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開弓斷索子龍傳言 臨艙抱筆孔明議計

關燈
排,想必是軍師用兵所需,知道阿步窮困潦倒,難以置辦,所以就把自己那裡一些現成的木排和戰船送來,順便再帶來五千軍隊,動搖阿叔。

    船抵樊口山碼頭,公子踏跳登岸,見過三位阿叔。

    衆文武紛紛拱手招呼,劉琦唱了個總喏,然後問劉備道:&ldquo叔父大人,諸葛軍師尚未回來麼?&rdquo&ldquo是啊。

    愚叔昨晚已命四弟子龍前往迎接,此時想必就要來了。

    &rdquo就此此時,遠遠望見江面上駛來一條大船。

    劉備想,這是條什麼船哪?子龍昨天是駕着小漁舟去的,現在來這麼一号大船,不知會不會是軍師回來喲?連忙打起瞟遠鏡注目一望,怎麼不是!隻見兩面大旗上寫得清清楚楚,上首一面是&ldquo漢軍師中郎将:諸葛&rdquo,下首一面是&ldquo常山趙&rdquo。

    劉備欣喜若狂:&ldquo哈哈,軍師與子龍回來了!&rdquo 被你這麼一講,碼頭上頓時沸騰了:禮炮震天,鑼鼓動地,号角嘹亮,管弦齊鳴,彩旗飛舞,歡聲雷動:&ldquo迎接軍師哎&hellip&hellip迎接軍師啊&hellip&hellip&rdquo孔明在艙裡聽得這種聲音,心中很有感慨:同樣是一個諸葛亮,此一時,彼一時。

    在江東半象囚犯,半象小偷,關在船上不準随意上岸;出了那麼多力,非但聽不到一句好話,而且一直要處處提防陷阱,擔心自己的腦袋;立了大功要象做了賊似的逃走,差一點投江自盡&hellip&hellip而現在,我人還未露面,江岸上已經那樣熱烈地迎接我了。

    到底是自己家裡噢!孔明回頭對趙雲道,我與你一同出艙去。

    我這個軍師,一定要你這種大将相配的,兩種風姿對比鮮明,相映生輝。

    此時,船已下落風帆,順勢滑向碼頭。

    劉備一見孔明與子龍攜手跨出艙來,連忙奔下江灘,站到木排上,恨不得從水裡遊過去。

    他揚起了手高聲招呼:&ldquo啊,軍師,久違了!&rdquo孔明想,上月二十九日還在七蘆灣與你會過一次面,至信時隔二十一天,隻不過小别而已,何稱久違?――因為自從你孔明出山以來,劉備隻同你在長坂坡分開過三天,所以這次也算得上分别得最久的了。

    ――諸葛亮在船頭拱道:&ldquo恭喜主公,賀喜主公!&rdquo劉備想,碰到你總歸有喜的。

    上次當陽道敗得這麼慘,你在漢津口一見面也是恭喜賀喜。

    不是小喜,而是大喜。

    今天的喜我卻是知道的。

    你早已說過,東風一起,赤壁一戰,曹操的一大半家當就變成我的了,我可以從此不孤窮了,可以站穩腳跟,挺起腰闆,下半輩子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了。

    皇叔見船已靠岸,又立即從木排上跑到碼頭上。

    等大船帶好纜,穿好跳,他連忙跨上船去,攙了孔明一同登岸。

    關羽、張飛、劉琦以及衆文武一一上來見過軍師。

    劉備知道諸葛亮喜歡清靜的,而且一路已很勞累了,沒有這種精神來應酬這許多人,心想,這種場面隻要表示一下意思就夠了,自己人過分客套也不必要。

    便對孔明道:&ldquo軍師,請到營中歇息。

    &rdquo說着,拉了孔明就往營裡走。

    衆文武跟進大營,然後各回本帳,等候軍師升帳發令。

    趙雲等一下去交令銷差。

    碼頭上的彩牌樓、吹鼓亭等自有人去統統收拾掉&hellip&hellip劉備的家當小,一座大營總共沒有多少地方。

    無多片刻,君臣已抵中軍營,在寝帳中坐定。

    皇叔說,軍師,七蘆灣一别迄今,這二十一天中你在三江口的日子究竟如何過的,請你講些給我聽聽。

    孔明說,現在不是談這些事的時候。

    等我助你成了天下,太平無事,或許主公有此興緻,我再講與你聽。

    目前要緊的事情都來不及講呢,哪有這等閑工夫來談這些細小瑣事!&mdash&ldquo主公,亮在七蘆灣交付與你的錦囊之上,拜托主公置辦一批東西,不知可曾齊辦否?&rdquo &ldquo可是三裡木筏,一百零八艘大号舟船,還有六千套軍衣?&rdquo &ldquo正是。

    &rdquo &ldquo唉!軍師,你亦知曉,兵敗當陽,傾家蕩産,你在江夏開喪,又将寥寥餘資耗用殆盡,哪來銀錢購置這許多物件噢!&rdquo 孔明聽了大大地一急。

    &ldquo啊呀主公,倘若這些東西未曾辦就,你的三分天下休矣!&rdquo--盡管我可以一本萬利,但終究這一本是萬萬不能少的,沒有一本,何能獲取萬利?劉備說,你放心。

