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周公謹内帳絕食 諸葛亮病榻論醫
關燈
小
中
大
商纣王寵愛他的妃子妲己,聽了這女人的話,禍國殃民。
當時,獨立朝綱的聞太師──三隻眼的──一再向纣王指出:妲己是個妖精。
纣王不信。
聞太師說,她是妖是人,我隻要一切脈就可見分曉。
纣王說,我的愛姬怎能讓你臣子診脈?三隻眼說,不妨,可以懸絲放脈。
結果,聞太師的三個指頭按到帶子上,診出妲己果真是妖精。
聞太師的中間那隻眼睛&ldquo唰&rsquo地睜開來,妲己頓時現出原形。
魯肅想,我原以為這種說法都是無稽之談,不足為信的。
卻不料真有牽線診脈之事,眼前的諸葛亮就會這套本事。
那我一個活人總比一根帶子好吧,而且距離近,肯定傳過來的脈象更加清晰、準确。
他便在床沿中間一坐,左手捏住周瑜的手腕,右手伸給孔明。
諸葛亮叫手下掇了張椅子過來,在魯肅的對面坐定,擱起了二郎腿,讓魯肅的手枕在自己的腿上。
孔明一手執羽扇,一手用三個指頭按到魯肅的&ldquo寸、關、尺&rdquo上,雙眼微合,真的給魯肅診起脈來。
&rdquo 門口的十八個軍醫看得驚歎不已。
心想,懸絲放脈我們也隻是聽說,從未見過哪個同行或前輩有此本領,想不到諸葛亮這非正式的醫生倒掌握了這手絕招。
等他看好病出來,一定要投張名帖,拜他為師。
──他們倒想學牽線診脈了。
哪知全是鬼把戲。
不過,諸葛亮确實是懂醫道的,否則他後來怎會發明卧龍丹和諸葛行軍散呢?孔明一診魯肅的脈搏,感到踱頭六脈調和,氣血非常健旺。
心想,他老是那麼急煞,身體倒未曾急壞。
大約是他性格開朗,胸襟寬廣之故&hellip&hellip 突然,魯肅的上身和兩臂不住地左右牽動起來。
孔明說,你幹什麼?不要動呀! 魯肅說,我想,這樣動動,可以使大都督的脈息傳得快一些。
周瑜想,你這踱頭真是傻瓜!被人家當玩具耍,還要那麼起勁! 孔明也差一點笑出來:你這助手太賣力了。
我診脈是假,目的是要等周瑜回過頭來,把手心裡的十六個字給他看。
你倒那麼認真。
便說,你用不着動的,動了反而脈象要紊亂,它自己會傳過來的。
但是,魯肅的性格是閑不住的。
身體不能動,他的嘴巴忙起來了,否則悶得慌,而且心又急,&ldquo軍師,都督的脈息可曾診到?&rdquo 孔明點點頭。
&ldquo軍師,你不要搞錯了!&rdquo──不要把我的脈搏當作了都督的。
&ldquo大夫放心。
&rdquo &ldquo那末,都督的脈象怎樣?&rdquo &ldquo脈如遊絲。
&rdquo 所謂脈如遊絲,即脈搏非常微弱,好象有,好象沒有。
意味着病人不久人世了。
魯肅聞言,吃了一驚。
&ldquo軍師,脈如遊絲,此乃必死之症哪!&rdquo &ldquo正是。
&rdquo 周瑜想,你去聽他胡說八道!什麼脈如遊絲,我自己知道,根本沒有毛病。
諸葛亮存心來觸觸我的黴頭,要想把我咒死。
門口這班軍醫官聽到孔明這句話,大家都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意思是:怎麼會有這種不懂人情世故的郎中的?病人情況危急,隻能在背地裡同家眷講,對其本人一定要以好言寬慰的,&ldquo不要緊的,這個毛病來得兇,去得也快的。
這三帖藥吃下去,保你見效;最多轉一次方,一定大有起色。
&rdquo病人心情一爽朗,毛病或許還有治愈的希望。
