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授陰計衆将違軍令 喬裝扮單劍保劉璋
關燈
小
中
大
斷,這種判斷僅僅還隻是從許多人的嘴上所說中得到的,并沒有真憑實據。
而張松能言善辯,這在西川文武中是盡人所知的。
張任想,要是貿然捉拿張松,他問我有何證據,我怎麼拿得出呢?所以張任并不急于要處罰他;而想讓事實來證明,到那時就無言可對了。
但又怕他逃跑,所以命人包圍張宅,把張松軟禁起來,讓他足不得出戶,斷絕與同黨的聯絡。
張松走得慢了一步,因此在家中要呆一年光景。
直到來年龐統進攻西川,張任才把張松殺了。
張任圍了别駕府第,聞得主人劉璋在數日前已往涪關前會見劉備,忙問左右,可有上将保駕。
文武說,隻帶了兩員副将和五百弟兄。
張任責罵道:你們真糊塗!主公出都城,怎麼可以坐視不管,不聞不問?文武嗟歎道:我等不是不勸,而是勸也無用。
黃老大夫落牙苦勸,王從事墜城死谏,李恢诤主棄官。
如此相谏,主公執意要去,叫我等怎麼辦?張任想,這不是文武的過錯,隻能怪劉璋阍阍無能,妄聽佞言。
劉備已到涪關,主公此去必有危險,我必須立即追趕上前,或許還能挽回大局。
因此命文武各回城中,五萬大軍駐紮在此,隻帶六員大将直奔涪關。
連日來馬不停蹄,進涪城時,正是今日二主重聚之日,劉璋尚未動身。
到衙門口,七人下馬,手下直報内堂。
劉璋聞得都督到此,半驚半喜:驚者,未聞捷報,不速而至;喜者,張任在此,更是安如泰山。
心想,都督到此,理應先見,然後再去劉備營中不遲。
便傳令道:&ldquo來,傳話相請!&rdquo 張任見手下傳出話來,急忙帶了六員大将趕到内堂。
上前道:&ldquo任見主公。
&rdquo &ldquo啊,都督少禮!旁側坐了。
&rdquo 張任坐定,六将上前見過劉璋。
劉璋對這班大将一看:咦?去時八将,怎麼回來竟剩六将了?還有張家弟兄二人,莫非已經陣亡了麼?忙問張任:&ldquo啊呀,大都督,張翼、張嶷二将何在?&rdquo &ldquo主公,任回師時,命他們鎮守上秦關,以防蠻賊渡江偷襲。
&rdquo 劉璋想,既然你們都回來了,我也放心了。
至于平蠻之事,讓我去了劉備營中回來再講。
&ldquo都督在此稍坐片刻,孤去去便來。
&rdquo說罷,站起身來便要走。
張任想,我得悉張松賣國,好不容易趕到這裡,本要勸阻你出關,你卻話無幾句,便要赴會,這怎麼行呢?老實說,即使你不聽好言相勸,我也要暗中保護着你一起去。
便搶上一步拖住劉璋的袍袖道:&ldquo主公何必恁地倉促?任有要事相告。
&rdquo 劉璋不知張任有什麼要緊事,重又坐下,問道:&ldquo都督有何話來?&rdquo &ldquo請問主公欲往何地?&rdquo &ldquo大都督,自你興兵平蠻以後,東川張魯命人屢犯葭萌關,蜀中百姓,甚是驚惶,孤亦-籌莫展。
幸有張松獻計,請得荊州劉備提兵來川相助。
劉備乃孤之宗兄,仁義待人,昨日進關相聚,今日便邀孤前去赴會。
如今時光不早,料劉備等候已久,恐失其約,孤即刻前往,有話待我回來再叙!&rdquo 張任想,王累已谏死在你的面前,我也毋須多勸,再勸也是白費口舌。
有一些必須提醒你一下,既然你請劉備入川相助,是因為我正在平蠻。
如今我已回來,那就不必再請劉備入關了。
要是他有野心,打入西川,那可不得了。
因此說道:&ldquo主公,任已回歸蜀中,張魯犯界,自有本督抵敵。
