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拒漢軍泠鄧初紮寨 襲蜀營黃魏二争功

關燈
并沒有漢軍趕來,便放下吊橋,開放城關,讓泠苞進城,重又關城扯橋,嚴密監視鳳鳴坡道上的動靜。

     泠苞一進城關,直往衙門而去。

    剛到半路的四岔口,隻見一堆人群圍着一個圈子,嘴裡一個勁地喊叫着:&ldquo癡子哎,癡子啊!&hellip&rdquo泠苞想,哪裡來的癡子,要那麼多的人圍着他?便放慢馬步,到人群外面扣住。

    他雙腳立在馬镫上,馬高人長,一翹首就看清楚了。

    裡面站着一個人,秃着頭,滿面污垢,披頭散發,一看就知是個囚犯。

    ──當時漢朝規定,成人之後,剪去頭發是一種處罰,短發無法挽成發髻,蓬松散亂,表明他是一個犯人。

    對于這種犯人并不嚴加管束,也不用體刑強制,隻是留在當地,自食其力,但不能出關。

    要是溜了出去也沒用,别處地方官民見了,也會将他搜捕,遣回原地。

    所以前書中提到曹操戰宛城時,馬踏青苗,割發代首,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泠苞往常也素知有此人,然而并不加注意。

    這裡的百姓和這個癡子很熟悉,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叫得出他的名姓,都以癡子代稱。

    泠苞見他前發齊眉,後發披肩,身着一件舊時從事官的袍服,但已經拖一塊,挂一爿,破爛不堪。

    腳上一雙靴子,有幫無底,真是&ldquo天看見穿的靴,地看見赤着腳&rdquo,面孔憔瘦,颌下幾根清須,顔色已經變黃了,此人看上去年過半百,實際上四十還不到。

    ──一個人沒有很好的飲食,身上又是衣衫褴縷,自然看不出他的真正年紀了。

    ──隻有從他的氣質上,透過一雙有神的眼睛,才能依稀辨别出他的秀氣和才幹來。

    他左手拿着一個葫蘆,右手搖着一把破舊蒲扇,自言自語道:&ldquo到處便為家,葫蘆酒不空。

    哈&hellip&hellip&rdquo 百姓有本地的,也有他鄉的;有與癡子熟識的,也有出于好奇圍觀的。

    都在問他何日下雨,哪天起風。

    這個所謂的癡子,有一身絕技,遐迩聞名。

    他熟知天文,擡頭能知幾時下雨,幾時刮風,從來沒有說錯的,就好象他是老天爺一樣。

    因為在當時,交通不便,出一次門近些要幾天,遠的往往要幾個月來回一趟,逢上刮風下雨就會誤事。

    而雒城一帶來往的百姓、商賈,有了這個癡子就可以少擔心,不但不當他癡子看待,知道他不會謀生,常常接濟于他。

    尤其他有個嗜酒的怪癖,飯可以幾天不吃,酒一天也不能斷。

    那些厚實的酒店老闆因出門有求于他,隻要見到他的酒葫蘆放到櫃台上,總是打滿一葫蘆,分文不取。

     這個癡子聽得大家都在問,慢吞吞地呷了一口酒,毫無表情地說:&ldquo子民們,夏雨來了。

    &rdquo&mdash雖然衣冠不整,象個叫化子,但說出話來卻是一副官腔。

     老百姓對天氣的變化當作性命悠關的事。

    忙問:&ldquo夏雨何日下?&rdquo &ldquo七月初一起,至初三日止,三天大雨。

    雨過天晴。

    &rdquo 百姓得到了這個消息,沒有一個不相信,更沒有人去問他這話準不準,一個個都離了人群回去。

    泠苞見人群散了些,靠近幾步道:&ldquo癡子啊,七月初一到初三有三天夏雨,此話可信否?&rdquo 這癡子想,這裡的百姓從不懷疑,你不信就不要問了。

    擡頭一看,是一位大将,肯定道:&ldquo絲毫不差。

    &rdquo 泠苞聽了,拍馬便走,到衙門下馬架斧,對門上喊道:&ldquo來,與我通禀大都督,泠苞回來了!&rdquo 張任坐在堂上,費管、郤真、吳懿、劉璝、吳蘭、雷銅站立兩旁,剛才從鳳鳴山逃回的川兵已向張任陳述了黃忠、魏延夜襲大營的經過,知道泠苞遭擒、鄧賢受戮,大營失守,隻有數百川兵逃得回來,其餘大部分降了劉備。

    心想,泠苞、鄧賢都是我的心腹得力大将,鄧賢已死且不去說他,泠苞被劉備抓去,非降即死,我應該盡早想辦法營救他。

    所以在堂上沉思不語。

     忽見手下來報:&ldquo大都督,泠将軍回來了。

    &rdquo 張任心頭一喜,阿戆啊,我以為此番一别,再也不能相見了,不料你竟然回來了。

    你是怎麼回來的?其中定有緣故。

    遂盼咐道:&ldquo本督傳見。

    &rdquo 不多時,泠苞進了大堂,到張任面前拱手道:&ldquo大都督,泠苞回來了。

    &rdquo &ldquo本督聞得泠将軍被黃忠所獲,押往涪關,如何便能回來?&rdquo &ldquo泠苞到了涪關,龐統要将我斬,我想,仙翁曾有一言:&lsquo見機而作,勿喪九泉&rsquo,便詐降劉備。

    泠苞道,我與都督乃是生死之交,隻要勸得都督歸降,便可奪取西川。

    若不降,約定今晚三更獻城。

    劉備信以為真,将我放出涪關。

    此乃金蟬脫殼之計&rdquo 張任想,這算什麼計,人家劉備和龐統豈會不知!不殺你,隻是為了籠絡人心。

    說道:&ldquo原來如此。

    &rdquo &ldquo大都督,如今鳳鳴山大營己失,鄧将軍殺身之仇何日可報?&rdquo &ldquo本督立即起兵複取大營!&rdquo &ldquo大都督何必這般性急,待劉備今晚取城,便可一鼓而擒之,再取涪關如反掌之易。

