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削鐵鎖青釭試鋒 下戰書長江交兵
關燈
小
中
大
風。
心裡的火蹿上蹿下,找尋着發洩的地方。
眼看着遠去的劉備,他恨不能從視野中挖去這條大船。
正在此時,有人高聲禀報:&ldquo報都督。
今有對江曹操命人前來求見。
&rdquo周瑜說:&ldquo命他們等候片刻。
&rdquo他自己還是站在江邊一動不動,若有所思。
這裡暫且不提。
雲長走進艙裡,在劉備身邊坐下,對劉備說:&ldquo大哥,今日好險!周瑜狼子野心,酒内藏毒,欲害大哥。
若非小弟上前阻止,恐怕大哥性命危險。
&rdquo劉備還不十分相信,漫不經心地回答:&ldquo二弟,我與周瑜無仇無怨,他未必會下此毒手吧。
&rdquo雲長聽到劉備的這番說話,氣得他話都說不出。
心裡想,我舍命救護,勞而無功。
也不來與你争執,隻要保全了你的性命,我也心滿意足了。
日後你自己會明白的。
一路無話,直抵七蘆灣。
孔明的參謀船早已等候在此,王四見來船靠近,要緊招呼停船,說道軍師在此。
大船上的人聽說諸葛軍師在此,不敢怠慢,急忙進船報禀:&ldquo報皇叔,船到七蘆灣,孔明軍師在此。
&rdquo 劉備聽到手下禀報,心想,我本當為軍師而來,不期在三江口未能晤面,雲長說周瑜鸩酒相害,我不太相信。
既然軍師在這裡,那就帶他回去,免得周瑜嫁禍于他。
同時,請教一下軍師,周瑜可有害我之心。
所以,劉備從艙中踏出,迎接孔明。
王四回進艙裡告禀。
孔明出艙。
劉備見孔明,把手一拱:&ldquo啊!軍師,久違了!&rdquo孔明說:&ldquo賀喜主公!恭喜主公!&rdquo劉備問:&ldquo軍師,喜從何來?&rdquo孔明道:&ldquo主公禍中得福,死裡逃生,豈非大喜麼?&rdquo劉備聽到這話,方才恍然大悟。
忙請先生到大船上叙談。
兩船靠攏,劉備扶着孔明上大船,君臣進艙坐定。
雲長上前見孔明:&ldquo軍師,關某有禮了。
&rdquo孔明擡頭一看,關将軍果然改扮家将護衛主公。
&ldquo君侯罷了。
爾保駕有功。
&rdquo 雲長面帶喜色,對劉備看看:你對軍師是言聽計從,現在軍師在論我之功,總非胡說八道了吧。
他退過一旁坐定。
劉備問孔明:&ldquo軍師,周瑜邀我過江赴會,究屬何意啊?&rdquo孔明說:&ldquo主公聽了,周郎用&lsquo倒樹盡根&rsquo之計謀害主公,若非關将軍保駕,命已嗚呼。
&rdquo劉備驚歎道:&ldquo喔呀呀!那末劉備是為你而來的啊!&rdquo意思是,倘使我死于非命,也是為了你。
又說道:&ldquo軍師,周瑜心地如此險惡異常,我等一同回去吧。
&rdquo孔明說:&ldquo非也。
三分天下未得,亮不能回去的。
&rdquo劉備問:&ldquo軍師何日歸來?&rdquo孔明說:&ldquo待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東風起,亮便歸來。
&rdquo&ldquo奇啊!隆冬時節唯有凜冽西風,何來東風?&rdquo&ldquo主公,亮已知曉十一月二十必起東風。
此番東風驟起,助主公,利江東,破曹操。
赤壁一燒,主公從中取利,成三分天下之基業。
&rdquo劉備知道孔明一向謹慎,他的話不容置疑。
又說道:&ldquo軍師,我與周郎初次見面,緣何要将備陷害?軍師在此又怎樣?&rdquo孔明說:&ldquo主公,周郎心術不正,早已設下&lsquo誘人犯法&rsquo、&lsquo借刀殺人&rsquo之計,将亮殺害。
二計不成,故用計欲害主公。
&rdquo&ldquo軍師在此深陷缧绁,備寝食不安。
須多小心。
&rdquo&ldquo主公且放心,亮雖身居虎穴,而安如泰山。
