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龐統眦裂脫死罪 徐庶相面得生機
關燈
小
中
大
意,把龐士元視為知己。
心想,何不趁此飲酒之際,再向他讨教一些軍機大事:問道:&ldquo風雛先生,你看老夫的用兵如何?&rdquo 龐統想,我雖然是來給你上當的,但也不是樣樣都可以說假話的,某些方面也要講些貨真價實的話。
這樣,真真假假,他才會信服。
便答道:&ldquo丞相的用兵嘛,一向重将輕兵。
有道是,千軍易得,一将難求。
殊不知自古以來,無兵無卒何以成伍,用兵豈能不重兵卒。
便看目下,水軍弟兄身患疾病,丞相不思良策。
若無貧道這條連環之計,怎能麾師江東?&rdquo 曹操想,看來你這個人還算誠實,有一說一,不喜歡獻媚,說出話來有條有理,振振有詞。
我對大将十分愛惜,而認為小兵無足輕重。
但是打起仗來,畢竟要靠三軍拚命。
龐統雖然同我初次接觸,卻已經一針見血地看到了我的症結,就象名醫診脈一樣娴熟。
又問:&ldquo那末請問先生,周郎用兵如何?&rdquo &ldquo以貧道看來,周公瑾不愧小輩英雄,兵法精通,尤善水戰。
然而,周郎與丞相恰恰相反,他善于用兵,而不能服将。
因其少年得志,自負其能,恃才傲物,獨斷專行,好大喜功,乃至貪他人之功據為己有,故而,江東宿将無不怨恨在心,将帥不睦,由來已久。
長此以往,必生變故。
&rdquo 曹操聽了,心想:怪不得黃蓋這樣的三世舊臣會同周瑜鬧翻,而來投降我。
原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已釀下了仇隙。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必然的,龐先生早就預見到了,看來與周瑜不睦的大将還不止黃蓋一個,大有人在,特别是老将。
好極了,黃蓋一反,江東必然一場大亂,将帥之間競相角逐,三世基業土崩瓦解,毀于一旦。
曹操再問:&ldquo那末,諸葛亮的用兵又怎樣呢?&rdquo 龐統聽他問到孔明,心生一計:諸葛亮是我等小弟兄三人之中最出色的一個:我人人不懼,就是服帖他,雖然嘴上不肯承認。
現在我要尋思脫身,更要捧捧他,在他身上打主意。
因此,肅然起敬地回答道:&ldquo丞相,若問孔明之用兵,貧道愚見,可稱天下無敵。
目下吳、劉兩國聯軍,共拒丞相天兵,孔明扁舟過江,運籌帷幄,周郎好似猛虎添翼。
然而,貧道方才便道,周公瑾胸襟狹隘,嫉賢妒能,每每自以為是,盛氣淩人,與孔明相互掣肘,勾心鬥角。
雖則同帳議事,然而各執己見,同床異夢,難以求同存異。
故而他們舉棋不定,猶豫觀望。
時至今日,無法破你丞相之軍。
&rdquo 曹操聽後,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心中稱一聲:不愧為天下奇才!把江東上層之間的矛盾、争鬥披露得淋漓盡緻,剖析得一清二楚。
真所謂&ldquo知彼知已&rdquo。
中國人有句諺語:&ldquo老大多了打翻船&rdquo,江東目前正處在這種情況下。
如此看來,我連環舟一旦構成,殺過長江,勢如破竹,江東六郡,唾手可得。
&ldquo鳳雛先生真是天下奇才!如此說來,老夫踏平江東易如反掌矣。
&rdquo &ldquo非也。
連環雖好,隻可渡江。
丞相陸軍雖精,畢竟孔明曆害。
有他在彼,決計不會一敗塗地而不可收拾。
至少尚可留得數郡之地,與丞相抗衡。
丞相欲思直搗南徐,一舉成功,談何易哉!&rdquo 曹操想,的确,諸葛亮用九百五十個兵就能敗我十萬大軍。
現在他憑借江東的兵力和地盤,更加可以大顯神通了。
象下棋一樣,見局勢不利,他最多失掉一些子,而不會全盤皆輸。
