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伏虎将孔明贊五常 飲鸩酒魯肅拼一死

關燈
,花了這麼大的本錢,要我殺退曹操。

    可我乃是一家大都督,打了勝仗,卻沒有戰利,這不是一種恥辱麼?有什麼面目去見吳侯呢?我這次過江,一定要祭河焚舟,與諸葛亮決一勝負。

    不料,孔明:過去在三江口時,受盡了你周瑜的害,你不過江去找他,他也要來找你了! 就在此時,外邊報了進來:&ldquo報禀大都督,今有劉備手下糜竺,從油江到此,奉還糧饷,特來求見。

    請都督詳察。

    &rdquo 周瑜想,你孔明還算識大體。

    把曹操的糧饷還我,那我就同你馬虎一點。

    魯肅在旁颔首微笑:諸葛亮通情達理,真是自己人。

    周瑜傳令相請。

     糜竺到寝帳,見周瑜坐在那裡,魯肅站立旁側,上前不卑不亢對周瑜一躬到底:&ldquo大都督在上,下官糜竺有禮了。

    &rdquo &ldquo啊,先生坐了!&rdquo &ldquo都督在此,哪有下官的坐處?站立何妨?&rdquo &ldquo吳、劉結好在前,自家人何必客套,但坐無妨。

    &rdquo &ldquo謝坐!&rdquo糜竺坐下。

     &ldquo先生到來何事?&rdquo &ldquo下官奉了軍師之命,特至三江奉還糧饷。

    請都督收納!&rdquo說罷,将單子呈給周瑜。

     都督接過單子,心想,這些東西本來都是我的,被你家軍師奪了去。

    如今歸回,也是理所當然。

    聚鐵山糧寨共有大糧一百七十萬石,曹操大營有饷銀車四百輛,白銀二千萬兩,現在你竟過江送糧饷,以我的估計,大糧至少要有八十萬石,白銀至少要一千萬兩,這才兩下無欺。

    周瑜低頭一看:大糧一十萬石;饷銀車四輛,銀子二十萬兩。

    不看則已,一看頓然怒火中燒:我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地大物博,兵精糧足,難道就少你這區區糧饷不成?分明是戲弄我!豈知諸葛亮不做蝕本生意的,這些東西不是白白送給你的,要你用荊襄三郡的代價去換的。

    要是不派你用場,諸葛亮一粒米、一兩銀子都不會送你。

    現在,周瑜抑住自己的怒火,略一思索,把單子往桌上一放,強裝笑臉道:&ldquo先生,費心回去複命皇叔與軍師,多蒙奉還糧饷,來朝本督親自到油江大營面謝。

    &rdquo 糜竺起身道:&ldquo既然如此,下官告退了。

    &rdquo &ldquo恕不遠送,請便。

    &rdquo 糜大夫出營到江邊,見吳兵早已将船上的糧饷搬上江岸。

    便吩咐手下駕空船回油江。

     待糜竺一走,魯肅便将單子拿到手中一看,大糧十萬石,隻有十七分之一;饷銀二十萬兩,隻有百分之一。

    十分疑惑,便問:&ldquo都督,些許糧饷,何必親勞都督至油江面謝?&rdquo 周瑜想,你實在太老實了。

    這點東西能動我的心嗎?老實說,沒有事情,我根本不會謝他們。

    因此,周瑜把剛才的盤算講給他聽:&ldquo子敬,爾有所不知。

    本督來朝明說道謝,實則今晚布置将令。

    俟天明,本督駕舟過江至油江大營。

    預料劉備君臣定然到江邊迎候本督,伺機将他們殺死。

    此乃一計也。

    &rdquo 魯肅想,算了吧。

    孔明在這裡許多天,你明裡暗裡不知想了多少計,尚且未能傷他一根毫毛。

    如今他回到了劉備那裡,關、張、趙三将何等勇猛,雖然我們的大将也是英勇無比,一到岸上,如何敵得過他們?照我想來,諸葛亮不殺你已經是你的造化了,哪裡還有你下手的餘地!魯肅自從同諸葛亮交往以來,對他們兩人的謀略已經了如指掌。

    因此忙與周瑜說:&ldquo都督,依下官之見,油江之行還是免了吧!&rdquo 雖然三江口的文武對周瑜的才幹不敢稍有貶損之意,但對諸葛亮的智謀的褒獎已溢于言表,頗屬明顯。