&rdquo 這種大話隻有諸葛亮講得出,人在虎口,卻能太平無事。
孔明又道:&ldquo請主公于十一月十九命趙雲坐一扁舟,隻需一弓一箭,在此南屏江邊等候本軍師。
他十九到此,我二十下船,千萬不能忘懷了。
日期切記。
其餘之事不及多講,有錦囊一封在此。
一切按錦囊辦事。
&rdquo孔明從袖口中拿出一封錦囊,交到劉備手中。
然後立起身來向劉備告辭。
臨行之際,一再囑咐劉備今後三江口千萬不能再來。
劉備接錦囊在手,也叮咛孔明一定要小心,并把孔明送到艙外。
君臣兩人一拱而别。
孔明回到自己的船上,回轉三江。
下回再提。
劉備進艙。
雲長命白旗高扯,向樊口山進發。
不一會,張飛帶兵前來接應。
見前面劉備的大船扯起白旗,心裡明白,大哥安然無恙。
船近,他跳上大船,進艙見劉備,在旁坐下。
問道:&ldquo請問大哥,過江赴會怎樣?&rdquo劉備說:&ldquo隊從!三弟道及過江會,周郎用毒酒欲害愚兄,幸得你家二哥,不然愚兄命休矣。
&rdquo張飛環眼圓睜,高聲吼道:&ldquo大哥,我等且回去。
待老張同了老趙殺往三江,與大哥報仇雪恨!&rdquo 劉備見張飛怒氣沖天,貿然帶兵前去必然有失,要緊勸阻他。
&ldquo三弟,如今無事,也就罷了。
萬一鬧出事來,令師在三江難保安泰。
&rdquo&ldquo大哥可曾遇見軍師?&rdquo&ldquo在七蘆灣遇到的。
&rdquo&ldquo軍師為何不歸?&rdquo&ldquo軍師說,十一月二十起了東風便回。
&rdquo&ldquo他不會回來了。
&rdquo張飛魯莽,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
&ldquo何以見得?&rdquo&ldquo大哥啊!十一月隻有西北風,哪來東風?豈不是不回來了?&rdquo&ldquo軍師說,天意如此,他早已料到必有東風的。
&rdquo張飛想,軍師的計策每每超群絕倫,無人可及。
我是他的學生,怎麼一點不知?阿戆連忙附和道:&ldquo對對對!軍師超凡入聖。
那可曾有何話說?&rdquo&ldquo還有一封錦囊在此。
&rdquo劉備把錦囊打開,看到上面寫着:十一月十九命趙雲駕一條小船,帶一張弓、一條箭,在南屏江邊等候。
在這些字的旁邊畫了許多圈圈,表明事關緊要,不能忘記。
接下來又寫道:預備軍衣六千套:三千是吳兵的号衣,三千是曹兵的号衣;紮縛三裡路長的木筏;一百零八隻船。
按計操辦,等候聽用,不得有誤。
劉備看完,暗自思忖道:江夏郡開喪,耗費巨資,現在所剩無幾。
要置辦這些東西,哪來這麼多的錢财呢?劉備瞪着張飛,看他有何辦法想出來。
張飛看過錦囊,又見自己大哥愁眉苦臉,正在為難。
張飛對劉備說:一百零八隻船,我們弟兄三人想辦法打造出來。
三裡木筏,軍師已寫明,隻用一夜,我們到江夏大木棧裡去租,租钿記在帳上,等到赤壁一燒,曹操的一百萬人馬全部要投順到大哥手下。
那我們靠東風的牌頭來還債;六千套号衣,到布店裡剪一剪,布钿也欠一欠,做工也欠一欠,等到赤壁一燒,全部靠東風牌頭還債。
反正一切都靠在軍師的東風牌頭上。
劉備想,張飛真是個戆大,隻知道東風,東風。
倘然沒有東風,我等弟兄隻好喝西北風。
這是屁話,不可聽信。
其實,這是說《三國》的老先生想出來的,形容劉備當時的處境窮困潦倒。
使得聽衆迫切希望火燒赤壁,劉備可以早日振作起來,與奸雄曹操抗衡。
這些東西,對于一個小百姓來講,當然難以辦到。
但對劉備來講,盡管家底貧瘠,畢竟還是一國之君,尚且還有一個江夏郡。
要辦這點東西算不了大事。
這裡讓劉、關、張回轉樊口山,到十一月十九再提。
還說周瑜獨自伫立江邊,聽到手下第二次禀報:&ldquo曹操的差官等候都督已久。
&rdquo周瑜把殺劉備未遂、反遭關雲長戲谑的一口惡氣,遷怒到這兩個差人的身上。
