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宰蔡和周瑜祭皂纛 傷文聘黃蓋縱大火

關燈
有去理睬他。

    蔣子翼隻好一個人亂竄亂闖,象一條喪家犬一樣。

    現在看見了丞相,自以為撈到了救命稻草:丞相肯定有人去救他的,我隻要和他在一起,也就可以鑽出這怕人的火圈。

    所以連忙追了上來。

    曹孟德不見則已,一見蔣幹象幽靈一樣跟在自己後邊,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心想,我這份人家就是你到江東去跑兩趟跑完的。

    第一次偷了一封信回來,害掉了蔡瑁、張允兩個人,就等于挖掉我的兩隻眼睛;第二次又把龐統這隻火老鹱領過江來,叫我把這些船都釘死在一起,連成一片,弄得現在連逃都沒有地方逃。

    你害人害到這種地步還嫌不夠,還要跟在我的背後象叫魂似的叫個不停,生怕人家不知道我在這裡!說不定黃蓋已經上了連環舟,正在四處找我呢,被你這麼一叫,豈不是把他招引過來啊!雖然,我現在也生死難蔔,但是先宰了你這個喪門星,也好讓我先出一口惡氣再講。

    曹操對它實在恨盡毒絕,手搭劍柄咬牙切齒道:&ldquo呔!你這匹夫,害人非淺!事到如今,還敢前來纏繞老夫!我要了你的狗命!&rdquo說着,&ldquo唰&rdquo地抽出寶劍。

    蔣幹本來已經三魂悠悠,七魄蕩蕩,被吓得魂不附體了,現在見丞相要他的命,連忙旋轉身來就逃。

    往哪裡去呢?四面火光沖天,滿地硝煙彌漫,隻有将台上面火星全無,是個安全隐蔽所在。

    于是,手提藍袍,騰騰騰騰一口氣奔上将台。

    将台雖高,支不通天。

    而且他隻看上面,不看下面,在他上将台之前,靠前面的兩隻台腳已經燒着了。

    這家夥跑到将台頂上,兜了兩個圈子,發覺不對:啊呀,此地是死路一條!趕快下去。

    剛要想下台,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兩隻台腳已經燒得通紅通紅,一陣大風襲來,哪裡還撐得住這麼高的台面,&ldquo嘎嘎嘎嘎,嘩啷當!&rdquo整個将台朝橫裡倒下去,一連壓倒了幾十座篷帳,蔣幹這個人不知被甩到了什麼地方,一命嗚呼,葬身火海。

    有人說,蔣幹并未在赤壁燒死,一仗大敗之後返回家鄉九江去了。

    但是我想,此人死與不死和本書後情無幹,況且他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還是讓他自食其果,燒死在連環舟上适得其所。

