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假對假孔明假言谏勸 真作真周瑜真情流露
關燈
小
中
大
。
本來就要尋着你,為何到了帥府,見了都督,卻一言不發,一聲不響。
所以問道:&ldquo軍師,你有何好笑啊?&rdquo 孔明見問,提起精神,知道笑了以後,魯肅必定要問。
老實說,你魯肅不問我,我也要講,現在問到我,我就更有上場勢。
因此,邊笑邊回答:&ldquo亮不笑别人。
&rdquo &ldquo那末,你笑的是誰啊?&rdquo &ldquo笑你魯大夫!&rdquo 周瑜憧的,孔明嘴上講笑魯肅,實質上是在笑我,這也是反話,他是以反還反。
&ldquo你笑下官什麼??&rdquo魯肅還是不明其意。
&ldquo不識時務。
&rdquo孔明說道。
周瑜在旁,好象肚裡吃了螢火蟲,心裡明亮。
諸葛亮是有道理,指B罨,不露聲色。
不?今天讓你占上風,由你去笑,反正我在你前面不講真心話。
&ldquo下官哪一樁、哪一件不識時務啊?&rdquo魯肅還以為孔明真的在說他,故而不服氣。
&ldquo小溫侯呂布武藝超群,天下名将,不識時務,被曹操所滅。
&rdquo 是啊,呂布本領雖好,然而胸無大志,最後敗于曹操手下,身敗名裂。
魯肅很贊同孔明的說法。
&ldquo袁紹獨霸河北省,精兵七十萬,将有四庭柱、一正梁,三子一甥,不識時務,亦被曹操所滅。
&rdquo 不錯,袁紹可稱各路諸侯中一支勁旅,兵精将猛,物阜地廣,不期被曹操以少勝多,出奇制勝。
一舉殲滅。
此皆由袁紹不識時務所緻。
因此,魯肅頻頻點首,以示相見雷同之意。
&ldquo劉表有O九郡,三十萬兵,不識時務,被曹操所滅;我主劉皇叔,不識時務,新敗當陽道&mdash&mdash-&rdquo 這些人都自以為英雄豪傑,到頭來都遭到慘敗,一個個國破家亡,不是魂歸九泉,便是浪迹江湖。
魯肅想,孔明的剖析果然淋漓盡緻,不知他下來如何說法。
&ldquo大都督要降曹,真是識時務啊!&rdquo孔明繼續說道。
周瑜聽孔明說他降曹是識時務,心想:孔明好厲害,城頭上出棺材&mdash&mdash遠兜遠轉,當着我的面,觸我的黴頭。
他明知我說的是假話,卻反而以假說假,借題發揮,撩撥踱頭來埋怨我。
其實,周瑜要是真的識相,就不會被孔明激動,上他的圈套,盡管讓他諷刺,絕不理睬他。
可是他做不到,沉不住氣。
剛才魯肅對孔明的一席話還在點頭稱善,現在聽孔明說周瑜降曹是識時務,滿懷的熱情頓時消失。
心裡犯疑:我就是為了聽不進降曹的話所以要發火,現在你居然也說出此等話來,真使我大失所望。
你還象一個大漢的軍師嗎?未臨陣,先納降,卑躬屈膝。
本指望你幫我一起勸勸周瑜,現在你相反去和他的調。
孔明啊!你自從來到江東以後,一會要打,一會要降,翻雲覆雨,出爾反爾,不知多少遍。
第一次我碰到你,你說要打,我想,你有志氣,有氣魄。
後來大堂見孫權,以大話吓唬他,說要降;再到内堂相請飲酒,經吳侯多次求教,又說戰之有利。
今天又說要降,不知你葫蘆賣的是什麼藥。
尤其今日同周瑜交談,他這個人在東吳起決定作用,他說降曹,你千萬不可亦步亦趨。
倘然他說要投降,明日上堂隻消與孫權講一聲,江東立即不保。
想到這裡,魯肅捏緊兩隻拳頭,對着孔明揮揮,表明江東不保,與你不客氣:&ldquo軍師,你莫非勸我家大都督降曹麼?&rdquo 孔明見魯肅大動其火,怒容滿面,暗暗叫好。
心想,你握拳頭頂什麼用,你能大打出手,大鬧一番,我更能大做文章。
你若與周瑜一樣悶聲不響,我倒無法可想了。
因此假意勸他道:&ldquo大夫息怒,請息怒!亮有一計在此。
&rdquo &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魯肅聽說他有計了,馬上眼睛發光,臉上添笑。