他想,曹賊啊!我早晚總要與你決一雌雄,還下什麼戰書!算這
心裡的火蹿上蹿下,找尋着發洩的地方。
眼看着遠去的劉備,他恨不能從視野中挖去這條大船。
正在此時,有人高聲禀報:&ldquo報都督。
今有對江曹操命人前來求見。
&rdquo周瑜說:&ldquo命他們等候片刻。
&rdquo他自己還是站在江邊一動不動,若有所思。
這裡暫且不提。
雲長走進艙裡,在劉備身邊坐下,對劉備說:&ldquo大哥,今日好險!周瑜狼子野心,酒内藏毒,欲害大哥。
若非小弟上前阻止,恐怕大哥性命危險。
&rdquo劉備還不十分相信,漫不經心地回答:&ldquo二弟,我與周瑜無仇無怨,他未必會下此毒手吧。
&rdquo雲長聽到劉備的這番說話,氣得他話都說不出。
心裡想,我舍命救護,勞而無功。
也不來與你争執,隻要保全了你的性命,我也心滿意足了。
日後你自己會明白的。
一路無話,直抵七蘆灣。
孔明的參謀船早已等候在此,王四見來船靠近,要緊招呼停船,說道軍師在此。
大船上的人聽說諸葛軍師在此,不敢怠慢,急忙進船報禀:&ldquo報皇叔,船到七蘆灣,孔明軍師在此。
&rdquo 劉備聽到手下禀報,心想,我本當為軍師而來,不期在三江口未能晤面,雲長說周瑜鸩酒相害,我不太相信。
既然軍師在這裡,那就帶他回去,免得周瑜嫁禍于他。
同時,請教一下軍師,周瑜可有害我之心。
所以,劉備從艙中踏出,迎接孔明。
王四回進艙裡告禀。
孔明出艙。
劉備見孔明,把手一拱:&ldquo啊!軍師,久違了!&rdquo孔明說:&ldquo賀喜主公!恭喜主公!&rdquo劉備問:&ldquo軍師,喜從何來?&rdquo孔明道:&ldquo主公禍中得福,死裡逃生,豈非大喜麼?&rdquo劉備聽到這話,方才恍然大悟。
忙請先生到大船上叙談。
兩船靠攏,劉備扶着孔明上大船,君臣進艙坐定。
雲長上前見孔明:&ldquo軍師,關某有禮了。
&rdquo孔明擡頭一看,關将軍果然改扮家将護衛主公。
&ldquo君侯罷了。
爾保駕有功。
&rdquo 雲長面帶喜色,對劉備看看:你對軍師是言聽計從,現在軍師在論我之功,總非胡說八道了吧。
他退過一旁坐定。
劉備問孔明:&ldquo軍師,周瑜邀我過江赴會,究屬何意啊?&rdquo孔明說:&ldquo主公聽了,周郎用&lsquo倒樹盡根&rsquo之計謀害主公,若非關将軍保駕,命已嗚呼。
&rdquo劉備驚歎道:&ldquo喔呀呀!那末劉備是為你而來的啊!&rdquo意思是,倘使我死于非命,也是為了你。
又說道:&ldquo軍師,周瑜心地如此險惡異常,我等一同回去吧。
&rdquo孔明說:&ldquo非也。
三分天下未得,亮不能回去的。
&rdquo劉備問:&ldquo軍師何日歸來?&rdquo孔明說:&ldquo待到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東風起,亮便歸來。
&rdquo&ldquo奇啊!隆冬時節唯有凜冽西風,何來東風?&rdquo&ldquo主公,亮已知曉十一月二十必起東風。
此番東風驟起,助主公,利江東,破曹操。
赤壁一燒,主公從中取利,成三分天下之基業。
&rdquo劉備知道孔明一向謹慎,他的話不容置疑。
又說道:&ldquo軍師,我與周郎初次見面,緣何要将備陷害?軍師在此又怎樣?&rdquo孔明說:&ldquo主公,周郎心術不正,早已設下&lsquo誘人犯法&rsquo、&lsquo借刀殺人&rsquo之計,将亮殺害。
二計不成,故用計欲害主公。
&rdquo&ldquo軍師在此深陷缧绁,備寝食不安。
須多小心。
&rdquo&ldquo主公且放心,亮雖身居虎穴,而安如泰山。
&rdquo 這種大話隻有諸葛亮講得出,人在虎口,卻能太平無事。
孔明又道:&ldquo請主公于十一月十九命趙雲坐一扁舟,隻需一弓一箭,在此南屏江邊等候本軍師。
