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閱名帖公瑾避文武 聞戲言子敬闖轅門

關燈
第八回閱名帖公瑾避文武聞戲言子敬闖轅門 卻說周瑜的戰船浩浩蕩蕩,船上一無阻攔,來到離南徐不遠的地方,見前面一葉扁舟如箭般地飛來。

    戰船上的水兵們要緊拉起嗓門,高聲喊道:&ldquo呔!小船讓路!&rdquo 這裡戰船上的水兵,哇啦哇啦,高呼不絕,誰知道小船上的人也不示弱,他們的喉嚨比水兵們還要響亮:&ldquo呔!别胡說八道。

    你們知道誰來了?&rdquo 經這麼一說,大船上的水兵也都不敢輕舉妄動了。

    他們都在想:在東吳,除了吳侯,就是我家大都督的威勢最大,誰敢在此擋道?莫非吳侯在此?一看小船之上并無吳侯的旗幟。

    那末還有誰會在此?因此,連忙問一聲:&ldquo你們船上是哪一位?&rdquo &ldquo爾等聽了,我們呂範呂老,奉了吳侯鈞命、魯老的差遣,有文書在此,要見你們大都督。

    &rdquo小船上的人理直氣壯地對着水兵們說。

     戰船上的水兵們一聽是吳侯的命令,知道他們的來頭比我們大,怪不到這些人的口氣如此大,也是狐假虎威。

    隻因吳煥鈞命、魯老差遣,故而他們都不敢怠慢,忙将大船停下,連聲招呼:&ldquo少待,少待。

    &rdquo 大船上的水手趕緊奔進中艙去報禀都督。

     話說周瑜自鄱陽湖起程到今,一路順利。

    看看将近南徐,此時正端坐在中艙。

    大都督今年三十四歲,立平地七尺有餘,生一個孩兒睑,臉上至死沒有一根須髯,因此大家稱他為周郎。

    兩爿面皮,無一皺紋,象一張鐵皮繃得很緊。

    兩條細眉,一對小豹眼,小圓鼻,兩耳貼肉,唇紅齒白。

    頭帶束發紫金冠,雉尾高挑。

    身上白銀鎖子連環甲,甲攔裙金鈎吊挂,外罩粉紅袍,披半件,甲露出。

    腰懸一口龍泉劍,腳上一雙粉底烏靴。

     千裡戰船下江東,萬扇旌旗掩碧空; 三軍浩蕩淮陰帥,笑看項王百戰功。

     &ldquo本督姓周名瑜,字公瑾。

    &rdquo 手下人到周瑜面前叫一聲:&ldquo報大都督。

    &rdquo &ldquo何事報來?&rdquo &ldquo今有吳侯鈞命,魯老差遣,有呂範呂老爺求見。

    &rdquo &ldquo啊呀!&rdquo 《三國》之中,人稱諸葛亮未蔔而先知,曹操過後而方知,周瑜一見而便知。

    現在聽說呂範奉命來見我,周瑜已經明白了,此乃孫權見曹操屯兵赤壁,心中懼怕,故而今他來叫我回去商議大事。

    幸得我早有準備。

    已經臨近南徐。

    所以一聲吩咐:&ldquo傳話相請。

