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周公謹内帳絕食 諸葛亮病榻論醫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倒是麻煩的事情。
不吃藥,病難斷根,又不能把藥硬灌進他的嘴裡。
那怎麼辦? 孔明說:&ldquo都督,此乃氣逆之故也。
故而理當先理其氣,順其勢,然後再用涼藥以治之,則呼吸之間即可疏通,貴體方能複原。
&rdquo 周瑜聽完,轟然起身,對着孔明一躬到底:&ldquo還望先生相助江東一臂之力!&rdquo 魯肅此時對孔明的醫道大感興趣,冷不防周瑜從旁插入了這麼一句話,他眨巴着眼睛在想,治治病怎麼一下子談到了&ldquo相助江東一臂之力&rdquo上面去了呢?牛頭不對馬嘴,簡直文不對題!不過魯肅再一想,喔!因為大都督是我們江東這座大廈的一根正梁,梁斷屋傾。
醫好他的病,就是幫了江東的夭忙。
因為都督要面子,所以轉彎抹角,不肯明說。
其實,孔明與周瑜講了半天,說來說去就是一個&ldquo風&rdquo字。
所謂涼藥,即是指凜凜朔風。
常言道,窮在債上,涼在風上。
周瑜說:&ldquo涼藥雖好,惜乎本督藥不能進&rdquo。
這就是說,大風是有的,可惜我吹不起,一吹,江東難保。
孔明對他說,&ldquo此乃氣逆之敵&rdquo──因為西北風是逆風,當然不能喝,必須&ldquo先理其氣,順其勢&rdquo──氣即是風;先要把這風向糾正過來,使它變成順風;東南風刮得越大越好。
&ldquo則呼吸之間即可疏通。
&rdquo──呼吸的是空氣,空氣流動便是風;風向正了,有了東南風,你的毛病就渙然消失了。
用這風去燒曹營,豈不就萬事太吉了。
周瑜說,既然你全部明白,而且有辦法,那就請你幫幫江東的忙吧。
孔明道:&ldquo都督放心,亮理當效力。
&rdquo說罷,目光對門口的軍醫官一瞥。
意思是:下面我們要談軍事機密了,不能被他們聽見。
周瑜向魯肅使了個眼色。
大夫會意,立即走到門口,對十八位軍醫官說,都督已經化險為夷,脈到病除了,請各位回去休息吧。
衆軍醫想,聽了半天也沒有聽出個名堂來。
算了算了,叫我們走,那就識相點走吧,反正這種本領不是一朝一夕學得會的,有機會再去讨教。
魯肅把帳門關好,回到老地方坐定。
周瑜問孔明道:&ldquo請教先生有何良策?&rdquo 孔明想,事到如今,不能再與他面和心慈了,一切都得由我來擺布。
不管你對我的話信與不信,我一定要擺足架子,因為我要靠這條計上脫身的。
江東面臨着覆國傾城之厄,你周瑜也有身敗名裂之危,不怕你不依我的話辦。
孔明煞有介事地說:&ldquo實不相瞞,亮自幼曾遇異人,傳授三卷奇門遁甲天書,善能呼風喚雨,移山倒海。
而今隻需建一高壇,名曰七星壇。
亮登壇作法,上天表,奏達天廷,向上蒼乞借三日東風。
&rdquo 周瑜想,這個話好象在哪裡聽見過,怎麼這麼耳熟?喔,想起來了。
草船借箭回來之後,魯肅告訴我,說他上了草船之後,同諸葛亮,船開往哪裡。
孔明說,到江心之中,設香案,祝告上蒼,上天表,奏達天廷,請天神天将來幫忙造十萬支箭。
與今天講的一樣。
結果就到曹操那裡去騙了回來。
箭是人工造的,你可以去騙;風是天上來的,曹操那裡借不到,就是真命天子那裡也拿不出,這不是一派胡言亂語麼? 既然你知道他是在瞎說,你就不要相信他了呀!周瑜現在是&ldquo病急亂投醫&rdquo,哪裡肯放棄呢?沒有了東風,他仍舊隻好去死喲!所以隻能&ldquo死馬當作活馬醫&rdquo,抱着僥幸的心情,讓孔明試一試,希望這事情可以變為現實。
