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開舌戰二傑交鋒 拟火攻三賢定計
關燈
小
中
大
隻講計怎麼好,怎麼妙,到底什麼樣的計卻不講出來。
你們講半句,我也隻能和你們半句調。
其實周瑜呀,魯肅又沒有問你,你不開口,人家不會當你是啞巴的呀!而且龍、鳳兩人早已知道你一無計策,故意一搭一檔在逗逗你,你還不識相,要湊在他們一起。
但周瑜今天和調和出了名堂來了,就象小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大人沒有及時批評教育,他嘗到了&ldquo甜頭&rdquo,以為這樣做是合情合理的,以後膽子就越來越大了。
周瑜想,反正不要講出計的内容的,這種調隻管和,不會露馬腳的。
我方才已經講過胸有成竹,現在如果不接應他們,就顯得方才的說話是假的,被他們揭穿了多麼坍台!──他自己做賊心虛了。
所以,煞有介事地說道:&ldquo本督也有一計在此。
&rdquo 龐統對孔明看看:這家夥又在學舌了。
這次要戳穿他了,否則他還以為我們是瘟生呢。
孔明心想,很好。
要戳穿他,不需要你出面的,隻要我三言兩語,便叫他顯原形。
便道:&ldquo都督,既然我等都有妙計,未知三人之計相同與否?&rdquo 周瑜想,肯定不同的。
因為我想都未想好,根本沒有計。
那末你快快與他們講明呀!他現在是騎虎難下了,而且還沒有覺察到孔明已把繩索套到他的頸項之上了,還在那裡繼續說:&ldquo那末先生意欲怎樣?&rdquo &ldquo以亮之見,準備筆墨,我等将各自胸中之計寫于掌上,然後并掌觀看同與不同。
&rdquo 周瑜這才知道上了大當了,他們兩個人串通一氣,用這計來捉弄我。
現在圈套已經鑽了,計策還未想好。
怎麼辦呢? 旁邊的魯肅還不識時務呢。
心想,大都督反正不會坍台的,你們兩人有計,他也有計。
即使有些高低,也不足為奇的。
因為你們兩人&ldquo天下奇才&rdquo聞名天下,總要比都督多一條腸子。
讓我去拿筆硯來。
踱頭不知其中詳情,煞是起勁、賣力。
片刻工夫,已将筆、墨、硯台拿來,因為都是寫在手掌上的,魯肅把三支筆分别遞給座上三人,自己挽起袍袖,磨起墨來。
周瑜執了支筆呆呆發愣。
心想,大話已說,一言既出,驷馬難追,我寫什麼呢?腹中空空如也,怎麼寫得出來。
看來沒有别的辦法,隻有效學梁上君子之法,讓我來偷看吧。
所以,一面佯裝思考,提筆在手,準備落筆,一面眼梢瞟過去,眼光落到孔明手掌上,窺探他是怎麼寫的。
孔明何等細心、機警!發覺周瑜不規矩,眼睛斜到自己這裡,心想,你自己不動腦筋,學了這副賊相,你的才學怎麼會進步?你偷看我,我去看準?你要看,我就不寫。
孔明裝得在動腦筋,擎着筆沉吟不寫。
周瑜一看,已知孔明有所察覺。
心想,這家夥真鬼,對我已有防備。
他不寫,我沒有辦法。
那末還是來看龐統的,所以眼梢又甩到右面。
諸葛亮連忙咳一聲冷嗽:龐兄,當心有賊! 周瑜想,你何必這樣呢?自己的不給我看,還要送暗号給龐統。
龐士元想,我派頭大的,讓他看好了,隻要他有本事看得出。