    再說江面上的黃蓋。

    老将軍此番要與周瑜鬥一鬥氣:大都督隻叫我火燒連環舟,卻不叫我活捉曹孟德,分明是小看我黃蓋年邁力衰不中用,我偏偏要捉給他看看,在此赤壁大戰中再立奇功,重振威風。

    現在連環舟已經燒得這麼旺,我得趕快上去,遲了隻怕曹賊會被人救上岸去,那就更難捉了。

    所以,黃蓋卸下金盔金甲,換上油卷的水衣水褲,腰懸弓箭,手執金鞭;吩咐三千水軍在此待命,自己就跳在一條浪裡鑽上,帶領一隊小兵,命令道:&ldquo劃向連環舟。

    &rdquo雖然離開連環舟不遠,但這段水面卻相當難劃。

    小船四周到處飄浮着死屍、旗幡、枯焦木頭等雜物,把通往連環舟的航道給阻塞了。

    黃老将軍站在小船船頭上,彎下身子,用金鞭開那些飄浮物,掃清障礙。

    一面撥,一面指揮軍士向火勢稀疏的地方劃去。

    當黃蓋的小船距離連環舟約摸八、九丈水面時,突然一員曹将沿着連環舟的邊緣奔了過來。

    此人名叫夏侯麒,也是曹操的族侄。

    他和他的弟弟夏侯豹,是專門負責看守丞相的大纛旗的。

    旗幟在,他們就不能撤離職守。

    現在旗杆燒斷了,大旗也飄走了,他們才拔腳逃命。

    跑到連環舟後面一看,三千條小船早已無影無蹤,就是槳闆也沒有一塊。

    于是,弟兄倆分頭沿着連環舟搜尋江面上的小船。

    夏侯麒跑到這裡,發現不遠處有一條小船劃朝這裡劃來。

    仔細一看,船頭上站着一員白須老将,手握金鞭,不是阿叔帳上的大将。

    又見船頭飄着一面三角的杏黃小旗,火光中字樣清晰,中間是一個草頭&ldquo黃&rdquo。

    夏侯麒知道,這老頭兒就是到此放火的黃蓋。

    心想,我阿叔營造這連環舟實非容易,卻被你這老賊一蓬火燒得痛快,你還想到連環舟上來做啥?待我先結果了你這老匹夫,替叔父報此大仇。

    打定主意,立即彎弓搭箭,不聲不響就對黃蓋迎面一箭。

    黃蓋剛好擡起頭來。

    因為他不住地在觀測方向和距離。

    看見一箭飛來,連忙身子一閃,起右手的三個指頭,不慌不忙往箭杆上&ldquo嗒&rdquo捏牢。

    黃蓋有這麼大的本事嗎?是的。

    這支箭從西北角射出,正是逆風向前,被東風一吹,速度自然減慢,這支箭一射到面前時,已經沒有多大力量,開始往下落了。

    所以,黃蓋右手鋼鞭一放,接住來箭,左手便取出弓來,箭上弓弦,接箭還箭。

    夏侯麒一看,一箭沒有射中,反而被老頭兒接了去,還見他另一隻手在探弓,知道苗頭不佳,連忙往濃煙裡一跳,隐身而去。

     黃蓋開足寶弓,忽然目标不見了。

    心想,箭在弦上,勢在必發,随便射點什麼吧。

    嗨!巧了。

    沿着連環舟的邊緣又掃過來了一騎馬,馬背上坐一員曹将。

    原來非是旁人,正是夏侯麒的兄弟,叫夏侯豹。

    他也在專心緻志地找船。

    但他比阿哥的運氣好,不知從哪兒帶到了一匹溜缰馬。

    四條腿到底比兩條腿要快得多,而且一點也不費勁。

     黃蓋想,你這小賊倒真舒服,連環舟成了你的跑馬場了,别人走馬觀花,你卻來一個騎馬看火,别有風味!那這支箭就賞給你吧。

    &ldquo嗖--&rdquo手一松,箭如飛而去。

    黃老這一箭并不是有的放矢,而是信手射去,沒有瞄得很準。

    所以,未曾射中夏侯豹,而是射在他的坐騎的馬屁股上。

    &ldquo射人先射馬&rdquo,真是上了譜了。

    這匹老畜生本來就被這樣的大火吓破了膽,别說馬是家畜,哪怕虎豹獅象這些最兇狠的野獸,看到了火都是害怕的。

    現在再中了一箭,哪還經受得起!老馬一聲驚嘶,潑開四蹄,發了瘋似的狂奔亂掃起來。

    船着上跑馬,終究是要走投無路的。

    夏侯豹眼看已經沖到了連環舟的盡頭,但又根本無法将它扣住,隻得連人帶馬往長江中&ldquo唿隆通&rdquo蹿了下去。

    夏侯豹倒有一點水性的,而且馬上功夫不錯,他雙手緊緊抓住翎鬃毛,兩隻腳鈎住馬肚子,眼睛一閉,屏住呼吸,同馬一起沉入水中。

    好在四腳畜生都會遊水的,好的戰馬可以遊幾十裡路呢,加上這馬伯伯也在拚命。

    一會兒工夫,載着夏侯豹浮出了水面,劃動四蹄,向岸邊遊去。

    夏侯豹一看,哎,這倒不錯,等于坐上了一條活的單人小船,劃都不用劃的,而且上了岸之後還可以繼續騎着跑,倒是水陸兩用的好家夥。

    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倒不錯,哪知事态的變化根本沒有這樣簡單!因為江面上的半死人很多,使他寸步難行。

    何為半死人?就是那些雖然還沒有淹死,但水已經喝得差不多了的,在生死邊緣上掙紮的曹兵。

    其中不少是有水性的,可是,遊到半路都遊不動了。

    一則是距離比較遠,力不能及,二來是棉軍裝吸滿了水之後,象背了一個大包袱,重得要命,哪裡還遊得動!三是風大水冷,冰涼刺骨,手腳都凍僵了。

    于是,隻好喝水,喝得眼睛翻白,肚子凸出,身體在水裡一冒一沉地垂死掙紮,兩隻手在水面上亂抓亂拉,抓到一樣有浮力的東西,就死不放手。

    此種人,就稱之為半死人。

    夏侯豹坐在馬背上剛遊了還沒幾步路,&ldquo紮紮紮紮&rdquo,半死的手都抓上來了。

    每隻馬腳上至少有兩個人,尾巴上再吊兩個,加上背上的夏侯豹,總共十多個人,這匹馬還吃得消啊!頓時,&ldquo咕噜&hellip&hellip&rdquo泛上來一陣水泡,沉了下去。