哪有當了病人的面說他脈如遊絲的?人家投有毛病也要被你吓出病來,病重的當場就會被你吓死!既然你的醫術對于我們來說是高深難測的,怎麼連這點最起碼的遭理都不懂呢?所以,大家都在搖頭、撇嘴。
魯肅看到他們這種神态,心想,你們懂什麼!諸葛亮這種醫生與衆不同。
他隻要給病人診一診脈,毛病馬上可以愈可。
藥都不需要吃的。
所以,他哪怕把病情說得再兇險也不要緊的。
你們怎麼能用一般的常規來衡量他呢,真是臧倉毀孟子,陽貨輕仲尼!魯大夫替孔明打抱不平了,故意提高了嗓門說:&ldquo軍師,你要脈到病除!&rdquo &ldquo大夫隻管放心。
&rdquo 孔明嘴上這樣講,心裡在想,隻要周瑜看到我手心中十六個字,我保他馬上活蹦亂跳,再也躺不住床上了。
但是,他的頭一動也不動,就是不肯回過來看一看,我這樣診脈,診到明天也診不好的。
這班軍醫一聽,又覺得新奇得很。
心想,什麼,脈到病除?這句話又是第一次聽見。
今天的新鮮事情層出不窮,應接不暇。
真是大開眼界,大長見識。
魯肅見他們面面相觑,十分驚訝,他心中很是得意,又問孔明:&ldquo軍師,下官聞得,醫家有割股之心,此言然否?&rdquo &ldquo非也。
忠臣孝子,當用良藥以治之;奸臣賊子,便将毒藥以攻之。
華佗醫周泰,為其忠;吉平毒曹操,因其奸,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rdquo一般來說,醫生是應該救死扶傷,一切為病家着想的。
但孔明認為,不可一概而論,對那些奸臣賊子,哪怕他金銀堆滿,你也不應該給他治,甚至要趁機将他毒死,相反,遇忠臣孝子,即使他分文全無,你也應該送醫送藥,必要時可以割股。
這才是醫家真正的仁義。
魯肅一聽倒有點急了。
他想,你與大都督是冤家,别趁此機會下些毒藥害死都督。
老實人連忙把話說在前面:&ldquo軍師,我家都督乃是忠臣,須用良藥。
&rdquo 周瑜想,要你那樣的着急幹什麼,我已準備死了,任何藥都不吃,尤其諸葛亮的藥,我看都不要看。
魯肅再一想,嗳!我怎麼又忘了?諸葛亮根本用不着藥的,他是脈到病除。
魯肅坐着無聊,沒話找活說:&ldquo軍師,下官倒要請教這醫學之道。
&rdquo 孔明想,好。
我們三人名為診脈,一個都不作聲,光這樣悶坐着沒意思,都象泥塑木雕似的。
你魯肅喜動不喜靜,我就借你這個話頭,話中夾帶些因頭绐周瑜,叫他把頭别轉來。
這叫打破水缸滲過去。
因此回答道:&ldquo大夫聽了。
這醫學之道,恰與為将之道相仿。
故而方才本軍師言道,&lsquo不精醫道,也不可為将&rsquo。
&rdquo &ldquo乞道其詳!&rdquo &ldquo有道是,用藥宛如用兵,用兵恰似用藥。
既要對症而下,又要面面俱到。
倘若顧此失彼,一劑藥中缺少一味至關緊要之良藥,則處方雖好,全然無效。
&rdquo 魯肅覺得孔明把用藥和用兵互相比喻,很有哲理。
他想,大凡郎中為病人診治,非但要摸透病源,而且還要顧念全身,不能以小失大,要辯證論治;用藥要主輔相配,輕重适量,切不可避重就輕。
如果一張方子上少用一味關鍵的藥,其它的藥就等于白吃,甚至斷送病人的性命。
其實,孔明的話是一語雙關,既是講醫道,又在說軍事。
周瑜和魯肅兩人想法不同,對孔明的話隻得各取所需。
孔明暗暗告誡周瑜:你經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分析,得出了用火攻破曹兵的結論,這是無可猜疑的,說明你的診斷是準确的。
查出病症,你連續用了反間計、苦肉計、詐降計、連環計,一一大功告成,這張方子開得也算對症下藥的。
