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砍大旗怨恨國賊 陷馬坑将軍脫險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三回砍大旗怨恨國賊 陷馬坑将軍脫險
趙雲鑽打許褚以後,單騎沖出戰場。
他一心想要找到中軍帳的文聘。
現在挑去槍王以後,尋找的目标又亂了。
他跑到前面一看,在大營前立好一個高大的人,口不開,攔住子龍的去路。
子龍這時殺得性起,不問青紅皂白,對此人高喊一聲:&ldquo賊将讓路,趙雲來也!&rdquo緊接着起槍搠去。
前面這人巍然不動。
趙雲也覺得不是刺在人的身上,他對前面定神一看,不覺好笑。
他想,不要混叫他一次,即便叫它叫到夜,也不會理睬我。
原來,在大營前,是一根裝在大車上的旗杆。
難道那時是夜裡不成?非也。
正是中午時分。
為何要将旗杆會當成人呢?就因為剛才挑槍王,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去百鳥槍,再自己用蛇盤七探槍,弄得頭昏目眩,眼花缭亂。
現在戰馬跑到此地營前,上面篷帳遮蔽,故而誤将旗竿認作人了。
子龍擡頭對上面一看,這面旗非常大,足足有兩丈見方。
一面三軍使命的大旗。
旗上:&ldquo大漢丞相、理内外事&rdquo,中間象圓台面大小一個&ldquo曹&rdquo字,大旗迎風飄動。
這面旗的兩邊,還有兩面小旗,左面的旗上寫着&ldquo奉旨出師”右面的旗上寫道:&ldquo吊民伐罪&rdquo,随風飛舞。
子龍二話不說,上去就砍倒兩面旗。
為啥要三面旗砍倒兩面?因為見上首一面旗上寫着&ldquo奉旨出師&rdquo,上面有着奉旨二字,這是代表皇帝出師,盡管這是曹操的遮羞布、擋箭牌,子龍無論如何不敢砍;否則便有欺君之罪。
首先要砍的便是中間一面大旗。
你曹操是奸雄國賊,欺君害民,誰認你是大漢丞相!我趙雲非砍不可。
第二面旗上寫道:&ldquo吊民伐罪&rdquo,實是挂羊頭,賣狗肉。
按理說,你應該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讨伐奸人賊子,才是吊民伐罪。
目前你一手遮天,興師動衆,來追剿愛民如子的劉皇叔,緻使數十萬百姓蒙難。
你吊的什麼民?伐的是誰的罪?你這是道道地地的害國害民。
子龍想,這鬥口大小的旗杆,如何弄斷它呢?他對自己腰裡看看,有了。
一口好劍在此,莫說是木頭的旗杆,哪怕是鐵杆的,同樣砍它個一劍兩段。
想收轉長槍,可是剛才用力太猛,一下子拔不出來。
他便象搖螺絲釘一樣,把槍左右搖動,旋了出來。
然後左手執槍,右手把腰中寶劍抽出,就對這面大旗的旗杆上一劍,真象菜刀切豆腐,絕嫩地一下,已經斷了。
子龍恐怕旗杆倒在自己一面,順手起槍鑽一點,這面大旗直倒地倒下去,營盤篷帳壓倒一大片。
連下來對&ldquo吊民伐罪&rdquo這面旗的旗杆上又是一劍一鑽,隻聽得&ldquo嘎&hellip&hellip咣當&rdquo。
子龍放聲大笑:&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 你趙雲豈能砍倒這兩面大旗呢!因為這些旗,共有四将看守、保護,你不來侵犯,他們并不同你交戰。
現在旗倒帳塌,當然要打聽是誰砍倒的,也不得不出來和你算帳了。
否則丞相面前難以交帳。
這四将便是焦觸、張南、馬延、張[豈頁]。
他們知道趙雲本領高強,一個一個打,決非他的對手,故而他們要四打一,将他活擒,獻給丞相。
四員守旗将各自上馬,焦觸高舉巨斧,張南手執大刀,馬延一條槍,張[豈頁]一口刀,四騎馬沖出營來。
隻見于龍還在營前發笑。
焦觸第一個上來:&ldquo呔!趙子龍你好大膽,竟敢砍倒丞相的大旗:我們來将你拿獲。
&rdquo說罷,四個人一起上來,把子龍一個包圍。
趙雲要想走,已經無法脫身了。
他便把寶劍入匣,雙手抱槍,準備迎戰。
焦觸一斧直向子龍正面砍來:&ldquo趙雲你看斧!&rdquo子龍便起銀槍招架:&ldquo且慢!&rdquo當啷!剛掀開巨斧,背後張南的大刀,往子龍腦後劈來:&ldquo趙雲看刀!&rdquo&ldquo且慢!&rdquo子龍轉身起槍招架。
