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周公瑾假途荊州道 諸葛亮辱敵蘆花蕩
關燈
小
中
大
多了口氣了,你還使出這等手段來淩辱我等,實在無一點仁義之心,我魯肅好心不得好報,白交了你這個朋友,我希望你不要再這樣刁猾了,要殺就殺,讓我們死得愉快些。
因此,雙目炯炯緊逼孔明。
卻說:蕩外的吳将,見魯肅保着周瑜進蕩,心中十分慚愧,駕着一隻大船直到蘆花蕩口停下,看着裡面。
剛才的一幕情景他們都看到了,現在見裡面燈火輝煌,周瑜和魯肅都反剪着雙手上了水亭,以為兩人性命不保,個個劍拔弩張,執刀綽槍,等待厮殺。
見亭上張飛在前,周倉在後,上前交令,聲若巨雷:&ldquo軍師在上,老張交令了!&rdquo交上令箭。
孔明正看着令架,聽得張飛前來交令,滿臉露出驚訝之色,接到手中一看,雙目一瞪,責問道:&ldquo怪道少了一支令箭。
你奉了誰的将令,竟敢竊取本軍師的令箭?&rdquo 張飛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問話,弄得目瞪口呆。
心想,這支令箭是誰給我的呢?還不是你在荊州大堂上親自發的麼?怎麼說我偷取将令呢?軍師啊,這個罪名我是兜攬不下的,竊取将令有殺頭之罪。
你自己忘了,還有我家大哥和衆文武作證呢!張飛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雙目望着孔明,隻是&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在動腦筋。
孔明鎮住張飛,心想,不能讓他說話。
一開口,事情就搞僵。
接着叱道:&ldquo可知罪否?&rdquo 魯肅見孔明如此發怒,放下了心。
暗忖:我料諸葛亮不會對我們如此絕情,肯定是張飛恨你都督,所以偷了将令胡作非為。
他對周瑜看看:都督,不必驚慌:不消片刻,就會放我們回去。
周瑜對魯肅瞪了一瞪;你這個人真是踱頭,人家做了圈套在捉弄我們,你卻還這麼心安理得,自得其樂!下來還不知要怎樣侮辱我們呢! 張飛聽得連連喝斥,心想,随你怎麼說,不見得會把我怎麼樣。
低着頭答道:&ldquo老張知罪。
&rdquo周倉在旁想,近來老戆的涵養倒不錯,受了這麼大的冤屈,他竟忍氣吞聲,應了大罪。
我與他同罪,也隻得附和一聲。
孔明聽他們兩個都滿口應承,暗暗叫好。
喚道:&ldquo來,把這兩個匹夫推出斬了!&rdquo三班手下應聲擁了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除掉張飛和周倉的頭盔,剝脫了他們的衣甲,将他倆反剪雙手,五花大綁了起來,推推搡搡到了亭邊。
張飛和周倉被三班手下按着對面跪下,四目相視,都露出了驚訝之色:怎麼軍師竟來個真的?尤其是張飛更不理解孔明為何要出爾反爾。
心想,周郎小子幾次三番要害你,現在抓來了,你非但不治他的罪,反而把我和老周來斬首,恩怨不明,是非不清,是何道理?哦,明白了。
自從我拜了他為師以後,在用兵上也學到了幾手,數次用兵都很有靈驗,上至大哥,下至兵卒,都說我老張粗中有細,大有長進,他就嫉妒我了。
因此,借着今天這個理由要害我老張的性命,周倉跟了我也倒上了楣。
難道我怕你麼?大哥、二哥定然會為我求情,大鳴不平。
劉備起初也以為孔明隻是為了要氣一氣周瑜而喝叱張飛,現在見衆手下真的押了他們兩個到了亭邊,開始着急了。