但是,單單用這幾味藥要想治愈百萬曹兵和連環舟這樣的心腹大患,其藥力還遠遠不夠,還缺乏一味猛藥──東南風。
因此,你開出的這張方子,隻可治療那些癬疥小瘡。
這對于曹操來說,好比牯牛身上拔了一根毛。
周瑜懂不懂?哪有不懂之理!雖說他的本領稱不上天下奇才,但他志大識廣,才高學深,&ldquo小輩英雄&rdquo聞名天下。
況且孔明故意以言語挑逗他,他豈會不知這弦外之音?孔明說&ldquo學醫之道,恰與為将之道相仿&rdquo,&ldquo用藥宛如用兵&rdquo,周瑜一聽就知道他是在以談醫為名而暗喻軍事。
所以聽得格外仔細。
聽完這番話,一辨昧道,覺得話中有話,既不是在魯肅面前大談醫經是故弄玄虛,大吹牛皮,也不象要在我為難之際奚落我,揭我之短,而是想和我推心置腹地論說正經事。
此時周瑜料定孔明已經覺察了自己的心病,吐血也為此故,即沒有東風也就根本用不上火攻。
不過,縱使你神機妙算,把我的心思一一猜透,那又有什麼用呢?人家稱你&ldquo卧龍&rdquo、&ldquo伏龍&rdquo,可惜不是真正的龍,不會呼風喚雨。
行風走雨乃是天公的事情,人力是無法操控的。
所以周瑜的頭動也不動。
諸葛亮說完,對周瑜一看,象僵屍一具,無動于衷。
心想,我既然可以說出你的病因來,又特地闖進内帳給你看病,那當然是有了辦法才來的啰。
你怎麼老是不吭聲,又要把我弄尴尬在這裡? 幸虧旁邊的魯肅是個熱心人,最怕冷場。
剛才幾句話聽得他津津有味,不厭其煩問道:&ldquo軍師,請問你可曾與人治過病哪?&rdquo &ldquo大夫多問了。
倘然這許多年來從未與人醫治疾病,這醫道學來何用?&rdquo 孔明一面講,一邊還在動腦筋:如何利用他的這句話,旁敲側擊,來點撥點撥周瑜?一想,有了。
便對着魯肅言道:&ldquo大夫,非是本軍師誇口,亮醫治
當時,獨立朝綱的聞太師──三隻眼的──一再向纣王指出:妲己是個妖精。
纣王不信。
聞太師說,她是妖是人,我隻要一切脈就可見分曉。
纣王說,我的愛姬怎能讓你臣子診脈?三隻眼說,不妨,可以懸絲放脈。
結果,聞太師的三個指頭按到帶子上,診出妲己果真是妖精。
聞太師的中間那隻眼睛&ldquo唰&rsquo地睜開來,妲己頓時現出原形。
魯肅想,我原以為這種說法都是無稽之談,不足為信的。
卻不料真有牽線診脈之事,眼前的諸葛亮就會這套本事。
那我一個活人總比一根帶子好吧,而且距離近,肯定傳過來的脈象更加清晰、準确。
他便在床沿中間一坐,左手捏住周瑜的手腕,右手伸給孔明。
諸葛亮叫手下掇了張椅子過來,在魯肅的對面坐定,擱起了二郎腿,讓魯肅的手枕在自己的腿上。
孔明一手執羽扇,一手用三個指頭按到魯肅的&ldquo寸、關、尺&rdquo上,雙眼微合,真的給魯肅診起脈來。
&rdquo 門口的十八個軍醫看得驚歎不已。
心想,懸絲放脈我們也隻是聽說,從未見過哪個同行或前輩有此本領,想不到諸葛亮這非正式的醫生倒掌握了這手絕招。
等他看好病出來,一定要投張名帖,拜他為師。
──他們倒想學牽線診脈了。
哪知全是鬼把戲。
不過,諸葛亮确實是懂醫道的,否則他後來怎會發明卧龍丹和諸葛行軍散呢?孔明一診魯肅的脈搏,感到踱頭六脈調和,氣血非常健旺。
心想,他老是那麼急煞,身體倒未曾急壞。
大約是他性格開朗,胸襟寬廣之故&hellip&hellip 突然,魯肅的上身和兩臂不住地左右牽動起來。
孔明說,你幹什麼?不要動呀! 魯肅說,我想,這樣動動,可以使大都督的脈息傳得快一些。
周瑜想,你這踱頭真是傻瓜!被人家當玩具耍,還要那麼起勁! 孔明也差一點笑出來:你這助手太賣力了。
