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趙子龍長江奪阿鬥 張翼德酒醉審賈華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二回趙子龍長江奪阿鬥 張翼德酒醉審賈華
卻說吳船直往浔陽江駛去。
艙中的孫夫人見趙雲跪在自己的面前,頓然柳眉倒豎,杏目圓睜,責問道:&ldquo爾從何而來?&rdquo &ldquo從荊州到此。
&rdquo &ldquo到此何事?&rdquo 趙雲想,這還用問我嗎?你帶了小主不辭而别,可知道有多大的危害!因此反問道:&ldquo請問主母何往?&rdquo 孫夫人想,我在問你,你倒反問起我來。
反正我回轉吳中探視母病,這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講出來不怕你不回去。
說道:&ldquo哀家因母後病危,回歸吳中探病。
&rdquo &ldquo何日歸來?&rdquo &ldquo多至二月,少則二十天便将回歸荊州。
&rdquo 趙雲想,天下太平,别說你和小主回去兩個月,就是住上個一年半載的,我也不會阻攔你。
隻怕孫權詐稱國太有病,騙你帶了小主同去,這一去就别想回來了。
但是你們母女倆的感情是很深的,我說的話,你一定不會相信。
然而話還是講明白的好,以免将來你怨恨我。
說道:&ldquo啊,主母,依末将看來,國太娘娘未必有病,隻恐是令兄之計,哄騙主母過江。
恕末将多言,主母不如且回荊州,請軍師命人過江打聽消息,再作定奪。
&rdquo 孫夫人想,我怎樣會嫁到劉家來,這個内情瞞不過你趙雲。
兄長孫權與劉備是對頭,同我也成了冤家,在這一點上兄長是大錯特錯的。
但他對娘親還是一向孝順,否則我永遠也不會嫁給劉備,你家主公也活不到今天。
要是母後一無毛病,而說成如此病重,這是大逆不道,我哥哥還不是這種不孝之人。
今日你不明不白地闖到船上,見我不給你好面孔看,問你來幹什麼,你又講不出來,又想攔住我,所以編造假話,說是我家兄長用計騙我,真是胡說八道!你以為我是甘、糜兩位主母,百事與你們馬虎?老實說,今日之事一個都攔不住我,我要回去又何必要哥哥用計、娘親詐病呢?隻管大大方方地回去。
──你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你回轉江東的确沒有多大關系,問題在于小主劉禅千萬不能帶去。
一帶去,荊州的局勢馬上會惡化,劉備的三分天下就難以保障。
──孫夫人哪裡把趙雲的話來回味一下,聽都不想聽,便斥道:&ldquo此等大事豈有哄騙之理?趙将軍休得胡言!&rdquo 趙雲想,我即使磨破嘴皮子,你也不會相信。
你要回娘家,我不加阻攔,想必你們兄妹不會無法容忍。
隻要把小主人留下,我立即回去。
便直言不諱地說:&ldquo主母若不信末将之言,隻管過江。
隻是小主不能同去,末将必須抱回荊州。
&rdquo 這番話一出口,重又勾起孫夫人的滿腹肝火。
她想,我知道你隻是為了劉禅趕來,這句話最終還是說出來了。
老實說,我自嫁到劉家後,這孩子就屬于我的了。
我要他同去,誰也攔不住。
況且,我對阿鬥情同親生兒子。
兒子不跟娘走,倒是跟你這個四叔走不成?孫夫人義正詞嚴地說:&ldquo趙将軍,此乃劉家之事,爾敢幹預麼?&rdquo心想,你這個大将隻管兵,怎麼竟插手到主人的家事中來了? 趙雲想,主母啊,算來你也是侯門千金,君主家事勝過國事,要不然你家兄長為何要用美人計來騙劉備吳中招親呢?還不是用敗壞你的閨名而換取劉備的性命?當然,我在你的面前也不能死死地咬定孫權會用劉禅來掉換荊州,但實際上這是很明顯的事。
