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曹操遣使探黃蓋 蔣幹聽琴遇龐統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一回曹操遣使探黃蓋 蔣幹聽琴遇龐統
周瑜與龍、鳳二人商議過江就連環計之事,但是沒有一個好的台階,龐統便無法跨進曹操的大門。
都督想,我用反間計時,倒正好曹操派蔣幹過江,湊了我一着棋子,現在蔣幹是不會再來的了。
也不能指絕對江恰好有個什麼人到此,這種機會是千載難逢的,那怎麼辦呢?隻有請教諸葛亮:&ldquo孔明先生,可有妙計良策否?&rdquo 孔明閉着眼睛,想了一會,回答道:&ldquo都督,亮以為士元兄之言甚是。
倘若對江有人到此,亮之說話便作罷論;若然無人過江,二蔡尚可一用。
來朝本軍師命他二人前往西山江邊巡哨,龐兄便在山上撫琴。
借琴聲引誘二人登山相見,士元兄以言語說功二蔡,叫他們寫一封薦書與曹操。
龐兄便持此書信過江,二位看來如何?&rdquo 龐統想,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要說得二蔡相信我,這是容易的,因為我名聲大。
但是,就憑這兩個小奸的一封薦書過江,總覺不夠得力,與我的身價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周瑜也覺得太不理想,所以兩個人都悶聲不響。
就在此時,一個小兵跑道帳來:&ldquo禀大都督:蔣幹這王八蛋又來了。
&rdquo 因為蔣幹上次來過,而且掮過木梢,今天還會再來。
所以小兵都罵他王八蛋。
周瑜一聽,哈哈大笑:&ldquo真是同窗好友!我事濟矣!&rdquo這才象老同學、老朋友,知道我要用計,他又及時來幫忙了。
但是周瑜也感到奇怪,這家夥怎麼還會來,令人難以理解。
忙問道:&ldquo孔明先生,可知蔣幹怎會再度到此?&rdquo 龐統不知道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情,因為用反間計時,他還未到三江,所以不便插言。
孔明一聽,就對周瑜十分肯定地講:蔣幹此來,首先是他直至今天還未明白上次是中你的反間計。
如果知道上次是中計,此番無論如何不敢了,他今天再次過江的原因,是因為曹操生平多疑,雖然接受了阚澤的詐降書,但并未完全相信。
主要是懷疑黃蓋受刑是假,所以派蔣幹來的目的,就是來探探黃蓋的虛實。
都如若不信,可以問這報事的弟兄。
報事軍便對都督講,正如軍師所言,蔣幹這條船原先往西山而去的,被我們發現之後,攔截到這裡的。
周瑜暗暗佩服孔明的神算,吩咐小兵退出,繼續問孔明道:&ldquo先生看來,理當怎樣處置方妥?&rdquo 諸葛亮說,依亮所見,黃老将軍可以讓蔣幹見一見,因為老将軍受刑是真,讓他見了之後,對黃蓋的投降愈加堅信不疑,有百利而無一弊;同時請龐兄返回西山,俟至下半夜更籁人靜之後,托琴作歌,誘使蔣幹就範。
如此這般,讓蔣幹把龐兄請過江去,則獻連環計方能成功。
──&ldquo都督意下如何?&rdquo 周瑜點頭說,然。
龐士元也頗覺妥當,以為這樣過江十分自然。
三個大能人一起研究的計策總該十全十美了吧?俗語雲:&ldquo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rdquo照樣還有個漏洞,不過,這個漏洞雖然無法彌補,而蔣幹卻絲毫也沒有察覺,而且也覺察不到。
什麼漏洞呢?聽來便知。
那末,蔣幹前番上了周瑜的當,怎麼還會來呢?這件事完全不出孔明所料。
自從阚澤獻過詐降書離開赤壁之後,曹操回到營中把阚澤的話重新回顧了一下,覺得單憑一封降書,還不能足以說明黃蓋真心歸順我。
黃蓋是否被周瑜用刑毒打,是否打得皮破血流,我沒有親眼看見。
盡管二蔡也有情報證明,但是,寫這封信是出于他們的本意,還是周瑜脅迫他們造成假象呢?如果此信是被逼而寫,那末二蔡詐降并未成功,周瑜是将計就計;打黃蓋必定是假,而阚澤的降書也就是詐的了。
