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進嘉語幼常批莽将 冒飛镞子龍登吳舟
關燈
小
中
大
就在我們這些弟兄中抽,誰倒楣,誰就死。
吳兵想到這兒,一個個都往船頭擁擠,頓時一陣嘩然。
周善見弟兄們已明白了,便對把舵的說:&ldquo兄弟,你不準走!&rdquo &ldquo那趙子龍要射我了。
&rdquo &ldquo由他去射。
&rdquo &ldquo射着要死的。
&rdquo &ldquo沒關系!來年今日便是你的周年,我回去禀報吳侯,到時候在你墳上祭酒,家眷自有撫恤。
&rdquo 舵手聽了,早已吓得魂飛魄散,苦苦哀求周善換一個弟兄──這個家夥也吓昏了頭腦,換了人家,他不死了,人家還不照樣死:──周善不予理睬,對着旁邊的一個小兵說:&ldquo兄弟,你是第二個。
&rdquo 第二個吳兵想,我真傻。
剛才混亂的時候,我為什麼不跳下船去,等趙雲的箭射完了,我再爬上來?總比現在送死要好。
看來我總歸要死了。
&ldquo兄弟,你是第三個。
&rdquo 第三個吳兵知道這一死已是免不了的,自己不死,别人也要死。
也不推托,倒很爽氣地點了一下頭,就算答應去送死了。
三個死胚點齊之後,吳兵又擁往後艄來,都昂着頭,挺着胸,知道不會死了。
周善随意指着一個小兵道:&ldquo兄弟,你是第四個。
&rdquo &ldquo是。
&rdquo這個吳兵響亮答道。
其實他們完全是在胡鬧。
就在這當口,趙雲起左手不慌不忙地伸到右邊腰間,要去摘硬弓。
一摸沒摸到,情不自禁地叫一聲&ldquo啊呀&rdquo,左手又在腰間摸到後面,仍然沒有摸到,再向來的路上望去,哪裡有寶雕弓的影蹤,氣得他将月牙箭一折兩段,抛入江中。
吳船上的小兵見趙雲這種出乎意料的舉動,都看呆了。
再對他腰間望去,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趙雲帶了箭,卻忘了弓。
船上頓時又沸騰起來。
後艄上那三個小兵聽得大家都在說趙雲沒帶弓來,也擡起頭來向岸上望去,果然見趙雲兩手空空,剛才捏的那支箭也不知去向,這才和大家一樣歡蹦亂跳起來。
可是,船上的吳兵都不明白,一個久戰沙場的名将怎麼會這麼粗心,臨陣卻丢三忘四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趙雲先是繞荊州一圈巡哨,又從南門快馬追到這裡,沿江一帶,道路坎坷不平,坐在馬背上一陣颠簸,一張七尺長的硬弓,多少也有點分量,這樣颠上落下,把系住硬弓的一個絲帶打成的結子給颠松了,弓就掉在半路上。
當然,在那個時候,大将腰間的兵器不是一件兩件,鞭、劍、弓、箭都是随身攜帶,插的插,挂的挂,結的結,搭的搭,以備随時之用。
而且所帶的兵器大都要用帶子系住,不可能系個死結,也不會在一件兵器上打幾個結,一般都紮上一個活結,為的是取起來方便些。
就比如系一隻硬弓來說,大将要出其不意地射死對手,趁對手招架之際,冷不防架好手中家夥,右手綽箭,左手在腰間熟練地摸着絲帶,輕輕地一拉,結就松開,順手抓住弓背,同時雙手并舉,就立即可以射了。
趙雲萬分失望地望着已經到了跟前的吳船,呆想到,讓吳船白白地逃過了這個關口。
下來您麼辦呢?朝前一望,見江邊的一小叢蘆葦中升起一縷白煙,似乎還見到了一段船艄。
心想,這白煙可能是漁家燒飯所燃起的,有人在蘆葦中燒東西,也就可以斷定有船。
因為蘆葦中一片水汪汪,沒人會在那裡燒東西。
