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定密計吳侯施仁義 叱追兵郡主逞英威

關燈
下。

    人家在家中歡聚玩耍,我們在此喝西北風。

    既然你們要在外面遊玩,也應該同我們說一聲,害得我們吃又不敢吃,玩也不敢玩。

    現在時近黃昏,要是按照慣例關上城門,又怕你們回來見怪。

    祭了一天的祖,莫非同祖先一起去了,吳軍邊說邊等。

    原來,大年初一,一般清晨時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到了午飯後,便很少有人出來遊弋了,城上的崗哨也就可以關閉城門,聚在一起飲酒取樂了。

    今日因為劉備夫婦在城外,他們隻得耐着性子等候。

    現在天已黑了,城内家家都點上了燈燭,路上根本沒有行人了。

    吳軍們湊在一起嘀咕起來,都在猜想着劉備等人的去向。

    有的說拜訪親友去了;有的說憑吊古迹去了;有的說是觀光,有的說是踏青&hellip&hellip一時都想不出個準頭來。

    不料有一個吳軍驚呼道:&ldquo我的哥,大事不好了!&rdquo 大家忙問:&ldquo大哥,緣何驚慌?&rdquo &ldquo今早劉備帶了家眷和趙子龍出城,說道奉了國太慈旨祭祖,我等未曾接到吳侯的将令,莫非是瞞着吳侯回荊州去了!&rdquo。

     被他這一提醒,大家覺得頗合情理。

    心想,要是劉備出城祭祖,吳侯必定要命人保護,并且關廂上必有消息送來。

    如今他們還不回來,諒必吳侯尚未得知。

    當然,吳軍雖然有種種猜想,但因為不知上層的内幕,還想不到劉備要逃走、隻是估計他們的去向。

    吳軍忙将城門關上,送信到吳侯府報知。

     孫權今日在大堂上會集文武,擺酒暢飲,慶賀元旦。

    自從劉備成親以來,孫權便用周瑜之計,要把劉備軟禁在南徐城内,一直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玩物,使他們迷戀酒色,消磨時日。

    今日大喜之日,孫權想痛痛快快地樂一樂,日後好集中精力對付劉備。

    暗自籌算道:隻等劉備神昏志迷,關、張反目,孔明怅恨,我便發兵攻荊州,襲襄陽,奪取劉表的九郡之地。

    因為高興,與衆文武痛飲了一天,不覺大醉酩酊,由近侍扶入後堂,文武皆散。

     城關上的吳軍步履倉促,到大堂不見人影,便使勁地擊起鼓來。

    頓時号炮也響了起來。

    殊不知,昨日守了一夜的歲,今日又玩了一天,滿城百姓疲倦已極,天未黑透,都已進入夢鄉。

    猛然間,堂上金鼓響亮,号炮轟鳴,把人們盡皆驚醒,正不知出了什麼事。

    文官武将不管三七二十一,從被窩中鑽出,披衣上馬,直奔大堂而來。

    一個個睡眼惺松,四下打聽。

    孫權正在好睡之際,被近侍喚醒,一骨碌從床上躍起,稍加梳理,坐上大堂,見兩旁文武已站列歸班,忙問:&ldquo出了什麼事情?&rdquo 吳軍上前報道:&ldquo報禀吳侯,劉備與郡主小姐帶了趙雲兵将,今日一早出城祭祖,至晚未回,不知去向。

    &rdquo 孫權聽得這個消息,頓時從睡夢中驚醒,雙目盯着吳軍,心想,劉備他們從早晨出去,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必定逃回荊州。

    荊州未得,反被騙走一個妹妹。

    你卻到這個時候再來禀報,早被他逃出一段路了。

    孫權怒火中燒,從案桌上抓起一隻玉硯,朝着面前擲去。

    口中罵道:&ldquo你這不法小卒,劉備清晨出關,你如何這時報來?&rdquo 吳軍見吳侯暴跳如雷,飛出一樣東西,又聽得口氣不對,忙将頭一偏,旋轉身來向外面亡命逃去。

    硯台落地,摔成粉碎。

     孫權也不去追究這些小兵的責任,命人速去後院搜查。

    不多時,回禀道,後院侍婢昨晚見郡主收拾古玩玉器,端正香燭祭物,今日一早與劉備君臣去了。

    孫權氣得把頭亂搖,想,這個賊丫頭,竟然一聲不響地跟着劉備逃走了,真是敗壞門風!其實,姑娘嫁了人,總歸要跟丈夫走的。

    在這裡雖然優禮有加,但畢竟是寄人籬下。

    一到荊州,她便是主母了,用不着靠着兄長的恩惠過日子了。

    這算什麼敗壞門風呢?孫權人地兩失,惱羞成怒,從令架上拔出一支令箭,雙目對武将班中一望,喊道:&ldquo潘、董二将聽令!&rdquo &ldquo末将潘璋在!&rdquo&ldquo董襲有!&rdquo &ldquo權付爾等将令一支,帶兵三千,無分晝夜,務要趕上拿回劉備等人。

    &rdquo 二将領命,到外面上馬提家夥,三千小兵高擎火把,大隊出城往前追去。

     孫權又拔令在手,忽又想,我妹自幼好觀武事,嚴毅剛正,将校對她都有懼怕之心,連我也得讓她幾分。

    既然肯依順劉備,共回荊州,必然同心協力。

    潘、董二将追上了,必定不敢下手,豈不要又被他們逃走?孫權大怒,掣出腰間所佩之劍,喚道:&ldquo蔣、陳二将聽令。

    &rdquo &ldquo蔣欽在!&rdquo&ldquo陳武有!&rdquo &ldquo将令一支,帶兵三千,将這口利劍拿去,先斬我妹,後斬劉備,違令者格殺不論!&rdquo 孫權為了在衆将面前表示自己斬殺劉備和妹妹的決心,舉起手中的寶劍,向虎案右角上劈去。