我診脈是假,目的是要等周瑜回過頭來,把手心裡的十六個字給他看。
你倒那麼認真。
便說,你用不着動的,動了反而脈象要紊亂,它自己會傳過來的。
但是,魯肅的性格是閑不住的。
身體不能動,他的嘴巴忙起來了,否則悶得慌,而且心又急,&ldquo軍師,都督的脈息可曾診到?&rdquo 孔明點點頭。
&ldquo軍師,你不要搞錯了!&rdquo──不要把我的脈搏當作了都督的。
&ldquo大夫放心。
&rdquo &ldquo那末,都督的脈象怎樣?&rdquo &ldquo脈如遊絲。
&rdquo 所謂脈如遊絲,即脈搏非常微弱,好象有,好象沒有。
意味着病人不久人世了。
魯肅聞言,吃了一驚。
&ldquo軍師,脈如遊絲,此乃必死之症哪!&rdquo &ldquo正是。
&rdquo 周瑜想,你去聽他胡說八道!什麼脈如遊絲,我自己知道,根本沒有毛病。
諸葛亮存心來觸觸我的黴頭,要想把我咒死。
門口這班軍醫官聽到孔明這句話,大家都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意思是:怎麼會有這種不懂人情世故的郎中的?病人情況危急,隻能在背地裡同家眷講,對其本人一定要以好言寬慰的,&ldquo不要緊的,這個毛病來得兇,去得也快的。
這三帖藥吃下去,保你見效;最多轉一次方,一定大有起色。
&rdquo病人心情一爽朗,毛病或許還有治愈的希望。
哪有當了病人的面說他脈如遊絲的?人家投有毛病也要被你吓出病來,病重的當場就會被你吓死!既然你的醫術對于我們來說是高深難測的,怎麼連這點最起碼的遭理都不懂呢?所以,大家都在搖頭、撇嘴。
魯肅看到他們這種神态,心想,你們懂什麼!諸葛亮這種醫生與衆不同。
他隻要給病人診一診脈,毛病馬上可以愈可。
藥都不需要吃的。
所以,他哪怕把病情說得再兇險也不要緊的。
你們怎麼能用一般的常規來衡量他呢,真是臧倉毀孟子,陽貨輕仲尼!魯大夫替孔明打抱不平了,故意提高了嗓門說:&ldquo軍師,你要脈到病除!&rdquo &ldquo大夫隻管放心。
&rdquo 孔明嘴上這樣講,心裡在想,隻要周瑜看到我手心中十六個字,我保他馬上活蹦亂跳,再也躺不住床上了。
但是,他的頭一動也不動,就是不肯回過來看一看,我這樣診脈,診到明天也診不好的。
這班軍醫一聽,又覺得新奇得很。
心想,什麼,脈到病除?這句話又是第一次聽見。
今天的新鮮事情層出不窮,應接不暇。
真是大開眼界,大長見識。
魯肅見他們面面相觑,十分驚訝,他心中很是得意,又問孔明:&ldquo軍師,下官聞得,醫家有割股之心,此言然否?&rdquo &ldquo非也。
忠臣孝子,當用良藥以治之;奸臣賊子,便将毒藥以攻之。
華佗醫周泰,為其忠;吉平毒曹操,因其奸,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rdquo一般來說,醫生是應該救死扶傷,一切為病家着想的。
但孔明認為,不可一概而論,對那些奸臣賊子,哪怕他金銀堆滿,你也不應該給他治,甚至要趁機将他毒死,相反,遇忠臣孝子,即使他分文全無,你也應該送醫送藥,必要時可以割股。
這才是醫家真正的仁義。
魯肅一聽倒有點急了。
他想,你與大都督是冤家,别趁此機會下些毒藥害死都督。
老實人連忙把話說在前面:&ldquo軍師,我家都督乃是忠臣,須用良藥。
&rdquo 周瑜想,要你那樣的着急幹什麼,我已準備死了,任何藥都不吃,尤其諸葛亮的藥,我看都不要看。
