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七星壇諸葛亮祭風 南屏江周公瑾除患
關燈
小
中
大
了。
那末,周濟今天怎麼會來的呢?他是奉了阿嫂小喬之命,從柴桑都督府到三江口來探望阿哥的。
小喬知道丈夫有咯血之症,經不起煎熬。
現在大敵當前,千斤重擔壓在身上,肯定十分辛勞,不知身體如何。
又明白自己是女流之輩,出門抛頭露面諸多不便,故而叫阿叔代她去看看丈夫。
哪裡這一看代價就大了,一個腦袋看掉了,諸葛亮正在那裡等着他呢!――那時交通不發達,如果是現在的話,周濟就要坐直升飛機了。
即使一般的火車、汽車、輪船也都有班次,可以選擇時間的。
那時的大帆船行起來是沒早沒晚,在時間上是沒有保證的,所以弄到天亮前到達此地。
周瑜雖然對這兄弟很頭痛,但畢竟是同胞手足,既然已經來了,理所當然要接待他。
便吩咐:&ldquo有請。
&rdquo旁邊的孔明納悶起來了:周瑜還有個兄弟,這倒是第一次聽說。
怎麼魯子敬沒有說起過這件事呢?想必是個大高而不妙,不成大器的庸碌之人吧。
周濟騰騰騰騰直達寝帳,到周瑜面前:&ldquo哥哥在上,小弟有禮。
&rdquo唱了個喏。
&ldquo賢弟少禮。
坐了。
&rdquo手下擺座位,添盅筷。
周濟坐定。
周瑜問:&ldquo賢弟到此何事?&rdquo&ldquo小弟奉了嫂嫂之命,特來探望哥哥。
&rdquo&ldquo愚兄尚好。
賢弟請用酒。
&rdquo周瑜知道自己的這位老弟胸無點墨,而且傻頭傻腦,出言吐語粗俗不堪,一點不懂禮貌。
諸葛亮坐在對面,聽了要笑話的,連我阿哥的台都要被他坍光。
還是讓他喝酒吧,塞住了他這張嘴巴,可以太平一點。
孔明早已看出,這種人不登大雅之堂,在旁暗暗好笑:原來周瑜有一位這樣的寶貝兄弟,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呆傻無比,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
這種長相、眼神、動作、話音,一看就知道是個道道地地的傻瓜。
很好,我正巧缺少一個替死鬼,請他充當這個角色倒是恰如其分。
妙絕,妙絕!――周濟哪裡想得到,人還剛剛到,酒還未沾唇,腦袋已經被人看中了。
那末,諸葛亮這個做法好象也不太合情合理呀!周瑜和你有仇隙,你應該找周瑜算帳,一人做事一人當嘛,何必要株連不相幹的人呢。
周濟雖然是個傻瓜,可他從來沒有得罪過你,是個不知生死的糊塗蟲,叫他當一個替罪羊。
這在仁義上恐怕有點過份了吧!孔明又想,這可不能說我的心腸硬了,要怪他來得不是時候,挑在大戰前夕、登壇祭風的骨節眼上來,不是送死是什麼呢?因為天一亮就要起東風了,東風一起,周瑜馬上要升帳發令,殺過長江,火燒赤壁。
此地無人照料這傻兄弟,肯定把他帶在軍中。
周瑜一定以為,反正有許多人保護他這大都督,帶個把兄弟在身邊無礙大局。
但是,你周瑜久戰沙場,懂得如何應付戰鬥中種種突變的情況,這個傻裡傻氣的人懂什麼?而且他又絕對不肯安安穩穩地留在船上觀戰的,一定會上岸東闖西逛地去看熱鬧。
在這樣混戰的百萬軍中,聰明人尚且自身難保,他這種呆子不是被吓死,就是被亂刀亂槍劈死。
到那時,大将都有各自的将令沖營奪陣自顧不暇,誰還想得到他?與其死在亂軍之中,屍骨難收,倒不如讓他太太平平死在七星壇上好,還可以為他收屍成殓。
其實,這也是講講而已。
孫、劉勝曹,日後成敵國,隻要是周瑜的親信心腹,諸葛亮都要叫他死的,有什麼仁義可講呢?何況是一個窩囊廢!周濟不來,小兵也要用的,哪裡還顧得上這許多!因為殺人者畢竟還不是他,而是周瑜。
周瑜不下這樣的狠心,那江東的人一個都不會死。
然而,這位公子也真象個定做的殺坯,吃也沒有個吃相。
