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諸葛亮倚山結寨 周公瑾借刀殺人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二回諸葛亮倚山結寨周公瑾借刀殺人
黃蓋和周瑜坐定以後,手下送茶已畢,黃蓋問道:&ldquo都督到此何幹?&rdquo
&ldquo本督在山上見得糧營奧妙,特來拜望。
&rdquo周瑜說。
&ldquo都督,不提糧營還則罷了,提起糧管氣死老夫也。
&rdquo老将軍性格直爽,心直口快,有啥說啥。
周瑜深知老黃蓋的脾氣,今日他如此氣憤填膺,肯定受了冤屈。
因此問他:&ldquo老将軍怎樣?&rdquo 黃蓋說:&ldquo别人都有安營圖,唯獨我非但沒有,而且安紮在什麼地方都沒有講明。
可是都督要掂掂老夫的斤兩?&rdquo 周瑜連忙否定:&ldquo非也。
老将軍,本督以為你年紀老,見識廣,區區營寨不須關照。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rdquo &ldquo都督,你可知道此營誰人所教?&rdquo &ldquo哪一個?&rdquo &ldquo當時我接到令箭,不敢輕慢,又不敢冒昧動問。
想着近來交了一位新朋友,本領不在都督之下。
&rdquo &ldquo何人?&rdquo &ldquo諸葛亮。
&rdquo &ldquo哦&mdash&mdash&rdquo怪不着此營如此好,原來黃老将軍也與孔明交上了朋友、周瑜聽得一肚皮氣,心裡想,孔明啊孔明!你确有本事,文交魯踱頭,武結黃老頭,都是江東舉足輕重的頭面人物,我要殺你倒是難得很。
因此又問道:&ldquo諸葛亮便怎樣?&rdquo &ldquo我便到參謀船上去請教軍師。
他說,做糧隊官必須知道敵人有多少大糧。
都督,你可知曉曹操有多少糧草?&rdquo 周瑜搖搖頭說:&ldquo不知。
&rdquo 黃蓋便說,敵人共有一百六十萬石的大糧屯紮在離赤壁山九十裡路的聚鐵山,共有四十二員大将、十萬軍兵鎮守。
軍師叫我紮在此地,萬無一失。
周瑜想,這話千真萬确,我不上西山,根本不知糧營紮在何方。
黃蓋又講,最後軍師給我一張安營圖,按此圖紮營,敵人無法偷營。
即使偶然進去,再也休想跑出來。
此營共有九九八十一種走法。
我說,六十好幾的人學不會了。
軍師便教我一種走法,就是剛才進來的走法。
這種走法,營中将士都知道,就是剛進營靠左一轉彎,靠右一轉彎,到達二營;再靠左兩個轉彎,靠右兩個轉彎又到三營;再靠左三轉彎,靠右三轉彎,便到四營,回出去則相反。
這叫進來一二三,出去三二一,講穿很簡單,不說穿始終進不來。
周瑜想,這種營圖确實不錯,向他索取,日後也好派派用場:&ldquo老将軍,這張營圖可能拿來一看?&rdquo 黃蓋說:&ldquo都督,營圖看則何妨,可是這張營圖不在這裡。
&rdquo &ldquo在哪裡?&rdquo &ldquo老夫紮營之時,早有軍師派來的手下人在此等候,一到大營紮完,便将營圖拿回去。
我問他:&ldquo拿回去便怎樣?&rdquo來人說:&ldquo軍師吩咐,将營圖燒毀,唯恐有人偷學本領。
&rdquo 周瑜聽完此話,氣沖牛鬥。
想你孔明實在厲害,真是神機妙算,鬼神莫測,竟将我心頭之事件件樁樁料得一無差錯。
因在黃蓋面前不住發作,他沉吟片刻,若有所思,然後站起身來告别老将軍。
黃蓋将他送出大營,一拱而别。
老将軍回營。
周瑜跟了提燈的手下人回轉大營,到内帳坐定。
心裡想,既然孔明知道曹操的糧營紮在聚鐵山,有四十二員大将,十萬大軍鎮守,我何不命他明日前去劫營?要是他不去,我便以違抗軍令治其重罪,将其斬首;如果他去的話定然被曹操所殺。