龐統先把筆頭放在嘴巴裡咬,咬得象掃帚一樣,然後在硯台上一卷,把所有的墨汁統統吸光。
魯肅連忙再磨。
龐統提起筆來,身體一側,自言自語道:&ldquo用貧道之計,管叫曹兵土崩瓦解。
哈&hellip&hellip&rdquo笑聲未絕,筆在掌上唰唰唰唰幾掃:&ldquo好了!&rdquo然後把筆一丢,左手提成一個空拳。
周瑜一看,怎麼這樣快的?一百萬人馬隻要這麼幾筆就完啦?寫的什麼,我都來不及看清,那末再看孔明的吧。
如果他也是這麼幾筆就寫出計來,我或許可以猜出來了。
諸葛亮想,你這個人不吸取教訓,還要東張西望,那我讓你弄僵了拉倒。
孔明把筆頭在硯台上橫弼豎弼,左弼右弼,弼得犀利尖,然後一邊口中嘀咕,一邊寫道:&ldquo用亮之計,江東勢如破竹。
&rdquo &ldquo窣&hellip&hellip&rdquo寫了一行。
&ldquo用亮之計,曹兵潰不成軍。
&rdquo &ldquo窣&hellip&hellip&rdquo又是一行&hellip&hellip 周瑜一看,他又太複雜了,好象在做文章一樣。
一個這麼快,一個這麼慢,都不知是什麼計。
我看又看不着,想又想不出,叫我怎麼辦?周瑜實在走投無路,隻好自己動腦筋了。
想了一想,筆頭在手中畫符似地畫了幾下,把筆一放。
魯肅把筆硯收過。
按理,三人應該同時把手掌攤開,放在一起看的。
孔明還是照顧一點周瑜的面子,便向魯肅講,你把每人掌上的字一一看清,究竟妙計同與不同。
魯肅先到周瑜面前:&ldquo都督,待下官觀看掌中妙計。
&rdquo 周瑜想,你這個人吃裡扒外,專門幫倒忙,還要先看我的呢!對他說:&ldquo子敬,先看孔明軍師的。
&rdquo &ldquo是是是。
&rdquo 魯肅兜到諸葛亮身旁,說:&ldquo軍師,容下官觀看掌中妙計。
&rdquo 孔明說:&ldquo先看龐兄。
&rdquo &ldquo好好好。
&rdquo 魯肅想,我好象是一隻球,被他們踢來踢去,一個都不肯先說。
走到龐統那裡,開口道:&ldquo鳳雛先生,容下官觀看掌中妙計。
&rdquo 龐統想,你們都扭扭捏捏,推來推去,先看後看不是一樣的?你們不肯先來,那末就我來吧。
所以招呼一聲:&ldquo大夫,你站穩了。
&rdquo 魯肅想,的确,這一條計能打敗一百萬軍隊呢,力量多麼大!我是要站穩了再看,别跌了跤跟鬥。
踱頭聽他的話,兩條腿擺穩了架勢,瞪大眼睛,捋須觀看。
龐統側過身子,對着魯肅把空心拳頭張開,五指伸直,說道:&ldquo大夫請看。
&rdquo 魯肅低下頭來一看,倒退一步,不禁失聲道:&ldquo嚄,好一條妙計!&rdquo 龐統哈哈一笑,舌頭往掌上一舔,把筆迹舔糊。
等一下再洗手。
魯肅到底看見了什麼呢?原來龐士元手掌上墨迹很濃,筆劃很粗,寫着兩點、一撇、一捺,一個&ldquo火&rdquo字。
踱頭想,火就是火了,為什麼要寫得這麼三大五粗呢?喔,對了。
要燒掉百萬曹軍,小的火是不行的,非要漫天大火不可。
魯肅再到孔明身旁觀看。
諸葛亮用羽扇遮一遮,然後把拳頭張開。
說:&ldquo大夫請看。