主公可命人傳言,請劉備收兵回轉荊州,相助之恩日後補報。
輕出關隘,恐有不便。
若定要前往,則由本督保駕前往,以備不測。
&rdquo 劉璋想,要是請劉備收兵回去,這倒是有理的。
可是要叫我不去關外赴會,那絕對辦不到,我們同宗弟兄身處兩地,見一次面多不容易,況且昨日劉備進關單身獨人,我若和你一起去,必定要引起他的誤會。
我今天去了以後,叫他們先回荊州,請劉備到我成都去住一陣子,以叙弟兄之情。
所以劉璋說:&ldquo大都督不必多慮,宗兄絕無害我之心,不必同往。
&rdquo &ldquo主公若不允任同往,則主公亦不便前去;倘然主公定要去時,任定要保護!&rdquo 張任一則是西川都督,二來是劉焉的寄兒子,與劉璋弟兄相稱,又受劉焉臨終囑托。
劉璋别人的話可以不聽,可對張任要買幾分帳,因此張任的說話就可以強硬一些。
劉璋聽得張任講得如此斬釘截鐵,也不便多講。
心想,時光不早了,你執意要去,就随你的便,反正這是弟兄相會,不是什麼鴻門宴。
我家宗兄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你也去見識一下,百聞不如一見,你見了自會明白。
因此把頭點了一點,表示同去。
張任也在想,我也常聞劉備是個枭雄,久有進取西川之心。
你這麼信任他,就去劉備營中嘗一嘗滋味,讓你死心塌地。
君臣兩人各自打着算盤。
&ldquo都督既然同往,切莫如此裝束。
&rdquo你穿着帥服同去,不等于吓唬人家麼! 張任想,我當然不會穿這種衣服去的啰。
劉備屯兵關外,到底安的是什麼心,我還不得而知。
穿了帥服去,就會打草驚蛇。
要是劉備營中太平無事,那末好聚好散,大家交個朋友,要是有不軌之心,那沒什麼客氣的,隻有用打來解決問題,決不讓劉備得一點便宜回去。
&ldquo請主公放心,任自有主見。
&rdquo 張任靜下心來,略一沉思,便生一計。
呼道:&ldquo雷銅聽令!&rdquo &ldquo雷銅在。
&rdquo &ldquo改扮馬夫,随本督同去劉備營中,不離左右。
若有動靜,觀本督舉止,這般如此,便可行事。
&rdquo &ldquo遵命!&rdquo 雷銅立即卸去铠甲,頭戴遮蔭草帽,身穿青布短衫、褲子,藍布腰帶纏身,花布繞腳,足登草鞋。
背後左面插一根馬鞭,右面插一口鋼刀。
一望之間,活龍活現象個馬夫。
再檢查一遍有沒有破綻,這才放心。
&ldquo吳蘭聽令。
&rdquo 吳蘭應道:&ldquo吳蘭在。
&rdquo &ldquo領兵五百,準備大車二輛,随我同至劉備營前。
見主公入帳,豎起旗杆,觀帳前雷銅動靜:帳前招白旗,你也扯白旗;帳前招紅旗,你也扯紅旗。
不得有誤!&rdquo &ldquo遵命!&rdquo &ldquo泠苞、鄧賢、吳懿、劉璝聽令!&rdquo 四将齊聲應道:&ldquo在!&rdquo &ldquo爾等領兵三千,去劉備營外二裡伏下。
若見營前白旗展,爾等立即飛馬趕來,帶劍入帳來接應本督;見營前紅旗飄,爾等率所領之軍,殺奔前營,将劉備的三軍殺它個落花流水,将大營沖個旗坍帳倒。
&rdquo &ldquo遵命。
&rdquo 一切布置完畢,張任卸去帥盔帥甲,頭上戴一頂白綢軟邊巾,紅纓高挑,身上穿一領銀絲軟甲,腰中纏一條四尺餘長的軟鞭,懸一柄三尺青鋒,外罩一件白緞鬥篷,恰好将兩樣兵器遮沒;腳上登一雙薄底快靴。