    &rdquo 張任想,你真是個戆大,把用兵之道看得這麼容易。

    便叱道:&ldquo不必多言。

    &rdquo &ldquo大都督且慢出兵,泠苞有一言相告。

    &rdquo &ldquo有何話來?&rdquo &ldquo七月初一至初三有三天夏雨,如今已是六月底邊,何不等大雨過後出兵?&rdquo 張任想。

    你這阿戆怎麼知道老天要下三天大雨的?問道:&ldquo此話從何得知?&rdquo &ldquo泠苞從天上看出。

    &rdquo 張任對泠苞看了一眼,我是一個大都督,對天文也一竅不通,你懂什麼!又是胡說八道。

    &ldquo休得诓騙本督!&rdquo &ldquo軍中無戲言,泠苞以首級擔保!&rdquo 真是冷鍋子裡爆出個熱栗子,張任大為吃驚。

    但見泠苞并不是在打趣,神情既嚴肅,又認真,而且還有點激動。

    張任相信七月初有三天大雨這件事,但對泠苞有天文知識這一點.仍然根本不相信。

    可以肯定,他是一路上聽别人說的。

    _ 忽而又有手下來報:&ldquo大都督,衙前有一癡子,申言有要事求見都督。

    &rdquo 張任聽得這一聲報,知道就是那個成天在街上預告風雨的癡子,立即醒悟過來,知道泠苞的話就是他那裡聽來的,問泠苞:&ldquo莫非此人所講?&rdquo 泠苞也吓了一跳,這個賊癡子,我剛才想在張任面前出點風頭,披你這麼一來,假話全部戳穿。

    隻得老實講:&ldquo都瞥,全是這個癡子所講。

    &rdquo 其實癡子并不癡,而是不癡裝癡。

    剛才在四岔路口遇了泠苞後,猛然想起他是張任的心腹,後悔自己不應該把真情告訴他,料定張任知道了又要動什麼壞腦筋。

    所以跟着泠苞來到了衙門。

    他這個人到處裝瘋賣傻,到處亂闖。

    門上的手下見他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往裡走,馬上把他攔住了,可他一定要進去、手下隻得去禀報張任。

     張任想,就傳他進來問一問。

    &ldquo傳話命他進見。

    &rdquo 手下傳出去。

    癡子拖着靴統,踢裡圾拉走上大堂立定身子。

    他從不會逢迎人,尤其不會向張任拍馬屁。

    這幾年自己被人糟蹋成這個樣子,象個癟三一樣更是滿腹憤恨。

    直呼其名:&ldquo張任,久違了。

    &rdquo &ldquo夏雨三天,莫非是你所講?&rdquo &ldquo正是。

    七月初一至初三,共下三天夏雨。

    &rdquo 張任聽他這麼一說,方才證實這個消息是準确無誤的。

    心想,這幾天我正為鬥劉備無計,苦思冥想,現在倒有一計了,就借這三天大雨叫劉備全軍覆沒,頓了一頓,說:&ldquo待到三天大雨過後,你來此雒城衙門,本督給你官複原職。

    &rdquo 這癡子聽了也是滿臉狐疑。

    心想,我熟識天文又不是今天才被人知道,何以說了有三天大雨就能官複原職?想我以前就是因為愛講真話,在言語中得罪了你,才緻丢官罷職,看來這裡面大有奧妙。

    我一向與你們這般狐群狗黨不睦,因而我就裝瘋詐癡。

    你既然說這三天大雨可以使我複職,倒要探聽一下。

    問:&ldquo張任,何以下了三天大雨,我能官複原職?&rdquo 張任說:&ldquo不須多問,到時自會明白。

    來,請他出堂!&rdquo 手下将這癡子半請半推地逐出了衙門。

     張任等癡子一走,立即傳令:&ldquo泠苞!&rdquo &ldquo憐苞在!&rdquo &ldquo本督付你将令一支,帶兵三千,準備千斤闆,千斤索,砂袋水閘等物,暗暗出得雒城,到涪關外金雁河上遊堵岸,三天大雨之後,聽本督号令開閘決堤,水淹涪關,叫劉備五萬人馬葬身水底!&rdquo 張任手段毒辣。

    金雁河是條四通八達的活水,隻要被他上遊一堵,隻有來的水,而沒有去的水,再加上三天大雨,水位猛漲,隻要決開堤岸,下遊河床哪裡還容得下這許多水,頃刻似戰馬咆哮,四散漫延。

    這一沖,非但涪關沖光,就是涪關以西的地方也要遭殃。

    這種人為的水災,死去的人不是以十、百計數,而是數以萬計,甚至要以幾十萬計算。

    自古以來,軍閥混戰總是置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的。

    他們隻知道擊敗對方,獨霸天下,從不吝惜災難深重的窮苦百姓。

    張任也不例外,他為了對付劉備,不惜以涪關向西的無辜百姓作殉葬品,好象這是天經地義的。

     泠苞應道:&ldquo得令!&rdquo轉身要走。

     &ldquo慢!你白天在金雁河決水,晚上從鳳鳴山後面到漢營之後,少帶些兵,紮下一座小營帳,監視前山的黃忠、魏延。

    聽候本督的号令。

    &rdquo &ldquo遵命。

    &rdquo泠苞接令轉身就跑。

     涪關的劉備和龐統如在夢中,今日放一放泠苞,放出一場禍來。

     正是:縱魚入海難為水,放虎歸林必有殃。

     欲知劉備等人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