    我的好兄弟、你的貴門生想出來一套好辦法:三裡木筏,叫士兵們上山去伐木,自己已經編紮。

    反正現在不打仗,都空在那裡沒事幹;一百零八艘大船,除了把原有的一些舊船修修補補之外,再到各家船行中去租賃,租費到還船的時候再付,反正軍師說的,東風一起就可以發财了;六千套軍衣的料子到布莊上去欠,做工錢也暫時挂在帳上,到了發了财一起償還。

    總之,一切全仗東南風了。

    倘使刮西北風,隻好吊死在枯樹上。

    現在東風起了,押寶押住了。

    其實,這是有意誇張的,形容劉備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困境,沒有赤壁一仗的勝利,日子就要混不下去了,全靠這一蓬火,方能使瓦爿翻身,挺直腰幹。

    這些東西,作為普通的老百姓來說,确是難以辦到的,但劉備盡管窮得出名,畢竟是皇帝的阿叔,一邦諸侯,置辦這幾件為數不多的軍需品,還是綽綽有餘的。

    孔明說,不管是欠帳的,還是購置的,隻要辦妥,事情就好辦了。

    就在此時,手下進來禀報:&ldquo啟禀軍師,有個名叫王四的船家要求見。

    &rdquo孔明吩咐:&ldquo傳他進見。

    &rdquo片刻,王四進帳,見過軍師。

    孔明道:&ldquo上前見過了劉皇叔。

    &rdquo &ldquo皇叔在上,小人王四見皇叔磕頭。

    &rdquo 劉備同趙雲一樣,也隻道是個普通的船上人,把手一招:&ldquo罷了。

    &rdquo 王四對諸葛亮看看:你說回到這裡就給我做官的,現在見了皇叔,你怎麼提都不提? 孔明懂他的意思,便對劉備說,他是我的有功之人,在三江口幫了我很多忙,我答應給他做官的,現在請你封他個官做做吧。

     劉備覺得很為難,問孔明,他是個船上人,有什麼官好讓他做呢? 諸葛亮對他使了一個眼色:随便什麼官都行啊! 皇叔這才明白孔明的意思。

    略一思索,對王四道:&ldquo王四,你是有功之人,孤特封你為轅門之上一個傳宣官。

    &rdquo &ldquo謝皇叔!&rdquo 王四磕過頭,站起身來退到外面,拖住了一個不認識的手下就問:&ldquo老兄,請問你,轅門上的傳宣官乃是何等職務?&rdquo 被問的手下聽說他是軍師船上的老大,知道他是個老大粗,對官場一竅不通,便同他開玩笑道:&ldquo你做了官還不知道這官的職務嗎?&rdquo &ldquo我第一次做官,不懂,請你講給我聽聽。

    &rdquo&ldquo老兄,這傳宣官職位可高啦!皇叔回到城裡之後,皇叔在大堂上,你就在大門口,任何人要見皇叔,都要先跟你說,你再去報禀皇叔。

    如果你不給他進去傳話,再大的官也不能進去見皇叔。

    你說這權力大吧!&rdquo &ldquo真的?&rdquo&ldquo誰來騙你。

    &rdquo王四很開心:這個官的權力真不小。

    他興沖沖回到船上,把諸葛亮的東西統統搬到營裡。

    從此以後,王四就一直跟着劉備,自以為做了大官了。

    也自在這種倒楣人要碰到他的手裡。

    周瑜死了過後,龐統到柴桑吊喪已畢,到荊州役投奔劉備。

    在轅門口撞着王四。

    龐統向來目中無人,哪知這王四首次做官,眼睛也長在頭頂上。

    兩個自高自大的人碰在一起。

    怎麼會不吵起來呢?其實,什麼傳宣官,門公罷了。

    地上滾到蘆席上,仍舊是個差役。

    把王四打發掉以後,軍師就傳令起鼓升帳。

    劉備說,要不要先喝一杯賀功喜酒,為軍師洗洗塵?孔明搖搖頭說,在這個時候大可不必,待等赤壁之戰結束,若能按照我的計劃發了大财,那時再痛痛快快和衆文武暢飲賀功喜酒。

    現在還不可能,我們的令箭必須搶在周郎之前奏效。

    霎時,聚将鼓起,号炮三響。

    文官武将聞聲迅速趕到大帳聚集。

    大家心中有數:軍師出去了那麼長的時間,今天回來第一次升帳,肯定有一批特裡特别,稀奇古怪的令箭發出來。

    大家對孔明的發令都很感興趣,也都樂意接受他的令。

    一是他的令箭奧妙無窮,二是按照他的将令行事,不論大小強弱,都有功可得。

    好象接了令箭并不是去與敵人交戰,而是去參加一場十分有趣卻又有微利可圖的遊戲。

    主将有了這樣的威信,事情就好辦多了。

    凡是傑出的将帥,他所發的令箭,接令者非但不會感到為難、恐懼,相反能受到鼓舞和激勵,充滿必勝的信心。

    此時,兩旁衛士虎威連連:&ldquo軍師升帳!呼――&rdquo劉備先走上大帳,在上首位子裡坐定。

    關君侯坐在下首。

    公子劉琦坐在皇叔邊上。

    中間虎案後面的座位空着。

    接着,孔明一聲痰嗽,邁上帳來。

    口中自語道:&ldquo自出茅廬逾半載,綸巾羽扇輔炎漢。

    &rdquo諸葛亮自三月份出山,到現在十一月,已經整整八個月了。

    雖則隻有半年有餘,但事情倒幹了好幾樁。

    今日一戰,可輔助劉備奪得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