    &rdquo 呂範見大船上的手下人進艙,自己忙從小船跨上大船,手執魯大夫的一角文書,來到船外。

    一會兒見裡面傳話相請,踏進中艙,見大都督坐在那裡,要緊上前一拱到底,說一聲:&ldquo都督在上,下官見都督有禮了。

    &rdquo 周瑜見呂範對他行紮,忙把手一招,關照他:&ldquo先生少禮了。

    &rdquo &ldquo謝都督!&rdquo &ldquo旁側坐了。

    &rdquo &ldquo都督在此,哪有下官的座位。

    &rdquo &ldquo君命在身,何必客套!&rdquo &ldquo是是是!下官遵命。

    &rdquo &ldquo先生,到來何事?&rdquo &ldquo奉吳侯之命、魯大夫的差遣,有文書在此,請都督虎目觀看。

    &rdquo呂範說罷,将文書呈上。

     周瑜接到手中,仔細一看,不出所料,果真吳侯少有主張,叫我回去議定軍務大事。

    但不知曹操屯兵赤壁之後,主人可曾與文武研究過,讓我問一個明白。

    因此把文書放在旁邊桌上,問一聲:&ldquo先生。

    &rdquo &ldquo都督。

    &rdquo &ldquo本督未知吳侯可曾商議過麼?&rsquo &ldquo連日商議,并無決斷。

    &rdquo &ldquo文武意下怎樣?&rdquo &ldquo文者欲降,武者欲戰。

    &rdquo 周為聽說文官都要降曹,心中一氣。

    想這班文人枉受封祿,貪生怕死。

     呂範見都督略有所思,便開口道:&ldquo大都督,文降武戰乃是小事,江東近來出一件大事。

    &rdquo &ldquo何事?&rdquo &ldquo大都督,此番曹兵紮在赤壁之後,魯大夫去江夏吊喪,将孔明領過江來,說道吳、劉兩國聯兵。

    都督且想,劉備哪有什麼兵力可聯?孔明分明是前來漁翁取利。

    我等文人曾同他舌戰,可是諸葛亮真是伶牙利齒,大庭廣衆把薛敬文老大夫罵死;把吳侯比作嘗糞的越王勾踐。

    總之,個個被他罵得狗血淋頭。

    大都督回轉南徐,切不能與他同道。

    &rdquo 周瑜聽完呂範的述說,心中轉念道:這班文官是應該被人痛罵一頓,要罵得他們頭腦清醒。

    不過諸葛亮這人倒也絕非等閑人物,竟然将我們江東儒雅之輩罵得啞口無言,分文不值,真了不起!我倒要領教一下。

    又問過:&ldquo啊!孔明現在江東麼?&rdquo &ldquo是。

    &rdquo 周瑜想,孔明啊,孔明!你到江東來勸吳拒曹的用意怎能瞞得過我,明知道你過江來别有用心,不過我周瑜也不是好惹的,隻怪魯肅被為人太善良,居然将他帶來江東,這不是引狼入室麼?因此對呂範說過:&ldquo本督明白了,請回去複命吳侯,瑜随後就到。