心想,今天軍師糊塗了,我明明看着你在荊州大堂上将這支令箭交給他們兩人,怎麼又說是偷竊的呢?趕緊讓我出面為他們讨個情,收個場吧。
劉備将頭側對孔明,見孔明看都不看他,正要想開口。
亭邊的一個劊子手走到孔明面前,請下行刑令。
孔明從架上抽出一支令箭,邊擡手,邊令道:&ldquo将這兩個不法将速速新了!&rdquo說着,一甩手,一支令箭從劊子手頭上飛過去,掉在地上。
劊子手轉身撿起令箭,三腳兩步到了亭邊,在兩個大黑臉身旁一站,手擎将令,喊一聲:&ldquo行刑令下!&rdquo話音落,四下裡刀光閃閃,高高舉起,&ldquo當&rdquo落頭炮響。
魯肅見此光景,自忖這決不是在開玩笑。
回頭對周瑜看看:大都督啊,諸葛亮為了你我二人要把劉備的兄弟張飛斬首,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他們二人中,一個是勇猛無敵的馬将,一個是關雲長的馬前步将,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們一死,我與你兩人還想活着回去嗎?請你快上前給他們讨個情吧,我們兩國的冤結也可以到此解開了。
周瑜已知魯肅這一瞥的涵義了。
他想,諸葛亮要殺大将,關我什麼事:别說殺了這兩員大将,就是他們自己火拼,我也決不會去相勸,我希望孔明殺人殺得越多越好,免得我再派人和他們厮殺了。
因此,狠狠地瞪了魯肅一眼,示意他不要多管閑事。
魯肅無奈,回過頭去朝亭邊一看:不好了,鬼頭刀已經落下來了。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魯肅挺胸仰首高叫一聲:&ldquo刀下留人!&rdquo 刀斧手聽得叫聲,立即收住鬼頭刀。
其實,孔明早有安排。
首先,料定魯肅會踏出來讨情,這是達到的最理想的目的。
倘然魯肅不讨情怎麼辦?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他關照刀斧手在起盤頭的時候,動作要放慢一些。
要是魯肅不喊,再起一個盤頭,表示手下不敢斬殺大将。
如果第二下魯肅仍然不讨情,孔明隻得暗示劉備為自己的兄弟求情了。
所以孔明的後路多得很,絕不會比他們去白死,始終不會在周瑜面前搞僵。
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個盤頭剛起,魯肅就憋不住叫了起來。
孔明佯裝不懂,問道:&ldquo大夫何故喊叫?&rdquo 魯肅跨上一步,說:&ldquo軍師,且請息怒,看在下官的薄面,暫且寬恕了他們吧!&rdquo &ldquo大夫,這兩個匹夫目無軍法,竟敢竊取本軍師的将令,擅自綁架周大都督和魯大夫。
不知情者隻道亮無禮,誰料全被這兩個匹夫壞了亮的名聲,不斬何以服天下而取信于人?&rdquo &ldquo軍師,孫、劉唇齒之邦,何必見外?放了他們吧!&rdquo──隻有這個踱頭,自己身上被綁得動彈不得,卻還要為人家讨情。
&ldquo看在大夫的份上,亮便饒了他們兩個。
&rdquo &ldquo謝軍師!&rdquo &ldquo來,松綁了!&rdquo 捆綁手上前給張飛和周倉松了綁,進上盔甲,回到亭中。
張飛、周倉好象做了個夢,站起身來,撣去身上的灰塵,整盔理甲,到虎案前,謝軍師不斬之恩。
暗恨道:軍師,以後這種玩笑少開開,魂都差點吓跑了。