這樁事情不弄清楚,江東不能滅,我反而受制于人,赤壁指日可破。
但是,我又不能親自過江去看個明白,隻有派人潛過江去打聽一下。
如果黃蓋确實身受刑傷,卧床不起,我也不必疑慮了,非但二蔡詐降成功,而且還有江東大将投到我的帳下,助我剿滅孫權。
這樣,等黃蓋一到赤壁,我馬上麾師過江,席卷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則是唾手可得。
不過,到江東去刺探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知有沒有人肯去。
有人去,最好;無人去,我也不必在此虛耗糧草了,還是早些退兵回去吧。
──曹操第三次想退兵了。
丞相傳令升帳,聚集文武。
問兩旁:&ldquo哪位願往對江探明:黃蓋,可曾被周郎責打?&rdquo 旁人知道這不是好差使,都一聲不響。
蔣幹想,好,機會來了。
上次我過江探聽得水軍都督與周郎私下勾通,一樁大功,被你賴掉我一千兩黃金的賞賜,當時就想,找個機會再立一樁功勞,與你兩功并算,看你還賴得掉否。
所以他連忙從旁閃出,對曹操拱手道:&ldquo丞相,下官願往。
&rdquo 曹操看見蔣幹來讨差,心中一頓,似乎預感到有些不祥。
──的确,第一次過江挖掉了你的耳目,第二次過江領回一隻火老鹱,燒得赤壁如火海,百萬大軍化為灰燼。
他是你的喪門星、敗家精,難怪你見了他要頓一頓。
如今,曹操見蔣幹願意過江,有點猶豫不決,心想,不要他去吧,時間急切,打聽不到對江的消息,又叫他難堪;叫他去吧,我又不放心,隻怕再上當。
但是再一想,吃一塹,長一智,這次有經驗了,比别人去更好一些、便叮囑道:&ldquo子翼過江,需要當心了!&rdquo 曹操的意思是,叫他當心,别再掮了周瑜的木梢回來。
蔣幹誤以為是丞相關心他,因為上次偷了周瑜的一封緊要密信,壞了周瑜的大事,這次再去,如果被周瑜抓住,事情就麻煩了,妥小心謹慎!蔣幹一邊這樣在想,一邊答道:&ldquo丞相放心便了。
下官此去,直抵西山糧隊。
打探明白立即返舟回營。
&rdquo 曹操想,這個辦法倒可使得,直到西山,不見周瑜,探視黃蓋後就回來,不會再上當了。
便問道:&ldquo子翼何時啟程?&rdquo &ldquo下官意欲即刻便去。
&rdquo &ldquo何時歸來?&rdquo &ldquo一天足夠,來朝歸來。
請丞相耳聽消息。
&rdquo 曹操吩咐退帳。
蔣幹回到自己本帳,卸去官服,換上便巾便服。
他想,萬一被江東巡哨船看見,我就推托已經脫離曹操,辭官不做,回轉家鄉九江去了。
如果混過江去,我就直赴糧營。
好在上次過江時,周瑜領我兜過一圈,知道黃蓋的糧營就在西山,路徑熟悉。
于是,蔣幹手執紙扇,直奔江邊而來。
于禁、毛玠得悉蔣幹又要過江,倒有點擔心。
不是為蔣幹的性命擔憂,因為這家夥做事不牢靠。
他們想,上次去一趟江東,蔡瑁、張允的兩顆腦袋被丞相雙雙搬掉;這次再去,恐怕要累及我們兩個水軍都督了!其實,這次範圍大了,非但你們兩人的腦袋的問題,而是要曹操這家人家滿門抄斬,燒一個精光!──于、毛二人到江邊接着蔣幹,拱手道:&ldquo蔣老,咱們有禮了。
&rdquo &ldquo二位都督請了。
&rdquo &ldquo聞得蔣老奉丞相之命,過江探望黃蓋?&rdquo &ldquo是啊。
&rdquo &ldquo請蔣老當心了!&rdquo 蔣幹想,關心我的人倒不少,兩位都督都要逢迎我一句。
說明我的人緣不錯。
──哪知大家見了你這闖禍坯都在暗底裡擔驚受怕。
江邊一條官船改成商船,蔣幹下船,直往三江口而去。
一過江心,船頭朝着西山方向駛去。
江東水巡哨發現對江來一條商船,立即喝令:&ldquo呔!什麼樣船?停下!&rdquo 蔣幹知道溜不過去了,吩咐停船。
巡哨船上的吳兵跳到商船上,對艙中一看,認識的,是曹營上的蔣幹。
問道:&ldquo蔣幹,你怎麼又來啦?到這兒來幹些什麼?&rdquo &ldquo弟兄們聽了,蔣幹在曹營上辭退官職,回轉家鄉九江,乃是途經此間。