想你孔明也是欺軟怕硬,是個蠟燭脾氣,見我拔拳頭,心驚膽怕,所以急中生智,立即就出計來,你這人确實有點真僞難辨,鬼神莫測。
對啊!既然有計,此時不說,更待何時?這才象一位大漢的軍師。
不知周瑜持何态度?他回頭看一看周瑜,漠然處之。
魯肅暗中說道:公瑾啊!諸葛亮的計無有不成。
那天吳侯沒有問他的計,被他當場搶白。
今朝與你都督有緣份,拜識你這位德才兼備的大都督,主動獻出計來,你快點問他,不要再這麼無動于衷了! 周瑜不以為然,有自己的打算。
自從孔明進府以來,我一直未與他交談過,大家都是含沙射影,旁敲側擊。
他說有一計,乃是誘我上鈎;等我去問他計謀時,他若反目以待,說起來我有計,你倒聽得進去。
被他羞辱,我不為之。
我還是隻當沒有聽見,以觀動靜再說。
魯肅見周瑜還是那樣冷若冰霜,如何耐得住氣!因此,也不待周瑜有所表示,就開口問道:&ldquo啊!軍師,有何妙計啊?&rdquo 孔明知道魯肅一定要問,而周瑜雖不問,卻也想聽。
你不開口,我自有本領說得你要來問我。
現在我隻管說下去。
&ldquo用亮之計,不出一兵一卒之力,一升一合之糧,而使百萬曹軍不戰自退。
&rdquo 當然,魯肅最相信孔明的說話,聽說如此簡單,不動幹戈,不費糧草就可使曹操退兵,十分高興。
不管周瑜相信與否,繼續問道:&ldquo請問軍師,如何使曹操退兵,下官在此請教了。
&rdquo &ldquo用亮之計,弓不上弦,刀不出鞘,而使曹兵百萬克日退兵。
&rdquo 不需一刀一箭,使江東黎民免緻生靈塗炭,軍士不遭刀兵之災,能令曹操回師,實是功德無量,萬民幸甚。
如此一樁大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隻見周瑜還是置之不理。
魯肅心裡憤憤不平:公瑾啊,你不要小觑了孔明,他确是滿腹妙計,你不要自恃才華,目中無人,孔明到此江東乃是一團美意,我們不要辜負了他,以傷鄰邦之誼。
一邊想,一邊又問:&ldquo軍師快講啊!&rdquo &ldquo隻要一家之使。
&rdquo别的曹操不要,隻要孫權派一個使者去與曹操聯絡。
這實在便當得很,樣樣都不要,要的是使者。
江東文武滿堂,要一個使者還不是輕而易舉。
魯肅在猜疑,這使者過江去幹什麼呢?可是去獻降書降表,北面稱臣?這萬萬不能。
又問道:&ldquo要這一家之使何用?&rdquo &ldquo送兩人到對江2苊系錄此兩人,稱心滿意,立即退兵。
朝到朝退,夕到夕退。
&rdquo 魯肅吃不透孔明所說兩人是誰,這兩人怎麼有這麼大的用場,竟使曹操偃旗息鼓,立即退兵?想你都督久戰沙場,深谙曹操之為人,諒必這兩人你已知曉。
此時周瑜也在聆聽孔明的對策,聽到這裡,見魯肅疑惑不俯,用探求的目光看着自己。
可惜自已也是不解其意,一下子猜不出這兩個人到底是誰。
不過周瑜揣摩道,這兩個照孔明的說法,會不會是吳侯孫權和我周瑜的呢?因為我們兩人主宰着江東的命運,送到曹營,引頸受戮,曹操确實不費兵矢刃,可以任日據江東六郡。
要是他真的說出這兩人就是我們,我就立即拔劍将其一揮兩段,因為這是動搖軍心,造成出師不利。
因此,周瑜起袖子對魯市抖抖,示意他繼續問下去。
魯肅見周瑜也有所動心,微微一笑。
孔明冷眼都看清,心裡想,你總算也要聽了,那末要聽得你一肚皮氣完結。
再對魯肅看看,他聽出了滋味來了。
你不要心急,以為我橫一個計,豎一個計,今天我什麼計都不講。
老實說,我要講出來的話,要吓得你按住我的嘴都來不及。
到那時候,看你還敢不敢聽我講! &ldquo曹孟德久聞江東有個喬玄。
&rdquo 孔明的說話就十分注意方式方法。
拿近代的話來說,就是非常有藝術、有分寸。
要是孔明說江東有個&ldquo喬公&rdquo,那末周瑜一聽就知道諸葛亮裝聾作啞,明知喬玄就是我的嶽丈,卻借了曹操的招牌來欺侮人。
