯容情,也則罷了。
馬谡倒有一個妙策在此。
&rdquo 趙雲想,人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就會想出好辦法來,這叫急中生智。
大概馬谡跑了一夜的路,又跟這老先生走了一趟,已經揣摩出一點道道來了。
不過也還難說,因為第二次進陣時,他說已經學會了,可還是走不出。
不知他又有什麼新的點子,便問:&ldquo幼常将軍有何高見?&rdquo 馬谡把聲音放低到隻有趙雲能聽到,說:&ldquo馬谡以為用硬功便可出陣。
&rdquo 趙雲不懂他用硬功的意思。
心想,難道把這老先生綁起來領路?這是萬萬使不得的。
又問:&ldquo何謂硬功?&rdquo &ldquo子龍将軍,亂石陣到處是嶙峋巨石,行路艱難。
這老者清晨到此,想必不時便覺腹中饑餓。
其時,你我緊随其後,常言道:大路朝天,人人可行。
縱然老先生有所察覺,也奈何不得。
如此麼,你我便可出得此陣。
豈不是一條硬功之計麼?&rdquo 趙雲想,這算什麼硬功,人家不肯領,我們去纏住他,要出一起出,這倒也是個辦法。
點頭道:&ldquo事已至此,除此别無它法,倒可一試。
&rdquo 就在他們兩人在悄聲商議對策的時候,老人歎道:&ldquo一路算計已全被打擾。
時光不早,老漢腹中餓甚,不如改日再來吧。
&rdquo說罷,兩袖一甩,慢騰騰轉身而去。
馬谡對趙雲看看:怎麼樣?我說這老頭兒一早到此,肯定等不到太陽升得老高,就要回去吃飯。
兩人策動坐騎,向他跟去。
實際上,這老者已發覺了馬谡的用意,知道他們必是動這個腦筋,所以說一聲腹中餓甚,故意和他們要周旋一下,看他們能不能跟自己出去。
因此,一路快步走,一面側着頭觀看後面,見趙雲和馬谡騎着馬盯得很緊。
走到一處數路交叉的洞口,突然回身站定身子,指着後面說道:&ldquo啊,孔明你竟來了?&rdquo 趙雲和馬谡聽說軍師從後面趕來,又喜又驚:喜則喜在此走投無路之際,老先生不肯領路,軍師到來就可以出去了;驚則驚違抗軍令怎麼個交代法,必然有一頓責罰。
兩人不約而同地回頭一看,不呈軍師,正想再問,老人已經不見了。
這才知道中了老頭兒之計,一面尋找,一面喊叫:&ldquo老先生在哪裡?老先生在何處呀?&rdquo &ldquo老漢在此。
二位将軍快來!&rdquo 兩人循聲趕去,卻不見人影。
&ldquo老先生在哪裡?&rdquo &ldquo二位将軍快來,老漢在此等候!&rdquo 隻聞聲音不見人。
兩人知道他就在附近隐蔽,因為聲音一響,好象每個洞口都有叫聲傳來,所以一時辨不清到底是從哪一條路上傳來的。
當然他們不敢再去追,一追就回不到這個地方了。
頓感愕然。
須臾,又傳來聲音:&ldquo老漢回家吃飯了。
&rdquo可是,這聲音已經很低,說明人已走遠了。
最後隻聽見有嗡嗡之聲,說些什麼就無法聽清了。
趙雲說,老人走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别的地方我們走不到,隻有木頭人那兒是不問自到的。
兩人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隻得掉轉馬頭。
片刻之間,又到了石台那裡。
從昨晚到現在,兩人粒米未進,滴水未沾,又饑又渴又心急,先把羽箭換回,然後欣賞起石台上的木頭人來,昨晚看時并不真切。
現在仔細一看,果然活龍活現。
趙雲啧啧連聲,贊歎不絕。
馬谡好奇心大增,忘記了饑餓,忽然在鞍鞯上站了起來,兩足一蹬,已跳上了石台沿口,到木頭人背後打量一陣,起手把它頭上的綸巾摘了下來。