    不料見右角已被削去,忙收住劍刃。

    心想,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我恐衆将不服周瑜,抵敵不力,也是用此劍削去了右角。

    孫權重又轉過身去,手起劍落,剁去左角。

    然後把劍遞與蔣、陳二将。

    從此,孫權的虎案便多了兩個角,直到南面稱帝,方才換上龍案。

     蔣欽、陳武接過龍泉寶劍,暗忖:要不是你吳侯賜郡主一死,我們即使追上,誰敢殺她?要是國太查問起來,我們也有個推托。

    兩人退出,點兵三千,驅軍追趕。

     孫權見兩批人馬已去,還不放心,唯恐他們懾于國太威勢,不敢下手,入内堂頂盔貫甲,出府第上馬提刀,帶領衆将,點兵三萬,親自追趕上前。

     卻說劉備與趙雲合兵一處,五百軍士前遮後擁,離了南徐,趱程而行。

    祭奠之物早已沿途抛入江中,除了飲水歇息外,隻管向荊州而去。

    劉備一路走,一路在江面上搜索着,隻見濁浪滔滔,一面白茫茫。

    問道:&ldquo四弟,我等來時的船隻,現在何處?&rdquo 原來,孔明早已安排好,命孫乾回去時将船隻全部帶走。

    這是因為孔明料定在劉備逃回時,周瑜必定會在柴桑水、陸兩路設下重伏,江東人水戰頗精,危險就大。

    船隻帶回,劉備隻得走陸路。

    盡管陸路上周瑜容易設下埋伏,但有趙雲在旁護衛,足以令吳兵吳将心寒膽裂。

    縱然有四面埋仇,憑借趙雲的武藝和威望,也可以同吳将周旋一陣,從而突圍出來。

    雖然走陸路要艱苦一點,可是擔的風險比水路要少些。

    趙雲深知軍師的用意,但因為忙于趕路,也不及細說。

    聽得劉備問話,便回答說:&ldquo主公,船隻已由孫大夫帶回荊州去了。

    &rdquo 劉備聽了,也不在意,隻是想,從陸路上趕回去,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回到荊州。

    我們騎馬的騎馬,坐車的坐車,隻是苦了五百弟兄的兩條腿。

    他與趙雲加鞭縱辔,趕奔前去。

    幸得五百漢軍在南徐時,每天總要打獵兜風,空暇時也要習練武功,舒适了一百來天,趕起路來十分帶勁,輪番推動蘆轎緊跟龍馬向前。

    真是馬不停蹄,車不停輪,人不停腿。

    傍晚時分,已走出了數十裡地面,跑得五百漢軍大汗淋漓,氣喘籲籲。

    劉備傳令停隊暫歇,大家趁着南徐帶來的熱水吃了些幹糧。

    喘息稍定,又命點燃火把火球,急忙起行。

    二更時分,看看來到柴桑界首,望見前面塵頭大起,一彪人馬攔住去路。

     原來,徐盛、丁奉奉了周瑜将令,在此山腳前駐紮營頭,等候劉備。

    忽見南徐方面燈光搖曳,人影幢幢,行色匆匆而來,便在大路上設立旗門。

    見對面漸漸走近,便大聲:道:&ldquo呔!劉備早早下馬受縛,吾奉周都督将令,在此等候多時!&rdquo 原來周瑜恐劉備走脫,先命徐盛、丁奉引三千軍馬于要沖之處紮營等候,時常令人登高遙望,料得劉備若投旱路,必經此道而過。

    當時徐盛、丁奉見劉備一行人到,各綽兵器截住去路。

     劉備擡頭見前面火光明亮,人頭簇簇,知道遇着周瑜的伏兵,便與趙雲扣馬,命漢軍停下車輛,同道:&ldquo四弟,前邊有周郎的伏兵,如之奈何?&rdquo 趙雲想,沙場之上兩軍對壘,免不了一個打,他們要抓人,我就要回敬。

    不過,吳、劉兩家是婚姻之交,聯吳拒曹是軍師一貫的宗旨,不可妄開殺戒。

    除非他們先動手,否則好聚好散,少結冤家。

    可是,怎樣能過此一關呢?趙雲猛然醒悟,不覺在馬背上揚聲大笑。

     劉備想,天黑路遠,前有周瑜擋路,你卻反而大笑,莫非被他們吓壞了,問道:&ldquo四弟,笑從何來?&rdquo &ldquo主公,軍師有三條妙計,都在錦囊之中。

    已拆了兩個,并皆應驗。

    今尚有第三個在此,吩咐在危難之時,方可拆看。

    今日危急,當拆觀之。

    &rdquo 劉備聽說孔明暗中給趙雲三個錦囊,十分好奇,問道:&ldquo前面兩個錦囊可有甚說話?&rdquo 趙雲便說,第一個錦囊上說,主公一到南徐,先去拜見喬公,打通國太的關節,并到城中各處傳言,弄假成真;第二個錦囊上道,待主公成親,不想回歸荊州時,要末将假傳荊州危急,吓唬主公。

    其實并無此事。

    劉備聽了這幾句話,方才如夢初醒,虛驚了一場,懸念荊襄之心頓然冰釋。

    心想,軍師真是神人,算計得一絲不差。

    命趙雲速速拆看。

     趙雲從身旁取出錦囊,扯開一看,裡面還有一層封皮,上面寫明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