因為稱到&ldquo公&rdquo字,必定是有身價、有體面的。
現在孔明隻當他是東吳一個極普通的百姓,所以直呼其名也不妨。
既觸了他周瑜的黴頭,又不會讓他跳起來。
魯肅從這幾天與諸葛亮接近以來,無形中對他的說話有所熟悉,模模糊糊也覺他的話兒有規可循。
現在聽得諸葛亮在與曹操開戰的軍機大事上,突然提到一個局外人,而且不偏不倚正是周瑜的嶽丈,魯肅預感到又有新花樣翻出來。
不過,喬公與曹操有些什麼關系呢?魯肅皺起眉頭仔細一想麼,哦!明白了。
江東有個喬玄,喬玄有兩個女兒,如花似玉,傾國傾城。
曹操頗喜美色,将此二女送至曹營,風波平息,兩國和好。
魯肅想到這裡,情不自禁打了一個寒顫,暗中叫道:諸葛亮,你真是桅杆子上紮雞毛&mdash&mdash好大的撣(膽)子!捉弄人捉弄到周瑜頭上來了。
我家都督不是愚昧之人,他是心有靈犀,一點就通,被他品出其中滋味,我的紗帽要搬場,你的腦袋要落地,這不是鬧着玩的。
前番大堂見吳侯,将孫權比作嘗糞的越王,氣得他朝裡一走。
今日你又要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了。
所以,魯肅眼睛斜看周瑜,身體帶顫,擋住自己伸出的左手,對着諸葛亮連連搖晃,自己急出了一身冷汗。
周瑜聽到孔明提及自己的嶽丈,也覺得驚奇。
但他并沒有魯肅想得這樣深,隻當孔明還不知道其中底細,偶爾談及。
不過,曹操聽說我家嶽丈又怎樣呢?你諸葛亮又想在這上面有何說法呢?周瑜想,倒不如讓我從頭至尾聽一個明白。
因此,聽孔明對喬國老直呼其名,并不介意,而是側轉了兩隻耳朵,全神貫注地聽他講下去。
孔明見魯肅頭上沁出冷汗,吓到如此地步,嘴裡輕輕說道,看你還敢不敢再聽、再問! &ldquo喬玄膝下無兒,所生兩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rdquo 周瑜聽孔明說起大喬、小喬,
本來就要尋着你,為何到了帥府,見了都督,卻一言不發,一聲不響。
所以問道:&ldquo軍師,你有何好笑啊?&rdquo 孔明見問,提起精神,知道笑了以後,魯肅必定要問。
老實說,你魯肅不問我,我也要講,現在問到我,我就更有上場勢。
因此,邊笑邊回答:&ldquo亮不笑别人。
&rdquo &ldquo那末,你笑的是誰啊?&rdquo &ldquo笑你魯大夫!&rdquo 周瑜憧的,孔明嘴上講笑魯肅,實質上是在笑我,這也是反話,他是以反還反。
&ldquo你笑下官什麼??&rdquo魯肅還是不明其意。
&ldquo不識時務。
&rdquo孔明說道。
周瑜在旁,好象肚裡吃了螢火蟲,心裡明亮。
諸葛亮是有道理,指B罨,不露聲色。
不?今天讓你占上風,由你去笑,反正我在你前面不講真心話。
&ldquo下官哪一樁、哪一件不識時務啊?&rdquo魯肅還以為孔明真的在說他,故而不服氣。
&ldquo小溫侯呂布武藝超群,天下名将,不識時務,被曹操所滅。
&rdquo 是啊,呂布本領雖好,然而胸無大志,最後敗于曹操手下,身敗名裂。
魯肅很贊同孔明的說法。
&ldquo袁紹獨霸河北省,精兵七十萬,将有四庭柱、一正梁,三子一甥,不識時務,亦被曹操所滅。
&rdquo 不錯,袁紹可稱各路諸侯中一支勁旅,兵精将猛,物阜地廣,不期被曹操以少勝多,出奇制勝。
一舉殲滅。
此皆由袁紹不識時務所緻。
因此,魯肅頻頻點首,以示相見雷同之意。
&ldquo劉表有O九郡,三十萬兵,不識時務,被曹操所滅;我主劉皇叔,不識時務,新敗當陽道&mdash&mdash-&rdquo 這些人都自以為英雄豪傑,到頭來都遭到慘敗,一個個國破家亡,不是魂歸九泉,便是浪迹江湖。
魯肅想,孔明的剖析果然淋漓盡緻,不知他下來如何說法。