他想,孫、劉二國之存亡系于一身,諒必諸葛亮不至于會開這麼大的玩笑的。
他要拆我的爛污,也等于毀滅自己。
再說,借不到東風的話,他的罪名就不是一個殺不殺的問題了:一是戲弄主帥;二是殆誤軍機&hellip&hellip那是非殺不可。
想來孔明為劉備苦心經營的巢穴尚未穩固,總不會恃一時之才,半途而廢吧!如果他确實能借到東風,那何消三日,一日一夜足以将曹臂燒毀。
故而問道:&ldquo先生真有如此的能為麼?&rdquo 孔明鄭重其事地說:&ldquo都督,軍情重大,豈有戲言!&rdquo &ldquo既然如此,東風何消三日,一晝時巳足夠曹賊受用的了。
&rdquo 孔明想,老天要刮三天三夜的風,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非但無權傳喚,而且無法退換,唯一的本事是看和算。
因此答道:&ldquo都督,須知借風至少三天,再少便借不到了。
&rdquo 周瑜想,這老天的脾氣倒也古怪,要麼不借,一借三天三夜。
就象有些古怪脾氣的人一樣。
别人問他借十個、二十個錢,他嫌啰唆,就幹脆拿一吊錢,這樣好記一些。
如果真有三天三夜的東風,那百萬曹兵可以燒它一個精光。
假如請葛亮是騙我呢?到那時木已成舟,我再殺他為時已晚,無濟于事了。
而且殺他的理由還不足。
衆文武肯定要指責我:你這樣一個大活人,怎麼連這點知識都沒有?錢物可以貸,風怎麼可以借呢?分明是諸葛亮的一句戲言,無端捏造,信口雌黃。
你身為都督,竟會不分皂白,拿着雞毛當令箭,還要殺人家的頭,真是可笑之極!周瑜一動腦筋,有了。
我來給他一條令箭。
如果他毫不遲疑地接令,說明他不是開玩笑。
反之,倘若他借不到東風,我殺之有辭矣。
先斬孔明,再圖退兵之計。
都督打定主意,走到行軍床背後。
那裡的令架上插着四十八條令箭,其中三十六條是正令,十二條是密令,按子、醜、寅、卯&hellip&hellip十二地支排列。
通常發令都是用的正令,密令隻是在極少數特殊情況下使用。
周瑜為鄭重起見,特地抽出一條密令,即十二條令中的第一條,子令。
然後來到孔明面前:&ldquo軍師,本督付爾将令一支,督造七星壇;向上蒼乞借三日東風。
其功非小!&rdquo &ldquo遵命。
&rdquo 孔明接過令箭,暗暗高興:多謝多謝!你真慷慨太方,一條令箭就好比曹操一半家當,都送給了我,自己一點不留。
小輩英雄成了大丈夫了。
沒有令箭,東風照樣可以借的。
有了東風,燒毀曹操的連環舟和水、陸兩營是容易的,而要攻下他的糧寨,就要憑你這條箭。
一條令箭換取曹操的一百六十萬石軍糧,這種生意是一本萬利。
本當皇叔倉廪空虛,有了這些大糧,本錢就足了。
明天早晨東風一起,你周瑜定然忙得不可開交,馬上要書寫密劄,升帳發令,整饬出兵,軍務繁忙,自顧不暇,肯定不會想起還有這條令箭未曾收回。
因為你發的都是正令,密令用不着的,自然遺忘幹淨。
當然,日子長了,你也會發覺的,就要宣布這條令箭作廢。
但是,我明天早晨把它帶出去,用過之後,當天下半夜就要送回來的。
等你看到,已經悔之奠及,抱恨不盡矣。
周瑜見他泰然無事地接過令箭,自己也放了心。
心想,即使東風借不着,我就拿一條令箭來換你一顆腦袋,哪怕到時候我再自盡,有你伏龍作為殉葬,我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便問:&ldquo請問先生,東風何時能夠借到?&rdquo 孔明想,這個具體時間,我是算了又算,反複推敲,已經十分準确。