&ldquo當啷&rdquo掀開大刀。
左面馬延的槍望準子龍腿上直刺而來:&ldquo趙子龍看槍!&rdquo &ldquo且慢!&rdquo子龍又掉轉身來招架馬延的槍。
剛應付完馬延,右面的張豈頁,又使大刀向子龍的肩膀上一刀砍來:&ldquo趙雲看刀!&rdquo&ldquo喀啷&rdquo又把大刀來招架。
就這樣,四個打一個,忙得趙雲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窮于招架,不亦樂乎。
由于剛才同槍王打,他的精力已經大部分都消耗了,現在再遇到這四個曹将四面包圍,子龍實在是隻有招架之力,并無還手之能,而且連招架都持久不了。
沒有多少時間,趙雲就氣力不佳,招架不周了。
他眼睛看得分明,見左首馬延的長槍往自己的腿上而來,但手裡還在招架張南的大刀。
要是平常出戰,這種情況的發生,趙雲足以應付。
現在他已經精疲力竭,再要用四倍的速度,四倍的力氣去招架,當然是應接不暇了。
隻要稍微慢一點,就要挨打了。
趙雲想,我自出山以來,隻有我槍挑别人,從未中過别人的家夥。
看來今朝要中他一槍,嘗嘗吃槍的滋味了。
因此他将左腿用力一屏,準備受你一槍。
不料,就在這危急時刻,救星到了! 在馬延的槍頭距離子龍的腿不滿三尺的地方,突然&ldquo當啷&rdquo一聲,一條鈎鐮槍把長槍拖到橫裡。
馬延一呆,他想,趙雲的本領倒真不小,連橫裡都有家夥的,他的雙眼沿着拖過去的方向一看,不是别人,而是河北将張郃。
張郃奉丞相之命,來引誘趙雲去中圈套。
他一路上尋到這裡,見四個打一個,心裡有點急,恐子龍受傷。
心裡想,我為了要活捉趙雲,設下陷馬坑,自己又多次操練,先後跌了幾次。
若然被馬延刺中一槍,趙雲必然被你們四個擒住,我的陷馬坑白挖,跟鬥白跌,苦頭白吃,功勞半點全無。
讓我來幫幫趙雲的忙吧。
所以将馬掃上來,起手中的鈎鐮槍留情結上面的鈎子,往馬延的槍上一勾,拖了過來。
馬延回頭對他看看,怎麼樣?張邰對他眼睛眨眨,嘴巴歪歪,表示我奉相爺之命,早已準備好陷
他一心想要找到中軍帳的文聘。
現在挑去槍王以後,尋找的目标又亂了。
他跑到前面一看,在大營前立好一個高大的人,口不開,攔住子龍的去路。
子龍這時殺得性起,不問青紅皂白,對此人高喊一聲:&ldquo賊将讓路,趙雲來也!&rdquo緊接着起槍搠去。
前面這人巍然不動。
趙雲也覺得不是刺在人的身上,他對前面定神一看,不覺好笑。
他想,不要混叫他一次,即便叫它叫到夜,也不會理睬我。
原來,在大營前,是一根裝在大車上的旗杆。
難道那時是夜裡不成?非也。
正是中午時分。
為何要将旗杆會當成人呢?就因為剛才挑槍王,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去百鳥槍,再自己用蛇盤七探槍,弄得頭昏目眩,眼花缭亂。
現在戰馬跑到此地營前,上面篷帳遮蔽,故而誤将旗竿認作人了。
子龍擡頭對上面一看,這面旗非常大,足足有兩丈見方。
一面三軍使命的大旗。
旗上:&ldquo大漢丞相、理内外事&rdquo,中間象圓台面大小一個&ldquo曹&rdquo字,大旗迎風飄動。
這面旗的兩邊,還有兩面小旗,左面的旗上寫着&ldquo奉旨出師”右面的旗上寫道:&ldquo吊民伐罪&rdquo,随風飛舞。
子龍二話不說,上去就砍倒兩面旗。
為啥要三面旗砍倒兩面?因為見上首一面旗上寫着&ldquo奉旨出師&rdquo,上面有着奉旨二字,這是代表皇帝出師,盡管這是曹操的遮羞布、擋箭牌,子龍無論如何不敢砍;否則便有欺君之罪。
首先要砍的便是中間一面大旗。
你曹操是奸雄國賊,欺君害民,誰認你是大漢丞相!我趙雲非砍不可。
第二面旗上寫道:&ldquo吊民伐罪&rdquo,實是挂羊頭,賣狗肉。
按理說,你應該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讨伐奸人賊子,才是吊民伐罪。
目前你一手遮天,興師動衆,來追剿愛民如子的劉皇叔,緻使數十萬百姓蒙難。
