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聚群英蔣幹偷書 中反間蔡、張斷頭

關燈


    既然不講話,大帳上根本不須屏退左右,問道:&ldquo看些什麼?&rdquo蔣幹從身邊摸出那封信來,雙手呈與曹操。

    曹操接到手裡,低頭一看,&ldquo一封書信?&rdquo再對信封上定神一看,&ldquo啊?!&rdquo心想,怎麼我的都督與周瑜有書信往來?便問蔣幹:&ldquo此封書信爾從哪裡得來?&rdquo&ldquo丞相,昨日周郎設宴款待下官,群英聚會。

    酒後,周郎邀我内帳同榻安寝,下官趁其醉卧,從其文書案上亂書堆中取得此信。

    &rdquo曹操對着他看看:怎麼?看你文質彬彬,舉止文靜,你還會做此小人之事?我倒看你不出。

    人家好意留你同榻,你居然去偷人家東西?不過,偷雞摸狗之徒,信陵君手下也有的,必要時倒也能派他大用場呢。

    照理,曹操應該追問下去,問他盜了書信之後是怎樣回來的,從中就能聽出漏洞。

    但曹操急于看信,忽略了這一點。

    他吹開信封一看,裡面有一張信箋,抽了出來,展開就看。

    看到&ldquo因劉琮母子被操所害,欲思報仇,有心無力&rdquo這幾句時,曹操脫口而出,&ldquo是啊!&rdquo我早就覺得這兩個家夥詭谲多端,靠不住,現在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與周瑜暗中勾通,他們投降是假,要為劉琮母子報仇是真。

    曹操生平多疑,周瑜切中其弊,吃準他必定有這種想法,故而寫這麼幾句做一個圈套。

    曹操看完這封信,頓時暴跳如雷,怒氣填膺,把信箋往桌上一丢,氣得坐立不定。

    心想,好一個蔡瑁、張允!我不殺你們,留下了禍根,你們反而想要拿我的腦袋!對蔣幹看看:&ldquo子翼,其功非小!少停停賞爾黃金千兩。

    &rdquo蔣幹想,你丞相的一個頭,一千兩金子是起碼的了。

    這下蔣幹格外起勁,黃金未到手,已經筋軟骨酥了。

    不料大幫了周瑜的忙。

    他煽動道:&ldquo丞相,速将二賊斬首,快把二賊殺了!&rdquo意思是,早點把蔡瑁、張允殺了,千兩黃金我可以早點到手。

    經蔣幹這番煽風點火,曹操早已火冒千丈。

    一聲吩咐:&ldquo會聚兩廂!&rdquo頃刻間,方才退出的人全部進來,兩邊站好。

    衆文武見相爺怒容滿面,忽站忽坐,都不知出了什麼大事情。

    三班手下見丞相發火,馬上發出陣陣虎威之聲。

    隻有徐庶明白,由蔣幹掮回來的木梢,現在曹操已經接牢了。

    曹操下令:&ldquo來,傳蔡瑁、張允二賊!&rdquo傳令官應聲出帳,奔出陸營,準備上馬往赤壁江邊水營而去。

    不料,兩個家夥就在陸營門口伸頭探腦地在那裡張望。

    蔡瑁見營裡出來一個傳令官,心想,這個傳令官可是到水營去叫我們的?讓我來問一聲,免得他白跑一趟,耽擱時間。

    其實,你不去叫住他,讓他們去跑個空圈,拖延半個小時,你們或許就可以不死,因為曹操雖然是過後方知,但是,若有充分的時間讓他考慮,他也會發現問題的。

    現在他剛好在火頭上,你們進去豈會不死?蔡、張哪裡知道?做夢也沒有想到。

    他們隻以為蔣幹回複丞相之後,有事請他們到大帳上商議,免得相爺久等了。

    所以,兩人連忙喊一聲:&ldquo站住。

    &rdquo傳令官回頭一看,咦,二人不宣而至,就在此地等候,那省得我多跑了。

    便道:&ldquo二位都督,丞相大帳&hellip&hellip&rdquo&ldquo大帳怎樣?&rdquo傳令官想,丞相是說&ldquo傳&rdquo,但我不能這樣講的:&ldquo丞相大帳有請。