劉備得知孔明被曹操所殺,必将盡起江夏之師為軍師報仇。
那時,我亦然出兵攻打曹操,兩路進兵。
這棵既破曹操又殺孔明,一舉兩得,借曹操的刀殺死諸葛亮,這稱謂&ldquo借刀殺人之計&rdquo。
周瑜動好腦筋,安然入睡。
一夜無事。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
周瑜用過早點,傳令開帳。
帳上起鼓。
三聲炮響,水、陸、糧三營大将紛紛聚集中軍大帳。
一方面,周瑜命人去參謀船上相請孔明。
然後,周瑜坐出帳來。
兩旁手下虎威連連;&ldquo呼&hellip&hellip&rdquo &ldquo劉表無謀霸業空,縱使曹操下江東。
&rdquo周瑜中間坐定。
兩旁文武上前見周瑜:&ldquo都督在上,下官有禮!&rdquo&ldquo末将有禮!&hellip&hellip&rdquo &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罷了。
站過兩廂。
&rdquo &ldquo謝都督!&rdquo&ldquo謝大都督!&rdquo衆文武退過一旁。
外面孔明上帳。
手下傳都督之命,到船上相情。
諸葛亮自從送走魯肅之後,處處小心。
他想,周瑜曾說過,有事傳喚才可上岸,今朝傳我,必有大事。
什麼事呢?昨日誘我中計未遂,他肯定懷恨在心。
再則,周瑜到三江巡視,不見糧營要打聽,因為糧草是軍中之膽;見了糧營,又要大吃一驚。
黃蓋是心直口快之人,定然将我的說話全部說給他聽,周瑜聽了必定要動腦筋殺我。
恐怕周瑜今日升帳,又是為了我孔明,須要當心了。
用這樣說,是不是将諸葛亮講得過于離奇,而有點神乎其神呢?其實不然,一點也不奇。
有人說,諸葛亮可以上算三千年,下算三千年,這種說法是故意誇大,把諸葛亮神化了。
從當時的曆史條件看,生産力水平十分低下,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不大顯著。
因此,作為當時的一個大政治家、大軍事家,要判定一個人和一件事以及預測數十年的心理和變化,或許是可能的。
就拿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例,當時他病倒在祁山大營,臨終前,他命一員大将名郤真速速趕去成都告知幼主劉禅,說我已故,我死之後,由蔣琬代理丞相。
郤真飛馬趕奔成都觑見萬歲,說丞相将逝,他命蔣琬代理丞相。
不料後主卻是一個昏君,他同郤真,蔣琬死後代理丞相是哪一個。
郤真說不知道。
劉禅命他趕快回去問丞相。
郤真趕回祁山,聽說丞相剛剛咽氣,郤真想,萬歲叫我來向丞相,可是他已去世,叫我如何回複萬歲呢?因此,郤真跪倒在丞相床前放聲大哭。
哪裡知道,床上的丞相開口了:&ldquo郤真。
&rdquo郤将軍聽得丞相回過氣來,要緊答應:&ldquo丞相。
&rdquo諸葛亮說:&ldquo我料你還要回來,所以在此等你。
&rdquo&mdash&mdash死人等活人,隻有諸葛亮。
郤真要緊問道:&ldquo丞相,萬歲問你,蔣琬死後,叫哪個代理丞相?&rdquo諸葛亮說:&ldquo費文偉。
&rdquo郤真想我回去回複萬歲,倘然後主問費文偉死後,哪個代理?我再趕到祁山,恐怕自己性命也不保了。
因此索性問個明白:&ldquo丞相,費文偉死後,由誰代理?&rdquo連問三遍,不見回音,諸葛亮果真去世的了。
其實等到費文偉故世,不需要人代理了,因為漢室已亡,晉朝建立了。
說明諸葛亮他料到生前生後事,眼前的事情他能了如指掌。
諸葛亮擺渡上岸,一路來到陸營大帳,見周瑜已經坐在那裡。
因此,場面上還是禮尚往來,安然無事。
他到周瑜面前把手一拱:&ldquo都督在上,亮見都督。
