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保孔明魯肅受騙 敗曹兵諸葛過江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好啊&hellip&hellip好!真乃神力啊!&rdquo
魯肅看得十分驚奇不已。
他一下子無法理解,這麼大的一棵樹,竟被他一矛挑起,從未見過有如此神力。
無怪乎他怒吼一聲,要吓退曹兵百萬。
張飛又掉過船頭,到官船邊上停下,問道:&ldquo大夫可曾看見?&rdquo &ldquo下官看得分明。
&rdquo &ldquo如何啊?&rdquo &ldquo果然神力,世所罕見。
&rdquo &ldquo江東可有?&rdquo張飛間魯肅,江東可有這樣的人。
&ldquo莫說江東,依下官看來舉世無雙。
傳聞拔山舉鼎之項羽,哪及将軍的威風!&rdquo &ldquo既然這樣,那末,你且聽了。
&rdquo &ldquo将軍怎樣?&rdquo看見你,我膽戰心驚。
你有活隻管講便了,我爺娘的話有時倒可不聽,你張飛的言語,我一點不敢違拗。
&ldquo我家軍師乃是緊要之人。
&rdquo &ldquo下官明白。
&rdquo &ldquo到得江東,請大夫多多包涵。
&rdquo &ldquo放心!一切有我在此。
&rdquo &ldquo倘有人欺侮我家軍師麼&hellip&hellip呃嘿,老張這條長矛決不容情!&rdquo &ldquo是是是!&rdquo魯肅嘴裡連連答應,心裡在想,回去之後對孔明絲毫不能怠慢,你看那子龍劍上無眉目,雲長龍刀無情,你張飛長矛又如此厲害!要是稍有差錯,我魯肅縱有渾身本領,也難逃這三柄家夥。
張飛見魯大夫滿口應允,料他絲毫不敢冒昧軍師,方始向孔明告退,掉轉船頭飛馳而去。
魯肅回轉頭來,心有餘悸,對孔明望望:你還未離開江夏,我已經幾場虛驚,險些吓破了膽。
你的安危,如今全托付在我的身上了。
說得難聽點,待你要家待爺一樣小心翼翼。
劉備手下的人都不是好惹的!再對武昌江邊這棵樹看看,不覺自言自語,驚歎不已:&ldquo先生,令高徒真是神力!&rdquo 孔明心中暗暗好笑:踱頭啊,你又上了阿憨的當了。
這棵樹在昨天至少有二三十人将它拔起,然後重新把它豎好,四周再用泥土覆蓋,遠看麼,仍象一棵枝幹挺拔的樹,如果來一陣大一些的風,肯定傾翻。
你倒真的被他騙了。
船向東吳進發。
孔明與魯肅兩人回到中艙重新坐定。
諸葛亮雙眼微合,暗自思量:江東面臨大敵,不知文武怎樣打算,魯肅肯定有所聽聞,不如先來打聽一下,也好思量對策。
開口道:&ldquo魯大夫。
&rdquo &ldquo軍師怎樣?&rdquo &ldquo曹兵駐紮赤壁,吳侯可曾與文武商議過?&rdquo &ldquo連日商議,并無定論。
&rdquo &ldquo文武意圖如何?&rdquo &ldquo文者思降,武者欲戰。
&rdquo &ldquo文降武戰?&rdquo &ldquo正是。
&rdquo 文武意見不一緻,這倒是比較麻煩的。
我到了江東,勸孫權戰,武将贊成,文官反對;我說降,文官贊同,武将反對,兩頭總有一頭擺不平。
如果他們都願打,我好少費不少口舌。
倘然他們都要降,不妨由我諸葛亮來告之以利害,析之以是非,說得他們不敢投降。
不過今日此事甚是棘手,尤其文官思降,更難對付。
且江東謀士衆多;個個伶牙利齒。
我此番江東之行,文人定知我之目的,不外乎勸孫伐曹,然後坐地分贓。
我孔明是局外之人,沒有私欲,如何會到江東來出謀劃策?這不是極簡單之事麼?此乃其一。
二則,文人知我到江東是為了漁人之利,他們必然立在江東利益方面,設法驅逐我。
文人慣用的手法是,我孔明是劉備派來的奸細,慫恿吳侯與曹操赤壁鏖戰,說得我無面目立足于江東。
不過,我自己這張嘴,以及我腹中之才,也不在江東人之下。
記得未出山時,我們這些山林隐士,常常相聚,吃飽了飯就磨練口舌。
被人号稱&ldquo鳳雛&rdquo的龐統,他的這張嘴好算厲害的了,但一碰到我,不用幾句話,但覺得自遜三分,甚至三天吃不下飯。
當然,江東文人也不盡是飯桶,能說會道、善言能辯之士大有人在,尤其我到江東的動機是一目了然的,象緻命傷一樣,被他們抓住弱點。