孫權一向虎視荊州,與你又無來往,為什麼偏偏在劉備不在荊州時就和你通信了呢?要是現在不講清楚,一旦事成就後悔莫及了。
劉家的私事,我趙雲決不插言。
如今這就不是私事了,有關家國存亡。
再說,我趙雲和你們劉家有着非同尋常的關系,甚至超過關羽、張飛。
你家孫權有着六郡八十一州,可稱家大業大,而你的丈夫現在的家底你不會不明白,一共也隻有荊襄之地,而且還是孔明軍師出山得到的,這是苦心經營數十年的果實,真是來之不易。
要是劉禅過了江,孫權就會象一個催命鬼一樣,今日索一個荊州,明天換一個襄陽,小小的九郡之地經得住這般折騰嗎?既然你說這是家事,那我倒要講些幹預你們家事的理由給你聽聽。
──一個人要做到理、禮雙全是不容易的。
有了理由還要懂得禮貌。
俗話說,有理不須高聲,正所謂也。
有了理由,不注意禮貌,就會被人說不謙虛;光有禮貌而無理由,這就是虛僞了。
趙雲對他的主母先是雙膝跪下施禮,然後再陳述理由,理禮俱備,實非容易!──趙雲說道:&ldquo主母容禀:憶昔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日,曹孟德興兵百萬,戰将千員,彙集在當陽道,主公與二位主母和一位小主失散。
末将奉軍師之命,保護主公家眷,亂軍之中難以找尋。
為此單槍匹馬進入曹營。
土山之上挑去河北名将高覽,救出大主母。
二沖當陽,一槍又挑去二高、奪槊三條,槍刺王家弟兄,責罵曹操十大罪狀,鞭打無敵将徐晃,末将遍體鮮血。
景山之中,見二主母赴井身亡。
臨終之時,二主母将小主托付末将,囑道,主公年經半百,唯生此子。
命末将好好保着小主殺出重圍,交與主公。
末将受二主母之托,将小主扶入胸前囊中,三沖當陽,用蛇盤七探槍挑去槍王張繡,方得脫離虎穴,使其父子團聚。
如今主公入川,臨行與末将言道,東防孫權,北拒曹操,在四面受敵之時,當心小主人。
末将生受主公之托,死受二主母之囑,絲毫不敢怠慢。
如今主母攜了小主同行,末将豈不要關切?&rdquo 趙雲這一番話說得有情有理,無懈可擊。
言下之意,我要是連一個小主人也看不住,活着的,對不起劉備;死去的,對不起糜夫人。
不能說糜主母同劉備才是真正的夫妻,當陽道上首先是考慮劉備父子的安全,将白己置之度外。
你與劉備才一年九個月的夫妻,竟不顧劉備的基業,依仗着主母的身份,硬要把小主人帶到江東去。
這不明明是要斷送劉備的天下嗎?!一席話說得孫夫人啞口無言。
孫夫人畢竟是個女流,講理講不過趙雲,又要維護主母的尊嚴,隻得拿出&ldquo看家本領&rdquo來。
隻見她下巴稍微幾顫,眼睛幾眨,兩行熱淚就滾了下來。
&ldquo唉,不法将,爾擅敢欺侮哀家&hellip&hellip&rdquo &ldquo啊呀,主母何出此言,末将豈敢?&rdquo 此時盡管趙雲苦口婆心地百般勸說,又講得頭頭是道,雖然說有理能打太公,但在君臣之間是一點都行不通的,根本打動不了她的心。
孫夫人明的不來,隻有同趙雲鬥氣了。
她想,都說你玲珑乖巧,我不與你多費口舌。
你越想把劉禅抱回去,我就越要帶到江東去,看你拿我怎麼辦!孫夫人忽然收住淚水,對身旁的丫環道:&ldquo丫環們!&rdquo &ldquo夫人。
&rdquo &ldquo将小主抱來。
&rdquo &ldquo是。
&rdquo丫環立即把劉禅送上。
孫夫人把劉禅緊緊地摟在胸前,滿是淚痕的臉上頗有德色,看定趙雲:你不要嘴兇,嘴兇奪不回劉禅,仍是徒勞。
你要有種,把劉禅搶去,我算佩服你! 趙雲意料不到孫夫人竟會這樣蠻橫無理,撒起無賴來了,頓時傻了眼。
這樣一來,憑你趙雲如何心靈手巧,本領何等超群,對主母卻是一籌莫展。