但打蛇不死終成害,此番非要把江東一舉鏟平不可!&ldquo那末,鳳雛先生,以你看來,這便如何?&rdquo &ldquo丞相放心,貧道早在籌劃,如何将孔明調離江東。
據貧道所知,他曾拜司馬德操先生為師。
待貧道立即飛馬趕奔水鏡莊,與德操先生道,氣運聚于北,丞相必成天下,令高徒逆天行事,終無善果。
請老先生速備書信一封,命令高徒立即離開江東。
諒必孔明不敢違抗師命。
隻要孔明一走,丞相連環過江,便可直搗南徐,一仗平定江東。
未知丞相以為如何?&rdquo 曹操聽完他這番話,心花怒放,拍掌叫好,心想,孔明一走,我就沒有顧忌了。
龐士元真心實意地替我已經預見到了好幾步棋子,此番再不成天下,更待何時!──哪知你此番不傾家蕩産,更待何時!你向龐統請教,猶如生病人同鬼商量──死得快了!曹操忙問道:&ldquo請問龐先生,何日登程?&rdquo &ldquo即刻便走。
&rdquo &ldquo何日歸來?&rdquo &ldquo少則三天,多則五日。
&rdquo 曹操想,很好。
你去水鏡莊見司馬徽,我在這裡構搭連環舟,雙管齊下。
等你把孔明從三江調走,回到我這裡,我的連環舟差不多也都齊備了;想必黃蓋的傷勢也可能痊愈了,也該載着大糧投到我的帳下。
到那時,我站在連環舟上,左手攙着你龐統,右手挽着黃蓋,駕馭着連環舟順流而下,勢不可當,所向披靡&hellip&hellip曹操越想越開心。
&ldquo那末,費心先生往水鏡莊一走。
老夫在此聆聽佳音。
&rdquo 龐統想,慢。
此番跟着蔣幹過江一走,也不是容易的,身可以脫了,但就這麼獻了圖空手而回總覺得若有所失。
這幾幅圖的代價難以算計,曹操這樣大的家當,在這幾天裡都要燒光,也很可惜。
我不想發财,隻要帶一點紀念品回去以後還可以回憶回憶,也好給小輩們看看:這是我當初獻連環計時,曹操贈送給我的東西。
那末,這裡有什麼土特産呢?有的。
北方的馬匹比南方的要好得多,此地營中雖非匹匹都是龍駒,但也稱得上是良馬。
到時候被周瑜葬身火海,也實在可惜,倒不如讓我來做件好事,救出一條畜牲的性命吧。
&ldquo丞相,如要貧道速去速來,可能請丞相備一匹良馬。
&rdquo 曹操想,此事方便得很,我的營中各種良馬應有盡有。
他立即命手下人去挑選一匹好馬來。
無多片刻,手下人已把馬匹牽來,隻見周身雪白、四蹄墨黑,是一匹駿馬,名為黑爪,也可稱得是匹龍駒。
此馬後來成為禦馬,被皇帝乘坐,因為龐統一直騎着這匹馬,但到進西川、走落鳳坡時,與劉備換了一匹坐騎。
徐庶曾經向劉備說過,的盧馬騎則妨主,龐統騎了皇叔的這匹的盧龍駒,恰巧連人帶馬被人射死在落鳳坡。
劉備從此就騎這匹黑爪了,直到也稱帝。
故而黑爪稱為禦馬。
其實,這都是一種巧合。
不然,劉備騎了禦馬,又為何最後在連營寨裡一起被燒死?! 龐統見此馬不錯,謝過曹操。
不過,龐士元想,馬的壽命有限,不能長期保存。
誰知你的壽命比它還短呢。
龐統想:頂好另外再弄一件永久性的紀念品。
眼梢一窺,見曹操腰中這口佩劍好極了,把它要過來吧!說道:&ldquo丞相,如今世亂惶惶,途中需有防身器械。
丞相腰中所佩之劍,可能借與貧道一用?&rdquo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 曹操對腰中的巨阙龍泉看看,心想,這口劍我不借給你的。
并非我器量小,也不是怕你借了不還,主要是我也要靠它防身的。
我原來有兩口劍,一口青釭劍在長坂坡大戰中被趙子龍奪去了。
這口巨阙與我是人不離劍,劍不離人,吃飯,睡覺都佩在身上。
我年輕時,曾經行刺過董卓,現在自己到了這個地位,豈可不防别人行刺于我!這口劍借給了你,我的生命就沒有保障了! 因為,這口劍非但比别的寶劍長六寸半,而且削鐵如泥,一般兵刃碰到它就要斷。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所以這口劍不能脫身。