喝了一口酒,就拚命地揀菜,眼睛象閃電,筷子象雨點,牙齒象磨盤,肚皮象篰筌,要塞得嘴巴裹裹囊囊,舌頭無法轉動,這才趸當咀嚼幾下,然後漲粗了脖子咽下去。
接着再來&hellip&hellip要知道,今天桌上的菜是有界限的:這半邊有葷有素,那半桌盡是素齋,特地為諸葛亮置辦的。
這老弟不管這些,立起身,捋起袖,滿台飛,每個菜都要嘗個遍。
阿哥面前的菜吃遍了,就吃過河界去了。
夾到嘴裡,&ldquo素、素、素&rdquo還要嘀咕――滿嘴的菜,虧得他還辨得出葷素,這個本事比他阿哥大,也是練出來的功夫――連吃了三樣素菜,他覺得奇怪了:怎麼那邊都是素菜?這才發現對面還有一副杯筷。
擡頭一看,咦,一個道士嘛!你看看,偌大一個人坐在那裡,來也這麼久,要搛菜搛到面前才發現呢,是不是一副死坯模樣!――心想,哥哥怎麼跟道士交起朋友來了,還飲酒說話。
問道:&ldquo哥哥,這位道長是哪一個?&rdquo周瑜聽他詢問得這樣不确切,已經開始不耐煩了,當着諸葛亮的面又不便訓責他。
心想,你管你吃就是了,還查三問四幹什麼!面前這個人,别說你根本沒有資格跟他講話,連我都不在他的眼裡。
不過你把他當作道士,有失人家的體面,我倒不得不糾正一。
&ldquo嗳,賢弟休得胡言!這位乃是諸葛孔明軍師,卧龍先生。
上前見過了。
&rdquo周濟雖然是飯桶,因為諸葛亮的名氣實在大,他倒也有所聽聞。
現在阿哥這麼一介紹,忽覺眼前發亮,忙不疊站起身來,恭敬道:&ldquo龍先生在上,周濟有禮。
&rdquo幹脆叫龍先生了。
他覺得什麼諸葛先生,孔明軍師,說起來拗口,聽起來别扭,都太複雜,講不清楚,還是叫龍先生爽快,好講,好記。
孔明也起身回了一禮:&ldquo我道是誰,原來尚瑾兄。
亮還禮了。
&rdquo周瑜對兄弟看看:今天有我坐在這裡,他不敢怠慢,照樣稱你一聲尚瑾兄呢。
周瑜啊,你又弄錯了!這寶貝兄弟哪能受他這聲稱呼呢?諸葛亮叫他一聲兄,他就兇(兄)多吉少,性命難保了。
選定了替死鬼,孔明心稍安。
見時間已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辭:&ldquo都督,亮三次登壇去了。
再見!&rdquo周瑜沒有把諸葛亮的話仔細辨辨味道。
孔明第一次走的時候,說&ldquo回來再見&rdquo,現在這&ldquo回來&rdquo兩字未用,意味着此去不複返了,與你周瑜要在戰場再見。
都督因為兄弟在旁打岔,在動别的腦筋,所以根本沒有注意。
随口應了一聲:&ldquo先生再見。
&rdquo孔明往外走。
周瑜站起身來,把兄弟的一拉:&ldquo賢弟,裡邊請。
&rdquo兩人進了内帳,在床沿上坐定。
周瑜便對周濟說:&ldquo賢弟,愚兄破曹欲用火攻,怎奈缺少東風。
孔明言道,他能呼風喚雨。
今在南屏山套之中建造七星壇一座,向上蒼乞借東風三天。
倘然借不到東風,殆誤軍機,愚兄便要将他問斬。
若能借到東風,更要将他翦除。
然而,此人老謀深算,隻怕被他逃遁了。
賢弟跟他前去,将他緊緊看守,觀察動靜。
&rdquo周瑜真是聰明,想得出叫這傻兄弟去看住諸葛亮。
也不想想,周濟連自己的腦袋都看不牢,怎麼能看住别人?豈不是小雞交給了黃鼠狼。
周瑜以為,孔明善于籠絡人心,自從到此三江,經過與曹兵的兩次水戰以及多方面的接觸,許多文武對他都有好感,對他的處境也頗感同情。
我叫他們去監視,也許他們會賣交情放了他。
隻有交托給自己的新兄弟最可靠,他倆素不相識,也沒有什麼交情可講,絕不會平白無故地放走他。
周濟聽阿哥這麼一講,站起身來就往外跑。
心想,這位龍先生的本事這麼大,能夠呼風喚雨。
我呢,什麼本事也沒有,樣樣都要靠阿哥。
盡管阿哥對我不錯,吃用應有盡有,随心所欲。
可就有那麼一班朋友,老是要取笑我,罵我是飯桶,老面皮,吃糧不管事。
所以,我一直想學一手看家本領,叫他們不敢再蔑視我。
