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索荊州魯肅乞孔明 掃長沙關羽戰黃忠
關燈
小
中
大
們隻管為荊州之事打賭,把病重如山的劉琦拖了出來。
萬一他有什麼三長兩短,叫我魯肅如何對得起他?何況荊州是公子的,我更不應該這麼讨取了。
魯肅想到這裡,十分歉意地站了起來,将紅袍一拎,迎上前去一躬到底:&ldquo啊公子,下官有禮了。
有失恭迎,萬萬不敢驚動公子。
請公子速速回進内室歇息去吧!&rdquo 劉琦說聲&ldquo失陪了&rdquo,重又回了進去。
魯肅坐定身軀,面有難色。
心想,劉琦重病在身,孔明又作不了主,回去怎向都督交代呢?思慮再三毫無辦法。
說道:&ldquo這便如何是好?&rdquo 當然,孔明早就料江東會命人前來索取荊州。
心想,名曰孫劉聯兵,共破曹操。
實則劉備并未出一兵一卒,反而得了這麼多好處。
如今魯肅奉命到來索讨,縱然送他一郡并不過份,于理也順。
尤其是魯子敬為劉備出了不少力,看在這點情面上,應該答應,不使他回去為難。
因此說道:&ldquo大夫,公子尚在,亮不便開口。
待等公子&hellip&hellip&rdquo 魯肅忙接着問:&ldquo待等公子怎樣?&rdquo &ldquo待等公子不在&hellip&hellip&rdquo 魯肅忙打斷說話,嗔怪道:&ldquo哎!軍師休得胡言!&rdquo 他想,大年初一怎麼可以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呢?況且公子正是年少英俊,鵬程萬裡,怎麼可以這麼說呢,今後他若真的病死了,人家還以為是你詛咒死的呢。
再說,叫我們等到劉琦死再來索取荊州,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他若死在我們的後面,那我還讨什麼荊州呢? 孔明他不信什麼吉利不吉利的。
他想,人生一世,總難免一死,不過是壽命長短一些罷了。
就拿公子劉琦來說,即使大家天天為他祈禱,祝他長壽百歲,可他已病入膏肓,難以長久。
而曹操這個人天底下誰不罵他?罵了多少年了?可他死了麼?相反更康福了。
我說的是實話,并不是咒語,你大驚小怪幹什麼呢?孔明說:&ldquo大夫聽了,公子在一日,我等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議。
&rdquo &ldquo若不在,須将城池還我東吳。
&rdquo 魯肅暗喜:以我看來,劉琦這個病不會好了,少至三個月,多則半年,即今年六、七月裡定然要死。
等他一死,看你還推到誰的身上!那時我再來索取荊州,量你便無詞可對了。
見天色已黑,忙起身向劉備、孔明告辭。
孔明道,天已晚了,路上不便,在此城内耽擱一夜,明日再走。
魯肅因荊州一事已着落,便在官邸宿了一宵。
天一明,魯肅匆匆啟程。
少頃,到襄陽大營來見周郎。
周瑜問他荊州的情況。
魯肅說,劉備得了三郡,隻是代侄收複失地,他們君臣兩人不能作主,便要引見公子劉琦。
下官不信,與孔明打賭。
哪知公子果然在荊州城中。
下官将荊州輸與孔明了。
周瑜聽說魯肅把荊州輸了,暗暗抱怨道:你真是個踱頭!又中了孔明的計了。
這不是個很簡單的事嘛,孔明發兵之前,先請劉琦趕往荊州,等到奪下荊州,劉琦也就到了。
你怎麼連這一點都弄不清,還要與孔明打賭呢?便指着魯肅斥道&ldquo爾實是個踱頭啊,踱頭!&rdquo &ldquo不過&hellip&hellip&rdquo 周瑜聽得魯肅說話又有轉機,忙問道:&ldquo不過又怎樣?&rdquo &ldquo孔明又道,等劉琦一死,便将荊州奉還江東。
&rdquo 周瑜想,你在三江掮了那麼多的木梢還掮不怕,到了這裡還要搞。
劉琦年紀尚輕,即使生病,也要三年五載才會死,難道孔明一句話就可以算數,分明是在搪塞你。
你還會信以為真!說:&ldquo未必可信。
&rdquo 魯肅說:&ldquo都督放心。