&rdquo 魯肅方才看龐統的計,倒退一步,現在看孔明的計相反走進了一步,對他手掌上一看,高興道:&ldquo哈哈!龍鳳龍鳳,名不虛傳,果然如出一轍,妙計相同。
&rdquo 孔明同樣用舌頭舔墨迹。
周瑜聽了魯肅連連稱好,覺得奇怪:龐統隻有寥寥幾筆,諸葛亮寫了長長一篇,怎麼會妙計相同?會不會踱頭看錯了,或是理解錯了? 那末孔明寫些什麼呢?掌中寫了四行,每行三個字,全部一樣,都是一個&ldquo火&rdquo字。
周瑜怎麼猜得到他寫了一手掌都是同一個字的呢?上當就上在這裡。
而且孔明還在每個&ldquo火&rdquo字的外面畫上一個圈,圈與圈之間都相互連接。
他之所以這樣寫,并非光是為了不讓周瑜看清,而是都有其深刻的含意。
十二個&ldquo火&rdquo字,表示消滅曹兵共有十二條路,與剛才說天文上的十二顆星鬥相吻合;每行三個火,暗藏有三天三夜東風;這些圈圈表示用連環計破曹。
這些含義魯肅他一點都看不懂,他隻知道大火也是火,小火也是火。
總之,欲破曹兵須用火攻。
踱頭最後滿懷信心地到周瑜面前:&ldquo大都督,待下官觀看妙計。
&rdquo 周瑜對他看看:踱頭啊,你說話要有分寸,我的面子都在你的嘴巴上。
隻要你說一聲&ldquo妙計相同&rdquo,我馬上學他倆的樣,舌頭一舔,證據舔掉,萬事大吉。
都督身子一側,攤平手掌,說:&ldquo子敬請看。
&rdquo 魯肅對他手掌上一看,不覺脫口而出:&ldquo都督,妙計在哪裡?妙計在何處啊?&rdquo 被你這麼一叫,周瑜從面孔一直紅到耳朵背後,滿面羞慚。
心想,我的台都給你坍光了,這一點小忙你都幫不了,真是一個道道地地的踱頭。
他連忙把袍袖一卷:&ldquo嗳!子敬,你看仔細了!&rdquo 龐統想,好了,你沒有
你們講半句,我也隻能和你們半句調。
其實周瑜呀,魯肅又沒有問你,你不開口,人家不會當你是啞巴的呀!而且龍、鳳兩人早已知道你一無計策,故意一搭一檔在逗逗你,你還不識相,要湊在他們一起。
但周瑜今天和調和出了名堂來了,就象小孩子第一次做了錯事,大人沒有及時批評教育,他嘗到了&ldquo甜頭&rdquo,以為這樣做是合情合理的,以後膽子就越來越大了。
周瑜想,反正不要講出計的内容的,這種調隻管和,不會露馬腳的。
我方才已經講過胸有成竹,現在如果不接應他們,就顯得方才的說話是假的,被他們揭穿了多麼坍台!──他自己做賊心虛了。
所以,煞有介事地說道:&ldquo本督也有一計在此。
&rdquo 龐統對孔明看看:這家夥又在學舌了。
這次要戳穿他了,否則他還以為我們是瘟生呢。
孔明心想,很好。
要戳穿他,不需要你出面的,隻要我三言兩語,便叫他顯原形。
便道:&ldquo都督,既然我等都有妙計,未知三人之計相同與否?&rdquo 周瑜想,肯定不同的。
因為我想都未想好,根本沒有計。
那末你快快與他們講明呀!他現在是騎虎難下了,而且還沒有覺察到孔明已把繩索套到他的頸項之上了,還在那裡繼續說:&ldquo那末先生意欲怎樣?&rdquo &ldquo以亮之見,準備筆墨,我等将各自胸中之計寫于掌上,然後并掌觀看同與不同。
&rdquo 周瑜這才知道上了大當了,他們兩個人串通一氣,用這計來捉弄我。
現在圈套已經鑽了,計策還未想好。
