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甘甯三江顯身手 孔明将台破艨艟
關燈
小
中
大
箭放在台上,拿起瞟遠鏡對江面一看,隻見曹兵已過江心到了江東地界。
諸葛亮手執瞟遠鏡,一手撩須,見将台四周各種顔色的大信号旗數十面,都要一丈六尺見方,旗杆如碗口粗細。
将台上另有四個搖大旗的彪形漢在旗杆旁站立。
旗架上齊齊整整插滿各種顔色的小旗,都有二尺多長。
将台上有一面大旗,旗架上就有一面小旗;小旗揮,大旗搖。
孔明想,水戰不比陸戰,不要說不懂信号無法指揮,就是略知大意也難以取勝敵人,一定要熟,熟才能生巧,才能随機應變。
周瑜以為我不谙水戰,以此難我,想置我于死地而後快。
哪裡知道,我早有準備,不但精通,而且今日一仗,非我定然一敗塗地。
原來,諸葛亮自從到此三江以來,被周瑜監禁在參謀船上,不得上岸。
江面、小兵才是他所管轄的範圍。
他是個有心人,不同大将去攀談,專找小兵來敷衍。
小兵們見軍師身居要職而無官架,常常不恥下問,因此,個個殷勤招待,有問必答。
孔明對這些小兵也是一團和氣,飯後茶餘總要同這個小兵聊聊天,與那個小兵拉拉家常。
先問他們姓甚名誰,後問他們家住何方,再談談鄱陽湖操兵之事,然後打聽前進招什麼旗,後退搖什麼旗,他這個問一些,那個問一些,今日問點,明日問點,又不敢多問,恐怕小兵要起疑心。
他沒有幾天工夫,把水站的要領全都記在腦子裡,将它們盤得滾瓜爛熟,了如指掌。
這些小兵,哪裡得知諸葛亮的這份心思,他們都去過鄱陽湖,聽得軍師問這問那,他們都十分樂意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訴孔明。
所以,諸葛亮上了将台,一點都不慌。
現在,諸葛亮一手拿瞟遠鏡望着江面上的敵兵,一手在小旗架之上拔出一面小藍旗。
将台上四個小兵一看,已經明白他是一個内行,因為舉藍旗便是前進的意思,完全正确。
因此,四個小兵的八條臂膀把一面大藍旗伸出将台,插在旗架上,然後用繩子左右牽動,這面大旗就此随風飄蕩。
再說江邊上一百二十隻小船排在那裡。
每隻船上乘一隊兵&mdash&mdash二十五個人。
兩邊船舷各坐六個人,都用闆槳劃船;船前船後也是六個人一面,每人手執一口鋒利鋼刀;再有一個隊長站立在船頭指揮小船。
每隻船上還另外配備一個弟兄,在船艄上負責掌舵。
這個弟兄不屬于這一隊小兵之中,因為他不參加作戰。
就象現代的飛機上的飛行員一樣,不管他打不打仗,總要配備一個。
而這些弟兄就是負責這些小船的,一船二十五條性命全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因為水兵們在作戰之時無法估計背後傳來的号令,以及軍情的變化,全要靠這掌舵的小兵在船艄上轉達将台上的命令,将台上招什麼顔色的旗号,他就怎樣把舵。
從某種意義上說,舵手充當了一個指揮員的角色,他對号旗的用途了如指掌。
而船上的水兵一邊打仗,一邊耳聽舵手的指揮。
這樣,将台上的号令就可以準确無誤地傳達到每個水兵的耳朵裡。
萬一舵手陣亡,那末,一船的弟兄的性命就沒有保障了。
現在,每隻小船上的舵手從瞟遠鏡望到将台上藍旗高飄,他們立即下達命令:&ldquo弟兄們,将台上藍旗高飄,叫咱們弟兄殺上前去。