可是,學什麼呢?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合我的意。
讀書吧,腦子不靈;學手藝,太低下;做生意,太麻煩&hellip&hellip隻有吃吃喝喝才是我最擅長的行當。
今天機會來了:這位龍先生會呼風喚雨,倒不如就拜他為師。
學會了這套本領,我可吃香了,人家要點風,要點雨,都得來求我呢!不過要是龍先生不肯收我這個徒弟呢?給他點錢?不行,這種本事是出了錢也買不到的,人家才不在乎呢。
那末,我也要給他一樣出了錢買不到的東西。
給什麼呢?――給頸上的六斤四兩,出了錢無處買的東西。
周濟一想,有了。
方才阿哥說,龍先生借不到風要殺,借得到更要殺,反正都要殺。
這事龍先生肯定不會知道的。
讓我給他說穿了,等于救他一條性命,他一定會謝我救命之恩。
然後我再拜他為師,他就情面難卻,不收也得收了。
――你看,象不象死坯!阿哥叫他去監視,他倒去拜師了。
――周濟打定主意,潑開兩腿,追出營去。
孔明本來走路是四平八穩的,現在心頭有計,故意走得更慢,而且知道這傻瓜一定要追上來的。
因此在邊走邊想:方才我向周瑜告辭時,他心不在焉,若有所思;我剛往外走,他就拉了兄弟往内帳去,分明是講我借東風的事,面授機宜。
而這種傻瓜是最喜歡看熱鬧的,你不叫他來,他也會自己來的。
所以,先生細步慢走地等着他。
周濟很快就追上了,連聲高喊:&ldquo龍先生慢走,周濟來了!&rdquo孔明站定身子,等他到來。
問道:&ldquo尚瑾兄到來何事?&rdquo&ldquo龍先生,你可是前去登壇借風哪?&rdquo&ldquo正是。
&rdquo&ldquo你可知道,借不到東風,我家哥哥便要吹你的腦瓜!&rdquo孔明想,這哪裡會不知道。
他派馬忠守在山套口,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滿不在乎地說:&ldq
那末,周濟今天怎麼會來的呢?他是奉了阿嫂小喬之命,從柴桑都督府到三江口來探望阿哥的。
小喬知道丈夫有咯血之症,經不起煎熬。
現在大敵當前,千斤重擔壓在身上,肯定十分辛勞,不知身體如何。
又明白自己是女流之輩,出門抛頭露面諸多不便,故而叫阿叔代她去看看丈夫。
哪裡這一看代價就大了,一個腦袋看掉了,諸葛亮正在那裡等着他呢!――那時交通不發達,如果是現在的話,周濟就要坐直升飛機了。
即使一般的火車、汽車、輪船也都有班次,可以選擇時間的。
那時的大帆船行起來是沒早沒晚,在時間上是沒有保證的,所以弄到天亮前到達此地。
周瑜雖然對這兄弟很頭痛,但畢竟是同胞手足,既然已經來了,理所當然要接待他。
便吩咐:&ldquo有請。
&rdquo旁邊的孔明納悶起來了:周瑜還有個兄弟,這倒是第一次聽說。
怎麼魯子敬沒有說起過這件事呢?想必是個大高而不妙,不成大器的庸碌之人吧。
周濟騰騰騰騰直達寝帳,到周瑜面前:&ldquo哥哥在上,小弟有禮。
&rdquo唱了個喏。
&ldquo賢弟少禮。
坐了。
&rdquo手下擺座位,添盅筷。
周濟坐定。
周瑜問:&ldquo賢弟到此何事?&rdquo&ldquo小弟奉了嫂嫂之命,特來探望哥哥。
&rdquo&ldquo愚兄尚好。
賢弟請用酒。
&rdquo周瑜知道自己的這位老弟胸無點墨,而且傻頭傻腦,出言吐語粗俗不堪,一點不懂禮貌。
諸葛亮坐在對面,聽了要笑話的,連我阿哥的台都要被他坍光。
還是讓他喝酒吧,塞住了他這張嘴巴,可以太平一點。
孔明早已看出,這種人不登大雅之堂,在旁暗暗好笑:原來周瑜有一位這樣的寶貝兄弟,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呆傻無比,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