孔明道:&ldquo下回再敢如此,本軍師決不輕饒,如今魯大夫讨情,方才告免,還不上前謝恩!&rdquo 張飛想,以後無論如何不敢再接你的令了!擒住了江東元首,非但無尺寸之功,而且還要殺頭,老張吃不消!兩人怏怏然到魯肅面前躬身謝了救命之恩,一個為魯肅松綁,一個給周瑜解索,然後退過一旁。
周瑜扭過了頭,看都不看。
暗自責備魯肅不該這麼心腸軟,讓這麼多人看着我們遭孔明的羞辱。
他回頭對魯肅看看:我們快走吧,還呆在這裡丢什麼醜! 魯肅見周瑜一聲不響,擔心他的身體有什麼不測,便走到孔明面前拱手道:&ldquo軍師,下官等告退了。
再見了!&rdquo &ldquo大夫慢走,恕不遠送!&rdquo 魯肅拖了周瑜走出荷心亭,帶來的兩隻小船早被漢軍送到這裡,兩人各上一船,朝蕩口劃去。
蕩口的大船正等着他們。
衆将見孔明并未為難都督,兩隻小船回來,衆将忙将周瑜和魯肅扶上大船,進艙歇息,一邊命手下啟航。
大小戰船退出蘆花蕩。
待吳軍一走,孔明拔令在手,喚道:&ldquo翼德将軍聽令!&rdquo 張飛聽了一吓,心想,又要發我的令了,我算見你怕,讓我回絕了這條令吧。
張飛到虎案前,說:&ldquo軍師啊。
老張無能,斷然不敢接令,還請軍師另選高明。
&rdquo 孔明見他心有餘悸,忙對他說,剛才的令是我故意這樣發的,這是為了氣氣周輸。
三将軍非但無罪,而且功大無比。
張飛說,既然是假的,為什麼不早些送個消息給我,吓得我和老周魂不附體。
孔明說,要是與你講明了,你和周将軍必定會露出馬腳來,魯肅還肯讨情嗎?張飛想,此話倒有些道理。
即使我能不露聲色,老周一定要笑出聲來,甚至嘴上還會羅羅唆唆講出來,不是要壞了軍師的大計了,想到這裡,頓釋前嫌。
隻見孔明從袖裡摸出一封書信來,吩咐張飛如此這般,按此而行,定教周瑜氣絕身亡。
正是:不閱銷魂奪魄信,難絕殘喘苟延人。
欲知信上寫些什麼,周瑜又恁地送命,且聽下回分解。
因此,雙目炯炯緊逼孔明。
卻說:蕩外的吳将,見魯肅保着周瑜進蕩,心中十分慚愧,駕着一隻大船直到蘆花蕩口停下,看着裡面。
剛才的一幕情景他們都看到了,現在見裡面燈火輝煌,周瑜和魯肅都反剪着雙手上了水亭,以為兩人性命不保,個個劍拔弩張,執刀綽槍,等待厮殺。
見亭上張飛在前,周倉在後,上前交令,聲若巨雷:&ldquo軍師在上,老張交令了!&rdquo交上令箭。
孔明正看着令架,聽得張飛前來交令,滿臉露出驚訝之色,接到手中一看,雙目一瞪,責問道:&ldquo怪道少了一支令箭。
你奉了誰的将令,竟敢竊取本軍師的令箭?&rdquo 張飛被這一突如其來的問話,弄得目瞪口呆。
心想,這支令箭是誰給我的呢?還不是你在荊州大堂上親自發的麼?怎麼說我偷取将令呢?軍師啊,這個罪名我是兜攬不下的,竊取将令有殺頭之罪。
你自己忘了,還有我家大哥和衆文武作證呢!張飛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雙目望着孔明,隻是&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在動腦筋。
孔明鎮住張飛,心想,不能讓他說話。
一開口,事情就搞僵。
接着叱道:&ldquo可知罪否?&rdquo 魯肅見孔明如此發怒,放下了心。
暗忖:我料諸葛亮不會對我們如此絕情,肯定是張飛恨你都督,所以偷了将令胡作非為。
他對周瑜看看:都督,不必驚慌:不消片刻,就會放我們回去。