東風從明天──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清晨辰時初刻起,刮到廿三,丙寅日早上卯時末止,實實足足三天三夜。
但是,天機不可洩露。
一旦被你知道,你就不需要我在此&ldquo登壇作法&rdquo了,必定在東風将起未起之時,調兵遣将,把七星壇團團包圍,那我還能脫離是非之地嗎?所以,隻能和你說得含糊其詞,模棱兩可:&ldquo都督,東風何日降臨,目下尚難預測。
天廷之上千變萬化,快時則快,遲時則遲,并無一定之規。
總之,需待亮三次登壇已畢,才得借來東風。
。
周瑜想,對的,天有不測風雲,人作不了天的主。
你三次登壇需要多少時間?第三次登壇結束後,東風是否會來呢?都不清楚。
天上也和人間一樣,辦事效率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饅,沒有規定的。
那就沒有辦法了。
又問:&ldquo先生,這七星壇築于何處?&rdquo 孔明想,這地點我也早已選擇好。
上次去曹營借箭,是從西邊的西山江邊出發的,因為那裡離赤壁最近。
稱到借東風,就要放到東頭南屏山下的南屏江邊了,離劉皇叔的樊口山最近,逃回去也最方便。
這一點是不能告訴你的。
如果我現在直截了當地說,把七星壇築在南屏山,你必然起疑:未經察看,怎麼已經知道那兒借風最合适了呢?定有文章。
你一疑心,就要派兵把守各處關卡,我又插翅難飛了。
因此孔明答道:&ldquo都督,築壇之處定要依山傍水,又要生地赤土。
目下亮亦未知何處為宜。
需要少停停四下踏勘之後,方能選定。
&rdquo 周瑜不知底裡,信以為真地說道:&ldquo有勞先生了!&rdquo 孔明起身道:&ldquo都督,軍情緊急,事不宜遲,亮即刻便去勘察地形,告退了。
&rdquo &ldquo先生請便。
&rdquo 孔明拱手退出内帳,自去準備。
正是:築台惜風欺愚人,劫糧趁火富漁翁。
欲知孔明如何借東風,且看下回分解。
不吃藥,病難斷根,又不能把藥硬灌進他的嘴裡。
那怎麼辦? 孔明說:&ldquo都督,此乃氣逆之故也。
故而理當先理其氣,順其勢,然後再用涼藥以治之,則呼吸之間即可疏通,貴體方能複原。
&rdquo 周瑜聽完,轟然起身,對着孔明一躬到底:&ldquo還望先生相助江東一臂之力!&rdquo 魯肅此時對孔明的醫道大感興趣,冷不防周瑜從旁插入了這麼一句話,他眨巴着眼睛在想,治治病怎麼一下子談到了&ldquo相助江東一臂之力&rdquo上面去了呢?牛頭不對馬嘴,簡直文不對題!不過魯肅再一想,喔!因為大都督是我們江東這座大廈的一根正梁,梁斷屋傾。
醫好他的病,就是幫了江東的夭忙。
因為都督要面子,所以轉彎抹角,不肯明說。
其實,孔明與周瑜講了半天,說來說去就是一個&ldquo風&rdquo字。
所謂涼藥,即是指凜凜朔風。
常言道,窮在債上,涼在風上。
周瑜說:&ldquo涼藥雖好,惜乎本督藥不能進&rdquo。
這就是說,大風是有的,可惜我吹不起,一吹,江東難保。
孔明對他說,&ldquo此乃氣逆之敵&rdquo──因為西北風是逆風,當然不能喝,必須&ldquo先理其氣,順其勢&rdquo──氣即是風;先要把這風向糾正過來,使它變成順風;東南風刮得越大越好。
&ldquo則呼吸之間即可疏通。
&rdquo──呼吸的是空氣,空氣流動便是風;風向正了,有了東南風,你的毛病就渙然消失了。
用這風去燒曹營,豈不就萬事太吉了。
周瑜說,既然你全部明白,而且有辦法,那就請你幫幫江東的忙吧。
孔明道:&ldquo都督放心,亮理當效力。
&rdquo說罷,目光對門口的軍醫官一瞥。
意思是:下面我們要談軍事機密了,不能被他們聽見。