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能夠與我鬥口的人,都是上大夫,那些才學平平者,肯定不引自退,免來自讨沒趣。
江東謀士中,不知哪幾位文人最為出類拔萃?讓我早作準備。
想到此,叫一聲:&ldquo魯大夫。
&rdquo &ldquo軍師怎樣?&rdquo &ldquo既然文降武戰,那末,大夫意下如何呢?&rdquo &ldquo先生,下官是文,可是與他們這班文人有所不同,我是要戰的。
&rdquo 孔明想,由于你與他們意見不合,故而你到江夏吊喪,主動打聽曹兵底細。
這樣看來,我要勸孫戰曹,從中取利,首先要與魯肅合作好。
便問道:&ldquo那末,江東現在哪幾位文人最有名望?&rdquo &ldquo先生,江東有位名叫張昭,字子布的上大夫。
&rdquo &ldquo今年可有多少年出生得如何模樣?&rdquo &ldquo三十左右,八尺标舉,生得眉清目秀,三绺清須。
&rdquo &ldquo還有呢?&rdquo &ldquo其他的有薛綜,字敬文,七十多歲,年老體弱;還有顧雍老大夫四十餘歲,生來胡子、麻子、胖子。
&rdquo 魯肅将東吳文人&mdash一向孔明詳細介紹。
魯肅講得清,孔明聽得明,頭腦中盡管記住。
因此到舌戰群儒時,第一個張昭上來,并未留名,孔明就叫他子布先生,張昭頓感驚異,感到十分奇怪。
他想,我與諸葛亮素昧生平,他怎知道我的名字?原因就在這裡。
此是後話。
有書則說,無事則表。
官船路上并無耽擱,已抵南徐。
靠岸停船。
魯肅想,我把孔明放到什麼地方去呢?住在我家吧?不要說一個諸葛亮,即使有三個、五個都能住下。
上大夫公館何等舒暢!但是不妥當。
因為他是軍師,又代表着皇叔,身居多職,住在我家,太看不起他。
住在高級官驿吧?又不妥帖。
孔明此番到江東,不是耽擱幾天的事情,要戰曹操,至少要在此住上數十天。
長期住在官驿中,也太不象樣了。
最後一想,有了!我魯肅知道你孔明德才兼備,胸懷濟世之才,誠心與你結交個朋友。
我與你在此鎮江城裡找座大院子,作為你軍師的臨時公館。
這樣赤誠相待,諒必你家主人和關、張、趙三将,總沒有什麼話好講了吧。
魯肅能識人,結交孔明這樣的朋友,确實運道不錯。
蘇州人有句老話:&ldquo甯
他一下子無法理解,這麼大的一棵樹,竟被他一矛挑起,從未見過有如此神力。
無怪乎他怒吼一聲,要吓退曹兵百萬。
張飛又掉過船頭,到官船邊上停下,問道:&ldquo大夫可曾看見?&rdquo &ldquo下官看得分明。
&rdquo &ldquo如何啊?&rdquo &ldquo果然神力,世所罕見。
&rdquo &ldquo江東可有?&rdquo張飛間魯肅,江東可有這樣的人。
&ldquo莫說江東,依下官看來舉世無雙。
傳聞拔山舉鼎之項羽,哪及将軍的威風!&rdquo &ldquo既然這樣,那末,你且聽了。
&rdquo &ldquo将軍怎樣?&rdquo看見你,我膽戰心驚。
你有活隻管講便了,我爺娘的話有時倒可不聽,你張飛的言語,我一點不敢違拗。
&ldquo我家軍師乃是緊要之人。
&rdquo &ldquo下官明白。
&rdquo &ldquo到得江東,請大夫多多包涵。
&rdquo &ldquo放心!一切有我在此。
&rdquo &ldquo倘有人欺侮我家軍師麼&hellip&hellip呃嘿,老張這條長矛決不容情!&rdquo &ldquo是是是!&rdquo魯肅嘴裡連連答應,心裡在想,回去之後對孔明絲毫不能怠慢,你看那子龍劍上無眉目,雲長龍刀無情,你張飛長矛又如此厲害!要是稍有差錯,我魯肅縱有渾身本領,也難逃這三柄家夥。
張飛見魯大夫滿口應允,料他絲毫不敢冒昧軍師,方始向孔明告退,掉轉船頭飛馳而去。
魯肅回轉頭來,心有餘悸,對孔明望望:你還未離開江夏,我已經幾場虛驚,險些吓破了膽。
你的安危,如今全托付在我的身上了。
說得難聽點,待你要家待爺一樣小心翼翼。
劉備手下的人都不是好惹的!再對武昌江邊這棵樹看看,不覺自言自語,驚歎不已:&ldquo先生,令高徒真是神力!&rdquo 孔明心中暗暗好笑:踱頭啊,你又上了阿憨的當了。
這棵樹在昨天至少有二三十人将它拔起,然後重新把它豎好,四周再用泥土覆蓋,遠看麼,仍象一棵枝幹挺拔的樹,如果來一陣大一些的風,肯定傾翻。