這麼一打扮,再加上他身材矮小,真的象一個副将,一點都顯不出大将的氣概,誰都料不到這麼一個小小的副将,竟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堂堂大都督。
劉璋在旁看着張任發令、換裝,心裡十分好笑:你們這樣做都是多餘的。
等會兒到了劉備的營中,你們就會感到這完全是多此一舉。
現在太陽已升得很高了,堂上也都準備完畢,心裡急着要去,便對張任道:&ldquo都督,時光不早,我等速去赴會。
&rdquo 張任帶了衆将跟了劉璋出得衙門。
雷銅将劉璋和張任的馬匹帶上,伺候他們上了馬。
劉璋催動坐騎,往關外行去。
張任手綽金槍,與主人并馬而行。
雷銅跟在馬後。
吳蘭押着大車和旗杆,緊随都督馬後。
到城關,張任命楊懷、高沛謹守關隘,外人一律不得入關。
張任一行出城之後,泠、鄧、吳、劉四将各自上馬,手執兵刃,城中點精兵三千,依次出關。
離劉備大營二裡紮住,築起一座小小的了望台,密切注視着營前的旗号。
劉備在帳中從早晨等到這個時候,心裡好不着急,料道劉璋必有變故,又猜不透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因而坐立不安。
張任保了劉璋來到前營,一起下落馬背,将馬與長槍交與吳蘭,五百軍士護着大車站立四周。
雷銅緊随劉璋、張任身後,在營前站定。
張任一路到此,早已聞得劉備營上鼓樂齊鳴,又見營前披紅挂綠,再一了望,三軍營上刀槍全無,旗幡絕迹。
心想,營上雖無殺氣,又如此刻意布置,但還不能斷定劉備無害人之心,隻有見了面,才能揣度出他的用意。
張任稍覺寬心。
劉璋見營上這般平靜,心中很是贊歎劉備的為人,因此對張任看了一眼,我說劉備是個仁義之人,決不會害我。
你看,他怕我們起疑,把刀槍旗幡都拔了。
你對他一直胡思亂想,真有點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
我的話不錯吧!劉璋十分得意地又瞥一下張任,以表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劉備左等不見劉璋到,右等不見劉璋來,正感失望時,忽聞前營樂聲齊鳴,鼓聲複振,知道必是劉璋到來,不覺深深地舒了口氣,總算把他盼來了。
寝帳中龐統也在焦慮等候,久不聞營外動靜,也在擔心劉璋會看破機關。
現在聽得一片喧鬧之聲,頓時來了精神,對旁邊的魏延看看,劉璋送命來了!就看你有沒有本領殺他了。
大帳和寝帳中的君臣兩人都各揣已見。
正在此時,有一漢軍飛奔進入大帳,報道:&ldquo皇叔,蜀中皇爺駕到。
&rdquo 劉備站起來說道:&ldquo傳我之言,備出帳迎接。
&rdquo 漢軍連聲叫了出去:&ldquo哎,我家皇叔親自出接唻!&rdquo 劉備整頓一下冠服,一聲輕嗽,闊步往外而去。
到得帳口,正舉目向外看去,忽覺身邊有一人影一閃,四下巡視,并無一人。
心想,奇也。
我早有言在先,不論何人不得出帳,怎麼這個時候還有人敢鬼鬼祟祟在此遊蕩?莫不是自己眼花了,有點神經過敏?這麼一想,倒也并不在意,想等到送走劉璋再查明此事。
其實,确有一人在此。
他便是黃忠。
老将軍奉了龐統之命,暗中守在大帳口,若有川将到來,一律阻擋在帳外。
現在見劉備出帳,-時無處躲避,心想,要是被劉備看見,定然命我回避,還要問我之罪,倒不如暫且避開,等劉璋來後,若有人跟随,再出來阻擋。