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不敢動一動手,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這倒并非虛言,在當時的封建時代,唯恐授受不清,男女界限分明。
女人抱了孩子,除了丈夫和母親可以從懷中抱取,不論是父兄叔侄,都不能近身。
盡管少兒時期,哥哥可以打罵妹妹,但到了大家成人之年,都要以禮相待,更不要說都已娶嫁的人了。
這樣,孫夫人和趙雲都僵持在那裡。
一個抱了劉禅,一言不發;一個跪在艙中,兩眼不眨,望着主母胸前熟睡的小主,無法可想。
大船始終沒有停過,一直扯足了三道風帆,順流而下。
趙雲在艙裡對窗外望去,岸上的大樹一棵棵地而且很迅速地向後移去。
說明不是樹在移動,而是吳船在拚命地向前駛去。
心想,隻要一過張飛的營頭,即使奪到了小主也是沒有用的。
趙雲心急如焚。
且不說趙雲來到船上與孫夫人争執了多少時間,但是從孫夫人把劉禅抱在懷裡開始,雙方屏僵,大家不言不語,趙雲一動不動地跪在那裡,足足有一頓飯的工夫。
這對趙雲來說,既是難堪的,又是難熬的,但在這段時間裡,趙雲也有一個可喜的發現。
見孫夫人把劉禅一會橫在左臂上,一會兒又困倒在右膀裡。
兩隻腳象走馬燈似地在裙中不時地替換:一時左腳擱起,一時右腳擱起。
從抱小孩的姿勢上趙雲料定孫夫人往常很少抱劉禅。
抱小孩也要有點基本功,這個基本功要靠平時鍛煉出來。
不常抱孩子的人,哪怕他身強力壯,偶爾抱在手裡總會覺得不自在,時間稍長一點,就會感到手酸。
因為小孩的身體不象大人那樣硬朗,又小又軟,抱的時候要借那股勢。
趙雲嘴上不說,心裡卻很明白:主母抱不了多長時間了。
我若不走,會使她難堪的;我一走,保證她立即會将劉禅遞給丫環。
她一脫手,我就可以動手了。
想到這兒,趙雲便說:&ldquo啊,主母若執意要去江東,末将勸也無用。
請主母早去早歸,以免荊襄文武懸念。
告退了。
&rdquo 孫夫人畢竟還隻有二十歲,
艙中的孫夫人見趙雲跪在自己的面前,頓然柳眉倒豎,杏目圓睜,責問道:&ldquo爾從何而來?&rdquo &ldquo從荊州到此。
&rdquo &ldquo到此何事?&rdquo 趙雲想,這還用問我嗎?你帶了小主不辭而别,可知道有多大的危害!因此反問道:&ldquo請問主母何往?&rdquo 孫夫人想,我在問你,你倒反問起我來。
反正我回轉吳中探視母病,這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講出來不怕你不回去。
說道:&ldquo哀家因母後病危,回歸吳中探病。
&rdquo &ldquo何日歸來?&rdquo &ldquo多至二月,少則二十天便将回歸荊州。
&rdquo 趙雲想,天下太平,别說你和小主回去兩個月,就是住上個一年半載的,我也不會阻攔你。
隻怕孫權詐稱國太有病,騙你帶了小主同去,這一去就别想回來了。
但是你們母女倆的感情是很深的,我說的話,你一定不會相信。
然而話還是講明白的好,以免将來你怨恨我。
說道:&ldquo啊,主母,依末将看來,國太娘娘未必有病,隻恐是令兄之計,哄騙主母過江。
恕末将多言,主母不如且回荊州,請軍師命人過江打聽消息,再作定奪。
&rdquo 孫夫人想,我怎樣會嫁到劉家來,這個内情瞞不過你趙雲。
兄長孫權與劉備是對頭,同我也成了冤家,在這一點上兄長是大錯特錯的。
但他對娘親還是一向孝順,否則我永遠也不會嫁給劉備,你家主公也活不到今天。
要是母後一無毛病,而說成如此病重,這是大逆不道,我哥哥還不是這種不孝之人。
