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彜陵招降許褚奪盔 趙雲施威孟德禦冠

關燈
員白袍半,遍體銀裝,白盔白甲,手抱一條丈二鼠白爛銀槍,單槍匹馬掃下山來。

    嘴裡喊道:&ldquo憶昔戰長坂,威風尚未減。

    趙雲來也!&rdquo 曹操一面帶着文武跑,一面回頭對山上看,果然見趙子龍躍馬橫槍沖下來。

    心想,幸得我逃得快,否則定遭生擒活捉。

     趙雲沖到山下,在路中間一攔,喝道:&ldquo曹兵聽着,投降者免死!&rdquo 哪個願死呢?這些被趙雲用長槍當路攔住的曹兵,見前面丞相和衆文武都逃了過去,還有五萬左右的弟兄也幸免得脫。

    這裡近四十萬軍隊到了這個時候,誰敢不降。

    大将見他都聞風逃循,何況這些小兵!這班弟兄跟着曹操敗到這裡,個個擔驚受怕,人人怨天恨地,肚皮都餓得蛔蟲在啄闆油了。

    不要說趙子龍親自親自殺來,即使本領差一點的大将,或者來幾千小喽羅,他們也打不動了,隻得棄械投降。

    他們想,第一,投降可免死,不必再跟着老賊東竄西逃,至少命可以保存下來。

    第二,聽說皇叔待人寬厚,一日三餐溫飽不成問題。

    所以,從前到後,都放下了武器。

    就連那些在最後面的曹兵,根本沒聽到趙子龍的叫聲,更沒有看到趙子龍從哪裡殺來,聽得前面傳話說遇到趙雲,降者免死,一個個都把刀槍丢在地上,乖乖地跪在地上,口稱:&ldquo願降哎!願降啊!&hellip&hellip&rdquo真是兵敗如山倒。