&rdquo &ldquo啊!先生坐了。
&rdquo &ldquo告坐。
&rdquo 孔明坐定,一手撩須,一手羽扇輕搖,閉目養神,等候周瑜開口。
周瑜當然也明白孔明是個聰明人,我一上來就同他講,他必然有防備之心。
我隻有先與文武談話,冷不防再說上去。
&ldquo啊!衆位先生,列位将軍。
&rdquo &ldquo都督啊&mdash&mdash&rdquo &ldquo曹操兵多将廣,我軍若要取勝,定要用計。
兩旁可有破敵之計麼?&rdquo 兩旁文武一個個你對我看,我對你望,面面相觑,不知所雲。
周瑜料定兩旁文武沒有一計。
所以他回轉頭來,對着孔明:&ldquo先生。
&rdquo 諸葛亮早有思想準備,心裡想,召集文武是假,害我孔明是真。
老實講,一拳來,一腳去,你叫我先生,我稱你都督:&ldquo大都督。
&rdquo &ldquo好奇啊!&rdquo &ldquo啊!奇在何處?&rdquo看你奇出點什麼花樣來。
&ldquo當年袁紹七十萬人馬,曹操隻有七萬軍兵,怎樣七萬殺敗七十萬。
此乃何故啊?&rdquo 孔明一聽便知,周瑜不安好心,企圖借刀殺人,好一條毒計!心裡想,七萬兵殺敗七十萬的事,不要說你心裡一清二白,即使天下百姓都是家喻戶曉,衆所周知。
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大戰役.當時,曹操戰河北袁紹,兩軍對峙,無法取勝。
袁紹手下有位大夫,名叫許攸,與曹操是同鄉。
他在袁紹面前獻計,勸袁紹發兵,把曹操的大糧燒盡,則曹兵不戰自退,這裡再驅兵掩殺,一舉可勝曹操。
袁紹若用許攸之計,必能大獲全勝。
所說袁紹是個無用之人,忠奸不明,良莠不辨,好話壞話分不清。
非但不用許攸之計,反而疑心他與曹操暗中交通,要将許攸斬首。
經衆文武讨情,方才告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
曹操見許攸歸順自己,十分高興:自己又得一良材。
許攸問曹操,營中可有多少糧草。
曹操生平多疑,恐怕他是詐降,前來探聽虛實,也明知許攸不會相信自己的話,笑着說:&ldquo我有十年餘糧。
&rdquo許攸笑道:&
&rdquo周瑜說。
&ldquo都督,不提糧營還則罷了,提起糧管氣死老夫也。
&rdquo老将軍性格直爽,心直口快,有啥說啥。
周瑜深知老黃蓋的脾氣,今日他如此氣憤填膺,肯定受了冤屈。
因此問他:&ldquo老将軍怎樣?&rdquo 黃蓋說:&ldquo别人都有安營圖,唯獨我非但沒有,而且安紮在什麼地方都沒有講明。
可是都督要掂掂老夫的斤兩?&rdquo 周瑜連忙否定:&ldquo非也。
老将軍,本督以為你年紀老,見識廣,區區營寨不須關照。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rdquo &ldquo都督,你可知道此營誰人所教?&rdquo &ldquo哪一個?&rdquo &ldquo當時我接到令箭,不敢輕慢,又不敢冒昧動問。
想着近來交了一位新朋友,本領不在都督之下。
&rdquo &ldquo何人?&rdquo &ldquo諸葛亮。
&rdquo &ldquo哦&mdash&mdash&rdquo怪不着此營如此好,原來黃老将軍也與孔明交上了朋友、周瑜聽得一肚皮氣,心裡想,孔明啊孔明!你确有本事,文交魯踱頭,武結黃老頭,都是江東舉足輕重的頭面人物,我要殺你倒是難得很。
因此又問道:&ldquo諸葛亮便怎樣?&rdquo &ldquo我便到參謀船上去請教軍師。
他說,做糧隊官必須知道敵人有多少大糧。
都督,你可知曉曹操有多少糧草?&rdquo 周瑜搖搖頭說:&ldquo不知。