&ldquo大都督要降曹,真是識時務啊!&rdquo孔明繼續說道。
周瑜聽孔明說他降曹是識時務,心想:孔明好厲害,城頭上出棺材&mdash&mdash遠兜遠轉,當着我的面,觸我的黴頭。
他明知我說的是假話,卻反而以假說假,借題發揮,撩撥踱頭來埋怨我。
其實,周瑜要是真的識相,就不會被孔明激動,上他的圈套,盡管讓他諷刺,絕不理睬他。
可是他做不到,沉不住氣。
剛才魯肅對孔明的一席話還在點頭稱善,現在聽孔明說周瑜降曹是識時務,滿懷的熱情頓時消失。
心裡犯疑:我就是為了聽不進降曹的話所以要發火,現在你居然也說出此等話來,真使我大失所望。
你還象一個大漢的軍師嗎?未臨陣,先納降,卑躬屈膝。
本指望你幫我一起勸勸周瑜,現在你相反去和他的調。
孔明啊!你自從來到江東以後,一會要打,一會要降,翻雲覆雨,出爾反爾,不知多少遍。
第一次我碰到你,你說要打,我想,你有志氣,有氣魄。
後來大堂見孫權,以大話吓唬他,說要降;再到内堂相請飲酒,經吳侯多次求教,又說戰之有利。
今天又說要降,不知你葫蘆賣的是什麼藥。
尤其今日同周瑜交談,他這個人在東吳起決定作用,他說降曹,你千萬不可亦步亦趨。
倘然他說要投降,明日上堂隻消與孫權講一聲,江東立即不保。
想到這裡,魯肅捏緊兩隻拳頭,對着孔明揮揮,表明江東不保,與你不客氣:&ldquo軍師,你莫非勸我家大都督降曹麼?&rdquo 孔明見魯肅大動其火,怒容滿面,暗暗叫好。
心想,你握拳頭頂什麼用,你能大打出手,大鬧一番,我更能大做文章。
你若與周瑜一樣悶聲不響,我倒無法可想了。
因此假意勸他道:&ldquo大夫息怒,請息怒!亮有一計在此。
&rdquo &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魯肅聽說他有計了,馬上眼睛發光,臉上添笑。
想你孔明也是欺軟怕硬,是個蠟燭脾氣,見我拔拳頭,心驚膽怕,所以急中生智,立即就出計來,你這人确實有點真僞難辨,鬼神莫測。
對啊!既然有計,此時不說,更待何時?這才象一位大漢的軍師。
不知周瑜持何态度?他回頭看一看周瑜,漠然處之。
魯肅暗中說道:公瑾啊!諸葛亮的計無有不成。
那天吳侯沒有問他的計,被他當場搶白。
今朝與你都督有緣份,拜識你這位德才兼備的大都督,主動獻出計來,你快點問他,不要再這麼無動于衷了! 周瑜不以為然,有自己的打算。
自從孔明進府以來,我一直未與他交談過,大家都是含沙射影,旁敲側擊。
他說有一計,乃是誘我上鈎;等我去問他計謀時,他若反目以待,說起來我有計,你倒聽得進去。
被他羞辱,我不為之。
我還是隻當沒有聽見,以觀動靜再說。
魯肅見周瑜還是那樣冷若冰霜,如何耐得住氣!因此,也不待周瑜有所表示,就開口問道:&ldquo啊!軍師,有何妙計啊?&rdquo 孔明知道魯肅一定要問,而周瑜雖不問,卻也想聽。
你不開口,我自有本領說得你要來問我。
現在我隻管說下去。
&ldquo用亮之計,不出一兵一卒之力,一升一合之糧,而使百萬曹軍不戰自退。
&rdquo 當然,魯肅最相信孔明的說話,聽說如此簡單,不動幹戈,不費糧草就可使曹操退兵,十分高興。
不管周瑜相信與否,繼續問道:&ldquo請問軍師,如何使曹操退兵,下官在此請教了。
&rdquo &ldquo用亮之計,弓不上弦,刀不出鞘,而使曹兵百萬克日退兵。
&rdquo 不需一刀一箭,使江東黎民免緻生靈塗炭,軍士不遭刀兵之災,能令曹操回師,實是功德無量,萬民幸甚。
如此一樁大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隻見周瑜還是置之不理。
魯肅心裡憤憤不平:公瑾啊,你不要小觑了孔明,他确是滿腹妙計,你不要自恃才華,目中無人,孔明到此江東乃是一團美意,我們不要辜負了他,以傷鄰邦之誼。
