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蛇盤槍立挑張繡 趙子龍威震漢陽

關燈
第十二回蛇盤槍立挑張繡 趙子龍威震漢陽 今朝,九月十七中午時分,趙雲破去張繡的殺手。

    事隔五年之後,到建安十八年時,孔明進川,在金雁橋與槍祖宗張任相遇,也用百鳥朝鳳槍。

    當時子龍想,三沖當陽道,我偶破百鳥槍,如今不再會這樣巧了。

    趙雲便憑借當時的威望,對槍祖宗說:&ldquo張任,你休要前來班門弄斧,可知我當初在長坂坡前槍挑槍王,破去他的百鳥朝鳳槍。

    爾竟不知生死,送上門來。

    與我槍下領死!&rdquo吓得張任圈馬便逃。

    今日挑槍王,日後吓退槍祖宗,确有此佳談。

    總之,三國中用槍的人,趙雲首屈一指。

     現在槍王渾身無力,金槍還是擱在子龍的槍頭上,聽憑發落。

     子龍到現在方才覺得完全占了上風。

    便把銀槍一抖,金槍頓時蕩了出去,張繡連人帶馬倒退了數步,一對眼睛射住子龍,看他怎麼樣。

     子龍早已想好,既然槍王用到殺手,毫不留情,那末我也不必客套,隻管用便是了;你是一百零一隻鳥,我有七條蛇。

    蛇吃鳥,自然穩操勝券;你的百鳥槍是張家獨門槍,我的蛇盤七探,世上也未曾有人會,亦可稱趙家獨門。

    子龍想,自從我琢磨研究出來以後,戰場之上從未比試過,讓蛇盤槍開一開殺戒,見一見紅。

    象子龍這般好武藝,戰場之上一向有德有禮,先禮後兵,即使遇勁敵,也不輕易使用。

    今朝不得不用它一用。

    一則,槍王無禮,先用殺手;二則,我的生死與小主劉禅的性命息息相關。

    倘然不用,自己身處曹營,難以得脫,又加上曹将們輪番交戰,我縱有三頭六臂,也難逃滅頂之災。

    故而今天不得不用。

     趙雲的殺手槍确是無敵。

    這&ldquo蛇盤七探&rdquo既非神人傳授,又非家人教誨。

    在家鄉年輕時,趙雲每天跑馬播槍,博采衆人之長,集諸家之精華,發憤努力,終成大器。

    有一天,子龍正在荒郊練槍,忽然聽見鳥雀的劇叫之聲。

    在荒野,鳥和鳥鬥,蛇與蛇繞,這是尋常之事。

    趙雲對鳥叫的地方看去,隻見前面一棵大樹上躲一隻鳥,這隻鳥對準樹下面拍翅鳴叫,子龍馬上仔細一看,樹下面盤好一條蛇,探起了頭,對樹上的鳥注視着。

     子龍明白,蛇要吃樹上的鳥,但鳥并不飛開,而是在樹上叫喚,引逗下面這條蛇。

    因此趙雲扣住馬匹,興緻勃勃地欣賞着這兩種不同類别的動物的精彩表演。

    這條蛇擺好功架,向上一蹿,樹上的鳥&ldquo撲騰騰&rdquo一飛,蛇撲了空,便落下來,在原處盤好,重新擺好功架,靜觀待變。

    鳥兒見蛇仍舊回到老地方,亦然飛下來,再次引逗。

    ──有人說,這條蛇先後蹿了七次,方才咬住,顧名思義,叫&ldquo蛇盤七探&rdquo。

    這種說法太呆闆,又不合情理。

    因為鳥和蛇是在鬥智,鳥以為蛇蹿上來,我就向上飛。

    而蛇的智能要比鳥高級得多,它也在想,我蹿你飛,叫我如何咬得住你?當這條蛇蹿了兩次以後,就想出方法來了。

    第三蹿前,這條蛇屏了很長一段時間,作好充分的準備。

    忽然間,直蹿樹頂,這隻鳥見蛇蹿,要緊向上飛。

    這下上當了!豈知蛇蹿過樹頂後,又迅速回下來,張開嘴巴,居高臨下,将鳥一口咬住。

    趙雲看到此情此景,暗暗尋思:一員大将在戰場之上要取勝,也要動一番腦筋,你看蛇吃鳥都能想出這種絕妙的方法,難道我不能從這點上得到一點啟發嗎?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行都有可發明、可創造的東西。

     趙雲是我國古代的一員名将,他在槍法研究上确實卓有成就。

    他把槍當作蛇,把敵将看作鳥,從各種殺手槍中,提煉出七種殺手來。

    并且,每條蛇都有七種變化。

    因此,取其名為七探蛇盤槍。

    亦可稱為蛇盤七探。

    這七條蛇不全是毒蛇,但是條條可以緻人于死命。

    多年來,趙雲将這槍法練得熟而又熟,得心應手。

     可是,趙雲用七探蛇盤槍還是第一次。

    他一世隻用一次半。

    今天算是第一次,七條蛇和盤托出。

    今後火燒連營,子龍連營救駕,見劉備跌在沙灘上,被沙漠王用手中&ldquo鐵方亮&rdquo打下去。

    這時的子龍就沒有工夫與他周旋,一上來使用一條&ldquo四腳蛇&rdquo,槍挑沙漠王。

    所以,隻好算半次。

    子龍想,我首次用此殺手,全套槍法都要亮一亮相。

    第一,讓張繡臨死也見識一下;其二,要壓服曹營百萬兵将。

     趙雲手裡這條鼠白爛銀槍,本來一丈二尺長,前七後三,合抱兩尺,正好丈二。

    現在子龍把手中銀槍往後一拖,前三後七,環抱二尺。

    粗魯之人以為長槍拿颠倒了。

    其實不然,此乃出槍之勢。

    為何這樣拿法,其中自有道理。

    蛇兒初出洞,還未全部出來,要慢慢地引蛇出洞。

     古代的武器,除了基本功之外,戰法便是手法,手法便是變化;要變化,還得靠各種假象來迷惑對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能克敵制勝。

     張繡見趙雲一開場的動作,便不解其意,莫名其妙。

    隻見趙雲手中長槍播的圍圓雖小,而槍速甚急。

    槍上的留情結比槍頭大,但槍頭比留情結長。

    一合并起來,望上去就變成三角形,活象蛇頭。

    留情結下,二尺多長的紅纓,被卷急的槍風吸在槍頭底下,但紅纓比槍頭長,因此在槍頭前露出一段紅纓,好象從蛇嘴裡吐出個舌頭來。

    然後在陽光下,槍鑽一搖,活龍活現引出了一條毒蛇來。

     這時,山套上面的曹操與衆文武看得清楚。

    早已說過,越遠,看起來越看越象。

    曹操見子龍手中抱了一條蛇,他驚奇得連連稱贊:&ldquo妙啊!&rdquo 曹操弄不懂,槍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