&rdquo &ldquo不管你到哪兒去,先去見咱們的大都督。
&rdquo 蔣幹聽了,心中發急:我上次到此,留下了偷書的壞譽,周瑜見了我,肯定不會對我客氣的。
都督想,我用反間計時,倒正好曹操派蔣幹過江,湊了我一着棋子,現在蔣幹是不會再來的了。
也不能指絕對江恰好有個什麼人到此,這種機會是千載難逢的,那怎麼辦呢?隻有請教諸葛亮:&ldquo孔明先生,可有妙計良策否?&rdquo 孔明閉着眼睛,想了一會,回答道:&ldquo都督,亮以為士元兄之言甚是。
倘若對江有人到此,亮之說話便作罷論;若然無人過江,二蔡尚可一用。
來朝本軍師命他二人前往西山江邊巡哨,龐兄便在山上撫琴。
借琴聲引誘二人登山相見,士元兄以言語說功二蔡,叫他們寫一封薦書與曹操。
龐兄便持此書信過江,二位看來如何?&rdquo 龐統想,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要說得二蔡相信我,這是容易的,因為我名聲大。
但是,就憑這兩個小奸的一封薦書過江,總覺不夠得力,與我的身價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周瑜也覺得太不理想,所以兩個人都悶聲不響。
就在此時,一個小兵跑道帳來:&ldquo禀大都督:蔣幹這王八蛋又來了。
&rdquo 因為蔣幹上次來過,而且掮過木梢,今天還會再來。
所以小兵都罵他王八蛋。
周瑜一聽,哈哈大笑:&ldquo真是同窗好友!我事濟矣!&rdquo這才象老同學、老朋友,知道我要用計,他又及時來幫忙了。
但是周瑜也感到奇怪,這家夥怎麼還會來,令人難以理解。
忙問道:&ldquo孔明先生,可知蔣幹怎會再度到此?&rdquo 龐統不知道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情,因為用反間計時,他還未到三江,所以不便插言。
孔明一聽,就對周瑜十分肯定地講:蔣幹此來,首先是他直至今天還未明白上次是中你的反間計。
如果知道上次是中計,此番無論如何不敢了,他今天再次過江的原因,是因為曹操生平多疑,雖然接受了阚澤的詐降書,但并未完全相信。
主要是懷疑黃蓋受刑是假,所以派蔣幹來的目的,就是來探探黃蓋的虛實。
都如若不信,可以問這報事的弟兄。
報事軍便對都督講,正如軍師所言,蔣幹這條船原先往西山而去的,被我們發現之後,攔截到這裡的。
周瑜暗暗佩服孔明的神算,吩咐小兵退出,繼續問孔明道:&ldquo先生看來,理當怎樣處置方妥?&rdquo 諸葛亮說,依亮所見,黃老将軍可以讓蔣幹見一見,因為老将軍受刑是真,讓他見了之後,對黃蓋的投降愈加堅信不疑,有百利而無一弊;同時請龐兄返回西山,俟至下半夜更籁人靜之後,托琴作歌,誘使蔣幹就範。
如此這般,讓蔣幹把龐兄請過江去,則獻連環計方能成功。
──&ldquo都督意下如何?&rdquo 周瑜點頭說,然。
龐士元也頗覺妥當,以為這樣過江十分自然。
三個大能人一起研究的計策總該十全十美了吧?俗語雲:&ldquo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rdquo照樣還有個漏洞,不過,這個漏洞雖然無法彌補,而蔣幹卻絲毫也沒有察覺,而且也覺察不到。
什麼漏洞呢?聽來便知。
那末,蔣幹前番上了周瑜的當,怎麼還會來呢?這件事完全不出孔明所料。
自從阚澤獻過詐降書離開赤壁之後,曹操回到營中把阚澤的話重新回顧了一下,覺得單憑一封降書,還不能足以說明黃蓋真心歸順我。
黃蓋是否被周瑜用刑毒打,是否打得皮破血流,我沒有親眼看見。
盡管二蔡也有情報證明,但是,寫這封信是出于他們的本意,還是周瑜脅迫他們造成假象呢?如果此信是被逼而寫,那末二蔡詐降并未成功,周瑜是将計就計;打黃蓋必定是假,而阚澤的降書也就是詐的了。
這樁事情不弄清楚,江東不能滅,我反而受制于人,赤壁指日可破。
但是,我又不能親自過江去看個明白,隻有派人潛過江去打聽一下。
如果黃蓋确實身受刑傷,卧床不起,我也不必疑慮了,非但二蔡詐降成功,而且還有江東大将投到我的帳下,助我剿滅孫權。