這種長相、眼神、動作、話音,一看就知道是個道道地地的傻瓜。
很好,我正巧缺少一個替死鬼,請他充當這個角色倒是恰如其分。
妙絕,妙絕!――周濟哪裡想得到,人還剛剛到,酒還未沾唇,腦袋已經被人看中了。
那末,諸葛亮這個做法好象也不太合情合理呀!周瑜和你有仇隙,你應該找周瑜算帳,一人做事一人當嘛,何必要株連不相幹的人呢。
周濟雖然是個傻瓜,可他從來沒有得罪過你,是個不知生死的糊塗蟲,叫他當一個替罪羊。
這在仁義上恐怕有點過份了吧!孔明又想,這可不能說我的心腸硬了,要怪他來得不是時候,挑在大戰前夕、登壇祭風的骨節眼上來,不是送死是什麼呢?因為天一亮就要起東風了,東風一起,周瑜馬上要升帳發令,殺過長江,火燒赤壁。
此地無人照料這傻兄弟,肯定把他帶在軍中。
周瑜一定以為,反正有許多人保護他這大都督,帶個把兄弟在身邊無礙大局。
但是,你周瑜久戰沙場,懂得如何應付戰鬥中種種突變的情況,這個傻裡傻氣的人懂什麼?而且他又絕對不肯安安穩穩地留在船上觀戰的,一定會上岸東闖西逛地去看熱鬧。
在這樣混戰的百萬軍中,聰明人尚且自身難保,他這種呆子不是被吓死,就是被亂刀亂槍劈死。
到那時,大将都有各自的将令沖營奪陣自顧不暇,誰還想得到他?與其死在亂軍之中,屍骨難收,倒不如讓他太太平平死在七星壇上好,還可以為他收屍成殓。
其實,這也是講講而已。
孫、劉勝曹,日後成敵國,隻要是周瑜的親信心腹,諸葛亮都要叫他死的,有什麼仁義可講呢?何況是一個窩囊廢!周濟不來,小兵也要用的,哪裡還顧得上這許多!因為殺人者畢竟還不是他,而是周瑜。
周瑜不下這樣的狠心,那江東的人一個都不會死。
然而,這位公子也真象個定做的殺坯,吃也沒有個吃相。
喝了一口酒,就拚命地揀菜,眼睛象閃電,筷子象雨點,牙齒象磨盤,肚皮象篰筌,要塞得嘴巴裹裹囊囊,舌頭無法轉動,這才趸當咀嚼幾下,然後漲粗了脖子咽下去。
接着再來&hellip&hellip要知道,今天桌上的菜是有界限的:這半邊有葷有素,那半桌盡是素齋,特地為諸葛亮置辦的。
這老弟不管這些,立起身,捋起袖,滿台飛,每個菜都要嘗個遍。
阿哥面前的菜吃遍了,就吃過河界去了。
夾到嘴裡,&ldquo素、素、素&rdquo還要嘀咕――滿嘴的菜,虧得他還辨得出葷素,這個本事比他阿哥大,也是練出來的功夫――連吃了三樣素菜,他覺得奇怪了:怎麼那邊都是素菜?這才發現對面還有一副杯筷。
擡頭一看,咦,一個道士嘛!你看看,偌大一個人坐在那裡,來也這麼久,要搛菜搛到面前才發現呢,是不是一副死坯模樣!――心想,哥哥怎麼跟道士交起朋友來了,還飲酒說話。
問道:&ldquo哥哥,這位道長是哪一個?&rdquo周瑜聽他詢問得這樣不确切,已經開始不耐煩了,當着諸葛亮的面又不便訓責他。
心想,你管你吃就是了,還查三問四幹什麼!面前這個人,别說你根本沒有資格跟他講話,連我都不在他的眼裡。
不過你把他當作道士,有失人家的體面,我倒不得不糾正一。
&ldquo嗳,賢弟休得胡言!這位乃是諸葛孔明軍師,卧龍先生。
上前見過了。
&rdquo周濟雖然是飯桶,因為諸葛亮的名氣實在大,他倒也有所聽聞。
現在阿哥這麼一介紹,忽覺眼前發亮,忙不疊站起身來,恭敬道:&ldquo龍先生在上,周濟有禮。
&rdquo幹脆叫龍先生了。
他覺得什麼諸葛先生,孔明軍師,說起來拗口,聽起來别扭,都太複雜,講不清楚,還是叫龍先生爽快,好講,好記。
孔明也起身回了一禮:&ldquo我道是誰,原來尚瑾兄。
亮還禮了。
&rdquo周瑜對兄弟看看:今天有我坐在這裡,他不敢怠慢,照樣稱你一聲尚瑾兄呢。
周瑜啊,你又弄錯了!這寶貝兄弟哪能受他這聲稱呼呢?諸葛亮叫他一聲兄,他就兇(兄)多吉少,性命難保了。
選定了替死鬼,孔明心稍安。
見時間已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辭:&ldquo都督,亮三次登壇去了。
