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徐元直一計緩兵 夏侯惇三赴南陽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三回徐元直一計緩兵 夏侯惇三赴南陽
曹操問徐庶:&ldquo先生有何妙計?&rdquo
徐庶:&ldquo諸葛亮自以為天下第一個能人。
此番,非但斷送了我的一大功勞,還把我臭罵了一頓。
現在,也要叫他知道知道我徐某的厲害!&rdquo 曹操一聽,心中暗暗高興。
怪不得你今天這麼起勁,原來是受了諸葛亮的奚落!那這條計獻出來肯定不會差的。
所以,連連問道:&ldquo元直公,究竟什麼妙計?&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徐某素知諸葛亮,家住襄陽西門外,離城二十裡,南陽卧龍崗。
請丞相命令一個上将帶兵前往卧龍崗,将他家眷拿住,帶至營中好好款待。
孔明聞得家眷被擒,或許便會歸降。
孔明來降,劉備就不在話下。
即使諸葛亮依然不肯歸降,然而必定方寸大亂,用兵不周。
到那時,丞相兵進樊城。
定能一仗成功。
丞相看來如何?&rdquo 曹操聽他講完,心中有點好笑。
這條計,并不是你徐庶的發明創造,而是你的切身體會。
當初我把你的老娘騙到許昌;你就無心再在劉備那裡幫忙,隻好投到我這裡來了。
現在,你反過來用這個辦法來對付諸葛亮,倒也非常合适。
不過,會不會再給我上當呢?不會!首先,這裡離南陽很近,到卧龍崗當天可以打來回。
成與不成,都不過一天時間。
你哪裡知道一天不成,要兩天;兩天不成,定然三天!徐庶正好完成諸葛亮交給他的任務。
現在,曹操打定主意,叫徐庶退下,自己拔令在手。
曹操:&ldquo哪位将軍帶兵前往南陽卧龍崗,捉拿諸葛亮的家眷?&rdquo 夏侯惇:&ldquo小侄願往。
&rdquo 夏侯惇想,諸葛亮燒了我兩次。
我拿他沒有辦法,不是他的對手。
但捉他的老婆我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主動争令。
曹操對夏侯惇看看,這是一樁現成的功勞;你吃了兩次敗仗,我沒有好好處罰你,文武中間有些議論。
現在,給你這個将功補過的機會,也可以堵堵衆人之口。
便把令箭交給夏侯惇:&ldquo元讓,老夫給你将令一支,帶兵三千,去往南陽卧龍崗捉拿諸葛亮的家眷,需要當心了!&rdquo說時,丞相眼睛一直在對他看,意見是你懂不懂?這樁功勞是特地照顧你的!獨眼龍哪會不懂,心想,你放心,我不會坍你台的,保證把諸葛亮的老婆、兒子捉到你的面前。
其實,諸葛亮還沒有兒子,要今後進川之後,孔明才生了兒子,名叫諸葛瞻。
夏侯惇接過令箭,曹操退帳。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
夏侯惇點好三千兵,自己上馬提槍一一早就離了大營來到了南陽卧龍崗。
在卧龍崗下,擡頭一看,絕妙的山景。
心想;怪不得諸葛亮要住在這裡,真如仙境一般,将來我幫叔父打平天下之後,也可告老還鄉,到這裡來享享清福。
的确,這種地方要有福之人才能住的,孔明要想隐居在此,結果也被劉備請出了山,而且一去之後,就今生今世回不來了。
夏侯惇帶兵上卧龍崗,走不多遠,隻見前面一并排三間草屋,大門前一片莊場。