下官看他的氣色将盡,最多半年。
待他一死,下官再去索讨。
&rdquo──魯肅要想從中緩和一下周瑜和孔明之間的緊張氣氛,因此,說話的份量總要減輕一些。
不料你許下了這個諾,從今以後身上就多了一隻包袱,這隻包袱一直到魯肅死也沒能丢掉。
周瑜雖然班師有名,但他并不把希望寄托在索讨上,因此大營仍然紮在襄陽城外,不肯收兵回轉江東。
再說孫權率兵打合肥,連連失利,不時到周瑜手下調兵遣将。
最後隻剩下了五員大将:徐盛、丁奉、韓當、周泰、甘甯。
這樣,周瑜就勢單力薄,更難奪城了。
在衆将的多次谏勸下,周瑜也深感心力交瘁,力不從心,不得不收兵回轉柴桑。
五員大将和魯肅也同住在柴桑。
孫權攻打合肥,收效甚微,又陣亡了一員先鋒将太史慈,因此暫回江東整休去了。
話又得說回荊州這裡來。
孔明送走魯肅之後,心想,與周瑜之間的争執可暫告一個段落。
這裡荊襄九郡,除江夏原是劉琦駐守外,半夜取三郡,共有四郡已收複了。
還有五郡,即零陵、武陵、江陵、桂陽、長沙五郡,尚被人占據。
趁此機合,一發奪了下來,免除後顧之憂。
遂大舉進兵。
戰零陵,孔明親與邢道榮戰,首告大捷。
趙子龍計取桂陽,張飛巧奪武陵,一舉攻下江陵。
二月未滿,孔明兵略四郡。
五郡中唯有長沙未曾奪取。
諸葛亮的大隊就駐紮在桂陽城外。
今日孔明升帳,對兩旁文武道:&ldquo帳上衆位,本軍師元旦初早半夜取三郡,二月未完又兵略四郡,荊楚之地唯有長沙一郡。
哪位将軍兵進長沙郡?&rdquo 旁邊早有一人忍耐不住,便是關雲長。
他想子龍、三弟都幹得一樁功勞,唯我無能?便從座上起身,響應道:&ldquo軍師,待關某攻取長沙,立此一功。
&rdquo 孔明說:&ldquo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軍兵。
長沙太守韓玄是個小人之輩,不足道。
隻是他手下一員大将,姓黃,名忠,字漢升。
雖年逾六旬,卻老當益壯,有萬夫不當之勇。
君侯不可輕敵。
&rdquo 雲長想,軍師老是要長别人的銳氣,滅自己的威風。
什麼老當益壯,充其量是一個老卒罷了。
──人未臨陣,先已輕敵。
把黃忠看作一個走卒,而且還是個老的呢,──又想,黃忠若用别的兵器倒也難分高低,偏偏也是用刀的。
難道他比刀祖宗蔡陽還了得?我關某的龍刀之上曾有幾個敵手?所以,雲長劈口回答道:&ldquo軍師,非關某誇耀,三天之中定斬韓玄、黃忠之首,獻于麾下。
&rdquo &ldquo可要多少人馬?&rdquo &ldquo本标已足夠矣。
&rdquo 雲長想,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我手下這五百校刀手、二十關西漢個個精悍強壯,一抵三綽綽有餘。
趙雲、張飛都是帶了三千軍兵,我若也帶這許多,算不得本領高強。
那黃忠料他非我對手,本标人馬足以取關。
孔明拔令在手:&ldquo亮付爾将令一支,帶領本标人馬,兵進長沙。
三日後本軍師大隊即到。
&rdquo 關将軍接令在手,退出大帳。
周倉帶過馬來,五百名校刀手整頓行裝,二十名關西漢立定馬後。
雲長上赤兔馬,龍刀手中一執。
關平上馬,手提銀刀。
周倉緊随。
離大營直往長沙趕去。
今日已抵長沙郡。
關将軍在馬上舉目觀看,見那城門緊閉,吊橋高懸,關廂上韓字旗高飄,更有那一面黃字大旗臨風飄蕩,軍士整肅,刀槍明亮。
此時正是下午時分。
雲長心似烈炭,哪裡肯稍息,打算立即攻城,來一個走馬取長沙。
關雲長立馬戰場,設立旗門,命關西漢叫關。
&ldquo呔,關廂上聽着,我家關君侯在此,快些開關納降,免得血染城關!&rdquo 城關上的兵卒一看,城外旗門已經排列,中央一面大旗,旗上大書&ldquo大漢漢壽亭侯,五常公:關&rdquo等宇。
個個驚惶失措:&ldquo我的哥,你看不好了,關君侯來攻打咱們的長沙了。
快去禀報太守!&rdquo 一騎馬直朝衙門飛馳而來。
堂上,太守韓玄端坐。
此人平生性急,輕于殺戮,手下對他都有怨憤。