他十九到此,我二十下船,千萬不能忘懷了。
日期切記。
其餘之事不及多講,有錦囊一封在此。
一切按錦囊辦事。
&rdquo孔明從袖口中拿出一封錦囊,交到劉備手中。
然後立起身來向劉備告辭。
臨行之際,一再囑咐劉備今後三江口千萬不能再來。
劉備接錦囊在手,也叮咛孔明一定要小心,并把孔明送到艙外。
君臣兩人一拱而别。
孔明回到自己的船上,回轉三江。
下回再提。
劉備進艙。
雲長命白旗高扯,向樊口山進發。
不一會,張飛帶兵前來接應。
見前面劉備的大船扯起白旗,心裡明白,大哥安然無恙。
船近,他跳上大船,進艙見劉備,在旁坐下。
問道:&ldquo請問大哥,過江赴會怎樣?&rdquo劉備說:&ldquo隊從!三弟道及過江會,周郎用毒酒欲害愚兄,幸得你家二哥,不然愚兄命休矣。
&rdquo張飛環眼圓睜,高聲吼道:&ldquo大哥,我等且回去。
待老張同了老趙殺往三江,與大哥報仇雪恨!&rdquo 劉備見張飛怒氣沖天,貿然帶兵前去必然有失,要緊勸阻他。
&ldquo三弟,如今無事,也就罷了。
萬一鬧出事來,令師在三江難保安泰。
&rdquo&ldquo大哥可曾遇見軍師?&rdquo&ldquo在七蘆灣遇到的。
&rdquo&ldquo軍師為何不歸?&rdquo&ldquo軍師說,十一月二十起了東風便回。
&rdquo&ldquo他不會回來了。
&rdquo張飛魯莽,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
&ldquo何以見得?&rdquo&ldquo大哥啊!十一月隻有西北風,哪來東風?豈不是不回來了?&rdquo&ldquo軍師說,天意如此,他早已料到必有東風的。
&rdquo張飛想,軍師的計策每每超群絕倫,無人可及。
我是他的學生,怎麼一點不知?阿戆連忙附和道:&ldquo對對對!軍師超凡入聖。
那可曾有何話說?&rdquo&ldquo還有一封錦囊在此。
&rdquo劉備把錦囊打開,看到上面寫着:十一月十九命趙雲駕一條小船,帶一張弓、一條箭,在南屏江邊等候。
在這些字的旁邊畫了許多圈圈,表明事關緊要,不能忘記。
接下來又寫道:預備軍衣六千套:三千是吳兵的号衣,三千是曹兵的号衣;紮縛三裡路長的木筏;一百零八隻船。
按計操辦,等候聽用,不得有誤。
劉備看完,暗自思忖道:江夏郡開喪,耗費巨資,現在所剩無幾。
要置辦這些東西,哪來這麼多的錢财呢?劉備瞪着張飛,看他有何辦法想出來。
張飛看過錦囊,又見自己大哥愁眉苦臉,正在為難。
張飛對劉備說:一百零八隻船,我們弟兄三人想辦法打造出來。
三裡木筏,軍師已寫明,隻用一夜,我們到江夏大木棧裡去租,租钿記在帳上,等到赤壁一燒,曹操的一百萬人馬全部要投順到大哥手下。
那我們靠東風的牌頭來還債;六千套号衣,到布店裡剪一剪,布钿也欠一欠,做工也欠一欠,等到赤壁一燒,全部靠東風牌頭還債。
反正一切都靠在軍師的東風牌頭上。
劉備想,張飛真是個戆大,隻知道東風,東風。
倘然沒有東風,我等弟兄隻好喝西北風。
這是屁話,不可聽信。
其實,這是說《三國》的老先生想出來的,形容劉備當時的處境窮困潦倒。
使得聽衆迫切希望火燒赤壁,劉備可以早日振作起來,與奸雄曹操抗衡。
這些東西,對于一個小百姓來講,當然難以辦到。
但對劉備來講,盡管家底貧瘠,畢竟還是一國之君,尚且還有一個江夏郡。
要辦這點東西算不了大事。
這裡讓劉、關、張回轉樊口山,到十一月十九再提。
還說周瑜獨自伫立江邊,聽到手下第二次禀報:&ldquo曹操的差官等候都督已久。
&rdquo周瑜把殺劉備未遂、反遭關雲長戲谑的一口惡氣,遷怒到這兩個差人的身上。
他想,曹賊啊!我早晚總要與你決一雌雄,還下什麼戰書!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