    周瑜對這種潛移默化的意識,當然不會清楚,仍然自以為是,直到蘆花蕩臨終,方才大徹大悟。

    現在正是氣頭上,哪裡肯認輸!回答道:&ldquo子敬若不願前往,便留在三江大營,由本督親率兵将前去油江相會。

    &rdquo 魯肅終究與周瑜合作多年,他的心思一清二楚,知道一時勸不醒。

    心想,你要殺孔明,即使帶了百萬大軍去也難以實現。

    萬一孔明要殺你,我在旁還可以勸解一番。

    隻要能保得你都督太平無事,我什麼地方都敢去。

    因此說道:&ldquo都督,下官願往。

    &rdquo 周瑜想,你能同去油江可以少一些麻煩,因為孔明與你還有一些交情。

    是夜,周瑜起鼓升帳。

    文武聚集大帳,站列兩旁。

     &ldquo帳上衆位,赤壁火攻破曹,大獲全勝。

    可恨孔明蠻不講理,坐收漁利。

    來朝本督油江相會,欲将劉備、諸葛處死。

    衆位等候将令。

    &rdquo說到這裡,周瑜拔令在手:&ldquo潘璋、董襲、蔣欽、陳武、韓當、周泰、呂蒙、淩統八将聽令。

    &rdquo 八将應聲從旁閃出:&ldquo末将等在!&rdquo &ldquo将令一支,帶兵一萬,與本督共去油江,聽候指揮。

    &rdquo 八将接令,退過一旁。

    周瑜又拔令在手:&ldquo興霸聽令。

    &rdquo &ldquo末将甘甯在!&rdquo &ldquo将令一支,帶兵一萬,在後接應本督。

    &rdquo 甘甯接令退下。

     &ldquo徐盛、丁奉聽令。

    &rdquo 徐、丁二将踏出,&rdquo徐盛在!&rdquo&ldquo丁奉有!&rdquo &ldquo本督命爾等改扮家将,跟随本督左右。

    特劉備君臣前來迎接之時,爾等抽出身旁利器,行刺劉備、諸葛。

    不得有誤!&rdquo 自從火燒赤壁以來,周瑜一心隻顧要與孔明相鬥,苦思冥想,心力交瘁,精力漸漸不支,為此,一個明顯的漏洞竟然不能及時發覺。

    照理說,行刺就是實施一項陰謀,兇手應該挑選一個與被害者不熟悉的人去擔當。

    而周瑜命徐盛、丁奉充當家将,實在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孔明對他們兩個是非常熟悉的,那怎麼可以做刺客呢?在這種十分倉促的情況下,兩旁也都忽略了這一點,各自去分頭準備了。

    周瑜更是當局者迷。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

    周瑜全副披挂,頭上雉尾高挑。

    魯肅紗帽紅袍。

    帶着衆将一起下船。

    徐盛、丁奉渾身家将裝束,身上暗藏利器,雜在侍從隊裡。

    船上周都督的大纛高飄,鑼聲響亮。

    大船在前,離開三江口,朝油江口進發。

    周瑜想,想必糜竺回去一講,他們今天肯定在碼頭上紮下彩排樓,立下吹鼓亭,劉備君臣列隊迎接。

    那我隻要上岸之後,趁人不備的時候,刺去劉備、孔明,立即掉頭回轉三江口,諒他們必無準備。

     不多片刻,手下進艙禀報,說道大船已近油江碼頭。

    周瑜側耳靜聽,江邊并無聲悉。

    命人出艙探視。

    回說碼頭上人影全無。

    周瑜和魯肅帶着衆将出艙,隻見前邊離碼頭約有五裡路的地方,駐紮着劉備的大營。

    四周毫無動靜,根本沒有迎接的意思,魯肅見了這種情形,已覺苗頭不佳。

    心想,看來都督的心思,又被孔明料準了。

    現在風平浪靜,等一會就有花頭了。

    上岸有損無益,還趁早回去,還可以少讨些麻煩。

     此時的周瑜到了這個地步,不管前面是兇是吉,他都要親自嘗試-下。

    他見岸上既無迎接的儀式,又無引導的手下,一片冷冷清清。

    心想,聽說劉備此番得了數十萬軍隊,家大業大,就擺起了架子。

    我周瑜的來頭也不算小了,他們竟懶得跑到江邊迎候我,連一點表示禮節的意思也沒有。

    那也沒有什麼關系,你們不迎接,我仍然要找你們算帳的。

    反正你們總歸要出營的,那時我還是能置你們于死地。

    周瑜轉定念頭,傳令登岸。

     衆将把戰馬和武器都帶上了岸。

    八将上馬,各執兵刃。

    周瑜和魯肅并馬而行,徐盛、丁奉緊随馬後步行而去。

    一萬吳兵軍伍整肅,斬斬齊齊,跟在衆将的後面。

    甘甯的一萬軍隊在後接應,尚未到達。

    等他趕到江邊,見前面的情況有變,吓得他不敢上岸。

    現在,周瑜同魯肅點馬直往大營方向而去。

     未及二裡之遙,前面樹林之中蓦地一聲炮響,&ldquo當!&rdquo震耳欲聾。

    周瑜等人立即扣住馬匹,擡頭一看,面前排出五千精兵,一面白緞子旗幟迎風招展,上面清清楚楚三個字:&ldquo常山趙&rdquo。

    隻見趙雲白袍銀盔,白馬銀槍;橫槍勒馬,當路攔住。

    雖然從未見過,但久已聞名,又見他這番氣概,知道他就是百萬軍中無人敢敵的趙子龍。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