全仗黃忠守關抵敵,長沙方能太平無
萬一他有什麼三長兩短,叫我魯肅如何對得起他?何況荊州是公子的,我更不應該這麼讨取了。
魯肅想到這裡,十分歉意地站了起來,将紅袍一拎,迎上前去一躬到底:&ldquo啊公子,下官有禮了。
有失恭迎,萬萬不敢驚動公子。
請公子速速回進内室歇息去吧!&rdquo 劉琦說聲&ldquo失陪了&rdquo,重又回了進去。
魯肅坐定身軀,面有難色。
心想,劉琦重病在身,孔明又作不了主,回去怎向都督交代呢?思慮再三毫無辦法。
說道:&ldquo這便如何是好?&rdquo 當然,孔明早就料江東會命人前來索取荊州。
心想,名曰孫劉聯兵,共破曹操。
實則劉備并未出一兵一卒,反而得了這麼多好處。
如今魯肅奉命到來索讨,縱然送他一郡并不過份,于理也順。
尤其是魯子敬為劉備出了不少力,看在這點情面上,應該答應,不使他回去為難。
因此說道:&ldquo大夫,公子尚在,亮不便開口。
待等公子&hellip&hellip&rdquo 魯肅忙接着問:&ldquo待等公子怎樣?&rdquo &ldquo待等公子不在&hellip&hellip&rdquo 魯肅忙打斷說話,嗔怪道:&ldquo哎!軍師休得胡言!&rdquo 他想,大年初一怎麼可以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呢?況且公子正是年少英俊,鵬程萬裡,怎麼可以這麼說呢,今後他若真的病死了,人家還以為是你詛咒死的呢。
再說,叫我們等到劉琦死再來索取荊州,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他若死在我們的後面,那我還讨什麼荊州呢? 孔明他不信什麼吉利不吉利的。
他想,人生一世,總難免一死,不過是壽命長短一些罷了。
就拿公子劉琦來說,即使大家天天為他祈禱,祝他長壽百歲,可他已病入膏肓,難以長久。
而曹操這個人天底下誰不罵他?罵了多少年了?可他死了麼?相反更康福了。
我說的是實話,并不是咒語,你大驚小怪幹什麼呢?孔明說:&ldquo大夫聽了,公子在一日,我等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議。
&rdquo &ldquo若不在,須将城池還我東吳。
&rdquo 魯肅暗喜:以我看來,劉琦這個病不會好了,少至三個月,多則半年,即今年六、七月裡定然要死。
等他一死,看你還推到誰的身上!那時我再來索取荊州,量你便無詞可對了。
見天色已黑,忙起身向劉備、孔明告辭。
孔明道,天已晚了,路上不便,在此城内耽擱一夜,明日再走。
魯肅因荊州一事已着落,便在官邸宿了一宵。
天一明,魯肅匆匆啟程。
少頃,到襄陽大營來見周郎。
周瑜問他荊州的情況。
魯肅說,劉備得了三郡,隻是代侄收複失地,他們君臣兩人不能作主,便要引見公子劉琦。
下官不信,與孔明打賭。
哪知公子果然在荊州城中。
下官将荊州輸與孔明了。
周瑜聽說魯肅把荊州輸了,暗暗抱怨道:你真是個踱頭!又中了孔明的計了。
這不是個很簡單的事嘛,孔明發兵之前,先請劉琦趕往荊州,等到奪下荊州,劉琦也就到了。
你怎麼連這一點都弄不清,還要與孔明打賭呢?便指着魯肅斥道&ldquo爾實是個踱頭啊,踱頭!&rdquo &ldquo不過&hellip&hellip&rdquo 周瑜聽得魯肅說話又有轉機,忙問道:&ldquo不過又怎樣?&rdquo &ldquo孔明又道,等劉琦一死,便将荊州奉還江東。
&rdquo 周瑜想,你在三江掮了那麼多的木梢還掮不怕,到了這裡還要搞。
劉琦年紀尚輕,即使生病,也要三年五載才會死,難道孔明一句話就可以算數,分明是在搪塞你。
你還會信以為真!說:&ldquo未必可信。
&rdquo 魯肅說:&ldquo都督放心。
下官看他的氣色将盡,最多半年。
待他一死,下官再去索讨。
&rdquo──魯肅要想從中緩和一下周瑜和孔明之間的緊張氣氛,因此,說話的份量總要減輕一些。
