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趙子龍救主回營 張翼德拒水斷橋

關燈
dquo是!&rdquo &ldquo這個麼&hellip&hellip&rdquo曹操想,孔明你先叫白面孔趙雲到我大營沖殺一晝夜,現在又派黑面孔張飛守在橋面上,算給我點顔色看看。

    你諸葛亮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這種打法從未遇到過,真叫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個頭腦。

    曹操自從樊城橋上中了張飛的計後,心裡明白,近來張飛一點也不憨。

    還聽說他拜孔明為師,也懂得了用汁。

    此番上前要小心。

     雖則張飛的計策蹩腳,但對于曹操來說,總是很适應的,今朝這個當又要上得不大不小。

     曹操命令小兵退下,傳令大隊上前。

    近則,擡頭一看,果然黑臉張飛穩坐馬背,獨立橋頭。

    傳令停隊。

    炮聲一響,大隊從前到後全部停下,刀槍旗幡紛紛落下。

     &ldquo列公!&rdquo &ldquo丞相!&rdquo &ldquo跟了老夫上前一看。

    &rdquo &ldquo丞相請!丞相請啊!&rdquo 曹操帶領衆文武和極少數侍從,點馬來到長闆橋下。

    雖說是橋下,距離張飛還有一段路,要動手一下子還夠不上,而說話都聽得清楚。

    丞相與文武一齊上馬。

    曹操在馬上身體帶側,一對三角服的眼梢,向張飛望過去。

    心裡想,我們都是老相識,老打交道了,不用再介紹了。

    起兩手對張飛一拱:&ldquo橋梁之上,我道是誰,原來是翼德三将軍。

    老夫在此有禮了。

    哈&hellip&hellip&rdquo 張飛見曹操對他行禮,睬都不睬。

    本來還要叫你一聲阿瞞,還你一個禮也無所謂。

    今朝你又把我家大哥在長坂坡打得一敗塗地,無藏身之地;二嫂嫂由此投井身亡。

    我恨不得立即沖下橋來,殺你一個痛快,方出老張心頭之恨!不過老張今朝為了守橋,有一條計謀在此,毋須同你硬拼,這條計策成與不成,還需你這老賊從中相助。

    計成,你退兵;計不成,随你便。

    反正我死守此橋,準備象趙雲一樣,與你老賊拼一個你死我活,休想有一個曹兵過橋。

    張飛轉定念頭,對橋下的曹操破口大罵:&ldquo呔!橋梁之下你這老賊!&rdquo &ldquo啊呀!你這匹夫!&rdquo 曹操聽張飛出言不遜,也不示弱,連忙回敬。

    我客客氣氣叫一聲&ldquo三将軍&rdquo,有禮在先,你卻非但不回禮,反而罵我&ldquo老賊&rdquo,真是一個匹夫,氣死老夫也!今天我不與他多煩,讓我想辦法來對付他。

     三将軍站在橋上,面對曹操,怒目圓睜。

    眼梢對橋那邊樹林裡看看,塵土遮天,烈煙滾滾。

    心想,好啊!曹操,我請你看戲了:&ldquo老賊,你且聽了,老張奉我家軍師将令,埋伏火攻在橋梁那邊樹林之中,要把你老賊帶來的人馬,燒一個焦頭爛額,片甲不歸。

    我已經在此等候你長久了,你與我來來來!往那邊觀看!&rdquo張飛說罷,便起手對橋那邊一指。

     &ldquo火攻?&rdquo曹操一聽又是火攻,早已毛骨悚然。

    自從出了個諸葛亮以來,每逢交戰必有火攻,博望、新野兩把火,燒掉我數十萬人馬,今朝又有火攻伺候,真叫我有點吃不透是真還是假。

    擡起頭來對張飛指的方向一看,&ldquo喔喲!&rdquo隻見&ldquo呼──&rdquo黑煙四起,好象還見一彪軍來,一彪軍去,川流不息,絡繹不絕,恰似萬馬奔騰──&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曹操實在無法判别真僞,隻好問兩旁文武:&ldquo列公。

    &rdquo &ldquo丞相。

    丞相!&rdquo &ldquo可有埋伏?&rdquo 文武見煙霧彌漫,心裡也驚慌不已,大家也在商議,到底有沒有火攻,他們也摸不準。

    劉備雖然在長坂坡敗得狼狽不堪,不過他的大将多數未露過面,還有很大的實力,尤其他的軍師諸葛亮影蹤未見,神出鬼沒。

    現在見我們長驅直入,卻在前面樹林之中設下火攻,也未可知。

    也有可能張飛借了軍師之威,來威吓我們,叫我們不戰自退。

    大家聽得丞相動問,又不可以不講,倘然講錯,百萬大軍葬身火海,我們如何吃罪得起?心裡都在想,你丞相腦子也是極其聰明,有火無火你自己去決定吧:所以一個個都說道:&ldquo啊!丞相,下官無才&hellip&hellip&rdquo&ldquo末将無能&hellip&hellip&rdquo&ldquo請丞相自己觀看。

    &rdquo 曹操也知道大家一時也難以料定,也就罷論。

    旁邊徐庶一看就知道張飛的計是假的。

    趙雲救了阿鬥出營,劉備要是去遠,那張飛不可能再在此地阻擋。

    肯定劉備就在對面,或者還沒有去遠,所以張飛想出一條疑兵之計,要想把曹操擋一擋,然後再同劉備一起撤走。

    徐庶想到這裡,點馬到曹操面前,把手拱拱:&ldquo丞相,照徐某看來,丞相過橋起火者,定有火攻;丞相不過橋不起火者,那末并無火攻。

    &rdquo 曹操對徐庶看看,心裡想,你的說話最通,講了半天,等于沒有講。

    看來你也吃不準,隻好這樣講。

     曹操再作思量,明白了。

    不管有火、無火,劉備就在橋那邊。

    孔明為了保證劉備的安全撤走,所以叫張飛在此埋伏、但是究竟有火,還是沒有火?記得夏侯惇兵進博望坡,被大火一燒,十萬人全軍覆沒;張遼帶兵十萬三沖鵲尾山,橫說有火,豎說有火,結果隻是吓唬一下;後來兵進新野,一把大火把十萬兵燒個精光;我上次親自到樊城,遇到張飛,他說有火攻、我信以為真,結果是假的;今天末&hellip&hellip曹操想到這裡,心寒膽戰。

    如果火攻按照這個規律來燒的話,今天應該是真的火攻。

     打仗哪有規律可循?若然諸葛亮的用兵隻不過如此簡單,何能助劉備得此三分天下?也難怪曹操要見孔明怕,數十年來他一向打勝仗,有他的一套戰略戰術。

    突然近來連遭大火焚燒,幾經挫折,總難徹底消滅劉備,又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安邦治國之能,胸懷六稻三略,熟知天文地理,自己雖非庸碌之輩,到底略遜一籌。

    所以他鑽到牛角尖裡去了。

     既然逢到是真的火攻,那末就退兵吧。

    曹操不願、恐被别人笑他。

    再一想,有了!讓我把人馬向你橋上沖一沖?好象我已看破機關,虛張聲勢來試他一試。

    要是真有火攻,我大隊一沖,張飛必然開心,認為我中計了。

    見你開心,我便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