莊場外一圈竹籬笆圍住。
夏侯淳在馬上擡頭一看,隻見莊場上擺着一桌酒,坐着四個老者,身上都是穿着道家打扮。
一隻眼不知這四個是何許樣人。
其實,面對夏侯惇的便是孔明的嶽丈黃承彥,他的對面是博陵崔州平,上首是穎川石廣元,下首是汝南孟公威。
黃承彥昨天接到女婿孔明來信,叫他作好一切準備。
前書中已經講過,孔明的家眷早已搬到了西川口上魚腹浦去了。
黃老今天準備與幾個老朋友告别一下,他也要走了。
不料,剛喝了幾杯酒;夏侯惇已經趕到。
黃承彥站起身來,招呼三位朋友道:&ldquo曹兵曹将來了,我等走吧。
&rdquo說罷,四個人一起往草屋背後而去。
夏侯惇一看,四個老頭兒要逃掉了,命令前隊趕快沖上去抓住他們,問一問諸葛亮的家在何處。
頭隊上一千小兵,一聲呐喊,直奔莊場而來。
因為人太多了,來不及從籬笆門裡一個個進去,就把籬笆推倒,一起擁上莊場。
不料,籬笆倒坍之時,連前排的小兵也一起倒了下去;第二排跟了下去;第三排連了下去;第四排滾了下去&hellip&hellip一連串倒下近千人,堆得象堤岸似的半圈。
後面的小兵走過去用腳踢踢:&ldquo我的哥,起來!别裝死!&rdquo叫了幾聲,一點聲音都沒有,一個人也不動,仔細一看,半點也不是裝死,确确實實已經全部死了。
連忙回來報給夏侯惇聽:&ldquo報禀夏侯将軍,前面弟兄跌死了一千左右,請将軍定奪!&rdquo 夏侯惇一聽,跌死?打仗跌死倒從來沒有聽說過;即使有,也是偶爾個把。
哪有千把人一起跌死的?裡面定有花頭。
便命令手下:&ldquo來,與我上前觀看,他們身上究竟中了什麼埋伏?&rdquo 小兵過來一看,果然不出夏侯惇所料,死者身上都中了暗器,少者中二、三枝,多者中十幾枝,全身各處都有;露在皮肉外面有一寸光景長,用鉗子鉗出來一看,是三寸左右長的竹簽,不懂是什麼東西。
便拿了一枝到夏侯惇馬前:&ldquo夏侯将軍你看,死的弟兄身上都有這個東西。
&rdquo 夏侯惇長槍一架,接過竹簽,放在手心裡。
一隻眼仔細研究,看了半天,不識貨。
要不要再沖?不行。
未到諸葛亮家裡,已經死了三分之一,再過去更危險,不要又是弄得全軍覆沒。
還是把這個東西拿回去給丞相看了再說。
于是下令:&ldquo收兵回營!&rdquo 夏侯惇帶領兩千士兵回到新野城外,天已經黑了。
吩咐各自回營,自己上大帳來見曹操。
大帳上燈燭通明。
曹操在等夏侯惇回來。
獨眼龍走上前來:&ldquo叔父丞相,小侄帶兵前往卧龍崗,見莊上四個老兒在那裡飲酒。
小侄下令沖上前去,哪知未上莊場,就跌死了一千弟兄。
請叔父丞相定奪!&rdquo 曹操想,你碰到的事怎麼都很特别!跌死人末頂多一個兩個。
你竟會跌死一千弟兄?丞相畢竟有經驗的,便問道:&ldquo跌死的弟兄身上可有異物?&rdquo 夏侯惇:&ldquo不出丞相所料,弟兄們身上都有這東西,小侄不知此乃何物,帶回來請丞相觀看。
&rdquo說罷,從身邊取出竹簽,送上虎案。
曹操撩着胡須在燭光之下,仔細對這根竹簽看了半天,也不懂是什麼東西,便叫兩旁文武都來觀看,究竟是何物。
文武走上來看了之後,面面相觑,也不懂得這是什麼東西。
徐庶也一起上來看。
他一看就知道,哦,原來如此!但故意裝得不懂,跟别人一樣,隻是搖頭。
你不講,旁邊有一個人倒也懂的。
此人姓蔣名幹,字子翼,與江東周瑜是九江的同窗,過去曾拜過水鏡先生為師,學了幾年道,自以為已經都學會了,便辭别水鏡,投靠曹操。