今日你不明不白地闖到船上,見我不給你好面孔看,問你來幹什麼,你又講不出來,又想攔住我,所以編造假話,說是我家兄長用計騙我,真是胡說八道!你以為我是甘、糜兩位主母,百事與你們馬虎?老實說,今日之事一個都攔不住我,我要回去又何必要哥哥用計、娘親詐病呢?隻管大大方方地回去。
──你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你回轉江東的确沒有多大關系,問題在于小主劉禅千萬不能帶去。
一帶去,荊州的局勢馬上會惡化,劉備的三分天下就難以保障。
──孫夫人哪裡把趙雲的話來回味一下,聽都不想聽,便斥道:&ldquo此等大事豈有哄騙之理?趙将軍休得胡言!&rdquo 趙雲想,我即使磨破嘴皮子,你也不會相信。
你要回娘家,我不加阻攔,想必你們兄妹不會無法容忍。
隻要把小主人留下,我立即回去。
便直言不諱地說:&ldquo主母若不信末将之言,隻管過江。
隻是小主不能同去,末将必須抱回荊州。
&rdquo 這番話一出口,重又勾起孫夫人的滿腹肝火。
她想,我知道你隻是為了劉禅趕來,這句話最終還是說出來了。
老實說,我自嫁到劉家後,這孩子就屬于我的了。
我要他同去,誰也攔不住。
況且,我對阿鬥情同親生兒子。
兒子不跟娘走,倒是跟你這個四叔走不成?孫夫人義正詞嚴地說:&ldquo趙将軍,此乃劉家之事,爾敢幹預麼?&rdquo心想,你這個大将隻管兵,怎麼竟插手到主人的家事中來了? 趙雲想,主母啊,算來你也是侯門千金,君主家事勝過國事,要不然你家兄長為何要用美人計來騙劉備吳中招親呢?還不是用敗壞你的閨名而換取劉備的性命?當然,我在你的面前也不能死死地咬定孫權會用劉禅來掉換荊州,但實際上這是很明顯的事。
孫權一向虎視荊州,與你又無來往,為什麼偏偏在劉備不在荊州時就和你通信了呢?要是現在不講清楚,一旦事成就後悔莫及了。
劉家的私事,我趙雲決不插言。
如今這就不是私事了,有關家國存亡。
再說,我趙雲和你們劉家有着非同尋常的關系,甚至超過關羽、張飛。
你家孫權有着六郡八十一州,可稱家大業大,而你的丈夫現在的家底你不會不明白,一共也隻有荊襄之地,而且還是孔明軍師出山得到的,這是苦心經營數十年的果實,真是來之不易。
要是劉禅過了江,孫權就會象一個催命鬼一樣,今日索一個荊州,明天換一個襄陽,小小的九郡之地經得住這般折騰嗎?既然你說這是家事,那我倒要講些幹預你們家事的理由給你聽聽。
──一個人要做到理、禮雙全是不容易的。
有了理由還要懂得禮貌。
俗話說,有理不須高聲,正所謂也。
有了理由,不注意禮貌,就會被人說不謙虛;光有禮貌而無理由,這就是虛僞了。
趙雲對他的主母先是雙膝跪下施禮,然後再陳述理由,理禮俱備,實非容易!──趙雲說道:&ldquo主母容禀:憶昔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日,曹孟德興兵百萬,戰将千員,彙集在當陽道,主公與二位主母和一位小主失散。
末将奉軍師之命,保護主公家眷,亂軍之中難以找尋。
為此單槍匹馬進入曹營。
土山之上挑去河北名将高覽,救出大主母。
二沖當陽,一槍又挑去二高、奪槊三條,槍刺王家弟兄,責罵曹操十大罪狀,鞭打無敵将徐晃,末将遍體鮮血。
景山之中,見二主母赴井身亡。
臨終之時,二主母将小主托付末将,囑道,主公年經半百,唯生此子。
命末将好好保着小主殺出重圍,交與主公。
末将受二主母之托,将小主扶入胸前囊中,三沖當陽,用蛇盤七探槍挑去槍王張繡,方得脫離虎穴,使其父子團聚。
如今主公入川,臨行與末将言道,東防孫權,北拒曹操,在四面受敵之時,當心小主人。
末将生受主公之托,死受二主母之囑,絲毫不敢怠慢。
如今主母攜了小主同行,末将豈不要關切?&rdquo 趙雲這一番話說得有情有理,無懈可擊。