趙雲見他這般放肆,驚呼道:&ldquo幼常将軍,休得生事,豈可戲弄諸葛軍師之像!&rdquo 馬谡毫不介意地瞥了趙雲一眼,心想,不要這麼大驚小怪的,讓我來看個究竟。
就漫不經心地說:&ldquo此乃木偶,哪會生事?&rdquo 趙雲見馬谡不在心上,拿他沒辦法,想道:不管是木頭的還是石頭的,隻要做成了軍師的模樣,我們就不能去亂動,應該象對待真的軍師那樣尊重,你這種行為就是對軍師的亵渎。
馬谡除了綸巾,見木頭人的頭頂上光溜溜,六根全無,隻有幾個字,定睛一看,卻是&ldquo足下留神&rdquo四個字。
馬谡吃了一驚,知道四周有機關,慌忙把綸巾戴在木頭人的頭上,但不明白自己有什麼危難臨頭。
心想,木頭人暗示我腳下當心,看來腳下有機關,那我就站穩一點。
因而十分緊張地把腳跟移動了一下,以為站穩了。
不料,你不動倒也罷了,一動就有危險。
這座石台上的亭子,看來都用石條鋪得十分平整,諸葛像坐在那裡就象無事一般平靜。
實際上每根石條下面都有一根石軸連接在一起,兩頭空架着,就好比現在用的天平一樣,不受分量時,兩頭一樣平,不論哪一端放了東西,另一端就會向下沉,石亭中的石條鋪設就是根據這個道理。
按理說,馬谡一走到石條上就會跌下去,恰巧他的兩腳總是落在石軸上的石條上,故而機關還沒起作用。
如今馬谡移動了腳步,兩腳正站在石條的一端,兩邊就失去了平衡。
馬谡感到自己的身體在往下沉,暗叫不妙,要想躍到石台沿口上去,已經來不及了,&ldquo撲&rdquo的一下掉了下去。
接着,&ldquo嘭&rdquo的一聲,石條上沒了分量,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不留一點破綻。
幸得石台隻有兩丈多高,裡面又都是砂泥,所以摔下去未受一點傷痛。
趙雲見馬谡不知怎樣掉了進去,倒也-急,大聲叫道:&ldquo幼常将軍怎樣了?幼常将軍可曾摔傷?&rdquo從橫砌架空的石台壁望到裡面,馬谡并未受傷,這才稍覺放心。
馬谡就象被關在籠子裡的鳥,跳又跳不出,鑽也鑽不出去,扶着石台内壁朝着外邊一個勁地直叫:&ldquo子龍将軍,速速想法搭救馬谡!&rdquo 趙雲想,石台又不是我搭的,我又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本領,有什麼辦法可以救你出來呢?要是從上面拉你出來,那是重蹈覆轍,同樣也會掉進去的。
假如去拆石台吧,隻怕石條掉下去把你壓死,反而送掉你的性命。
看來我走不出亂石陣,你也出不了石台,隻有等待軍師來解救了;要是軍師生氣不來,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聽天由命吧。
趙雲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耳旁傳來&ldquo格輪,格輪&rdquo的車輪之聲。
回頭視之,卻是孔明坐了四輪車到來,忙翻身下馬到車前跪下,口稱:&ldquo趙雲該死,軍師恕罪!&rdquo 馬谡看到孔明趕來,也在裡面雙膝跪見。
&ldquo罷了,速将馬谡放出!&rdquo趙雲想,這不是在給我出難題嗎?要是我能放出馬谡,還用等到這個時候?遂用詢問的目光看着孔明。
諸葛亮用手中羽扇朝石台下側-指,示意趙雲從那裡放馬谡。
趙雲見羽扇指處是一塊豎立着的石條,就象墳墓前的石碑一樣,仍然不知怎麼放馬谡。
孔明就叫他用長槍把這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