    &rdquo&ldquo你去回複丞相,咱們在營前等候好久了,随後便來。

    &rdquo這兩個家夥今天存心要想讨好一下曹操的,他們唯恐曹操不知道他們的這片誠心,所以特别強調等候好久了。

    傳令官答應一聲,先進去複命。

    蔡瑁招呼張允:&ldquo張大夫請。

    &rdquo&ldquo蔡都督請。

    &rdquo兩個小奸你請我請步入大帳。

    曹操聽得傳令官回複說,蔡、張早已在營前等了長久了,越加覺得可疑。

    心想,名為水軍都督,為何不在水營?我還沒有傳喚,他們怎麼已經在陸營門口等候了呢?一定是他們做賊心虛,見蔣幹從對江回來,隻怕自己與周瑜的機密敗露,所以連忙到陸營上來刺探消息,偷聽壁腳。

    這是曹操瞎猜疑了,營門口到中軍帳上路隔很遠,憑他們順風耳朵,也聽不到帳上的說話。

    曹操對蔣幹看看:現在看來,你方才叫我屏退文武和手下是有道理的,否則或許會被人走漏風聲,被二賊聞風逃脫。

    曹操越想越覺得蔡、張二人心懷鬼胎。

    蔡瑁、張允走進大帳一看,今天大帳上的氣氛不比尋常,兩人心中一怔,隻見丞相怒氣沖天,蔣幹在旁似笑非笑,皮笑肉不笑。

    心想,照丞相這種樣子,是否又要找咱們什麼岔子?這一陣我們象讨人厭的小孩一樣,學得很乖了,沒有做錯什麼事,也沒有出過什麼纰漏,更沒有闖過什麼禍呀!為什麼丞相要對着我們鐵青着臉?兩人誠惶誠恐地走到丞相虎案之前:&ldquo丞相在上,末将蔡瑁有禮。

    &rdquo&ldquo張允拜見。

    &rdquo曹操啊!你應當問一聲:&ldquo你們是否私通周瑜,企圖謀害我的性命?&rdquo但此時曹操正在火頭上,根本沒有耐心去問他們。

    而且他認為真憑實據都在,兩人罪證确鑿,毫無疑問,他們自己心裡也一清二楚,無須對他們多費口舌。

    所以,曹操猛地一拍虎案,楞眉暴目道:&ldquo唗&mdash&mdash!&rdquo兩旁三班手下:&ldquo呼&mdash&mdash&rdquo&ldquo蔡瑁、張允二賊,爾等可知罪麼?!&rdquo如果兩人反問曹操一句&ldquo身犯何罪&rdquo,就可以不死。

    因為曹操必然要把這封信丢下去:&ldquo什麼罪名,爾等自己看來。

    &rdquo兩人看見這封假信,當然要竭力辯解:&ldquo這是周郎的詭計。

    丞相不信,可以當場核員始!!隻要始R對,曹操肯定可以看出他們兩人的筆迹與信上的根本不符,就會頭腦冷靜下來,仔細考慮周瑜寫這封信的用意,事情馬上可以澄清,二奸可以免死。

    但他們兩人偏偏不問,因為他們已經被曹操殺過兩次頭,都未殺掉,所以也殺出了經驗來了。

    他們認為,前者長江交戰失利,周瑜夜探我營,又被他逃之夭夭,那兩次我們的确是有罪的。

    但隻要有人在旁讨情,我們就不會死。

    何況今天我們沒有錯處!大概丞相因為蔣幹勸降不成,心中怅恨,所以遷怒于人,把我們兩個倒楣人來出氣。

    我們多問,反而惹他更加生氣,不如承認一聲&ldquo知罪&rdquo,兩旁文武出來讨讨情,諒必不會有什麼大事情的。

    這好象大人管教孩子一樣,多打多罵要失去作用的,也不是好辦法。

    這兩個小奸就是這樣的老皮濃瘡了。

    他們自以為聰明、知趣,故而俯首帖耳,一口應承:&ldquo末将知罪。

    &rdquo&ldquo下官知罪。

    &rdquo曹操想,好!既然你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抵賴不過,所以幹脆一口承認。