怎麼辦呢? 旁邊的魯肅還不識時務呢。
心想,大都督反正不會坍台的,你們兩人有計,他也有計。
即使有些高低,也不足為奇的。
因為你們兩人&ldquo天下奇才&rdquo聞名天下,總要比都督多一條腸子。
讓我去拿筆硯來。
踱頭不知其中詳情,煞是起勁、賣力。
片刻工夫,已将筆、墨、硯台拿來,因為都是寫在手掌上的,魯肅把三支筆分别遞給座上三人,自己挽起袍袖,磨起墨來。
周瑜執了支筆呆呆發愣。
心想,大話已說,一言既出,驷馬難追,我寫什麼呢?腹中空空如也,怎麼寫得出來。
看來沒有别的辦法,隻有效學梁上君子之法,讓我來偷看吧。
所以,一面佯裝思考,提筆在手,準備落筆,一面眼梢瞟過去,眼光落到孔明手掌上,窺探他是怎麼寫的。
孔明何等細心、機警!發覺周瑜不規矩,眼睛斜到自己這裡,心想,你自己不動腦筋,學了這副賊相,你的才學怎麼會進步?你偷看我,我去看準?你要看,我就不寫。
孔明裝得在動腦筋,擎着筆沉吟不寫。
周瑜一看,已知孔明有所察覺。
心想,這家夥真鬼,對我已有防備。
他不寫,我沒有辦法。
那末還是來看龐統的,所以眼梢又甩到右面。
諸葛亮連忙咳一聲冷嗽:龐兄,當心有賊! 周瑜想,你何必這樣呢?自己的不給我看,還要送暗号給龐統。
龐士元想,我派頭大的,讓他看好了,隻要他有本事看得出。
龐統先把筆頭放在嘴巴裡咬,咬得象掃帚一樣,然後在硯台上一卷,把所有的墨汁統統吸光。
魯肅連忙再磨。
龐統提起筆來,身體一側,自言自語道:&ldquo用貧道之計,管叫曹兵土崩瓦解。
哈&hellip&hellip&rdquo笑聲未絕,筆在掌上唰唰唰唰幾掃:&ldquo好了!&rdquo然後把筆一丢,左手提成一個空拳。
周瑜一看,怎麼這樣快的?一百萬人馬隻要這麼幾筆就完啦?寫的什麼,我都來不及看清,那末再看孔明的吧。
如果他也是這麼幾筆就寫出計來,我或許可以猜出來了。
諸葛亮想,你這個人不吸取教訓,還要東張西望,那我讓你弄僵了拉倒。
孔明把筆頭在硯台上橫弼豎弼,左弼右弼,弼得犀利尖,然後一邊口中嘀咕,一邊寫道:&ldquo用亮之計,江東勢如破竹。
&rdquo &ldquo窣&hellip&hellip&rdquo寫了一行。
&ldquo用亮之計,曹兵潰不成軍。
&rdquo &ldquo窣&hellip&hellip&rdquo又是一行&hellip&hellip 周瑜一看,他又太複雜了,好象在做文章一樣。
一個這麼快,一個這麼慢,都不知是什麼計。
我看又看不着,想又想不出,叫我怎麼辦?周瑜實在走投無路,隻好自己動腦筋了。
想了一想,筆頭在手中畫符似地畫了幾下,把筆一放。
魯肅把筆硯收過。
按理,三人應該同時把手掌攤開,放在一起看的。
孔明還是照顧一點周瑜的面子,便向魯肅講,你把每人掌上的字一一看清,究竟妙計同與不同。
魯肅先到周瑜面前:&ldquo都督,待下官觀看掌中妙計。
&rdquo 周瑜想,你這個人吃裡扒外,專門幫倒忙,還要先看我的呢!對他說:&ldquo子敬,先看孔明軍師的。
&rdquo &ldquo是是是。
&rdquo 魯肅兜到諸葛亮身旁,說:&ldquo軍師,容下官觀看掌中妙計。