周瑜向魯肅使了個眼色。
大夫會意,立即走到門口,對十八位軍醫官說,都督已經化險為夷,脈到病除了,請各位回去休息吧。
衆軍醫想,聽了半天也沒有聽出個名堂來。
算了算了,叫我們走,那就識相點走吧,反正這種本領不是一朝一夕學得會的,有機會再去讨教。
魯肅把帳門關好,回到老地方坐定。
周瑜問孔明道:&ldquo請教先生有何良策?&rdquo 孔明想,事到如今,不能再與他面和心慈了,一切都得由我來擺布。
不管你對我的話信與不信,我一定要擺足架子,因為我要靠這條計上脫身的。
江東面臨着覆國傾城之厄,你周瑜也有身敗名裂之危,不怕你不依我的話辦。
孔明煞有介事地說:&ldquo實不相瞞,亮自幼曾遇異人,傳授三卷奇門遁甲天書,善能呼風喚雨,移山倒海。
而今隻需建一高壇,名曰七星壇。
亮登壇作法,上天表,奏達天廷,向上蒼乞借三日東風。
&rdquo 周瑜想,這個話好象在哪裡聽見過,怎麼這麼耳熟?喔,想起來了。
草船借箭回來之後,魯肅告訴我,說他上了草船之後,同諸葛亮,船開往哪裡。
孔明說,到江心之中,設香案,祝告上蒼,上天表,奏達天廷,請天神天将來幫忙造十萬支箭。
與今天講的一樣。
結果就到曹操那裡去騙了回來。
箭是人工造的,你可以去騙;風是天上來的,曹操那裡借不到,就是真命天子那裡也拿不出,這不是一派胡言亂語麼? 既然你知道他是在瞎說,你就不要相信他了呀!周瑜現在是&ldquo病急亂投醫&rdquo,哪裡肯放棄呢?沒有了東風,他仍舊隻好去死喲!所以隻能&ldquo死馬當作活馬醫&rdquo,抱着僥幸的心情,讓孔明試一試,希望這事情可以變為現實。
他想,孫、劉二國之存亡系于一身,諒必諸葛亮不至于會開這麼大的玩笑的。
他要拆我的爛污,也等于毀滅自己。
再說,借不到東風的話,他的罪名就不是一個殺不殺的問題了:一是戲弄主帥;二是殆誤軍機&hellip&hellip那是非殺不可。
想來孔明為劉備苦心經營的巢穴尚未穩固,總不會恃一時之才,半途而廢吧!如果他确實能借到東風,那何消三日,一日一夜足以将曹臂燒毀。
故而問道:&ldquo先生真有如此的能為麼?&rdquo 孔明鄭重其事地說:&ldquo都督,軍情重大,豈有戲言!&rdquo &ldquo既然如此,東風何消三日,一晝時巳足夠曹賊受用的了。
&rdquo 孔明想,老天要刮三天三夜的風,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非但無權傳喚,而且無法退換,唯一的本事是看和算。
因此答道:&ldquo都督,須知借風至少三天,再少便借不到了。
&rdquo 周瑜想,這老天的脾氣倒也古怪,要麼不借,一借三天三夜。
就象有些古怪脾氣的人一樣。
别人問他借十個、二十個錢,他嫌啰唆,就幹脆拿一吊錢,這樣好記一些。
如果真有三天三夜的東風,那百萬曹兵可以燒它一個精光。
假如請葛亮是騙我呢?到那時木已成舟,我再殺他為時已晚,無濟于事了。
而且殺他的理由還不足。
衆文武肯定要指責我:你這樣一個大活人,怎麼連這點知識都沒有?錢物可以貸,風怎麼可以借呢?分明是諸葛亮的一句戲言,無端捏造,信口雌黃。
你身為都督,竟會不分皂白,拿着雞毛當令箭,還要殺人家的頭,真是可笑之極!周瑜一動腦筋,有了。
我來給他一條令箭。
如果他毫不遲疑地接令,說明他不是開玩笑。
反之,倘若他借不到東風,我殺之有辭矣。
先斬孔明,再圖退兵之計。
都督打定主意,走到行軍床背後。
那裡的令架上插着四十八條令箭,其中三十六條是正令,十二條是密令,按子、醜、寅、卯&hellip&hellip十二地支排列。
通常發令都是用的正令,密令隻是在極少數特殊情況下使用。