    那末沒有什麼好客氣的。

    &ldquo來,将此二賊推出斬了!&rdquo一聲令下,三班手下把兩人繩捆索綁,直往大帳外面拖去。

    蔡瑁、張允起初還很定心,反正這些文武中總有個把人出來說情告免。

    不料到了帳門口,還沒有人向曹操讨情,而且前兩次讨情的要緊人又不在帳上。

    誰?張遼。

    這一下把二奸吓得魂飛天外。

    張文遠哪裡去了呢?昨天蔣幹一過江,曹操就派他到聚鐵山去查點大糧去了。

    等到張遼回來,蔡、張二顆頭顱已經挂在外面了。

    兩邊文武不知底細,見丞相火氣這麼大,以為蔡、張二人又犯下了什麼彌天大罪,所以沒有人敢貿然給他們兩人讨情。

    三班手下把蔡、張拖到營前,對面跪定。

    旁側兩門斷頭炮,又叫落魂炮,兩個刀斧手(亦稱劊子手)手捧鬼頭刀站在蔡、張的背後。

    軍牢手奔進大帳請行刑令:&ldquo請丞相行刑令下。

    &rdquo曹操拔起一支令箭,往下一丢:&ldquo将二賊立斬!&rdquo令箭從軍牢手的頭頂上飛過。

    軍牢手拾起令箭朝外面飛奔而去。

    接了行刑令,一定要跑得快,不能慢慢地走的。

    曹操丢出行刑令之後,心頭之氣逐漸平定下來。

    心想,已經把他們斬了嘛,還有什麼好氣的呢?人死一筆勾,沒有什麼好牽挂的了。

    火勢一退,倒要與蔣幹談談了:&ldquo子翼,你拿了這封書信是怎樣回來的?&rdquo早問了這一句,你曹操也不會錯殺二人了。

    蔣幹還在自鳴得意,說:&ldquo丞相,下官拿了這封書信,又取了一支将令,趁着周郎濃睡未醒,離了内帳,從側營而出,到西山江邊登舟。

    &rdquo&ldquo路上可曾遇見陸費采?&rdquo&ldquo丞相,倘若遇見了陸費采,别說這封書信早被他們搜去,就是下官也隻怕難以歸來了。

    皆因丞相洪福齊天,故而路上未遇一兵一卒。

    &rdquo&ldquo那末你怎樣知曉舟船泊于西山江邊?&rdquo&ldquo賴丞相洪福,昨日傍晚,周郎陪同下官營中漫步,到得西山江邊,恰被下官瞥見舟船停泊在彼。

    &rdquo&ldquo下了舟船又怎樣?&rdquo&ldquo下了舟船立即啟航,一徑過江,直抵此間。

    &rdquo&ldquo可曾遇到水路巡哨?&rdquo&ldquo托丞相之福,水路巡哨也未遇到。

    &rdquo&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曹操覺得不對。

    心想,照你這麼說,我的福氣這麼大,竟可以使你逢兇化吉,化險為夷,那末我親自過江,吳軍簡直無法抵擋了?你這人說話言過其實,哪有這麼巧的事情呢?曹操把蔣幹的說話從頭至尾連貫起來一想,越發覺得漏洞百出。

    恐怕這是周瑜設下的離間之計呀?!再問他一句,看他怎樣回答。

    &ldquo後邊可有追兵?&rdquo曹操想,雖然你是拿了周瑜的令箭出營的,但是沒有一個人送你動身,而且天剛蒙蒙亮你就匆匆而行,小兵肯定要起疑心。

    所以,待你一出營門之後,他們馬上就會拿着這支令箭去問周瑜:是不是大都督同意蔣幹回去的?一問,周瑜馬上要跳起來:什麼,蔣幹偷了我的令箭溜之大吉啦!既然他令箭會偷,其他東西又何嘗不會偷?頂要緊的就是這封密信。

    周瑜必定首先要在文書堆中尋找這封信。

    一發覺失竊,立刻就要發兵追趕,水上飛、浪裡鑽何等快,絕對不可能讓你這樣安然無恙地逃走。

    蔣幹還不明白曹操問話的用意,以為曹操對他這次出行江東饒有興味,故而蔣幹隻是一味地拍馬屁:&ldquo丞相洪福,追兵一個也沒有。

    &rdquo&ldquo啊呀!&rdquo曹操忘形地叫了一聲。

    對蔣幹看看:我認得你!這樣的長江水浸木梢你去掮回來,放到我肩胛上!此時曹操來不及與蔣幹說明道理,先顧外面兩個殺胚要緊。

    所以,曹操從座上急忙站起,對着帳口放聲大叫:&ldquo刀下留人!&rdquo未知蔡、張二人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