&rdquo 孔明說:&ldquo先看龐兄。
&rdquo &ldquo好好好。
&rdquo 魯肅想,我好象是一隻球,被他們踢來踢去,一個都不肯先說。
走到龐統那裡,開口道:&ldquo鳳雛先生,容下官觀看掌中妙計。
&rdquo 龐統想,你們都扭扭捏捏,推來推去,先看後看不是一樣的?你們不肯先來,那末就我來吧。
所以招呼一聲:&ldquo大夫,你站穩了。
&rdquo 魯肅想,的确,這一條計能打敗一百萬軍隊呢,力量多麼大!我是要站穩了再看,别跌了跤跟鬥。
踱頭聽他的話,兩條腿擺穩了架勢,瞪大眼睛,捋須觀看。
龐統側過身子,對着魯肅把空心拳頭張開,五指伸直,說道:&ldquo大夫請看。
&rdquo 魯肅低下頭來一看,倒退一步,不禁失聲道:&ldquo嚄,好一條妙計!&rdquo 龐統哈哈一笑,舌頭往掌上一舔,把筆迹舔糊。
等一下再洗手。
魯肅到底看見了什麼呢?原來龐士元手掌上墨迹很濃,筆劃很粗,寫着兩點、一撇、一捺,一個&ldquo火&rdquo字。
踱頭想,火就是火了,為什麼要寫得這麼三大五粗呢?喔,對了。
要燒掉百萬曹軍,小的火是不行的,非要漫天大火不可。
魯肅再到孔明身旁觀看。
諸葛亮用羽扇遮一遮,然後把拳頭張開。
說:&ldquo大夫請看。
&rdquo 魯肅方才看龐統的計,倒退一步,現在看孔明的計相反走進了一步,對他手掌上一看,高興道:&ldquo哈哈!龍鳳龍鳳,名不虛傳,果然如出一轍,妙計相同。
&rdquo 孔明同樣用舌頭舔墨迹。
周瑜聽了魯肅連連稱好,覺得奇怪:龐統隻有寥寥幾筆,諸葛亮寫了長長一篇,怎麼會妙計相同?會不會踱頭看錯了,或是理解錯了? 那末孔明寫些什麼呢?掌中寫了四行,每行三個字,全部一樣,都是一個&ldquo火&rdquo字。
周瑜怎麼猜得到他寫了一手掌都是同一個字的呢?上當就上在這裡。
而且孔明還在每個&ldquo火&rdquo字的外面畫上一個圈,圈與圈之間都相互連接。
他之所以這樣寫,并非光是為了不讓周瑜看清,而是都有其深刻的含意。
十二個&ldquo火&rdquo字,表示消滅曹兵共有十二條路,與剛才說天文上的十二顆星鬥相吻合;每行三個火,暗藏有三天三夜東風;這些圈圈表示用連環計破曹。
這些含義魯肅他一點都看不懂,他隻知道大火也是火,小火也是火。
總之,欲破曹兵須用火攻。
踱頭最後滿懷信心地到周瑜面前:&ldquo大都督,待下官觀看妙計。
&rdquo 周瑜對他看看:踱頭啊,你說話要有分寸,我的面子都在你的嘴巴上。
隻要你說一聲&ldquo妙計相同&rdquo,我馬上學他倆的樣,舌頭一舔,證據舔掉,萬事大吉。
都督身子一側,攤平手掌,說:&ldquo子敬請看。
&rdquo 魯肅對他手掌上一看,不覺脫口而出:&ldquo都督,妙計在哪裡?妙計在何處啊?&rdquo 被你這麼一叫,周瑜從面孔一直紅到耳朵背後,滿面羞慚。
心想,我的台都給你坍光了,這一點小忙你都幫不了,真是一個道道地地的踱頭。
他連忙把袍袖一卷:&ldquo嗳!子敬,你看仔細了!&rdquo 龐統想,好了,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