到那時兩國之主都在,劉備就不會馬上責怪我。
所以他一轉身隐入了旁邊的一個篷帳之中,恰巧被劉備看到了一個
而張松能言善辯,這在西川文武中是盡人所知的。
張任想,要是貿然捉拿張松,他問我有何證據,我怎麼拿得出呢?所以張任并不急于要處罰他;而想讓事實來證明,到那時就無言可對了。
但又怕他逃跑,所以命人包圍張宅,把張松軟禁起來,讓他足不得出戶,斷絕與同黨的聯絡。
張松走得慢了一步,因此在家中要呆一年光景。
直到來年龐統進攻西川,張任才把張松殺了。
張任圍了别駕府第,聞得主人劉璋在數日前已往涪關前會見劉備,忙問左右,可有上将保駕。
文武說,隻帶了兩員副将和五百弟兄。
張任責罵道:你們真糊塗!主公出都城,怎麼可以坐視不管,不聞不問?文武嗟歎道:我等不是不勸,而是勸也無用。
黃老大夫落牙苦勸,王從事墜城死谏,李恢诤主棄官。
如此相谏,主公執意要去,叫我等怎麼辦?張任想,這不是文武的過錯,隻能怪劉璋阍阍無能,妄聽佞言。
劉備已到涪關,主公此去必有危險,我必須立即追趕上前,或許還能挽回大局。
因此命文武各回城中,五萬大軍駐紮在此,隻帶六員大将直奔涪關。
連日來馬不停蹄,進涪城時,正是今日二主重聚之日,劉璋尚未動身。
到衙門口,七人下馬,手下直報内堂。
劉璋聞得都督到此,半驚半喜:驚者,未聞捷報,不速而至;喜者,張任在此,更是安如泰山。
心想,都督到此,理應先見,然後再去劉備營中不遲。
便傳令道:&ldquo來,傳話相請!&rdquo 張任見手下傳出話來,急忙帶了六員大将趕到内堂。
上前道:&ldquo任見主公。
&rdquo &ldquo啊,都督少禮!旁側坐了。
&rdquo 張任坐定,六将上前見過劉璋。
劉璋對這班大将一看:咦?去時八将,怎麼回來竟剩六将了?還有張家弟兄二人,莫非已經陣亡了麼?忙問張任:&ldquo啊呀,大都督,張翼、張嶷二将何在?&rdquo &ldquo主公,任回師時,命他們鎮守上秦關,以防蠻賊渡江偷襲。
&rdquo 劉璋想,既然你們都回來了,我也放心了。
至于平蠻之事,讓我去了劉備營中回來再講。
&ldquo都督在此稍坐片刻,孤去去便來。
&rdquo說罷,站起身來便要走。
張任想,我得悉張松賣國,好不容易趕到這裡,本要勸阻你出關,你卻話無幾句,便要赴會,這怎麼行呢?老實說,即使你不聽好言相勸,我也要暗中保護着你一起去。
便搶上一步拖住劉璋的袍袖道:&ldquo主公何必恁地倉促?任有要事相告。
&rdquo 劉璋不知張任有什麼要緊事,重又坐下,問道:&ldquo都督有何話來?&rdquo &ldquo請問主公欲往何地?&rdquo &ldquo大都督,自你興兵平蠻以後,東川張魯命人屢犯葭萌關,蜀中百姓,甚是驚惶,孤亦-籌莫展。
幸有張松獻計,請得荊州劉備提兵來川相助。
劉備乃孤之宗兄,仁義待人,昨日進關相聚,今日便邀孤前去赴會。
如今時光不早,料劉備等候已久,恐失其約,孤即刻前往,有話待我回來再叙!&rdquo 張任想,王累已谏死在你的面前,我也毋須多勸,再勸也是白費口舌。
有一些必須提醒你一下,既然你請劉備入川相助,是因為我正在平蠻。
如今我已回來,那就不必再請劉備入關了。
要是他有野心,打入西川,那可不得了。
因此說道:&ldquo主公,任已回歸蜀中,張魯犯界,自有本督抵敵。
主公可命人傳言,請劉備收兵回轉荊州,相助之恩日後補報。