你要一件防身
心想,何不趁此飲酒之際,再向他讨教一些軍機大事:問道:&ldquo風雛先生,你看老夫的用兵如何?&rdquo 龐統想,我雖然是來給你上當的,但也不是樣樣都可以說假話的,某些方面也要講些貨真價實的話。
這樣,真真假假,他才會信服。
便答道:&ldquo丞相的用兵嘛,一向重将輕兵。
有道是,千軍易得,一将難求。
殊不知自古以來,無兵無卒何以成伍,用兵豈能不重兵卒。
便看目下,水軍弟兄身患疾病,丞相不思良策。
若無貧道這條連環之計,怎能麾師江東?&rdquo 曹操想,看來你這個人還算誠實,有一說一,不喜歡獻媚,說出話來有條有理,振振有詞。
我對大将十分愛惜,而認為小兵無足輕重。
但是打起仗來,畢竟要靠三軍拚命。
龐統雖然同我初次接觸,卻已經一針見血地看到了我的症結,就象名醫診脈一樣娴熟。
又問:&ldquo那末請問先生,周郎用兵如何?&rdquo &ldquo以貧道看來,周公瑾不愧小輩英雄,兵法精通,尤善水戰。
然而,周郎與丞相恰恰相反,他善于用兵,而不能服将。
因其少年得志,自負其能,恃才傲物,獨斷專行,好大喜功,乃至貪他人之功據為己有,故而,江東宿将無不怨恨在心,将帥不睦,由來已久。
長此以往,必生變故。
&rdquo 曹操聽了,心想:怪不得黃蓋這樣的三世舊臣會同周瑜鬧翻,而來投降我。
原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已釀下了仇隙。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必然的,龐先生早就預見到了,看來與周瑜不睦的大将還不止黃蓋一個,大有人在,特别是老将。
好極了,黃蓋一反,江東必然一場大亂,将帥之間競相角逐,三世基業土崩瓦解,毀于一旦。
曹操再問:&ldquo那末,諸葛亮的用兵又怎樣呢?&rdquo 龐統聽他問到孔明,心生一計:諸葛亮是我等小弟兄三人之中最出色的一個:我人人不懼,就是服帖他,雖然嘴上不肯承認。
現在我要尋思脫身,更要捧捧他,在他身上打主意。
因此,肅然起敬地回答道:&ldquo丞相,若問孔明之用兵,貧道愚見,可稱天下無敵。
目下吳、劉兩國聯軍,共拒丞相天兵,孔明扁舟過江,運籌帷幄,周郎好似猛虎添翼。
然而,貧道方才便道,周公瑾胸襟狹隘,嫉賢妒能,每每自以為是,盛氣淩人,與孔明相互掣肘,勾心鬥角。
雖則同帳議事,然而各執己見,同床異夢,難以求同存異。
故而他們舉棋不定,猶豫觀望。
時至今日,無法破你丞相之軍。
&rdquo 曹操聽後,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心中稱一聲:不愧為天下奇才!把江東上層之間的矛盾、争鬥披露得淋漓盡緻,剖析得一清二楚。
真所謂&ldquo知彼知已&rdquo。
中國人有句諺語:&ldquo老大多了打翻船&rdquo,江東目前正處在這種情況下。
如此看來,我連環舟一旦構成,殺過長江,勢如破竹,江東六郡,唾手可得。
&ldquo鳳雛先生真是天下奇才!如此說來,老夫踏平江東易如反掌矣。
&rdquo &ldquo非也。
連環雖好,隻可渡江。
丞相陸軍雖精,畢竟孔明曆害。
有他在彼,決計不會一敗塗地而不可收拾。
至少尚可留得數郡之地,與丞相抗衡。
丞相欲思直搗南徐,一舉成功,談何易哉!&rdquo 曹操想,的确,諸葛亮用九百五十個兵就能敗我十萬大軍。
現在他憑借江東的兵力和地盤,更加可以大顯神通了。
象下棋一樣,見局勢不利,他最多失掉一些子,而不會全盤皆輸。
但打蛇不死終成害,此番非要把江東一舉鏟平不可!&ldquo那末,鳳雛先生,以你看來,這便如何?&rdquo &ldquo丞相放心,貧道早在籌劃,如何将孔明調離江東。
據貧道所知,他曾拜司馬德操先生為師。
