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一銀槍猛刺曹操 九節鞭怒打徐晃

關燈
,須得丞相下山當面相約。

    &rdquo &ldquo要老夫下山面約三章麼?&rdquo &ldquo正是。

    &rdquo 曹操聽後,三角眼骨碌一轉,心想,趙雲有什麼事情不能在你面前講,非要與我當面談?再一想:&ldquo很簡單,老夫明白了!&rdquo曹操老滑頭,想到歪處去了。

    他以為趙雲年紀輕,本事好,因此想到自己來了之後不知地位如何?他與你徐庶雖然熟悉,但也知道你作不了主,所以不來為難你,故而一定要與我面談。

    其實趙雲夢都沒有做到過,全是徐庶的鬼話和曹操自己的瞎猜。

    曹操想,既然如此,我準定下山,便說:&ldquo請元直公等在此守候,老夫下山去了。

    &rsquo &ldquo丞相不可下山。

    &rdquo 曹操想,究竟怎麼回事?一會兒叫我去與趙雲面約三章,一會兒又說我不能下山了?便問道:&ldquo元直公,究竟怎樣?&rdquo &ldquo徐某看來,趙雲巧言偏辭,恐其說話口不應心,須防他故意用計哄騙丞相下山。

    丞相此去,若有三長兩短,徐某擔當不起!&rdquo──他是标準的&ldquo又做師娘又做鬼。

    &rdquo 你越是這樣講,曹操越是相信,說道:&ldquo元直公放心,隻要老夫允他三章,料想無妨。

    &rdquo &ldquo丞相定要下山,徐某看來須有上将保護。

    &rdquo 曹操想,徐庶替我想得很周到。

    徐庶要他的命,他還感激呢!元直是先做好後路,萬一趙雲不能槍挑曹操,他可以沒有危險。

    曹操問衆将:&ldquo哪位将軍保護老夫下山?&rdquo &ldquo徐晃願往。

    &rdquo 曹操想,徐公明人稱無敵将,有此人盡足夠矣。

    我又不是去打仗,是去談判的,人帶得太多,反為不美,趙雲要以為我有詐的。

     徐庶與衆文武把丞相送到帳外後,便站在山上觀看。

     曹操與徐晃二人上馬,丞相在左,徐晃在右,手提八十斤的瑞金巨斧,兩人一路下山。

    路過中軍營,金槍将迎接丞相:&ldquo丞相,末将文聘有禮。

    請問丞相往哪裡而去?&rdquo &ldquo仲業将軍,方才元直下山相勸趙雲歸降,他回來與老夫道及,子龍有三樁大事,要與老夫當面相約,因此老夫帶領公明前往一見。

    &rdquo 文聘一聽就明白,你上了徐庶的當了。

    子龍别說三樁,即使三十樁也不會投降的,你到他馬前定有危險。

    我希望你被趙雲槍挑。

    你一死,我就與子龍一起沖營。

    文聘不露聲色,說道:&ldquo丞相請了。

    &rdquo 曹操帶了徐晃一本正經出中軍營,擡頭一看,趙雲現在營邊。

     子龍此時已經等得心急了。

    其實沒有多少時間,因為在敵營之中,事情緊急而又重大,所以特别感到時間長。

    現在見曹操出中軍營,旁邊一員大将,子龍認識是無敵将徐晃。

    心想,我雖知道曹操不可能一個人來,但徐晃保駕,對我槍挑曹操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我一動手,徐晃肯定拼力救護,曹孟德又是老奸巨猾。

    看來隻能搠一槍,第二槍就沒有機會了。

    萬一搠不倒怎麼辦?有了。

    隻有讓我先來把曹操大罵一頓,一是出出氣,解解恨,更主要的是要罵得徐晃感到在曹操手下為将臉上無光,愧于為人,使他思想分散,精神頹喪。

    隻要他略有松弛時,我馬上槍出手。

    所以子龍在動腦筋,編說話。

     曹操的馬還在向趙雲面前走來。

    邊上徐晃連忙把他袍袖拉拉,意思是,不要再過去了,他畢竟還未正式投降呢,等他撂槍下馬之後,你哪怕與他手挽手上山,也與我無涉。

    曹操見徐晃拉他袍袖,便将馬扣住,距離趙雲三槍之地。

    曹操在馬上對子龍把手一拱:&ldquo前邊馬上趙将軍,老夫有禮了。

    适才元直先生與老夫言道,将軍有要事三樁,要與老夫面約,隻要老夫應允,将軍便願歸順。

    故而老夫特地前來領教。

    請将軍隻管直言而談。

    &rdquo 子龍一聽,奇怪,我什麼時候說過要與你談三個條件?老實說,你答應我三百樁,我也不會投降的。

    再一想,哦!一定是徐庶騙他來的。

    倘若真正要講條件,我倒隻有一樁,可惜你不會答應,就是要你的腦袋!&hellip&hellip此時子龍已經把話想好,把槍捧在手中,怒目橫眉:&ldquo呔!老賊!&rdquo 曹操想,我隻要一答應你三個條件,馬上就是自己人了,何必還要罵人?曹操因為看中了子龍,所以隻往好的地方想,不往壞處想。

    他覺得世界上是有這樣的人,他要先罵了一通再投降的。

    再說,我曹操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隻要你罵得有道理,我毫不見氣。

    曹孟德倒是大丈夫脾氣,還是很客氣地說道:&ldquo将軍有話便講。

    &rdquo &ldquo爾有十大罪狀。

    &rdquo 曹操心中暗暗一笑:站在你趙雲的方面,要罵我二十大罪也可以。

    因為有些明明是我做得對的事情,而在你的眼中看來卻以為是錯的。

    倘使我罵劉備,也可以數他十大罪;他以為對的,我也可以說他錯的。

    這是各人見解不同。

    所以曹操對于龍把手拱拱:&ldquo請教了。

    &rdquo 徐晃看了看曹操,心中想,隻有你這老洋盤,罵你十大罪,你還要請教! 曹操知道徐晃朝自己看的用意,心想,你懂什麼?不&ldquo請教&rdquo他也要罵的,還是派頭大點。

     &ldquo老賊,爾且聽了:挾子以令諸侯──一大罪。

    &rdquo 曹操聽得發笑:什麼一大罪,這恰恰是我的一大功勞!自古以來,有多少人能令諸侯?當年董卓、王允等都曾把漢獻帝掄到手中,但都不能以今諸侯。

    就是你的主人劉備,自以為是當今皇叔,拿了獻帝的所謂衣帶血诏,怎麼也不能統領諸侯呢?如果沒有我挾天子以令諸侯,國家還不知要亂到何等地步,老百姓還要吃多少苦呢!這是你吃了劉備的飯,對我的偏見,硬要說壞我曹操。

    當然,現在也不必跟你辯解,你到了我手下之後,看法自然會扭轉過來的。

    使問:&ldquo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