他天文也有點懂的,不過是大略而已。
地理也曉得一點皮毛。
兵書也讀過幾部,但是不熟。
所謂&ldquo豬頭肉,三不精&rdquo。
他看了這枝竹簽,便對曹操講:&
此番,非但斷送了我的一大功勞,還把我臭罵了一頓。
現在,也要叫他知道知道我徐某的厲害!&rdquo 曹操一聽,心中暗暗高興。
怪不得你今天這麼起勁,原來是受了諸葛亮的奚落!那這條計獻出來肯定不會差的。
所以,連連問道:&ldquo元直公,究竟什麼妙計?&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徐某素知諸葛亮,家住襄陽西門外,離城二十裡,南陽卧龍崗。
請丞相命令一個上将帶兵前往卧龍崗,将他家眷拿住,帶至營中好好款待。
孔明聞得家眷被擒,或許便會歸降。
孔明來降,劉備就不在話下。
即使諸葛亮依然不肯歸降,然而必定方寸大亂,用兵不周。
到那時,丞相兵進樊城。
定能一仗成功。
丞相看來如何?&rdquo 曹操聽他講完,心中有點好笑。
這條計,并不是你徐庶的發明創造,而是你的切身體會。
當初我把你的老娘騙到許昌;你就無心再在劉備那裡幫忙,隻好投到我這裡來了。
現在,你反過來用這個辦法來對付諸葛亮,倒也非常合适。
不過,會不會再給我上當呢?不會!首先,這裡離南陽很近,到卧龍崗當天可以打來回。
成與不成,都不過一天時間。
你哪裡知道一天不成,要兩天;兩天不成,定然三天!徐庶正好完成諸葛亮交給他的任務。
現在,曹操打定主意,叫徐庶退下,自己拔令在手。
曹操:&ldquo哪位将軍帶兵前往南陽卧龍崗,捉拿諸葛亮的家眷?&rdquo 夏侯惇:&ldquo小侄願往。
&rdquo 夏侯惇想,諸葛亮燒了我兩次。
我拿他沒有辦法,不是他的對手。
但捉他的老婆我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主動争令。
曹操對夏侯惇看看,這是一樁現成的功勞;你吃了兩次敗仗,我沒有好好處罰你,文武中間有些議論。
現在,給你這個将功補過的機會,也可以堵堵衆人之口。
便把令箭交給夏侯惇:&ldquo元讓,老夫給你将令一支,帶兵三千,去往南陽卧龍崗捉拿諸葛亮的家眷,需要當心了!&rdquo說時,丞相眼睛一直在對他看,意見是你懂不懂?這樁功勞是特地照顧你的!獨眼龍哪會不懂,心想,你放心,我不會坍你台的,保證把諸葛亮的老婆、兒子捉到你的面前。
其實,諸葛亮還沒有兒子,要今後進川之後,孔明才生了兒子,名叫諸葛瞻。
夏侯惇接過令箭,曹操退帳。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
夏侯惇點好三千兵,自己上馬提槍一一早就離了大營來到了南陽卧龍崗。
在卧龍崗下,擡頭一看,絕妙的山景。
心想;怪不得諸葛亮要住在這裡,真如仙境一般,将來我幫叔父打平天下之後,也可告老還鄉,到這裡來享享清福。
的确,這種地方要有福之人才能住的,孔明要想隐居在此,結果也被劉備請出了山,而且一去之後,就今生今世回不來了。
夏侯惇帶兵上卧龍崗,走不多遠,隻見前面一并排三間草屋,大門前一片莊場。
莊場外一圈竹籬笆圍住。
夏侯淳在馬上擡頭一看,隻見莊場上擺着一桌酒,坐着四個老者,身上都是穿着道家打扮。
一隻眼不知這四個是何許樣人。