     夏侯豹還算機靈,連忙放棄這條水陸兩用舟,趁附近這些半死人死死纏住那匹馬的時候,他瞅準了一個空檔,象避開瘟神一樣遊回連環舟,總算保住了自己的一條性命。

    這時,江面上的半死越來越多了。

    因為火勢迅速蔓延,把連環舟上的曹兵一步一步地逼向西北角上,漸漸地火圈越縮越小,曹兵也越退越沒地方退了,眼見得火舌就要把一大群兵士吞噬,曹兵隻好硬着頭皮,不管自己會不會遊水,一個個象蘿蔔那樣插入水中。

    連環舟上共有水、陸軍隊三十八萬,而搶到小船逃上岸去的最多六、七萬多,再除去一部分燒死、淹死的之外,其餘的幾乎都在水面上掙紮,順着風浪向西北方半遊半淌地飄浮而去。

    就在離連環舟西北角三裡路遠的水面上,停泊着一大批木筏。

    這是諸葛亮派出的離連環舟最後的一路伏兵。

    木筏上燈火全無,連環舟的火光一直可以照到十幾裡路之外,把木筏照得通明。

    所以,這些窮途末日的曹兵老遠就可以看到木排上豎着的幾面很大的白幡,每道幡上寫着四個鬥大的黑字:&ldquo降者免死&rdquo,也十分醒目。

    公子劉琦倚在皮榻子上。

    雖然身體有病,但這樣是一點不費力的,而且今天的心情特别興奮,所以精神面貌也就格外好了。

    現在看見水面上的曹兵象一群一群江豬似的湧向這裡,便命手下呐喊招降。

    五千小兵齊聲高喊:&ldquo呔!曹兵弟兄們聽着,投降者免死!投降者免死啊&hellip&hellip&rdquo這些曹兵逃到這裡都已經精疲力竭,實在遊不到岸邊了,如果再沒有人來搭救他們,恐怕一個個不是淹死,就是凍死。

    盡管連環舟上的火熱那麼大,但江水還是冷冰冰的。

    因此,看見大筏,也不去問它是是哪家的了,都看作它是救命船,使盡平生之力呼喊道:&ldquo咱們&hellip&hellip願&hellip&hellip願降!&rdquo荊州兵隻要他們說願降,或者做出一個投降的樣子,就放小船過去,把他們撈到船上,送上木筏,讓他們把濕衣服脫掉,換上各式各樣的幹衣服。

    因為劉備拿不出這麼多軍衣,隻能把各種衣服,隻要能暫禦禦寒,都拼拼湊湊給他們穿,待到赤壁之戰結束,編整隊伍時,再做大量的号衣。

    荊州兵把這些奄奄一息的落湯雞一批接一批地撈上來。

    到最後,總共收到降兵十多萬呢。

    那末,五千名荊州兵看守十餘萬俘虜,會不會出問題呢?放心好了。

    因為連環舟上的二十八萬水軍絕大部分都是跟着蔡瑁投降過去的荊州兵,他們降曹是出于無奈,身不由己,現在回到小東家手裡,真是求之不得。

    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曹兵也隻好随波逐流,老老實實地聽任指揮了。

    劉琦完成招降任務之後回去交令,不必細說。

    回過頭來再說黃蓋。

    老将軍一箭射出之後,小船繼續往前靠上去,在離連環舟不到三丈的地方,黃蓋命令停船。

    此地火勢比較小,上面是一個豁口。

    老将軍把寶雕弓挂好,吩咐弟兄們:&ldquo爾等在此等候,待老夫生擒曹孟德歸來。

    &rdquo金鞭在手中一執,兩中一蹬,蹿上連環舟,沖進濃煙烈火之中去搜尋曹操。

     曹丞相還在一面尋路逃奔,一面輕聲呼喚:&ldquo誰來搭救老夫!誰來搭救老夫!&rdquo突然,濃煙堆中&ldquo嗖&rdquo地跳出一員大将,吓得曹操連連倒退。

    正是:盲從死路覓生路,丢卻災星遇救星。

    不知來者何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