&rdquo一聲令下,江邊金鑼響亮。
甘甯站立船頭,率領一百二十隻小船向江心沖去。
頓時間,江面上舟船競發,好似飛蝗一般地向江心射去。
此時,西山上的周瑜和魯肅早已等得心急如焚,見曹兵大船已過江心,漸漸逼近,還不見自己的動靜。
周瑜心裡想,不知孔明舉了什麼樣的号旗,竟弄得弟兄們張惶失措,殺不出去。
最好初戰失利,殺孔明就有憑有據了。
魯肅更是為孔明擔心,他也在想,孔明啊!你既然不懂得水戰的奧妙,代理什麼總督呢?到現在還無動靜,看來是被敵人吓懵了心,故而指揮失靈,搞得水軍不敢執行命令。
恰在此時,隻聽得陣陣金鑼之聲。
&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
鑼響船動,一百二十隻小船一齊殺出。
周瑜對下面定睛一看,大号船艦一隻全無,都是些小船扁舟。
他想,看來孔明對水戰是有些經驗,肯定招的是藍旗。
不過,為何不用大船卻用小船?不知他又有些什麼意圖。
是真的不懂水戰呢,還是另有驚人之舉?倒要看他一個仔細。
魯肅見孔明更改了周瑜的作戰方案,也不能理解。
他生怕周瑜又要挑剔,要緊在旁替孔明解脫責任,對周瑜說:&ldquo都督,隻要長江一仗取勝,大船換小船沒有利害關系。
&rdquo他的意思是,他既然肯代替都督指揮水戰,必然胸有成竹,不管怎麼樣,哪怕他叫小兵個個光着腳從水面上跑過去,隻要打敗敵人,也是莫大之功。
周瑜聽得魯肅這般說話,也不分辨,隻是盯着江面上敵我雙方的動靜。
且說一百二十隻小船到江面上,大将甘甯首當其沖,見對面的人都是大船,最前排一隻大船頭上立着一将,黑臉短須,手執兩柄闆斧,一看便知,乃是老對頭蔡勳。
甘甯思量道:我與你是前世冤家,今生對頭,數次交戰未曾将你戰死,今日定要想辦法來解決你。
甘甯看到離蔡勳不遠處也有兩将分立左右,站立船頭,分明是左右護衛,相助蔡勳的幫手。
見他們的船上也是&ldquo蔡&rdquo字旗飄動,卻不知是蔡家的什麼人。
原來,這兩個人都是陸戰之将,水戰不甚娴熟,因此,站立船頭,船在江面上晃動,他們的腳也捉摸不住,向四面不停地移動,來控制自己身體的平衡。
甘甯看到這種情景,暗自轉念道:先把這兩個爪牙幹掉,去其臂膀,然後定定心心同蔡勳交戰。
想定主意,甘甯眼明手快,心到手亦到,放下手中短戟,拈弓搭箭,瞄準左面的蔡立的三寸咽喉。
小船上的弟兄早在鄱陽湖操練精熟,望見甘甯對着左邊,忙将小船迅速劃向那邊。
就在不到百步之距,甘甯箭離弦響,嘴裡高吼一聲:&ldquo從奸賊将招箭!&rdquo其實,應該先行打招呼,然後壓弦。
現在先放?,後喊&ldquo招箭&rdquo,等到蔡立聽到聲音,箭已中的了。
蔡立聽得有人喊&ldquo招箭&rdquo,還不知是射他,還在想,是否有人射我?你想,這不是象個死人嗎?分明是射他,還在猜疑。
等他擡頭看箭,真叫不看不來,一看就到,一支利箭正中咽喉。
一箭到,三管斷,鮮血流,箭到命喪,他的身體向前一沖,朝着長江裡&ldquo轟隆嗵&rdquo,一個水花,人影不見,掉入江中。
死在岸上還有人買棺成殓,跌入江裡,隻能葬身魚腹,屍骨難收。
曹兵們一聲啰唣:&ldquo不好唻!蔡立将軍送了命哉!&rdquo甘甯見蔡立跌入江中,佩好弓,忙指揮小船往右面去,小船很快轉到蔡新大船旁。
大船高,小船低,甘甯又是手執短戟,夠不上大船。
