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放暗箭自傷二命 車輪戰奪槊三條

關燈
,隻有趕快偏。

    但是偏前不能偏後,因為不知道它射向哪裡。

    不過子龍懂得,箭射中三個地方是緻命的:眉心、咽喉、胸口,别的地方中一下還不要緊。

    因此,拼命望馬背上一磕,鶴頂龍駒在沖,不防你這麼一磕,馬伯伯前蹄一磕,一個跟鬥──如果馬伯伯不跌這一下,趙雲還有危險,幸得人也仆倒,馬也跌倒──隻聽得頭頂上&ldquo飕飕&rdquo兩聲,兩支箭掠過。

    趙雲頭都不敢擡起來。

     那末兩支箭中了沒有呢?都中的。

    不中如何稱得上&ldquo賽養叔&rdquo、&ldquo蓋潘黨&rdquo兩支箭從趙雲頭上飛馳而過,箭頭也在動腦筋:我們出去從來沒有空跑過,總要有個地方着落才好。

    所以,阿哥的箭正對兄弟眉心,兄弟的箭看準阿哥的咽喉,因為兩個人的箭射得實在太準,三個人的頭和兩支箭的箭頭全都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子龍未中,他們中,而且大家都來不及偏,因為誰都沒有想作一次中箭的嘗試,等到看見箭來,要想偏,已經&ldquo咳!&rdquo&ldquo咳!&rdquo都着了,兩人同時跌下馬背。

    這下子小兵羅咤了:&ldquo不好了:曹将軍射死曹将軍,小将軍射死小将軍哪!&rdquo一邊叫,一邊四散奔逃。

     子龍磕在馬上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什麼&ldquo趙将軍射死曹将軍&rdquo,我又沒有放過箭!知道裡面定有蹊跷。

    将馬一拎,馬伯伯蹿起來。

    子龍回頭一看,隻見後面一個曹将跌在地上,一支箭射在眉心中。

    再對前面一看,小兵已逃光,隻有一将躺在地上,咽喉裡一支箭翹起。

    趙雲這才明白,原來兩個家夥兩吃一,同時放一支冷箭。

    而且子龍知道是好箭,否則不會這麼淮的。

    心想,你們良心太壞了,反而自己人射死自己人,真正是害人不成反害已,罪有應得!這一下又大大鼓舞了子龍的鬥志,比一萬兵助威呐喊還要管用。

    趙雲放大膽量,直往三營沖殺進去。

     曹兵螞蟻傳信報到山上,進大帳,到曹操虎案前:&ldquo報丞相!&rdquo &ldquo何事報來?&rdquo &ldquo趙雲沖營,到三營上,曹将軍射死曹将軍,小将軍射死小将軍。

    請丞相定奪。

    &rdquo 曹操一聽,又是稀奇事情?兩個曹将軍,一個射死了另一個之後,那個死的怎麼又會去射死活的?弄不清楚。

    問道: &ldquo怎樣營将軍射死曹将軍,小将軍射死小将軍?&rdquo &ldquo回丞相:就是小将軍射死小将軍,曹将軍射死曹将軍。

    &rdquo &ldquo狗頭!老夫明白曹将軍即是小将軍。

    問爾其中是何道理?&rdquo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報事兵楞住了。

    因為他不是親眼目睹,是下面傳上來的消息,他是照報而已。

    你要問他其中的原委,他就講不出了:&ldquo小的該死,不知道。

    &rdquo 曹操想,死了人,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你這家夥探事不清:&ldquo呔:大膽匹夫,探事不清,報事不明,該當何罪?&rdquo 小兵吓得渾身發抖,知道腦袋要搬家了,但是跪在那裡動都不敢動。

    &ldquo小的該死!丞相饒命!丞相饒命!&rdquo 旁邊徐庶一聽,明白了幾分。

    雖則元直也沒有看見,但是可以推測得到的。

    對曹操看看,你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三營上的守将是你的兩個叫名侄子,本領一般,然而都是好箭,肯定是弟兄二人都射一箭,結果自己人互傷。

    你弄不懂,那末我來告訴你,一是救了這小兵的性命,這是次要的;主要是幫幫子龍的忙。

    所以走上前來,對曹操說:&ldquo丞相,曹将軍射死曹将軍,小将軍射死小将軍,徐某明白。

    &rdquo 曹操想,你在這裡怎樣會知道,倒要聽聽看。

    便?道:&ldquo元直公,是何道理?&rdquo &ldquo丞相,那趙子龍善能接箭還箭。

    &rdquo這話也隻有徐庶說得出來。

     曹操一聽:&ldquo哦?!原來如此?&rdquo 丞相對報事兵看看,不能怪你,我也剛剛弄明白。

    原來是趙雲能夠接箭還箭,下面曹家弟兄各射一箭,兩支箭都被趙雲接住,分别回過去,兩個曹将軍都被自己的箭射死,所以說是&ldquo曹将軍射死曹将軍,小将軍射死小将軍&rdquo。

    ──曹操真聰明,徐庶講了一句,他馬上全部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曹操想,我在戰場上二十多年,從未見過哪一個大将能夠接箭還箭,隻從書本上看到過養由基接箭還箭,在青河橋射死鬥越椒:鬥越椒連發三箭,養由基偏掉兩箭,第三支接住,還箭過去,把鬥越椒射死。

    當時我看到這裡,還有點将信将疑,想不到今天這趙子龍就有這種本領。

    曹操頓時對趙雲更生愛慕之心。

    他想,為什麼這種傑出人材都去幫劉備,不來投我曹操?不過,今天他送到我手裡來了,我隻讓他進來,不給他出去,讓他打得精疲力盡然後把他捉住,勸他投降。

    但在未曾捉住趙雲之前,要被他殺去不少兵将啊!暖!我千員戰将、百萬大軍,死掉幾個也無妨大局。

    象做生意那樣,現在先要投些本錢下去,等他投降了我,殺起敵人來也是如此的。

    曹操眼光遠,宰相肚裡能撐船,他打大算盤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放冷箭。

    雖然趙雲會接箭還箭,但難免失手,萬一一箭射死,豈不可借,我這些本錢也全部白費。

    趕快讓我下一條命令;&ldquo來,傳老夫将令;趙雲所到之處,不準施放冷箭。

    &rdquo 徐庶一聽,明白曹操的用意。

    心想,如果明槍交戰的話,要勝趙子龍是困難的。

    這樣,子龍的性命已經保了一半險了。

    因此徐庶退過一旁。

     那報事兵原來以為自己要死了,現在聽說叫他傳令,喜出望外,答應一聲&ldquo是&rdquo,跳起身來就奔出去傳令。

    不料,方才神經過于緊張,現在又匆匆忙忙,把曹操的話聽漏了一個字。

    凡是叫漏字都是漏要緊字,如果是無關緊要的,就無所謂遺漏,相反倒是精練了。

    曹操說,&ldquo不準施放冷箭。

    &rdquo他把這個&ldquo冷&rdquo字忘記了,隻聽到不能放箭。

    所謂&ldquo差之毫厘,失之千裡&rdquo。

    而且百萬大軍,傳令的不是他一個,他傳給别人,别人再去傳令&hellip&hellip以訛傳訛。

     許多傳令兵騎了馬到四處營中敲鑼傳令:&ldquo呔!丞相有令:趙雲所到之處,不準放箭!&rdquo各營守将聽到這條命令倒并不奇怪,因為知道曹操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