    &rdquo &ldquo是是!下官告退了。

    &rdquo 呂範告辭周瑜,回到小船,先往南徐報知吳侯,大都督号令大隊随後進發。

     先說呂範到鎮江見魯大夫交差,說道周大都督已在途中,估計傍晚時分可抵南徐。

    魯肅聽得此話,匆匆來見孫權。

    孫權得訊周大都督今天傍晚将到,要緊傳令文官武将一齊到城外碼頭,迎接周瑜。

    在《三國》這部書中,江東一共有三次大場面最熱鬧:第一次鄱陽湖請周瑜;第二次陸遜拜帥;第三次孫權稱帝。

    現在孫權親自要去迎接的消息不胫而走,衆文武聞悉,個個要用巴結都督,再則打聽一下在降、戰的問題上,周瑜持何見識,因為在江東,他是一個可以決策的人物。

     魯肅從孫權府給出來,直往孔明寓所而去。

    到裡面,見先生坐在那裡。

    上前招呼道:&ldquo軍師,下官有禮了。

    &rdquo &ldquo大夫,莫非周郎回來了?&rdquo &ldquo是啊!進日傍晚即到。

    吳侯傳令我等文武都去迎接。

    我想,免得你去帥府求見,目前共去碼頭迎接,下官從中介紹。

    軍師看來如何?&rdquo &ldquo碼頭迎接周郎?&rdquo &ldquo是啊!&rdquo 孔明凝神想了一想,感到不妥。

    我與周瑜會見,絕不能在大庭廣衆,而隻能與魯肅二人前往谒見。

    萬一碼頭不見,那就難以相會了。

    因此就對魯肅說:&ldquo碼頭之上,周郎他不肯相見的。

    &rdquo &ldquo吳侯親自前去迎接,豈有不見!&rdquo &ldquo亮雖非仙人,但料事如神,請大夫稍停停引領去他帥府便了。

    &rdquo 魯肅想,你不願去碼頭,大概一個是都督,一個是軍師,都是大人物,都不肯低三下四。

    不過你諸葛亮的說話也不可不聽,讓我等歇再來領你吧。

    說道:&ldquo既然這樣,下官告辭了。

    &rdquo &ldquo哪裡而去?&rdquo &ldquo你軍師不去,我乃是都督的下屬,定要去碼頭迎接都督的。

    &rdquo魯肅心裡想,不管周瑜見還是不見,哪怕跑一個白趟也是應該的。

     &ldquo既然如此,請大夫與亮辦一張帖子,一同帶去碼頭。

    &rdquo &ldquo先生,你人也下去,緣何辦帖子?&rdquo自已不肯去,那末辦帖子又算什麼用意。

     &ldquo你多辦一張帖子,有何麻煩?&rdquo &ldquo是是是!&rdquo魯肅見諸葛亮大有不耐煩之意,隻得唯唯諾諾,說辦就辦,免得得罪了他。

    因此就在軍師府第磨墨展箋,提筆揮毫寫好兩張貼子:一張諸葛亮的,一張是自己的。

    其實孔明是條龍,他未見周瑜的虎面,先要摸摸他的底,究竟周瑜對我用什麼辦法。

     魯肅現在還不明白,為何諸葛亮人不去,卻要送帖子去。

    等會兒将孔明的帖子送進内艙,周瑜見這張帖子,以為諸葛亮也在碼頭上迎接,他就想,孔明啊!本來文武我要見的,你來了我就不見,讓你白跑一趟,也顯顯我周谕在江東的身價。

    他哪裡知道諸葛亮他虛晃一槍,帖子到,人未來,一開頭就給周瑜上個當。

    到這時,魯肅心中方才明白孔明不來的道理,更加欽佩他料事如神。

     此時,魯肅趕到碼頭上,見岸邊早已人山人海,車水馬龍。

    臨時紮起的彩牌樓邊,吹鼓手吹吹打打,熱鬧非凡。

    文武身畔都有一個家人,手捧主人的帖子,準備等都督的大船一到,就上前投帖。

     忽聽得陣陣金鑼由遠而近,又見戰船漸漸而來,碼頭上的衆多家人,将手中的帖子由幾個手下駕一隻小船,向大船迎面駛去,送上大船。

    見大船慢慢地停穩,家人們齊聲高喊:&ldquo文武前來投帖。

    &rdquo 戰船上的手下人急忙向中艙報進去:&ldquo報都督,船至碼頭。

    文武命人前來投帖。

    請都督定奪。

    &rdquo &ldquo去取來。

    &rdquo 手下到船外,把送來的貼子統統收下,關照小船回去。

    然後把帖子送到艙内,放在都督面前的台上。

    周瑜見台上一大疊帖子,臉上略有得意之色。

    心想,承蒙吳侯器重,官拜大都督,文官武将也都擁戴,都到江邊迎接自己。

    不知是哪幾位送來的,雖說都是我的下屬,人人都熟識的,但還是看一看。

    所以,将面前的帖子一封封看下來,其中不是文就是武。

    看到後來,隻見一封帖子上寫着&ldquo魯肅&rdquo二字,心裡一陣高興,想到底是老朋友,用兵上是我的得力助手,為人不錯。

    今日我回轉南徐,早已料到他必定來接我,久未面晤,心實挂念。

    不過,子敬啊!你各方面都好,就是把諸葛亮領過江來不好。

    故而把魯肅的帖子放過一旁。

    要想再看下去。

    不看則已,一看心中一氣。

    隻見下面一張帖子上清清楚楚地寫着&ldquo大漢軍師、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