輕出關隘,恐有不便。
若定要前往,則由本督保駕前往,以備不測。
&rdquo 劉璋想,要是請劉備收兵回去,這倒是有理的。
可是要叫我不去關外赴會,那絕對辦不到,我們同宗弟兄身處兩地,見一次面多不容易,況且昨日劉備進關單身獨人,我若和你一起去,必定要引起他的誤會。
我今天去了以後,叫他們先回荊州,請劉備到我成都去住一陣子,以叙弟兄之情。
所以劉璋說:&ldquo大都督不必多慮,宗兄絕無害我之心,不必同往。
&rdquo &ldquo主公若不允任同往,則主公亦不便前去;倘然主公定要去時,任定要保護!&rdquo 張任一則是西川都督,二來是劉焉的寄兒子,與劉璋弟兄相稱,又受劉焉臨終囑托。
劉璋别人的話可以不聽,可對張任要買幾分帳,因此張任的說話就可以強硬一些。
劉璋聽得張任講得如此斬釘截鐵,也不便多講。
心想,時光不早了,你執意要去,就随你的便,反正這是弟兄相會,不是什麼鴻門宴。
我家宗兄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你也去見識一下,百聞不如一見,你見了自會明白。
因此把頭點了一點,表示同去。
張任也在想,我也常聞劉備是個枭雄,久有進取西川之心。
你這麼信任他,就去劉備營中嘗一嘗滋味,讓你死心塌地。
君臣兩人各自打着算盤。
&ldquo都督既然同往,切莫如此裝束。
&rdquo你穿着帥服同去,不等于吓唬人家麼! 張任想,我當然不會穿這種衣服去的啰。
劉備屯兵關外,到底安的是什麼心,我還不得而知。
穿了帥服去,就會打草驚蛇。
要是劉備營中太平無事,那末好聚好散,大家交個朋友,要是有不軌之心,那沒什麼客氣的,隻有用打來解決問題,決不讓劉備得一點便宜回去。
&ldquo請主公放心,任自有主見。
&rdquo 張任靜下心來,略一沉思,便生一計。
呼道:&ldquo雷銅聽令!&rdquo &ldquo雷銅在。
&rdquo &ldquo改扮馬夫,随本督同去劉備營中,不離左右。
若有動靜,觀本督舉止,這般如此,便可行事。
&rdquo &ldquo遵命!&rdquo 雷銅立即卸去铠甲,頭戴遮蔭草帽,身穿青布短衫、褲子,藍布腰帶纏身,花布繞腳,足登草鞋。
背後左面插一根馬鞭,右面插一口鋼刀。
一望之間,活龍活現象個馬夫。
再檢查一遍有沒有破綻,這才放心。
&ldquo吳蘭聽令。
&rdquo 吳蘭應道:&ldquo吳蘭在。
&rdquo &ldquo領兵五百,準備大車二輛,随我同至劉備營前。
見主公入帳,豎起旗杆,觀帳前雷銅動靜:帳前招白旗,你也扯白旗;帳前招紅旗,你也扯紅旗。
不得有誤!&rdquo &ldquo遵命!&rdquo &ldquo泠苞、鄧賢、吳懿、劉璝聽令!&rdquo 四将齊聲應道:&ldquo在!&rdquo &ldquo爾等領兵三千,去劉備營外二裡伏下。
若見營前白旗展,爾等立即飛馬趕來,帶劍入帳來接應本督;見營前紅旗飄,爾等率所領之軍,殺奔前營,将劉備的三軍殺它個落花流水,将大營沖個旗坍帳倒。
&rdquo &ldquo遵命。
&rdquo 一切布置完畢,張任卸去帥盔帥甲,頭上戴一頂白綢軟邊巾,紅纓高挑,身上穿一領銀絲軟甲,腰中纏一條四尺餘長的軟鞭,懸一柄三尺青鋒,外罩一件白緞鬥篷,恰好将兩樣兵器遮沒;腳上登一雙薄底快靴。
這麼一打扮,再加上他身材矮小,真的象一個副将,一點都顯不出大将的氣概,誰都料不到這麼一個小小的副将,竟是西川五十四州的堂堂大都督。