一邊想,一邊又問:&ldquo軍師快講啊!&rdquo &ldquo隻要一家之使。
&rdquo别的曹操不要,隻要孫權派一個使者去與曹操聯絡。
這實在便當得很,樣樣都不要,要的是使者。
江東文武滿堂,要一個使者還不是輕而易舉。
魯肅在猜疑,這使者過江去幹什麼呢?可是去獻降書降表,北面稱臣?這萬萬不能。
又問道:&ldquo要這一家之使何用?&rdquo &ldquo送兩人到對江2苊系錄此兩人,稱心滿意,立即退兵。
朝到朝退,夕到夕退。
&rdquo 魯肅吃不透孔明所說兩人是誰,這兩人怎麼有這麼大的用場,竟使曹操偃旗息鼓,立即退兵?想你都督久戰沙場,深谙曹操之為人,諒必這兩人你已知曉。
此時周瑜也在聆聽孔明的對策,聽到這裡,見魯肅疑惑不俯,用探求的目光看着自己。
可惜自已也是不解其意,一下子猜不出這兩個人到底是誰。
不過周瑜揣摩道,這兩個照孔明的說法,會不會是吳侯孫權和我周瑜的呢?因為我們兩人主宰着江東的命運,送到曹營,引頸受戮,曹操确實不費兵矢刃,可以任日據江東六郡。
要是他真的說出這兩人就是我們,我就立即拔劍将其一揮兩段,因為這是動搖軍心,造成出師不利。
因此,周瑜起袖子對魯市抖抖,示意他繼續問下去。
魯肅見周瑜也有所動心,微微一笑。
孔明冷眼都看清,心裡想,你總算也要聽了,那末要聽得你一肚皮氣完結。
再對魯肅看看,他聽出了滋味來了。
你不要心急,以為我橫一個計,豎一個計,今天我什麼計都不講。
老實說,我要講出來的話,要吓得你按住我的嘴都來不及。
到那時候,看你還敢不敢聽我講! &ldquo曹孟德久聞江東有個喬玄。
&rdquo 孔明的說話就十分注意方式方法。
拿近代的話來說,就是非常有藝術、有分寸。
要是孔明說江東有個&ldquo喬公&rdquo,那末周瑜一聽就知道諸葛亮裝聾作啞,明知喬玄就是我的嶽丈,卻借了曹操的招牌來欺侮人。
因為稱到&ldquo公&rdquo字,必定是有身價、有體面的。
現在孔明隻當他是東吳一個極普通的百姓,所以直呼其名也不妨。
既觸了他周瑜的黴頭,又不會讓他跳起來。
魯肅從這幾天與諸葛亮接近以來,無形中對他的說話有所熟悉,模模糊糊也覺他的話兒有規可循。
現在聽得諸葛亮在與曹操開戰的軍機大事上,突然提到一個局外人,而且不偏不倚正是周瑜的嶽丈,魯肅預感到又有新花樣翻出來。
不過,喬公與曹操有些什麼關系呢?魯肅皺起眉頭仔細一想麼,哦!明白了。
江東有個喬玄,喬玄有兩個女兒,如花似玉,傾國傾城。
曹操頗喜美色,将此二女送至曹營,風波平息,兩國和好。
魯肅想到這裡,情不自禁打了一個寒顫,暗中叫道:諸葛亮,你真是桅杆子上紮雞毛&mdash&mdash好大的撣(膽)子!捉弄人捉弄到周瑜頭上來了。
我家都督不是愚昧之人,他是心有靈犀,一點就通,被他品出其中滋味,我的紗帽要搬場,你的腦袋要落地,這不是鬧着玩的。
前番大堂見吳侯,将孫權比作嘗糞的越王,氣得他朝裡一走。
今日你又要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了。
所以,魯肅眼睛斜看周瑜,身體帶顫,擋住自己伸出的左手,對着諸葛亮連連搖晃,自己急出了一身冷汗。
周瑜聽到孔明提及自己的嶽丈,也覺得驚奇。
但他并沒有魯肅想得這樣深,隻當孔明還不知道其中底細,偶爾談及。
不過,曹操聽說我家嶽丈又怎樣呢?你諸葛亮又想在這上面有何說法呢?周瑜想,倒不如讓我從頭至尾聽一個明白。
因此,聽孔明對喬國老直呼其名,并不介意,而是側轉了兩隻耳朵,全神貫注地聽他講下去。
孔明見魯肅頭上沁出冷汗,吓到如此地步,嘴裡輕輕說道,看你還敢不敢再聽、再問! &ldquo喬玄膝下無兒,所生兩女:長曰大喬、次曰小喬。
&rdquo 周瑜聽孔明說起大喬、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