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放暗箭自傷二命 車輪戰奪槊三條

關燈
uo抓牢。

    淳于瓊見他抓住槊杆,心想,那我用不到别你槍頭了,于脆往上一拽,你又不在鞍橋上生根的,我把你連人帶槍一起拽下馬來。

     不料你的想法又慢了半拍。

    趙雲左手抓住槊杆用力一拖,淳于瓊向前一沖;子龍同時右手收轉銀槍,手往後一探,甩過槍來朝他肋間一鑽子。

    淳于瓊還沒有來得及重新坐穩,隻聽&ldquo啪&rdquo地一聲,左面肋間已被一鑽子擊中,頓時嘴巴裡鮮血直噴,武器脫手,人翻下馬背,溜缰馬逃走。

    子龍兩腿一分,在鞍橋上坐定。

    右手執槍,左手握着一柄槊,接收了死者的遺物。

     淳于安一看,眼睛一眨,老兄已經死于馬下。

    連忙沖上前來,喊聲&ldquo趙雲照打!&rdquo朝子龍肩窩裡一槊刺來。

     子龍吃一塹、長一智,這下不敢再用槍去擋了。

    好在左手多了一柄他阿哥留下來的槊在這裡,就來個以槊架槊吧。

    趙子龍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為什麼不能件件皆精呢?精者須有創造、變化,所以不可能件件皆精的。

    趙雲這樣的巧将,一輩子也隻精了三件長短武器,上半輩子的長槍,下半輩子的大刀,另外就是一口劍。

    件件皆能已經不簡單了。

    趙雲用老大的槊把老二的槊往橫裡一叉,兩個刺球正好卡住,同時右手單手一槍:&ldquo去吧!&rdquo淳于安的槊被他卡住在那裡,無法招架,要偏也來不及偏,&ldquo嚓&rdquo一槍,正中咽喉,當場斃命,鮮血直噴,武器脫手,屍體跌倒。

     此時淳于普剛剛跑到,一看兩個阿哥已經死了一雙,脫口叫了一聲:&ldquo死得好快啊!&rdquo舉起槊來,向趙雲當胸一槊:&ldquo趙雲去吧!&rdquo 子龍已經從前面得到了經驗,覺得這個辦法行之有效,事半功倍,不妨照此而辦,所以見他槊來,并不招架,身體往右面一側。

     淳于普戳一個空,用力過猛,身子往前一沖,家夥一蕩。

     子龍眼睛一瞟,見他的槊從左肋邊擦過,那一個球刺已經到了背後,便用左上臂往他的槊杆上一夾。

    淳于普見他夾住自己的槊杆,用力把槊往後一拉。

    如果被你拉過去,趙雲左肋和左臂上的肉全部要被這個球刺拉掉。

    然而趙雲動作極快,就在左臂夾住槊杆的同時,右手一槍向他當胸刺去:&ldquo去吧!&rdquo一槍把護心鏡擊碎,戳進胸膛。

    淳于普家夥脫手,滾落馬背。

     你們三柄武器一一脫手,趙雲一條左手照例全收。

    每柄槊重一百零四斤,三柄共計三百一十二斤。

    一條左手能拿得動三百一十二斤嗎?其實放心,趙雲手裡隻抓有一柄槊,其餘兩柄拖在地上,象兩個支架架住上頭那一條,其實加起來隻有半柄槊的分量。

    第三柄槊等子龍夾在腋下之時,淳于普已經同時中槍落馬,武器脫手,趙雲便把臂膀一松,這柄渠便&ldquo镪锒&rdquo落地。

    再把老二的那柄也甩掉,手中還剩下一柄槊。

    這就是趙子龍奪槊三條,槍挑淳于三槊将。

    實際上趙雲并不是要去奪他們的槊,而是三個死人丢給他的槊,他來不及扔掉。

     曹操在山上看得清楚,見淳于三槊将先後滾下馬背,老賊這下不笑了,而是十分驚訝地對大将們說:&ldquo衆位将軍,趙雲瞬息之間奪槊三條,連傷三将,真是絕妙的戰法!爾等好好效學效學。

    &rdquo衆将想,我們也生了眼睛第一次看見,這種戰法是沒有辦法效學的,不信你叫趙雲自己再來一遍,恐怕也未必能夠如此成功。

    因為這一方面固然是他戰法精通,武藝純熟,但更主要的是随機應變,急中生智。

    這種戰法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徐庶也看得清楚。

    他一直想幫趙雲的忙,但是想不出好辦法,雖然剛才一句說話騙得曹操不許施放冷箭,但這還不完全解決問題。

    現在看到子龍如此勇猛,徐庶更加為他擔心了,因為看出趙雲是來拼命的。

    元直想,究竟為什麼他要沖營?最好能讓我到他馬前去問問清楚。

    如果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我勸他趕快退出;若是非沖不可的,我也好有的放矢,暗中相助,盡力幫他的忙,成全于他。

    但是,我怎麼能去跟他談話呢?一動腦筋,有了:曹操反複稱贊子龍,說明他對趙雲十分愛慕,我就借此為由下山。

    徐庶走到曹操的面前:&ldquo丞相!&rdquo &ldquo元直公,怎樣?&rdquo &ldquo徐某看來,趙雲武藝如此高強,落在劉備手中實是埋沒。

    倘若到了丞相麾下,真乃前途無量也。

    &rdquo &ldquo是啊!&rdquo曹操被徐庶說到心裡。

     &ldquo那末丞相,可要趙雲歸順丞相&rdquo曹操想,你明知我求之不得,故意來吊我胃口,便說道:&ldquo即使老夫要他歸順,也是無可奈何啊!&rdquo &ldquo丞相放心,徐某當初投效劉備,與趙雲情意融洽,憑某三寸不爛之舌,不妨下山勸降一次,未知丞相意下如何?&rdquo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曹操對徐元直看看,信疑參半。

    既然你與趙雲十分相契,緣何前番我竭力打聽趙雲的名姓,而你卻對我說忘懷的了。

    這下子露了馬腳了:我愛慕你的才幹,常常請教于你,但總是上當受騙,以往要扳叉頭,一直扳不倒,今天真是天人感應,我要好好整治你一下。

    你一向不願助我,此番為何主動要求前往勸降趙雲?莫非其中有詐?曹操正待詢問,再一想,明白了。

    你徐庶也是個聰明人,看到我曹操如今雄師百萬,兵多将廣,勢力一天大似一天;而劉備恰似驚弓之鳥、漏網之魚,被我打得四處奔逃,無栖身之地,感到大勢已去;尤其徐母亡故已久,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結。

    人死豈能複生?因此,你徐庶識時務,回心轉意投靠我,但又未有寸功于我,故而借此勸說趙雲歸降之機,以為進見之禮。

    徐庶啊!你隻要願意為我出力,既往不咎,大家一筆勾銷。

     曹操又想,雖則趙雲是武将,你是文人,都非尋常腳色,聽謂意氣相投,你們成為知己朋友,倒是可信的;你去勸降他,或許也是惺惺相惜吧!不管成與不成,讓你跑一趟,也未嘗不可。

    即使你想放走趙子龍、我也不怕。

    畢竟我這裡人多,他進來容易,出去煩難了。

    曹操主要是實在喜歡趙雲,所以點點頭,同意徐庶前去,說道:&ldquo元直公,你若能勸得子龍歸降,其功非小。

    你要當心了。

    &rdquo 其實曹操啊,你不要打這如意算盤了,妄想得了徐庶又得趙雲?他這一去,非但一切成為泡影,而且連你的老命都差一點搭上。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