但大船上的蔡新早就看清,剛才阿哥被他箭上射死,早已怒火中燒,要為阿哥報仇。
現在,見甘甯已到自己的船下,看得真切,舉刀從上向下朝甘甯頭上直劈下來,怒喝一聲:&ldquo呔!劫江賊看刀!&rdquo罵他的人,并不知道甘甯過去在長江裡做過強盜,正好罵中。
甘甯慣于水戰,在船上如同站立平地。
加上吳兵平日操練有素,兩條闆槳在水中一插,這隻小船停得穩穩當當。
這樣,甘甯在船頭上,兩隻腳上也可借一些力。
聽得上面在罵他劫江賊,且刀風嗖嗖,甘甯不慌不忙起手中兩柄短戟&ldquo十&rdquo字花一架,向上用力一枭,叫一聲:&ldquo且慢!&rdquo蔡新腳裡不穩,武藝也及不上甘甯,用出的力氣又不足,隻聽得&ldquo當啷&rdquo一聲,大刀被枭了上去。
不等他收還家夥,甘甯趁勢一個箭步蹿上了大船,人未着船,手中兩柄短戟已朝蔡新的兩腳上一勒,頓時鮮血直流,人跌倒在船上。
甘甯腳着船,對蔡新飛起一腿,把他連人帶刀踢入水中,又&ldquo轟隆嗵&rdquo一個水花,已人影不見。
周圍的曹兵又是一片啰唣之聲:&ldquo不好唻!蔡新将軍又送了命哉!&rdquo眼睛一眨,弟兄雙雙被甘甯結果,激怒了頭隊蔡勳,心想二将乃是我蔡家兄弟,未建大功先捐性命,此仇不報,更待何時!待我上前與他交戰。
因此在船上等待甘甯。
哪裡知曉,今日甘甯殺二蔡弟兄就是要去其羽翼,殺你蔡勳。
甘甯殺了蔡新,跳回小船,吩咐朝蔡勳那隻大船劃去。
兩船靠近,大家使的都是短兵器,無法交手。
蔡勳自以為武藝高強,他從船頭退到艙口,對小船上大聲喊叫:&ldquo劫江賊,你來&hellip&hellip來也!&rdquo甘甯也不客氣,回答一聲:&ldquo來也!&rdquo就兩足一蹬,縱身躍上大船,
諸葛亮手執瞟遠鏡,一手撩須,見将台四周各種顔色的大信号旗數十面,都要一丈六尺見方,旗杆如碗口粗細。
将台上另有四個搖大旗的彪形漢在旗杆旁站立。
旗架上齊齊整整插滿各種顔色的小旗,都有二尺多長。
将台上有一面大旗,旗架上就有一面小旗;小旗揮,大旗搖。
孔明想,水戰不比陸戰,不要說不懂信号無法指揮,就是略知大意也難以取勝敵人,一定要熟,熟才能生巧,才能随機應變。
周瑜以為我不谙水戰,以此難我,想置我于死地而後快。
哪裡知道,我早有準備,不但精通,而且今日一仗,非我定然一敗塗地。
原來,諸葛亮自從到此三江以來,被周瑜監禁在參謀船上,不得上岸。
江面、小兵才是他所管轄的範圍。
他是個有心人,不同大将去攀談,專找小兵來敷衍。
小兵們見軍師身居要職而無官架,常常不恥下問,因此,個個殷勤招待,有問必答。
孔明對這些小兵也是一團和氣,飯後茶餘總要同這個小兵聊聊天,與那個小兵拉拉家常。
先問他們姓甚名誰,後問他們家住何方,再談談鄱陽湖操兵之事,然後打聽前進招什麼旗,後退搖什麼旗,他這個問一些,那個問一些,今日問點,明日問點,又不敢多問,恐怕小兵要起疑心。
他沒有幾天工夫,把水站的要領全都記在腦子裡,将它們盤得滾瓜爛熟,了如指掌。
這些小兵,哪裡得知諸葛亮的這份心思,他們都去過鄱陽湖,聽得軍師問這問那,他們都十分樂意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訴孔明。
所以,諸葛亮上了将台,一點都不慌。
現在,諸葛亮一手拿瞟遠鏡望着江面上的敵兵,一手在小旗架之上拔出一面小藍旗。