再見!&rdquo周瑜沒有把諸葛亮的話仔細辨辨味道。
孔明第一次走的時候,說&ldquo回來再見&rdquo,現在這&ldquo回來&rdquo兩字未用,意味着此去不複返了,與你周瑜要在戰場再見。
都督因為兄弟在旁打岔,在動别的腦筋,所以根本沒有注意。
随口應了一聲:&ldquo先生再見。
&rdquo孔明往外走。
周瑜站起身來,把兄弟的一拉:&ldquo賢弟,裡邊請。
&rdquo兩人進了内帳,在床沿上坐定。
周瑜便對周濟說:&ldquo賢弟,愚兄破曹欲用火攻,怎奈缺少東風。
孔明言道,他能呼風喚雨。
今在南屏山套之中建造七星壇一座,向上蒼乞借東風三天。
倘然借不到東風,殆誤軍機,愚兄便要将他問斬。
若能借到東風,更要将他翦除。
然而,此人老謀深算,隻怕被他逃遁了。
賢弟跟他前去,将他緊緊看守,觀察動靜。
&rdquo周瑜真是聰明,想得出叫這傻兄弟去看住諸葛亮。
也不想想,周濟連自己的腦袋都看不牢,怎麼能看住别人?豈不是小雞交給了黃鼠狼。
周瑜以為,孔明善于籠絡人心,自從到此三江,經過與曹兵的兩次水戰以及多方面的接觸,許多文武對他都有好感,對他的處境也頗感同情。
我叫他們去監視,也許他們會賣交情放了他。
隻有交托給自己的新兄弟最可靠,他倆素不相識,也沒有什麼交情可講,絕不會平白無故地放走他。
周濟聽阿哥這麼一講,站起身來就往外跑。
心想,這位龍先生的本事這麼大,能夠呼風喚雨。
我呢,什麼本事也沒有,樣樣都要靠阿哥。
盡管阿哥對我不錯,吃用應有盡有,随心所欲。
可就有那麼一班朋友,老是要取笑我,罵我是飯桶,老面皮,吃糧不管事。
所以,我一直想學一手看家本領,叫他們不敢再蔑視我。
可是,學什麼呢?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合我的意。
讀書吧,腦子不靈;學手藝,太低下;做生意,太麻煩&hellip&hellip隻有吃吃喝喝才是我最擅長的行當。
今天機會來了:這位龍先生會呼風喚雨,倒不如就拜他為師。
學會了這套本領,我可吃香了,人家要點風,要點雨,都得來求我呢!不過要是龍先生不肯收我這個徒弟呢?給他點錢?不行,這種本事是出了錢也買不到的,人家才不在乎呢。
那末,我也要給他一樣出了錢買不到的東西。
給什麼呢?――給頸上的六斤四兩,出了錢無處買的東西。
周濟一想,有了。
方才阿哥說,龍先生借不到風要殺,借得到更要殺,反正都要殺。
這事龍先生肯定不會知道的。
讓我給他說穿了,等于救他一條性命,他一定會謝我救命之恩。
然後我再拜他為師,他就情面難卻,不收也得收了。
――你看,象不象死坯!阿哥叫他去監視,他倒去拜師了。
――周濟打定主意,潑開兩腿,追出營去。
孔明本來走路是四平八穩的,現在心頭有計,故意走得更慢,而且知道這傻瓜一定要追上來的。
因此在邊走邊想:方才我向周瑜告辭時,他心不在焉,若有所思;我剛往外走,他就拉了兄弟往内帳去,分明是講我借東風的事,面授機宜。
而這種傻瓜是最喜歡看熱鬧的,你不叫他來,他也會自己來的。
所以,先生細步慢走地等着他。
周濟很快就追上了,連聲高喊:&ldquo龍先生慢走,周濟來了!&rdquo孔明站定身子,等他到來。
問道:&ldquo尚瑾兄到來何事?&rdquo&ldquo龍先生,你可是前去登壇借風哪?&rdquo&ldquo正是。
&rdquo&ldquo你可知道,借不到東風,我家哥哥便要吹你的腦瓜!&rdquo孔明想,這哪裡會不知道。
他派馬忠守在山套口,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滿不在乎地說:&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