你倒真的被他騙了。
船向東吳進發。
孔明與魯肅兩人回到中艙重新坐定。
諸葛亮雙眼微合,暗自思量:江東面臨大敵,不知文武怎樣打算,魯肅肯定有所聽聞,不如先來打聽一下,也好思量對策。
開口道:&ldquo魯大夫。
&rdquo &ldquo軍師怎樣?&rdquo &ldquo曹兵駐紮赤壁,吳侯可曾與文武商議過?&rdquo &ldquo連日商議,并無定論。
&rdquo &ldquo文武意圖如何?&rdquo &ldquo文者思降,武者欲戰。
&rdquo &ldquo文降武戰?&rdquo &ldquo正是。
&rdquo 文武意見不一緻,這倒是比較麻煩的。
我到了江東,勸孫權戰,武将贊成,文官反對;我說降,文官贊同,武将反對,兩頭總有一頭擺不平。
如果他們都願打,我好少費不少口舌。
倘然他們都要降,不妨由我諸葛亮來告之以利害,析之以是非,說得他們不敢投降。
不過今日此事甚是棘手,尤其文官思降,更難對付。
且江東謀士衆多;個個伶牙利齒。
我此番江東之行,文人定知我之目的,不外乎勸孫伐曹,然後坐地分贓。
我孔明是局外之人,沒有私欲,如何會到江東來出謀劃策?這不是極簡單之事麼?此乃其一。
二則,文人知我到江東是為了漁人之利,他們必然立在江東利益方面,設法驅逐我。
文人慣用的手法是,我孔明是劉備派來的奸細,慫恿吳侯與曹操赤壁鏖戰,說得我無面目立足于江東。
不過,我自己這張嘴,以及我腹中之才,也不在江東人之下。
記得未出山時,我們這些山林隐士,常常相聚,吃飽了飯就磨練口舌。
被人号稱&ldquo鳳雛&rdquo的龐統,他的這張嘴好算厲害的了,但一碰到我,不用幾句話,但覺得自遜三分,甚至三天吃不下飯。
當然,江東文人也不盡是飯桶,能說會道、善言能辯之士大有人在,尤其我到江東的動機是一目了然的,象緻命傷一樣,被他們抓住弱點。
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能夠與我鬥口的人,都是上大夫,那些才學平平者,肯定不引自退,免來自讨沒趣。
江東謀士中,不知哪幾位文人最為出類拔萃?讓我早作準備。
想到此,叫一聲:&ldquo魯大夫。
&rdquo &ldquo軍師怎樣?&rdquo &ldquo既然文降武戰,那末,大夫意下如何呢?&rdquo &ldquo先生,下官是文,可是與他們這班文人有所不同,我是要戰的。
&rdquo 孔明想,由于你與他們意見不合,故而你到江夏吊喪,主動打聽曹兵底細。
這樣看來,我要勸孫戰曹,從中取利,首先要與魯肅合作好。
便問道:&ldquo那末,江東現在哪幾位文人最有名望?&rdquo &ldquo先生,江東有位名叫張昭,字子布的上大夫。
&rdquo &ldquo今年可有多少年出生得如何模樣?&rdquo &ldquo三十左右,八尺标舉,生得眉清目秀,三绺清須。
&rdquo &ldquo還有呢?&rdquo &ldquo其他的有薛綜,字敬文,七十多歲,年老體弱;還有顧雍老大夫四十餘歲,生來胡子、麻子、胖子。
&rdquo 魯肅将東吳文人&mdash一向孔明詳細介紹。
魯肅講得清,孔明聽得明,頭腦中盡管記住。
因此到舌戰群儒時,第一個張昭上來,并未留名,孔明就叫他子布先生,張昭頓感驚異,感到十分奇怪。
他想,我與諸葛亮素昧生平,他怎知道我的名字?原因就在這裡。
此是後話。
有書則說,無事則表。
官船路上并無耽擱,已抵南徐。
靠岸停船。
魯肅想,我把孔明放到什麼地方去呢?住在我家吧?不要說一個諸葛亮,即使有三個、五個都能住下。
上大夫公館何等舒暢!但是不妥當。
因為他是軍師,又代表着皇叔,身居多職,住在我家,太看不起他。
住在高級官驿吧?又不妥帖。
孔明此番到江東,不是耽擱幾天的事情,要戰曹操,至少要在此住上數十天。
長期住在官驿中,也太不象樣了。
最後一想,有了!我魯肅知道你孔明德才兼備,胸懷濟世之才,誠心與你結交個朋友。
我與你在此鎮江城裡找座大院子,作為你軍師的臨時公館。
這樣赤誠相待,諒必你家主人和關、張、趙三将,總沒有什麼話好講了吧。
魯肅能識人,結交孔明這樣的朋友,确實運道不錯。
蘇州人有句老話:&ldquo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