周瑜為鄭重起見,特地抽出一條密令,即十二條令中的第一條,子令。
然後來到孔明面前:&ldquo軍師,本督付爾将令一支,督造七星壇;向上蒼乞借三日東風。
其功非小!&rdquo &ldquo遵命。
&rdquo 孔明接過令箭,暗暗高興:多謝多謝!你真慷慨太方,一條令箭就好比曹操一半家當,都送給了我,自己一點不留。
小輩英雄成了大丈夫了。
沒有令箭,東風照樣可以借的。
有了東風,燒毀曹操的連環舟和水、陸兩營是容易的,而要攻下他的糧寨,就要憑你這條箭。
一條令箭換取曹操的一百六十萬石軍糧,這種生意是一本萬利。
本當皇叔倉廪空虛,有了這些大糧,本錢就足了。
明天早晨東風一起,你周瑜定然忙得不可開交,馬上要書寫密劄,升帳發令,整饬出兵,軍務繁忙,自顧不暇,肯定不會想起還有這條令箭未曾收回。
因為你發的都是正令,密令用不着的,自然遺忘幹淨。
當然,日子長了,你也會發覺的,就要宣布這條令箭作廢。
但是,我明天早晨把它帶出去,用過之後,當天下半夜就要送回來的。
等你看到,已經悔之奠及,抱恨不盡矣。
周瑜見他泰然無事地接過令箭,自己也放了心。
心想,即使東風借不着,我就拿一條令箭來換你一顆腦袋,哪怕到時候我再自盡,有你伏龍作為殉葬,我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便問:&ldquo請問先生,東風何時能夠借到?&rdquo 孔明想,這個具體時間,我是算了又算,反複推敲,已經十分準确。
東風從明天──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清晨辰時初刻起,刮到廿三,丙寅日早上卯時末止,實實足足三天三夜。
但是,天機不可洩露。
一旦被你知道,你就不需要我在此&ldquo登壇作法&rdquo了,必定在東風将起未起之時,調兵遣将,把七星壇團團包圍,那我還能脫離是非之地嗎?所以,隻能和你說得含糊其詞,模棱兩可:&ldquo都督,東風何日降臨,目下尚難預測。
天廷之上千變萬化,快時則快,遲時則遲,并無一定之規。
總之,需待亮三次登壇已畢,才得借來東風。
。
周瑜想,對的,天有不測風雲,人作不了天的主。
你三次登壇需要多少時間?第三次登壇結束後,東風是否會來呢?都不清楚。
天上也和人間一樣,辦事效率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饅,沒有規定的。
那就沒有辦法了。
又問:&ldquo先生,這七星壇築于何處?&rdquo 孔明想,這地點我也早已選擇好。
上次去曹營借箭,是從西邊的西山江邊出發的,因為那裡離赤壁最近。
稱到借東風,就要放到東頭南屏山下的南屏江邊了,離劉皇叔的樊口山最近,逃回去也最方便。
這一點是不能告訴你的。
如果我現在直截了當地說,把七星壇築在南屏山,你必然起疑:未經察看,怎麼已經知道那兒借風最合适了呢?定有文章。
你一疑心,就要派兵把守各處關卡,我又插翅難飛了。
因此孔明答道:&ldquo都督,築壇之處定要依山傍水,又要生地赤土。
目下亮亦未知何處為宜。
需要少停停四下踏勘之後,方能選定。
&rdquo 周瑜不知底裡,信以為真地說道:&ldquo有勞先生了!&rdquo 孔明起身道:&ldquo都督,軍情緊急,事不宜遲,亮即刻便去勘察地形,告退了。
&rdquo &ldquo先生請便。
&rdquo 孔明拱手退出内帳,自去準備。
正是:築台惜風欺愚人,劫糧趁火富漁翁。
欲知孔明如何借東風,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