魯肅再一想,嗳!我怎麼又忘了?諸葛亮根本用不着藥的,他是脈到病除。
魯肅坐着無聊,沒話找活說:&ldquo軍師,下官倒要請教這醫學之道。
&rdquo 孔明想,好。
我們三人名為診脈,一個都不作聲,光這樣悶坐着沒意思,都象泥塑木雕似的。
你魯肅喜動不喜靜,我就借你這個話頭,話中夾帶些因頭绐周瑜,叫他把頭别轉來。
這叫打破水缸滲過去。
因此回答道:&ldquo大夫聽了。
這醫學之道,恰與為将之道相仿。
故而方才本軍師言道,&lsquo不精醫道,也不可為将&rsquo。
&rdquo &ldquo乞道其詳!&rdquo &ldquo有道是,用藥宛如用兵,用兵恰似用藥。
既要對症而下,又要面面俱到。
倘若顧此失彼,一劑藥中缺少一味至關緊要之良藥,則處方雖好,全然無效。
&rdquo 魯肅覺得孔明把用藥和用兵互相比喻,很有哲理。
他想,大凡郎中為病人診治,非但要摸透病源,而且還要顧念全身,不能以小失大,要辯證論治;用藥要主輔相配,輕重适量,切不可避重就輕。
如果一張方子上少用一味關鍵的藥,其它的藥就等于白吃,甚至斷送病人的性命。
其實,孔明的話是一語雙關,既是講醫道,又在說軍事。
周瑜和魯肅兩人想法不同,對孔明的話隻得各取所需。
孔明暗暗告誡周瑜:你經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分析,得出了用火攻破曹兵的結論,這是無可猜疑的,說明你的診斷是準确的。
查出病症,你連續用了反間計、苦肉計、詐降計、連環計,一一大功告成,這張方子開得也算對症下藥的。
但是,單單用這幾味藥要想治愈百萬曹兵和連環舟這樣的心腹大患,其藥力還遠遠不夠,還缺乏一味猛藥──東南風。
因此,你開出的這張方子,隻可治療那些癬疥小瘡。
這對于曹操來說,好比牯牛身上拔了一根毛。
周瑜懂不懂?哪有不懂之理!雖說他的本領稱不上天下奇才,但他志大識廣,才高學深,&ldquo小輩英雄&rdquo聞名天下。
況且孔明故意以言語挑逗他,他豈會不知這弦外之音?孔明說&ldquo學醫之道,恰與為将之道相仿&rdquo,&ldquo用藥宛如用兵&rdquo,周瑜一聽就知道他是在以談醫為名而暗喻軍事。
所以聽得格外仔細。
聽完這番話,一辨昧道,覺得話中有話,既不是在魯肅面前大談醫經是故弄玄虛,大吹牛皮,也不象要在我為難之際奚落我,揭我之短,而是想和我推心置腹地論說正經事。
此時周瑜料定孔明已經覺察了自己的心病,吐血也為此故,即沒有東風也就根本用不上火攻。
不過,縱使你神機妙算,把我的心思一一猜透,那又有什麼用呢?人家稱你&ldquo卧龍&rdquo、&ldquo伏龍&rdquo,可惜不是真正的龍,不會呼風喚雨。
行風走雨乃是天公的事情,人力是無法操控的。
所以周瑜的頭動也不動。
諸葛亮說完,對周瑜一看,象僵屍一具,無動于衷。
心想,我既然可以說出你的病因來,又特地闖進内帳給你看病,那當然是有了辦法才來的啰。
你怎麼老是不吭聲,又要把我弄尴尬在這裡? 幸虧旁邊的魯肅是個熱心人,最怕冷場。
剛才幾句話聽得他津津有味,不厭其煩問道:&ldquo軍師,請問你可曾與人治過病哪?&rdquo &ldquo大夫多問了。
倘然這許多年來從未與人醫治疾病,這醫道學來何用?&rdquo 孔明一面講,一邊還在動腦筋:如何利用他的這句話,旁敲側擊,來點撥點撥周瑜?一想,有了。
便對着魯肅言道:&ldquo大夫,非是本軍師誇口,亮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