&rdquo 黃蓋便說,敵人共有一百六十萬石的大糧屯紮在離赤壁山九十裡路的聚鐵山,共有四十二員大将、十萬軍兵鎮守。
軍師叫我紮在此地,萬無一失。
周瑜想,這話千真萬确,我不上西山,根本不知糧營紮在何方。
黃蓋又講,最後軍師給我一張安營圖,按此圖紮營,敵人無法偷營。
即使偶然進去,再也休想跑出來。
此營共有九九八十一種走法。
我說,六十好幾的人學不會了。
軍師便教我一種走法,就是剛才進來的走法。
這種走法,營中将士都知道,就是剛進營靠左一轉彎,靠右一轉彎,到達二營;再靠左兩個轉彎,靠右兩個轉彎又到三營;再靠左三轉彎,靠右三轉彎,便到四營,回出去則相反。
這叫進來一二三,出去三二一,講穿很簡單,不說穿始終進不來。
周瑜想,這種營圖确實不錯,向他索取,日後也好派派用場:&ldquo老将軍,這張營圖可能拿來一看?&rdquo 黃蓋說:&ldquo都督,營圖看則何妨,可是這張營圖不在這裡。
&rdquo &ldquo在哪裡?&rdquo &ldquo老夫紮營之時,早有軍師派來的手下人在此等候,一到大營紮完,便将營圖拿回去。
我問他:&ldquo拿回去便怎樣?&rdquo來人說:&ldquo軍師吩咐,将營圖燒毀,唯恐有人偷學本領。
&rdquo 周瑜聽完此話,氣沖牛鬥。
想你孔明實在厲害,真是神機妙算,鬼神莫測,竟将我心頭之事件件樁樁料得一無差錯。
因在黃蓋面前不住發作,他沉吟片刻,若有所思,然後站起身來告别老将軍。
黃蓋将他送出大營,一拱而别。
老将軍回營。
周瑜跟了提燈的手下人回轉大營,到内帳坐定。
心裡想,既然孔明知道曹操的糧營紮在聚鐵山,有四十二員大将,十萬大軍鎮守,我何不命他明日前去劫營?要是他不去,我便以違抗軍令治其重罪,将其斬首;如果他去的話定然被曹操所殺。
劉備得知孔明被曹操所殺,必将盡起江夏之師為軍師報仇。
那時,我亦然出兵攻打曹操,兩路進兵。
這棵既破曹操又殺孔明,一舉兩得,借曹操的刀殺死諸葛亮,這稱謂&ldquo借刀殺人之計&rdquo。
周瑜動好腦筋,安然入睡。
一夜無事。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
周瑜用過早點,傳令開帳。
帳上起鼓。
三聲炮響,水、陸、糧三營大将紛紛聚集中軍大帳。
一方面,周瑜命人去參謀船上相請孔明。
然後,周瑜坐出帳來。
兩旁手下虎威連連;&ldquo呼&hellip&hellip&rdquo &ldquo劉表無謀霸業空,縱使曹操下江東。
&rdquo周瑜中間坐定。
兩旁文武上前見周瑜:&ldquo都督在上,下官有禮!&rdquo&ldquo末将有禮!&hellip&hellip&rdquo &ldquo衆位先生,列位将軍,罷了。
站過兩廂。
&rdquo &ldquo謝都督!&rdquo&ldquo謝大都督!&rdquo衆文武退過一旁。
外面孔明上帳。
手下傳都督之命,到船上相情。
諸葛亮自從送走魯肅之後,處處小心。
他想,周瑜曾說過,有事傳喚才可上岸,今朝傳我,必有大事。
什麼事呢?昨日誘我中計未遂,他肯定懷恨在心。
再則,周瑜到三江巡視,不見糧營要打聽,因為糧草是軍中之膽;見了糧營,又要大吃一驚。
黃蓋是心直口快之人,定然将我的說話全部說給他聽,周瑜聽了必定要動腦筋殺我。
恐怕周瑜今日升帳,又是為了我孔明,須要當心了。
用這樣說,是不是将諸葛亮講得過于離奇,而有點神乎其神呢?其實不然,一點也不奇。
有人說,諸葛亮可以上算三千年,下算三千年,這種說法是故意誇大,把諸葛亮神化了。
從當時的曆史條件看,生産力水平十分低下,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不大顯著。
因此,作為當時的一個大政治家、大軍事家,要判定一個人和一件事以及預測數十年的心理和變化,或許是可能的。