這樣,等黃蓋一到赤壁,我馬上麾師過江,席卷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則是唾手可得。
不過,到江東去刺探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不知有沒有人肯去。
有人去,最好;無人去,我也不必在此虛耗糧草了,還是早些退兵回去吧。
──曹操第三次想退兵了。
丞相傳令升帳,聚集文武。
問兩旁:&ldquo哪位願往對江探明:黃蓋,可曾被周郎責打?&rdquo 旁人知道這不是好差使,都一聲不響。
蔣幹想,好,機會來了。
上次我過江探聽得水軍都督與周郎私下勾通,一樁大功,被你賴掉我一千兩黃金的賞賜,當時就想,找個機會再立一樁功勞,與你兩功并算,看你還賴得掉否。
所以他連忙從旁閃出,對曹操拱手道:&ldquo丞相,下官願往。
&rdquo 曹操看見蔣幹來讨差,心中一頓,似乎預感到有些不祥。
──的确,第一次過江挖掉了你的耳目,第二次過江領回一隻火老鹱,燒得赤壁如火海,百萬大軍化為灰燼。
他是你的喪門星、敗家精,難怪你見了他要頓一頓。
如今,曹操見蔣幹願意過江,有點猶豫不決,心想,不要他去吧,時間急切,打聽不到對江的消息,又叫他難堪;叫他去吧,我又不放心,隻怕再上當。
但是再一想,吃一塹,長一智,這次有經驗了,比别人去更好一些、便叮囑道:&ldquo子翼過江,需要當心了!&rdquo 曹操的意思是,叫他當心,别再掮了周瑜的木梢回來。
蔣幹誤以為是丞相關心他,因為上次偷了周瑜的一封緊要密信,壞了周瑜的大事,這次再去,如果被周瑜抓住,事情就麻煩了,妥小心謹慎!蔣幹一邊這樣在想,一邊答道:&ldquo丞相放心便了。
下官此去,直抵西山糧隊。
打探明白立即返舟回營。
&rdquo 曹操想,這個辦法倒可使得,直到西山,不見周瑜,探視黃蓋後就回來,不會再上當了。
便問道:&ldquo子翼何時啟程?&rdquo &ldquo下官意欲即刻便去。
&rdquo &ldquo何時歸來?&rdquo &ldquo一天足夠,來朝歸來。
請丞相耳聽消息。
&rdquo 曹操吩咐退帳。
蔣幹回到自己本帳,卸去官服,換上便巾便服。
他想,萬一被江東巡哨船看見,我就推托已經脫離曹操,辭官不做,回轉家鄉九江去了。
如果混過江去,我就直赴糧營。
好在上次過江時,周瑜領我兜過一圈,知道黃蓋的糧營就在西山,路徑熟悉。
于是,蔣幹手執紙扇,直奔江邊而來。
于禁、毛玠得悉蔣幹又要過江,倒有點擔心。
不是為蔣幹的性命擔憂,因為這家夥做事不牢靠。
他們想,上次去一趟江東,蔡瑁、張允的兩顆腦袋被丞相雙雙搬掉;這次再去,恐怕要累及我們兩個水軍都督了!其實,這次範圍大了,非但你們兩人的腦袋的問題,而是要曹操這家人家滿門抄斬,燒一個精光!──于、毛二人到江邊接着蔣幹,拱手道:&ldquo蔣老,咱們有禮了。
&rdquo &ldquo二位都督請了。
&rdquo &ldquo聞得蔣老奉丞相之命,過江探望黃蓋?&rdquo &ldquo是啊。
&rdquo &ldquo請蔣老當心了!&rdquo 蔣幹想,關心我的人倒不少,兩位都督都要逢迎我一句。
說明我的人緣不錯。
──哪知大家見了你這闖禍坯都在暗底裡擔驚受怕。
江邊一條官船改成商船,蔣幹下船,直往三江口而去。
一過江心,船頭朝着西山方向駛去。
江東水巡哨發現對江來一條商船,立即喝令:&ldquo呔!什麼樣船?停下!&rdquo 蔣幹知道溜不過去了,吩咐停船。
巡哨船上的吳兵跳到商船上,對艙中一看,認識的,是曹營上的蔣幹。
問道:&ldquo蔣幹,你怎麼又來啦?到這兒來幹些什麼?&rdquo &ldquo弟兄們聽了,蔣幹在曹營上辭退官職,回轉家鄉九江,乃是途經此間。
&rdquo &ldquo不管你到哪兒去,先去見咱們的大都督。
&rdquo 蔣幹聽了,心中發急:我上次到此,留下了偷書的壞譽,周瑜見了我,肯定不會對我客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