周瑜對魯肅瞪了一瞪;你這個人真是踱頭,人家做了圈套在捉弄我們,你卻還這麼心安理得,自得其樂!下來還不知要怎樣侮辱我們呢! 張飛聽得連連喝斥,心想,随你怎麼說,不見得會把我怎麼樣。
低着頭答道:&ldquo老張知罪。
&rdquo周倉在旁想,近來老戆的涵養倒不錯,受了這麼大的冤屈,他竟忍氣吞聲,應了大罪。
我與他同罪,也隻得附和一聲。
孔明聽他們兩個都滿口應承,暗暗叫好。
喚道:&ldquo來,把這兩個匹夫推出斬了!&rdquo三班手下應聲擁了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除掉張飛和周倉的頭盔,剝脫了他們的衣甲,将他倆反剪雙手,五花大綁了起來,推推搡搡到了亭邊。
張飛和周倉被三班手下按着對面跪下,四目相視,都露出了驚訝之色:怎麼軍師竟來個真的?尤其是張飛更不理解孔明為何要出爾反爾。
心想,周郎小子幾次三番要害你,現在抓來了,你非但不治他的罪,反而把我和老周來斬首,恩怨不明,是非不清,是何道理?哦,明白了。
自從我拜了他為師以後,在用兵上也學到了幾手,數次用兵都很有靈驗,上至大哥,下至兵卒,都說我老張粗中有細,大有長進,他就嫉妒我了。
因此,借着今天這個理由要害我老張的性命,周倉跟了我也倒上了楣。
難道我怕你麼?大哥、二哥定然會為我求情,大鳴不平。
劉備起初也以為孔明隻是為了要氣一氣周瑜而喝叱張飛,現在見衆手下真的押了他們兩個到了亭邊,開始着急了。
心想,今天軍師糊塗了,我明明看着你在荊州大堂上将這支令箭交給他們兩人,怎麼又說是偷竊的呢?趕緊讓我出面為他們讨個情,收個場吧。
劉備将頭側對孔明,見孔明看都不看他,正要想開口。
亭邊的一個劊子手走到孔明面前,請下行刑令。
孔明從架上抽出一支令箭,邊擡手,邊令道:&ldquo将這兩個不法将速速新了!&rdquo說着,一甩手,一支令箭從劊子手頭上飛過去,掉在地上。
劊子手轉身撿起令箭,三腳兩步到了亭邊,在兩個大黑臉身旁一站,手擎将令,喊一聲:&ldquo行刑令下!&rdquo話音落,四下裡刀光閃閃,高高舉起,&ldquo當&rdquo落頭炮響。
魯肅見此光景,自忖這決不是在開玩笑。
回頭對周瑜看看:大都督啊,諸葛亮為了你我二人要把劉備的兄弟張飛斬首,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他們二人中,一個是勇猛無敵的馬将,一個是關雲長的馬前步将,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們一死,我與你兩人還想活着回去嗎?請你快上前給他們讨個情吧,我們兩國的冤結也可以到此解開了。
周瑜已知魯肅這一瞥的涵義了。
他想,諸葛亮要殺大将,關我什麼事:别說殺了這兩員大将,就是他們自己火拼,我也決不會去相勸,我希望孔明殺人殺得越多越好,免得我再派人和他們厮殺了。
因此,狠狠地瞪了魯肅一眼,示意他不要多管閑事。
魯肅無奈,回過頭去朝亭邊一看:不好了,鬼頭刀已經落下來了。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魯肅挺胸仰首高叫一聲:&ldquo刀下留人!&rdquo 刀斧手聽得叫聲,立即收住鬼頭刀。
其實,孔明早有安排。
首先,料定魯肅會踏出來讨情,這是達到的最理想的目的。
倘然魯肅不讨情怎麼辦?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他關照刀斧手在起盤頭的時候,動作要放慢一些。