    趙雲望着腳直數十萬降兵,心想,任何事情都是此一時,彼一時。

    當初在新野、樊城時,皇叔手下隻有九百五十個兵,要想招募兵丁湊滿千數,可竟然一個都沒有招到。

    我同樣是一個趙子龍,今天長槍一蕩,毫不費力,輕易得到降兵幾十萬。

    往日裡要想拉起一支萬把人的隊伍是何等艱難啊!子龍立即傳令:&ldquo願降者與我登山。

    &rdquo &ldquo是啊!&rdquo 成群結隊的曹兵黑壓壓一片向山上爬去。

    子龍到山上下馬,劉家兵為他放着一隻座位,将長槍一插,再把龍馬拴在槍杆上。

    趙雲坐定,命手下發放糧食,每個曹兵半升,總共二千石米。

    現在劉備已是個腰纏萬貫的暴發戶了,這二千石米簡直算不了什麼。

    他們早已按照軍師的吩咐,把大米帶來了,用來犒賞這些降兵的。

    老實說,毛仁、苟璋從聚鐵山一下子奪到了一百七十萬石,現在被降兵吃去二千石,隻能算牯牛身上拔了根毛。

    曹兵餓了兩天,饑腸辘辘,早已耐不住了,現在立即埋鍋造飯,又不必匆匆忙忙趕路,從此一勞永逸了。

    跟了老賊逃命,不知要到何時何日才能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

    真是不見高山,怎顯平地!那末,每人半升米怎麼吃得飽呢?是不能完全撐足肚子。

    但這裡也有個道理。

    因為他們倉促逃命,無暇顧及吃飯,已經兩天水米不沾唇了。

    第一頓吃,絕對不能吃得過飽,太飽了,腸胃很容易出毛病。

    諸葛亮這樣想,降兵經過訓練,就是劉家的軍隊了。

    既然是自己的軍隊,就要盡量使他們有一個健壯的身體。

    這是孔明的高瞻遠矚。

    這裡降兵燒飯不提。

     跟在曹操馬後的五萬兵卒拚命跑了一段路,不見有人追來,驚魂稍定。

    他們回頭見山上炊煙袅袅連綿數裡,知道山上必定是自己的弟兄們在燒飯了。

    想起香噴噴的大米飯,這班曹兵更覺得肚腸根都餓斷了,一個個垂涎三尺,口水漣漣。

    都在想,趙子龍啊,你做好要做到底,既然要收降兵,為什麼不擋得前一點,把我們也攔在裡面呢?現在他們有飯吃,我們還在餓肚子。

    再一想,這不能埋怨趙子龍的,隻怪自己兩條腿跑得太快了些。

    所以,大家暗暗在嘀咕:我的哥,下來要是張飛殺出,那我們就投降張飛;要是遇到關君侯,我們馬上歸降關君侯。

    誰到我們就降誰。

    跟着這老王八蛋是沒有好處的。

    --赤壁之戰,曹孟德如此大敗,軍心渙散不能說不是一個主要原因。

    尤其在茫茫無際的歸道上忍着饑餓,受着驚吓,軍心動搖,希望有人來解脫他們的厄運,那顯然是很自然的了。

     曹操見後面的子龍并不追趕,隻是将的兵丁大部分都擄掠了去,感到奇怪。

    其實并不奇怪,這是曹操還未摸清諸葛亮的意圖。

    莫說在這裡,就是到了華容道,完全可以擒捉時,也還是把他放了。

    這是孔明興漢的重要一步。

    目前隻要壯大劉家的實力,不要他曹操的性命。

    這在關雲長讨令時,已表述清楚。

    曹操不懂孔明當時的政治需要,也就不懂子龍為什麼不追他了。

    當然,勝敗乃兵家之常事,曹操也不是沒打過敗仗。

    赤壁大火一燒,逃到彜陵道,尚有四十七萬人馬,還象個樣子,現在隻剩下七萬左右,而且潰不成軍,實在可悲得很。

    丞相回頭看到這般光景,不覺長歎一聲。

     旁邊的文武已看出了丞相的心思,知道他習慣于軍伍整肅,浩浩蕩蕩,即所謂百萬雄師。

    不想弄到如此地步,故而有蕭條悲慘之感。

    他們想,慘雖慘,但為什麼還要在不堪收拾的情況下笑呢?因此埋怨道:&ldquo丞相,不是我們怪你,本來很太平,被你一笑,笑出了一個趙雲;當時在黃州橋時,丞相也是一聲笑,笑出了一個吳将太史慈。

    故而請丞相下回不要笑了。

    &rdquo 曹操吃了大敗仗。

    本來有氣無處出,有火無處發,現在還要把大敗歸咎在他的笑聲上,更使他惱怒萬分,大發其脾氣:&ldquo爾等休得胡說!笑怎麼會笑出敵人來呢?這不過是巧合罷了。

    &rdquo &ldquo丞相,以在下看來,巧合隻不過一次而已,哪有次次這樣的?&rdquo &ldquo老夫不信。

    如今再笑一笑,倘然有伏兵殺出,乃是老夫大笑之過;若然并無埋伏,則是衆位之差了。

    &rdquo 曹操想,百萬大軍已燒得所剩無幾了,總歸完完大結了,不妨再笑它一笑,可有敵将出來。

    文武想,你笑也罷,不笑也罷,反正到了這個時候,都由不得我們作主。

    說道:&ldquo丞相請哪!&rdquo 曹操放聲大笑:&ldquo啊哈&hellip&hellip&rdquo對四下一看,毫無動靜。

    心想,都是手下這班文武挖空心思,無中生有,我就是不信。

    說明敵将殺出完全是偶然的,笑到明天也不會有人來了。

    接着笑道:&ldquo并無埋伏。

    哈&hellip&hellip!&rdquo 再對兩旁看看,寂靜無聲。

    心想,哪裡是我笑出來的?全是胡說一通。

    那末曹操,你笑了幾聲也就算了,多笑能笑出些什麼來呢!這老賊就是這點不好,他笑開了頭就沒有個收場。

    其實敗到這裡,他已無法抑制住一肚子的煩惱和憂愁,來一個破罐子破摔了。

    隻見他将長長的胡須一撩,仰面大笑:&ldquo啊哈&hellip&hellip!&rdquo 笑聲未絕,左面山上一聲炮響,&ldquo當!&rdquo &ldquo啊呀!&rdquo曹操笑聲戛止,猛吃一驚。

    衆文武懷着驚疑的目光對丞相看看:你可相信否?不笑不來,一笑就來。

     山上殺出漢兵三千。

    曹兵想,剛才趙子龍已來過了,這下不是張飛就是關君侯。

    他們一面往前逃,一面回頭看。

    隻見山上有一面白旗飄動,上面三個黑字:常山趙。

    大家又驚又喜。

    驚則驚,此地到處是趙子龍,打起仗來無人可敵;喜則喜,我們總算可以擺脫這種逃命的處境了。

    他們想,兩個趙子龍,其中一定有一個是假的。

    但是看不清楚,誰都不敢上前。

    尤其在聽說趙雲殺下山來的時候,曹操已經連兵帶将逃了過去,誰還敢在此逗留! 其實,這個趙子龍是假的,他叫何仁。

    在前面搶饷銀車時,因為想出風頭,已經吃過苦頭了。

    這回他安守本份了,他覺得隻要攔住一些曹兵也就算了。

    他掃馬下山,好多曹兵已經逃過一段路了。

     這班曹兵吃盡了苦頭,他們也不管後面來的趙雲是真還是假,個個旋轉身來,對着何仁一齊跪下求饒:&ldquo趙将軍哎,我們願降啊&hellip&hellip!&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