趙雲策馬飛奔過去,果然在江邊停着一條小小的漁舟;船頭對江面,船艄靠江面。
一個漁翁背對岸邊蹲在船頭上,面前是一隻行竈,竈上放着飯鍋,漁翁手裡拿着一根吹火筒,一頭對着竈,一頭對着口,不時地埋下頭去吹着竹筒,弄得炊煙四起。
料定這個漁翁在煮飯。
趙雲到船旁停下,拍着馬頭輕輕地說:&ldquo寶馬啊,主人去救小主了。
你在此等候主人回來!&rdquo說完,跳下馬背,一面手提長槍走向江邊,一面想,有了船,小主人就可以奪回來,荊州也就保住了。
想着,已經三腳兩步走到了漁翁的背後。
然後,銀槍鑽子在地上一點,兩足一蹬,身子騰空,連人帶槍躍過漁翁的頭頂,穩穩地落到了船頭。
船在水面上是活的,任憑趙雲身體輕,功夫好,到底是個人,而且還帶着槍,這許多分量壓到船頭上,船艄頓時翹起來,隻不過震動小一點。
漁翁正在起勁地吹着火,船頭一低,他的人向前一沖,吹火筒戳在行竈上,牙齒磕在吹火筒上,痛得他咧着嘴直哼哼,憤怒地回頭去找捉弄他的人。
可是岸上隻有一匹白馬在悠然自得遛着蹄子,并沒有一個人影。
回頭對船頭上一看,好家夥,威風凜凜地站着一員白袍将,手執長槍,看着自己。
百姓見官總要懼怕幾分,漁翁轉嗔作喜,恭敬地問道:&ldquo不知将軍是哪一位?&rdquo &ldquo常山趙雲!&rdquo 長坂坡以後,趙雲的名字上至官場,下至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再說劉備到了荊州,深得子民百姓的擁戴,都知道劉備除關、張以後,又得了四弟趙子龍,因此,趙雲的名字叫出來可以和劉、關、張一樣響亮,或許還要響亮一點。
漁翁想,堂堂的四将軍大官船不坐,卻到我小舟上來和我玩耍,這是什麼道理?便問:&ldquo趙将軍到老漢破舟之上,欲思何往?&rdquo 趙雲見這個漁翁約有五十來歲年紀,看模樣也很忠厚老實,心裡便有幾分放心。
便說:&ldquo老漁翁聽了,你看前邊江心一号官船,便是吳舟。
他們奉了孫權之命,詐稱國太有病,哄騙我家主母下得吳船,又拐得小主同去,欲以小主為質,換取我家主公劉皇叔的荊襄九郡。
趙雲聞訊沿江追趕,何奈龍馬無法涉水,難上吳船。
欲借漁翁寶舟一用,待趙雲趕上吳船,奪得小主回來,重重有賞!&rdquo 這個漁翁倒是個老實人,聽得這麼一說,心想,我在此江邊打了一世的魚,一直貧困潦倒。
自從皇叔來了之後,日子也好得多了,身上也有了點積攢,我暗中一直祝告皇叔長壽,讓百姓多過幾年太平日子。
今日丢了小主,這是天大的事情,我在皇叔地界上捕魚的人,怎麼可以坐視不管呢?我甯可飯不吃,覺不睡,餓死困死也要為皇叔出把力,将小主人奪回來。
因此,十分豪爽地說道:&ldquo趙将軍,老漢捕魚一世,水路熟識,願為趙将軍效力!&rdquo說罷,把手裡的吹火筒向艙裡一丢,抓起船上的闆槳,立刻劃起船來。
可是劃了半天,隻見小船一個勁地向兩旁搖擺,船身動都沒動。
趙雲見這個老漁翁也是個急性子,便說:&ldquo啊,老漁翁,纜繩未解,船兒怎會向前?&rdquo 老漁翁聽這麼一說,不覺笑了起來:真是越老越糊塗了,幹了一世的活計,鬧出這種笑話來。
搖了半天的船,纜繩都沒解。
他對趙雲歉意地一笑,轉身跳到岸上,解了繩索,跳回後艄,劃動闆槳,小船迅速向江面駛去。
趙雲對着岸上高喊一聲:&ldquo寶馬,你在岸上不得妄動,主人去去便回!&rdquo 龍馬聽得主人的聲音,馬頸一挺,&ldquo咴&hellip&hellip&rdquo一聲長嘶又撒歡似地踢了幾下蹄,站立不動了。