将台上四個小兵一看,已經明白他是一個内行,因為舉藍旗便是前進的意思,完全正确。
因此,四個小兵的八條臂膀把一面大藍旗伸出将台,插在旗架上,然後用繩子左右牽動,這面大旗就此随風飄蕩。
再說江邊上一百二十隻小船排在那裡。
每隻船上乘一隊兵&mdash&mdash二十五個人。
兩邊船舷各坐六個人,都用闆槳劃船;船前船後也是六個人一面,每人手執一口鋒利鋼刀;再有一個隊長站立在船頭指揮小船。
每隻船上還另外配備一個弟兄,在船艄上負責掌舵。
這個弟兄不屬于這一隊小兵之中,因為他不參加作戰。
就象現代的飛機上的飛行員一樣,不管他打不打仗,總要配備一個。
而這些弟兄就是負責這些小船的,一船二十五條性命全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因為水兵們在作戰之時無法估計背後傳來的号令,以及軍情的變化,全要靠這掌舵的小兵在船艄上轉達将台上的命令,将台上招什麼顔色的旗号,他就怎樣把舵。
從某種意義上說,舵手充當了一個指揮員的角色,他對号旗的用途了如指掌。
而船上的水兵一邊打仗,一邊耳聽舵手的指揮。
這樣,将台上的号令就可以準确無誤地傳達到每個水兵的耳朵裡。
萬一舵手陣亡,那末,一船的弟兄的性命就沒有保障了。
現在,每隻小船上的舵手從瞟遠鏡望到将台上藍旗高飄,他們立即下達命令:&ldquo弟兄們,将台上藍旗高飄,叫咱們弟兄殺上前去。
&rdquo一聲令下,江邊金鑼響亮。
甘甯站立船頭,率領一百二十隻小船向江心沖去。
頓時間,江面上舟船競發,好似飛蝗一般地向江心射去。
此時,西山上的周瑜和魯肅早已等得心急如焚,見曹兵大船已過江心,漸漸逼近,還不見自己的動靜。
周瑜心裡想,不知孔明舉了什麼樣的号旗,竟弄得弟兄們張惶失措,殺不出去。
最好初戰失利,殺孔明就有憑有據了。
魯肅更是為孔明擔心,他也在想,孔明啊!你既然不懂得水戰的奧妙,代理什麼總督呢?到現在還無動靜,看來是被敵人吓懵了心,故而指揮失靈,搞得水軍不敢執行命令。
恰在此時,隻聽得陣陣金鑼之聲。
&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
鑼響船動,一百二十隻小船一齊殺出。
周瑜對下面定睛一看,大号船艦一隻全無,都是些小船扁舟。
他想,看來孔明對水戰是有些經驗,肯定招的是藍旗。
不過,為何不用大船卻用小船?不知他又有些什麼意圖。
是真的不懂水戰呢,還是另有驚人之舉?倒要看他一個仔細。
魯肅見孔明更改了周瑜的作戰方案,也不能理解。
他生怕周瑜又要挑剔,要緊在旁替孔明解脫責任,對周瑜說:&ldquo都督,隻要長江一仗取勝,大船換小船沒有利害關系。
&rdquo他的意思是,他既然肯代替都督指揮水戰,必然胸有成竹,不管怎麼樣,哪怕他叫小兵個個光着腳從水面上跑過去,隻要打敗敵人,也是莫大之功。
周瑜聽得魯肅這般說話,也不分辨,隻是盯着江面上敵我雙方的動靜。
且說一百二十隻小船到江面上,大将甘甯首當其沖,見對面的人都是大船,最前排一隻大船頭上立着一将,黑臉短須,手執兩柄闆斧,一看便知,乃是老對頭蔡勳。
甘甯思量道:我與你是前世冤家,今生對頭,數次交戰未曾将你戰死,今日定要想辦法來解決你。
甘甯看到離蔡勳不遠處也有兩将分立左右,站立船頭,分明是左右護衛,相助蔡勳的幫手。