要是魯肅不喊,再起一個盤頭,表示手下不敢斬殺大将。
如果第二下魯肅仍然不讨情,孔明隻得暗示劉備為自己的兄弟求情了。
所以孔明的後路多得很,絕不會比他們去白死,始終不會在周瑜面前搞僵。
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個盤頭剛起,魯肅就憋不住叫了起來。
孔明佯裝不懂,問道:&ldquo大夫何故喊叫?&rdquo 魯肅跨上一步,說:&ldquo軍師,且請息怒,看在下官的薄面,暫且寬恕了他們吧!&rdquo &ldquo大夫,這兩個匹夫目無軍法,竟敢竊取本軍師的将令,擅自綁架周大都督和魯大夫。
不知情者隻道亮無禮,誰料全被這兩個匹夫壞了亮的名聲,不斬何以服天下而取信于人?&rdquo &ldquo軍師,孫、劉唇齒之邦,何必見外?放了他們吧!&rdquo──隻有這個踱頭,自己身上被綁得動彈不得,卻還要為人家讨情。
&ldquo看在大夫的份上,亮便饒了他們兩個。
&rdquo &ldquo謝軍師!&rdquo &ldquo來,松綁了!&rdquo 捆綁手上前給張飛和周倉松了綁,進上盔甲,回到亭中。
張飛、周倉好象做了個夢,站起身來,撣去身上的灰塵,整盔理甲,到虎案前,謝軍師不斬之恩。
暗恨道:軍師,以後這種玩笑少開開,魂都差點吓跑了。
孔明道:&ldquo下回再敢如此,本軍師決不輕饒,如今魯大夫讨情,方才告免,還不上前謝恩!&rdquo 張飛想,以後無論如何不敢再接你的令了!擒住了江東元首,非但無尺寸之功,而且還要殺頭,老張吃不消!兩人怏怏然到魯肅面前躬身謝了救命之恩,一個為魯肅松綁,一個給周瑜解索,然後退過一旁。
周瑜扭過了頭,看都不看。
暗自責備魯肅不該這麼心腸軟,讓這麼多人看着我們遭孔明的羞辱。
他回頭對魯肅看看:我們快走吧,還呆在這裡丢什麼醜! 魯肅見周瑜一聲不響,擔心他的身體有什麼不測,便走到孔明面前拱手道:&ldquo軍師,下官等告退了。
再見了!&rdquo &ldquo大夫慢走,恕不遠送!&rdquo 魯肅拖了周瑜走出荷心亭,帶來的兩隻小船早被漢軍送到這裡,兩人各上一船,朝蕩口劃去。
蕩口的大船正等着他們。
衆将見孔明并未為難都督,兩隻小船回來,衆将忙将周瑜和魯肅扶上大船,進艙歇息,一邊命手下啟航。
大小戰船退出蘆花蕩。
待吳軍一走,孔明拔令在手,喚道:&ldquo翼德将軍聽令!&rdquo 張飛聽了一吓,心想,又要發我的令了,我算見你怕,讓我回絕了這條令吧。
張飛到虎案前,說:&ldquo軍師啊。
老張無能,斷然不敢接令,還請軍師另選高明。
&rdquo 孔明見他心有餘悸,忙對他說,剛才的令是我故意這樣發的,這是為了氣氣周輸。
三将軍非但無罪,而且功大無比。
張飛說,既然是假的,為什麼不早些送個消息給我,吓得我和老周魂不附體。
孔明說,要是與你講明了,你和周将軍必定會露出馬腳來,魯肅還肯讨情嗎?張飛想,此話倒有些道理。
即使我能不露聲色,老周一定要笑出聲來,甚至嘴上還會羅羅唆唆講出來,不是要壞了軍師的大計了,想到這裡,頓釋前嫌。
隻見孔明從袖裡摸出一封書信來,吩咐張飛如此這般,按此而行,定教周瑜氣絕身亡。
正是:不閱銷魂奪魄信,難絕殘喘苟延人。
欲知信上寫些什麼,周瑜又恁地送命,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