待貧道立即飛馬趕奔水鏡莊,與德操先生道,氣運聚于北,丞相必成天下,令高徒逆天行事,終無善果。
請老先生速備書信一封,命令高徒立即離開江東。
諒必孔明不敢違抗師命。
隻要孔明一走,丞相連環過江,便可直搗南徐,一仗平定江東。
未知丞相以為如何?&rdquo 曹操聽完他這番話,心花怒放,拍掌叫好,心想,孔明一走,我就沒有顧忌了。
龐士元真心實意地替我已經預見到了好幾步棋子,此番再不成天下,更待何時!──哪知你此番不傾家蕩産,更待何時!你向龐統請教,猶如生病人同鬼商量──死得快了!曹操忙問道:&ldquo請問龐先生,何日登程?&rdquo &ldquo即刻便走。
&rdquo &ldquo何日歸來?&rdquo &ldquo少則三天,多則五日。
&rdquo 曹操想,很好。
你去水鏡莊見司馬徽,我在這裡構搭連環舟,雙管齊下。
等你把孔明從三江調走,回到我這裡,我的連環舟差不多也都齊備了;想必黃蓋的傷勢也可能痊愈了,也該載着大糧投到我的帳下。
到那時,我站在連環舟上,左手攙着你龐統,右手挽着黃蓋,駕馭着連環舟順流而下,勢不可當,所向披靡&hellip&hellip曹操越想越開心。
&ldquo那末,費心先生往水鏡莊一走。
老夫在此聆聽佳音。
&rdquo 龐統想,慢。
此番跟着蔣幹過江一走,也不是容易的,身可以脫了,但就這麼獻了圖空手而回總覺得若有所失。
這幾幅圖的代價難以算計,曹操這樣大的家當,在這幾天裡都要燒光,也很可惜。
我不想發财,隻要帶一點紀念品回去以後還可以回憶回憶,也好給小輩們看看:這是我當初獻連環計時,曹操贈送給我的東西。
那末,這裡有什麼土特産呢?有的。
北方的馬匹比南方的要好得多,此地營中雖非匹匹都是龍駒,但也稱得上是良馬。
到時候被周瑜葬身火海,也實在可惜,倒不如讓我來做件好事,救出一條畜牲的性命吧。
&ldquo丞相,如要貧道速去速來,可能請丞相備一匹良馬。
&rdquo 曹操想,此事方便得很,我的營中各種良馬應有盡有。
他立即命手下人去挑選一匹好馬來。
無多片刻,手下人已把馬匹牽來,隻見周身雪白、四蹄墨黑,是一匹駿馬,名為黑爪,也可稱得是匹龍駒。
此馬後來成為禦馬,被皇帝乘坐,因為龐統一直騎着這匹馬,但到進西川、走落鳳坡時,與劉備換了一匹坐騎。
徐庶曾經向劉備說過,的盧馬騎則妨主,龐統騎了皇叔的這匹的盧龍駒,恰巧連人帶馬被人射死在落鳳坡。
劉備從此就騎這匹黑爪了,直到也稱帝。
故而黑爪稱為禦馬。
其實,這都是一種巧合。
不然,劉備騎了禦馬,又為何最後在連營寨裡一起被燒死?! 龐統見此馬不錯,謝過曹操。
不過,龐士元想,馬的壽命有限,不能長期保存。
誰知你的壽命比它還短呢。
龐統想:頂好另外再弄一件永久性的紀念品。
眼梢一窺,見曹操腰中這口佩劍好極了,把它要過來吧!說道:&ldquo丞相,如今世亂惶惶,途中需有防身器械。
丞相腰中所佩之劍,可能借與貧道一用?&rdquo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 曹操對腰中的巨阙龍泉看看,心想,這口劍我不借給你的。
并非我器量小,也不是怕你借了不還,主要是我也要靠它防身的。
我原來有兩口劍,一口青釭劍在長坂坡大戰中被趙子龍奪去了。
這口巨阙與我是人不離劍,劍不離人,吃飯,睡覺都佩在身上。
我年輕時,曾經行刺過董卓,現在自己到了這個地位,豈可不防别人行刺于我!這口劍借給了你,我的生命就沒有保障了! 因為,這口劍非但比别的寶劍長六寸半,而且削鐵如泥,一般兵刃碰到它就要斷。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所以這口劍不能脫身。
你要一件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