見他們的船上也是&ldquo蔡&rdquo字旗飄動,卻不知是蔡家的什麼人。
原來,這兩個人都是陸戰之将,水戰不甚娴熟,因此,站立船頭,船在江面上晃動,他們的腳也捉摸不住,向四面不停地移動,來控制自己身體的平衡。
甘甯看到這種情景,暗自轉念道:先把這兩個爪牙幹掉,去其臂膀,然後定定心心同蔡勳交戰。
想定主意,甘甯眼明手快,心到手亦到,放下手中短戟,拈弓搭箭,瞄準左面的蔡立的三寸咽喉。
小船上的弟兄早在鄱陽湖操練精熟,望見甘甯對着左邊,忙将小船迅速劃向那邊。
就在不到百步之距,甘甯箭離弦響,嘴裡高吼一聲:&ldquo從奸賊将招箭!&rdquo其實,應該先行打招呼,然後壓弦。
現在先放?,後喊&ldquo招箭&rdquo,等到蔡立聽到聲音,箭已中的了。
蔡立聽得有人喊&ldquo招箭&rdquo,還不知是射他,還在想,是否有人射我?你想,這不是象個死人嗎?分明是射他,還在猜疑。
等他擡頭看箭,真叫不看不來,一看就到,一支利箭正中咽喉。
一箭到,三管斷,鮮血流,箭到命喪,他的身體向前一沖,朝着長江裡&ldquo轟隆嗵&rdquo,一個水花,人影不見,掉入江中。
死在岸上還有人買棺成殓,跌入江裡,隻能葬身魚腹,屍骨難收。
曹兵們一聲啰唣:&ldquo不好唻!蔡立将軍送了命哉!&rdquo甘甯見蔡立跌入江中,佩好弓,忙指揮小船往右面去,小船很快轉到蔡新大船旁。
大船高,小船低,甘甯又是手執短戟,夠不上大船。
但大船上的蔡新早就看清,剛才阿哥被他箭上射死,早已怒火中燒,要為阿哥報仇。
現在,見甘甯已到自己的船下,看得真切,舉刀從上向下朝甘甯頭上直劈下來,怒喝一聲:&ldquo呔!劫江賊看刀!&rdquo罵他的人,并不知道甘甯過去在長江裡做過強盜,正好罵中。
甘甯慣于水戰,在船上如同站立平地。
加上吳兵平日操練有素,兩條闆槳在水中一插,這隻小船停得穩穩當當。
這樣,甘甯在船頭上,兩隻腳上也可借一些力。
聽得上面在罵他劫江賊,且刀風嗖嗖,甘甯不慌不忙起手中兩柄短戟&ldquo十&rdquo字花一架,向上用力一枭,叫一聲:&ldquo且慢!&rdquo蔡新腳裡不穩,武藝也及不上甘甯,用出的力氣又不足,隻聽得&ldquo當啷&rdquo一聲,大刀被枭了上去。
不等他收還家夥,甘甯趁勢一個箭步蹿上了大船,人未着船,手中兩柄短戟已朝蔡新的兩腳上一勒,頓時鮮血直流,人跌倒在船上。
甘甯腳着船,對蔡新飛起一腿,把他連人帶刀踢入水中,又&ldquo轟隆嗵&rdquo一個水花,已人影不見。
周圍的曹兵又是一片啰唣之聲:&ldquo不好唻!蔡新将軍又送了命哉!&rdquo眼睛一眨,弟兄雙雙被甘甯結果,激怒了頭隊蔡勳,心想二将乃是我蔡家兄弟,未建大功先捐性命,此仇不報,更待何時!待我上前與他交戰。
因此在船上等待甘甯。
哪裡知曉,今日甘甯殺二蔡弟兄就是要去其羽翼,殺你蔡勳。
甘甯殺了蔡新,跳回小船,吩咐朝蔡勳那隻大船劃去。
兩船靠近,大家使的都是短兵器,無法交手。
蔡勳自以為武藝高強,他從船頭退到艙口,對小船上大聲喊叫:&ldquo劫江賊,你來&hellip&hellip來也!&rdquo甘甯也不客氣,回答一聲:&ldquo來也!&rdquo就兩足一蹬,縱身躍上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