言下之意,我要是連一個小主人也看不住,活着的,對不起劉備;死去的,對不起糜夫人。
不能說糜主母同劉備才是真正的夫妻,當陽道上首先是考慮劉備父子的安全,将白己置之度外。
你與劉備才一年九個月的夫妻,竟不顧劉備的基業,依仗着主母的身份,硬要把小主人帶到江東去。
這不明明是要斷送劉備的天下嗎?!一席話說得孫夫人啞口無言。
孫夫人畢竟是個女流,講理講不過趙雲,又要維護主母的尊嚴,隻得拿出&ldquo看家本領&rdquo來。
隻見她下巴稍微幾顫,眼睛幾眨,兩行熱淚就滾了下來。
&ldquo唉,不法将,爾擅敢欺侮哀家&hellip&hellip&rdquo &ldquo啊呀,主母何出此言,末将豈敢?&rdquo 此時盡管趙雲苦口婆心地百般勸說,又講得頭頭是道,雖然說有理能打太公,但在君臣之間是一點都行不通的,根本打動不了她的心。
孫夫人明的不來,隻有同趙雲鬥氣了。
她想,都說你玲珑乖巧,我不與你多費口舌。
你越想把劉禅抱回去,我就越要帶到江東去,看你拿我怎麼辦!孫夫人忽然收住淚水,對身旁的丫環道:&ldquo丫環們!&rdquo &ldquo夫人。
&rdquo &ldquo将小主抱來。
&rdquo &ldquo是。
&rdquo丫環立即把劉禅送上。
孫夫人把劉禅緊緊地摟在胸前,滿是淚痕的臉上頗有德色,看定趙雲:你不要嘴兇,嘴兇奪不回劉禅,仍是徒勞。
你要有種,把劉禅搶去,我算佩服你! 趙雲意料不到孫夫人竟會這樣蠻橫無理,撒起無賴來了,頓時傻了眼。
這樣一來,憑你趙雲如何心靈手巧,本領何等超群,對主母卻是一籌莫展。
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不敢動一動手,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這倒并非虛言,在當時的封建時代,唯恐授受不清,男女界限分明。
女人抱了孩子,除了丈夫和母親可以從懷中抱取,不論是父兄叔侄,都不能近身。
盡管少兒時期,哥哥可以打罵妹妹,但到了大家成人之年,都要以禮相待,更不要說都已娶嫁的人了。
這樣,孫夫人和趙雲都僵持在那裡。
一個抱了劉禅,一言不發;一個跪在艙中,兩眼不眨,望着主母胸前熟睡的小主,無法可想。
大船始終沒有停過,一直扯足了三道風帆,順流而下。
趙雲在艙裡對窗外望去,岸上的大樹一棵棵地而且很迅速地向後移去。
說明不是樹在移動,而是吳船在拚命地向前駛去。
心想,隻要一過張飛的營頭,即使奪到了小主也是沒有用的。
趙雲心急如焚。
且不說趙雲來到船上與孫夫人争執了多少時間,但是從孫夫人把劉禅抱在懷裡開始,雙方屏僵,大家不言不語,趙雲一動不動地跪在那裡,足足有一頓飯的工夫。
這對趙雲來說,既是難堪的,又是難熬的,但在這段時間裡,趙雲也有一個可喜的發現。
見孫夫人把劉禅一會橫在左臂上,一會兒又困倒在右膀裡。
兩隻腳象走馬燈似地在裙中不時地替換:一時左腳擱起,一時右腳擱起。
從抱小孩的姿勢上趙雲料定孫夫人往常很少抱劉禅。
抱小孩也要有點基本功,這個基本功要靠平時鍛煉出來。
不常抱孩子的人,哪怕他身強力壯,偶爾抱在手裡總會覺得不自在,時間稍長一點,就會感到手酸。
因為小孩的身體不象大人那樣硬朗,又小又軟,抱的時候要借那股勢。
趙雲嘴上不說,心裡卻很明白:主母抱不了多長時間了。
我若不走,會使她難堪的;我一走,保證她立即會将劉禅遞給丫環。
她一脫手,我就可以動手了。
想到這兒,趙雲便說:&ldquo啊,主母若執意要去江東,末将勸也無用。
請主母早去早歸,以免荊襄文武懸念。
告退了。
&rdquo 孫夫人畢竟還隻有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