劉璋在旁看着張任發令、換裝,心裡十分好笑:你們這樣做都是多餘的。
等會兒到了劉備的營中,你們就會感到這完全是多此一舉。
現在太陽已升得很高了,堂上也都準備完畢,心裡急着要去,便對張任道:&ldquo都督,時光不早,我等速去赴會。
&rdquo 張任帶了衆将跟了劉璋出得衙門。
雷銅将劉璋和張任的馬匹帶上,伺候他們上了馬。
劉璋催動坐騎,往關外行去。
張任手綽金槍,與主人并馬而行。
雷銅跟在馬後。
吳蘭押着大車和旗杆,緊随都督馬後。
到城關,張任命楊懷、高沛謹守關隘,外人一律不得入關。
張任一行出城之後,泠、鄧、吳、劉四将各自上馬,手執兵刃,城中點精兵三千,依次出關。
離劉備大營二裡紮住,築起一座小小的了望台,密切注視着營前的旗号。
劉備在帳中從早晨等到這個時候,心裡好不着急,料道劉璋必有變故,又猜不透到底出了什麼事情,因而坐立不安。
張任保了劉璋來到前營,一起下落馬背,将馬與長槍交與吳蘭,五百軍士護着大車站立四周。
雷銅緊随劉璋、張任身後,在營前站定。
張任一路到此,早已聞得劉備營上鼓樂齊鳴,又見營前披紅挂綠,再一了望,三軍營上刀槍全無,旗幡絕迹。
心想,營上雖無殺氣,又如此刻意布置,但還不能斷定劉備無害人之心,隻有見了面,才能揣度出他的用意。
張任稍覺寬心。
劉璋見營上這般平靜,心中很是贊歎劉備的為人,因此對張任看了一眼,我說劉備是個仁義之人,決不會害我。
你看,他怕我們起疑,把刀槍旗幡都拔了。
你對他一直胡思亂想,真有點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
我的話不錯吧!劉璋十分得意地又瞥一下張任,以表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劉備左等不見劉璋到,右等不見劉璋來,正感失望時,忽聞前營樂聲齊鳴,鼓聲複振,知道必是劉璋到來,不覺深深地舒了口氣,總算把他盼來了。
寝帳中龐統也在焦慮等候,久不聞營外動靜,也在擔心劉璋會看破機關。
現在聽得一片喧鬧之聲,頓時來了精神,對旁邊的魏延看看,劉璋送命來了!就看你有沒有本領殺他了。
大帳和寝帳中的君臣兩人都各揣已見。
正在此時,有一漢軍飛奔進入大帳,報道:&ldquo皇叔,蜀中皇爺駕到。
&rdquo 劉備站起來說道:&ldquo傳我之言,備出帳迎接。
&rdquo 漢軍連聲叫了出去:&ldquo哎,我家皇叔親自出接唻!&rdquo 劉備整頓一下冠服,一聲輕嗽,闊步往外而去。
到得帳口,正舉目向外看去,忽覺身邊有一人影一閃,四下巡視,并無一人。
心想,奇也。
我早有言在先,不論何人不得出帳,怎麼這個時候還有人敢鬼鬼祟祟在此遊蕩?莫不是自己眼花了,有點神經過敏?這麼一想,倒也并不在意,想等到送走劉璋再查明此事。
其實,确有一人在此。
他便是黃忠。
老将軍奉了龐統之命,暗中守在大帳口,若有川将到來,一律阻擋在帳外。
現在見劉備出帳,-時無處躲避,心想,要是被劉備看見,定然命我回避,還要問我之罪,倒不如暫且避開,等劉璋來後,若有人跟随,再出來阻擋。
到那時兩國之主都在,劉備就不會馬上責怪我。
所以他一轉身隐入了旁邊的一個篷帳之中,恰巧被劉備看到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