這倒并非說書人故意要将戰馬拟人化,一匹馴服了的良馬,對主
吳兵想到這兒,一個個都往船頭擁擠,頓時一陣嘩然。
周善見弟兄們已明白了,便對把舵的說:&ldquo兄弟,你不準走!&rdquo &ldquo那趙子龍要射我了。
&rdquo &ldquo由他去射。
&rdquo &ldquo射着要死的。
&rdquo &ldquo沒關系!來年今日便是你的周年,我回去禀報吳侯,到時候在你墳上祭酒,家眷自有撫恤。
&rdquo 舵手聽了,早已吓得魂飛魄散,苦苦哀求周善換一個弟兄──這個家夥也吓昏了頭腦,換了人家,他不死了,人家還不照樣死:──周善不予理睬,對着旁邊的一個小兵說:&ldquo兄弟,你是第二個。
&rdquo 第二個吳兵想,我真傻。
剛才混亂的時候,我為什麼不跳下船去,等趙雲的箭射完了,我再爬上來?總比現在送死要好。
看來我總歸要死了。
&ldquo兄弟,你是第三個。
&rdquo 第三個吳兵知道這一死已是免不了的,自己不死,别人也要死。
也不推托,倒很爽氣地點了一下頭,就算答應去送死了。
三個死胚點齊之後,吳兵又擁往後艄來,都昂着頭,挺着胸,知道不會死了。
周善随意指着一個小兵道:&ldquo兄弟,你是第四個。
&rdquo &ldquo是。
&rdquo這個吳兵響亮答道。
其實他們完全是在胡鬧。
就在這當口,趙雲起左手不慌不忙地伸到右邊腰間,要去摘硬弓。
一摸沒摸到,情不自禁地叫一聲&ldquo啊呀&rdquo,左手又在腰間摸到後面,仍然沒有摸到,再向來的路上望去,哪裡有寶雕弓的影蹤,氣得他将月牙箭一折兩段,抛入江中。
吳船上的小兵見趙雲這種出乎意料的舉動,都看呆了。
再對他腰間望去,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趙雲帶了箭,卻忘了弓。
船上頓時又沸騰起來。
後艄上那三個小兵聽得大家都在說趙雲沒帶弓來,也擡起頭來向岸上望去,果然見趙雲兩手空空,剛才捏的那支箭也不知去向,這才和大家一樣歡蹦亂跳起來。
可是,船上的吳兵都不明白,一個久戰沙場的名将怎麼會這麼粗心,臨陣卻丢三忘四的。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趙雲先是繞荊州一圈巡哨,又從南門快馬追到這裡,沿江一帶,道路坎坷不平,坐在馬背上一陣颠簸,一張七尺長的硬弓,多少也有點分量,這樣颠上落下,把系住硬弓的一個絲帶打成的結子給颠松了,弓就掉在半路上。
當然,在那個時候,大将腰間的兵器不是一件兩件,鞭、劍、弓、箭都是随身攜帶,插的插,挂的挂,結的結,搭的搭,以備随時之用。
而且所帶的兵器大都要用帶子系住,不可能系個死結,也不會在一件兵器上打幾個結,一般都紮上一個活結,為的是取起來方便些。
就比如系一隻硬弓來說,大将要出其不意地射死對手,趁對手招架之際,冷不防架好手中家夥,右手綽箭,左手在腰間熟練地摸着絲帶,輕輕地一拉,結就松開,順手抓住弓背,同時雙手并舉,就立即可以射了。
趙雲萬分失望地望着已經到了跟前的吳船,呆想到,讓吳船白白地逃過了這個關口。
下來您麼辦呢?朝前一望,見江邊的一小叢蘆葦中升起一縷白煙,似乎還見到了一段船艄。
心想,這白煙可能是漁家燒飯所燃起的,有人在蘆葦中燒東西,也就可以斷定有船。
因為蘆葦中一片水汪汪,沒人會在那裡燒東西。
趙雲策馬飛奔過去,果然在江邊停着一條小小的漁舟;船頭對江面,船艄靠江面。
一個漁翁背對岸邊蹲在船頭上,面前是一隻行竈,竈上放着飯鍋,漁翁手裡拿着一根吹火筒,一頭對着竈,一頭對着口,不時地埋下頭去吹着竹筒,弄得炊煙四起。