不料你許下了這個諾,從今以後身上就多了一隻包袱,這隻包袱一直到魯肅死也沒能丢掉。
周瑜雖然班師有名,但他并不把希望寄托在索讨上,因此大營仍然紮在襄陽城外,不肯收兵回轉江東。
再說孫權率兵打合肥,連連失利,不時到周瑜手下調兵遣将。
最後隻剩下了五員大将:徐盛、丁奉、韓當、周泰、甘甯。
這樣,周瑜就勢單力薄,更難奪城了。
在衆将的多次谏勸下,周瑜也深感心力交瘁,力不從心,不得不收兵回轉柴桑。
五員大将和魯肅也同住在柴桑。
孫權攻打合肥,收效甚微,又陣亡了一員先鋒将太史慈,因此暫回江東整休去了。
話又得說回荊州這裡來。
孔明送走魯肅之後,心想,與周瑜之間的争執可暫告一個段落。
這裡荊襄九郡,除江夏原是劉琦駐守外,半夜取三郡,共有四郡已收複了。
還有五郡,即零陵、武陵、江陵、桂陽、長沙五郡,尚被人占據。
趁此機合,一發奪了下來,免除後顧之憂。
遂大舉進兵。
戰零陵,孔明親與邢道榮戰,首告大捷。
趙子龍計取桂陽,張飛巧奪武陵,一舉攻下江陵。
二月未滿,孔明兵略四郡。
五郡中唯有長沙未曾奪取。
諸葛亮的大隊就駐紮在桂陽城外。
今日孔明升帳,對兩旁文武道:&ldquo帳上衆位,本軍師元旦初早半夜取三郡,二月未完又兵略四郡,荊楚之地唯有長沙一郡。
哪位将軍兵進長沙郡?&rdquo 旁邊早有一人忍耐不住,便是關雲長。
他想子龍、三弟都幹得一樁功勞,唯我無能?便從座上起身,響應道:&ldquo軍師,待關某攻取長沙,立此一功。
&rdquo 孔明說:&ldquo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軍兵。
長沙太守韓玄是個小人之輩,不足道。
隻是他手下一員大将,姓黃,名忠,字漢升。
雖年逾六旬,卻老當益壯,有萬夫不當之勇。
君侯不可輕敵。
&rdquo 雲長想,軍師老是要長别人的銳氣,滅自己的威風。
什麼老當益壯,充其量是一個老卒罷了。
──人未臨陣,先已輕敵。
把黃忠看作一個走卒,而且還是個老的呢,──又想,黃忠若用别的兵器倒也難分高低,偏偏也是用刀的。
難道他比刀祖宗蔡陽還了得?我關某的龍刀之上曾有幾個敵手?所以,雲長劈口回答道:&ldquo軍師,非關某誇耀,三天之中定斬韓玄、黃忠之首,獻于麾下。
&rdquo &ldquo可要多少人馬?&rdquo &ldquo本标已足夠矣。
&rdquo 雲長想,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我手下這五百校刀手、二十關西漢個個精悍強壯,一抵三綽綽有餘。
趙雲、張飛都是帶了三千軍兵,我若也帶這許多,算不得本領高強。
那黃忠料他非我對手,本标人馬足以取關。
孔明拔令在手:&ldquo亮付爾将令一支,帶領本标人馬,兵進長沙。
三日後本軍師大隊即到。
&rdquo 關将軍接令在手,退出大帳。
周倉帶過馬來,五百名校刀手整頓行裝,二十名關西漢立定馬後。
雲長上赤兔馬,龍刀手中一執。
關平上馬,手提銀刀。
周倉緊随。
離大營直往長沙趕去。
今日已抵長沙郡。
關将軍在馬上舉目觀看,見那城門緊閉,吊橋高懸,關廂上韓字旗高飄,更有那一面黃字大旗臨風飄蕩,軍士整肅,刀槍明亮。
此時正是下午時分。
雲長心似烈炭,哪裡肯稍息,打算立即攻城,來一個走馬取長沙。
關雲長立馬戰場,設立旗門,命關西漢叫關。
&ldquo呔,關廂上聽着,我家關君侯在此,快些開關納降,免得血染城關!&rdquo 城關上的兵卒一看,城外旗門已經排列,中央一面大旗,旗上大書&ldquo大漢漢壽亭侯,五常公:關&rdquo等宇。
個個驚惶失措:&ldquo我的哥,你看不好了,關君侯來攻打咱們的長沙了。
快去禀報太守!&rdquo 一騎馬直朝衙門飛馳而來。
堂上,太守韓玄端坐。
此人平生性急,輕于殺戮,手下對他都有怨憤。
全仗黃忠守關抵敵,長沙方能太平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