就拿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例,當時他病倒在祁山大營,臨終前,他命一員大将名郤真速速趕去成都告知幼主劉禅,說我已故,我死之後,由蔣琬代理丞相。
郤真飛馬趕奔成都觑見萬歲,說丞相将逝,他命蔣琬代理丞相。
不料後主卻是一個昏君,他同郤真,蔣琬死後代理丞相是哪一個。
郤真說不知道。
劉禅命他趕快回去問丞相。
郤真趕回祁山,聽說丞相剛剛咽氣,郤真想,萬歲叫我來向丞相,可是他已去世,叫我如何回複萬歲呢?因此,郤真跪倒在丞相床前放聲大哭。
哪裡知道,床上的丞相開口了:&ldquo郤真。
&rdquo郤将軍聽得丞相回過氣來,要緊答應:&ldquo丞相。
&rdquo諸葛亮說:&ldquo我料你還要回來,所以在此等你。
&rdquo&mdash&mdash死人等活人,隻有諸葛亮。
郤真要緊問道:&ldquo丞相,萬歲問你,蔣琬死後,叫哪個代理丞相?&rdquo諸葛亮說:&ldquo費文偉。
&rdquo郤真想我回去回複萬歲,倘然後主問費文偉死後,哪個代理?我再趕到祁山,恐怕自己性命也不保了。
因此索性問個明白:&ldquo丞相,費文偉死後,由誰代理?&rdquo連問三遍,不見回音,諸葛亮果真去世的了。
其實等到費文偉故世,不需要人代理了,因為漢室已亡,晉朝建立了。
說明諸葛亮他料到生前生後事,眼前的事情他能了如指掌。
諸葛亮擺渡上岸,一路來到陸營大帳,見周瑜已經坐在那裡。
因此,場面上還是禮尚往來,安然無事。
他到周瑜面前把手一拱:&ldquo都督在上,亮見都督。
&rdquo &ldquo啊!先生坐了。
&rdquo &ldquo告坐。
&rdquo 孔明坐定,一手撩須,一手羽扇輕搖,閉目養神,等候周瑜開口。
周瑜當然也明白孔明是個聰明人,我一上來就同他講,他必然有防備之心。
我隻有先與文武談話,冷不防再說上去。
&ldquo啊!衆位先生,列位将軍。
&rdquo &ldquo都督啊&mdash&mdash&rdquo &ldquo曹操兵多将廣,我軍若要取勝,定要用計。
兩旁可有破敵之計麼?&rdquo 兩旁文武一個個你對我看,我對你望,面面相觑,不知所雲。
周瑜料定兩旁文武沒有一計。
所以他回轉頭來,對着孔明:&ldquo先生。
&rdquo 諸葛亮早有思想準備,心裡想,召集文武是假,害我孔明是真。
老實講,一拳來,一腳去,你叫我先生,我稱你都督:&ldquo大都督。
&rdquo &ldquo好奇啊!&rdquo &ldquo啊!奇在何處?&rdquo看你奇出點什麼花樣來。
&ldquo當年袁紹七十萬人馬,曹操隻有七萬軍兵,怎樣七萬殺敗七十萬。
此乃何故啊?&rdquo 孔明一聽便知,周瑜不安好心,企圖借刀殺人,好一條毒計!心裡想,七萬兵殺敗七十萬的事,不要說你心裡一清二白,即使天下百姓都是家喻戶曉,衆所周知。
這是三國時期的一大戰役.當時,曹操戰河北袁紹,兩軍對峙,無法取勝。
袁紹手下有位大夫,名叫許攸,與曹操是同鄉。
他在袁紹面前獻計,勸袁紹發兵,把曹操的大糧燒盡,則曹兵不戰自退,這裡再驅兵掩殺,一舉可勝曹操。
袁紹若用許攸之計,必能大獲全勝。
所說袁紹是個無用之人,忠奸不明,良莠不辨,好話壞話分不清。
非但不用許攸之計,反而疑心他與曹操暗中交通,要将許攸斬首。
經衆文武讨情,方才告免、許攸一氣之下投奔曹操。
曹操見許攸歸順自己,十分高興:自己又得一良材。
許攸問曹操,營中可有多少糧草。
曹操生平多疑,恐怕他是詐降,前來探聽虛實,也明知許攸不會相信自己的話,笑着說:&ldquo我有十年餘糧。
&rdquo許攸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