料定這個漁翁在煮飯。
趙雲到船旁停下,拍着馬頭輕輕地說:&ldquo寶馬啊,主人去救小主了。
你在此等候主人回來!&rdquo說完,跳下馬背,一面手提長槍走向江邊,一面想,有了船,小主人就可以奪回來,荊州也就保住了。
想着,已經三腳兩步走到了漁翁的背後。
然後,銀槍鑽子在地上一點,兩足一蹬,身子騰空,連人帶槍躍過漁翁的頭頂,穩穩地落到了船頭。
船在水面上是活的,任憑趙雲身體輕,功夫好,到底是個人,而且還帶着槍,這許多分量壓到船頭上,船艄頓時翹起來,隻不過震動小一點。
漁翁正在起勁地吹着火,船頭一低,他的人向前一沖,吹火筒戳在行竈上,牙齒磕在吹火筒上,痛得他咧着嘴直哼哼,憤怒地回頭去找捉弄他的人。
可是岸上隻有一匹白馬在悠然自得遛着蹄子,并沒有一個人影。
回頭對船頭上一看,好家夥,威風凜凜地站着一員白袍将,手執長槍,看着自己。
百姓見官總要懼怕幾分,漁翁轉嗔作喜,恭敬地問道:&ldquo不知将軍是哪一位?&rdquo &ldquo常山趙雲!&rdquo 長坂坡以後,趙雲的名字上至官場,下至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再說劉備到了荊州,深得子民百姓的擁戴,都知道劉備除關、張以後,又得了四弟趙子龍,因此,趙雲的名字叫出來可以和劉、關、張一樣響亮,或許還要響亮一點。
漁翁想,堂堂的四将軍大官船不坐,卻到我小舟上來和我玩耍,這是什麼道理?便問:&ldquo趙将軍到老漢破舟之上,欲思何往?&rdquo 趙雲見這個漁翁約有五十來歲年紀,看模樣也很忠厚老實,心裡便有幾分放心。
便說:&ldquo老漁翁聽了,你看前邊江心一号官船,便是吳舟。
他們奉了孫權之命,詐稱國太有病,哄騙我家主母下得吳船,又拐得小主同去,欲以小主為質,換取我家主公劉皇叔的荊襄九郡。
趙雲聞訊沿江追趕,何奈龍馬無法涉水,難上吳船。
欲借漁翁寶舟一用,待趙雲趕上吳船,奪得小主回來,重重有賞!&rdquo 這個漁翁倒是個老實人,聽得這麼一說,心想,我在此江邊打了一世的魚,一直貧困潦倒。
自從皇叔來了之後,日子也好得多了,身上也有了點積攢,我暗中一直祝告皇叔長壽,讓百姓多過幾年太平日子。
今日丢了小主,這是天大的事情,我在皇叔地界上捕魚的人,怎麼可以坐視不管呢?我甯可飯不吃,覺不睡,餓死困死也要為皇叔出把力,将小主人奪回來。
因此,十分豪爽地說道:&ldquo趙将軍,老漢捕魚一世,水路熟識,願為趙将軍效力!&rdquo說罷,把手裡的吹火筒向艙裡一丢,抓起船上的闆槳,立刻劃起船來。
可是劃了半天,隻見小船一個勁地向兩旁搖擺,船身動都沒動。
趙雲見這個老漁翁也是個急性子,便說:&ldquo啊,老漁翁,纜繩未解,船兒怎會向前?&rdquo 老漁翁聽這麼一說,不覺笑了起來:真是越老越糊塗了,幹了一世的活計,鬧出這種笑話來。
搖了半天的船,纜繩都沒解。
他對趙雲歉意地一笑,轉身跳到岸上,解了繩索,跳回後艄,劃動闆槳,小船迅速向江面駛去。
趙雲對着岸上高喊一聲:&ldquo寶馬,你在岸上不得妄動,主人去去便回!&rdquo 龍馬聽得主人的聲音,馬頸一挺,&ldquo咴&hellip&hellip&rdquo一聲長嘶又撒歡似地踢了幾下蹄,站立不動了。
這倒并非說書人故意要将戰馬拟人化,一匹馴服了的良馬,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