你吊的什麼民?伐的是誰的罪?你這是道道地地的害國害民。
子龍想,這鬥口大小的旗杆,如何弄斷它呢?他對自己腰裡看看,有了。
一口好劍在此,莫說是木頭的旗杆,哪怕是鐵杆的,同樣砍它個一劍兩段。
想收轉長槍,可是剛才用力太猛,一下子拔不出來。
他便象搖螺絲釘一樣,把槍左右搖動,旋了出來。
然後左手執槍,右手把腰中寶劍抽出,就對這面大旗的旗杆上一劍,真象菜刀切豆腐,絕嫩地一下,已經斷了。
子龍恐怕旗杆倒在自己一面,順手起槍鑽一點,這面大旗直倒地倒下去,營盤篷帳壓倒一大片。
連下來對&ldquo吊民伐罪&rdquo這面旗的旗杆上又是一劍一鑽,隻聽得&ldquo嘎&hellip&hellip咣當&rdquo。
子龍放聲大笑:&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 你趙雲豈能砍倒這兩面大旗呢!因為這些旗,共有四将看守、保護,你不來侵犯,他們并不同你交戰。
現在旗倒帳塌,當然要打聽是誰砍倒的,也不得不出來和你算帳了。
否則丞相面前難以交帳。
這四将便是焦觸、張南、馬延、張[豈頁]。
他們知道趙雲本領高強,一個一個打,決非他的對手,故而他們要四打一,将他活擒,獻給丞相。
四員守旗将各自上馬,焦觸高舉巨斧,張南手執大刀,馬延一條槍,張[豈頁]一口刀,四騎馬沖出營來。
隻見于龍還在營前發笑。
焦觸第一個上來:&ldquo呔!趙子龍你好大膽,竟敢砍倒丞相的大旗:我們來将你拿獲。
&rdquo說罷,四個人一起上來,把子龍一個包圍。
趙雲要想走,已經無法脫身了。
他便把寶劍入匣,雙手抱槍,準備迎戰。
焦觸一斧直向子龍正面砍來:&ldquo趙雲你看斧!&rdquo子龍便起銀槍招架:&ldquo且慢!&rdquo當啷!剛掀開巨斧,背後張南的大刀,往子龍腦後劈來:&ldquo趙雲看刀!&rdquo&ldquo且慢!&rdquo子龍轉身起槍招架。
&ldquo當啷&rdquo掀開大刀。
左面馬延的槍望準子龍腿上直刺而來:&ldquo趙子龍看槍!&rdquo &ldquo且慢!&rdquo子龍又掉轉身來招架馬延的槍。
剛應付完馬延,右面的張豈頁,又使大刀向子龍的肩膀上一刀砍來:&ldquo趙雲看刀!&rdquo&ldquo喀啷&rdquo又把大刀來招架。
就這樣,四個打一個,忙得趙雲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窮于招架,不亦樂乎。
由于剛才同槍王打,他的精力已經大部分都消耗了,現在再遇到這四個曹将四面包圍,子龍實在是隻有招架之力,并無還手之能,而且連招架都持久不了。
沒有多少時間,趙雲就氣力不佳,招架不周了。
他眼睛看得分明,見左首馬延的長槍往自己的腿上而來,但手裡還在招架張南的大刀。
要是平常出戰,這種情況的發生,趙雲足以應付。
現在他已經精疲力竭,再要用四倍的速度,四倍的力氣去招架,當然是應接不暇了。
隻要稍微慢一點,就要挨打了。
趙雲想,我自出山以來,隻有我槍挑别人,從未中過别人的家夥。
看來今朝要中他一槍,嘗嘗吃槍的滋味了。
因此他将左腿用力一屏,準備受你一槍。
不料,就在這危急時刻,救星到了! 在馬延的槍頭距離子龍的腿不滿三尺的地方,突然&ldquo當啷&rdquo一聲,一條鈎鐮槍把長槍拖到橫裡。
馬延一呆,他想,趙雲的本領倒真不小,連橫裡都有家夥的,他的雙眼沿着拖過去的方向一看,不是别人,而是河北将張郃。
張郃奉丞相之命,來引誘趙雲去中圈套。
他一路上尋到這裡,見四個打一個,心裡有點急,恐子龍受傷。
心裡想,我為了要活捉趙雲,設下陷馬坑,自己又多次操練,先後跌了幾次。
若然被馬延刺中一槍,趙雲必然被你們四個擒住,我的陷馬坑白挖,跟鬥白跌,苦頭白吃,功勞半點全無。
讓我來幫幫趙雲的忙吧。
所以将馬掃上來,起手中的鈎鐮槍留情結上面的鈎子,往馬延的槍上一勾,拖了過來。
馬延回頭對他看看,怎麼樣?張邰對他眼睛眨眨,嘴巴歪歪,表示我奉相爺之命,早已準備好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