其實,面對夏侯惇的便是孔明的嶽丈黃承彥,他的對面是博陵崔州平,上首是穎川石廣元,下首是汝南孟公威。
黃承彥昨天接到女婿孔明來信,叫他作好一切準備。
前書中已經講過,孔明的家眷早已搬到了西川口上魚腹浦去了。
黃老今天準備與幾個老朋友告别一下,他也要走了。
不料,剛喝了幾杯酒;夏侯惇已經趕到。
黃承彥站起身來,招呼三位朋友道:&ldquo曹兵曹将來了,我等走吧。
&rdquo說罷,四個人一起往草屋背後而去。
夏侯惇一看,四個老頭兒要逃掉了,命令前隊趕快沖上去抓住他們,問一問諸葛亮的家在何處。
頭隊上一千小兵,一聲呐喊,直奔莊場而來。
因為人太多了,來不及從籬笆門裡一個個進去,就把籬笆推倒,一起擁上莊場。
不料,籬笆倒坍之時,連前排的小兵也一起倒了下去;第二排跟了下去;第三排連了下去;第四排滾了下去&hellip&hellip一連串倒下近千人,堆得象堤岸似的半圈。
後面的小兵走過去用腳踢踢:&ldquo我的哥,起來!别裝死!&rdquo叫了幾聲,一點聲音都沒有,一個人也不動,仔細一看,半點也不是裝死,确确實實已經全部死了。
連忙回來報給夏侯惇聽:&ldquo報禀夏侯将軍,前面弟兄跌死了一千左右,請将軍定奪!&rdquo 夏侯惇一聽,跌死?打仗跌死倒從來沒有聽說過;即使有,也是偶爾個把。
哪有千把人一起跌死的?裡面定有花頭。
便命令手下:&ldquo來,與我上前觀看,他們身上究竟中了什麼埋伏?&rdquo 小兵過來一看,果然不出夏侯惇所料,死者身上都中了暗器,少者中二、三枝,多者中十幾枝,全身各處都有;露在皮肉外面有一寸光景長,用鉗子鉗出來一看,是三寸左右長的竹簽,不懂是什麼東西。
便拿了一枝到夏侯惇馬前:&ldquo夏侯将軍你看,死的弟兄身上都有這個東西。
&rdquo 夏侯惇長槍一架,接過竹簽,放在手心裡。
一隻眼仔細研究,看了半天,不識貨。
要不要再沖?不行。
未到諸葛亮家裡,已經死了三分之一,再過去更危險,不要又是弄得全軍覆沒。
還是把這個東西拿回去給丞相看了再說。
于是下令:&ldquo收兵回營!&rdquo 夏侯惇帶領兩千士兵回到新野城外,天已經黑了。
吩咐各自回營,自己上大帳來見曹操。
大帳上燈燭通明。
曹操在等夏侯惇回來。
獨眼龍走上前來:&ldquo叔父丞相,小侄帶兵前往卧龍崗,見莊上四個老兒在那裡飲酒。
小侄下令沖上前去,哪知未上莊場,就跌死了一千弟兄。
請叔父丞相定奪!&rdquo 曹操想,你碰到的事怎麼都很特别!跌死人末頂多一個兩個。
你竟會跌死一千弟兄?丞相畢竟有經驗的,便問道:&ldquo跌死的弟兄身上可有異物?&rdquo 夏侯惇:&ldquo不出丞相所料,弟兄們身上都有這東西,小侄不知此乃何物,帶回來請丞相觀看。
&rdquo說罷,從身邊取出竹簽,送上虎案。
曹操撩着胡須在燭光之下,仔細對這根竹簽看了半天,也不懂是什麼東西,便叫兩旁文武都來觀看,究竟是何物。
文武走上來看了之後,面面相觑,也不懂得這是什麼東西。
徐庶也一起上來看。
他一看就知道,哦,原來如此!但故意裝得不懂,跟别人一樣,隻是搖頭。
你不講,旁邊有一個人倒也懂的。
此人姓蔣名幹,字子翼,與江東周瑜是九江的同窗,過去曾拜過水鏡先生為師,學了幾年道,自以為已經都學會了,便辭别水鏡,投靠曹操。
他天文也有點懂的,不過是大略而已。
地理也曉得一點皮毛。
兵書也讀過幾部,但是不熟。
所謂&ldquo豬頭肉,三不精&rdquo。
他看了這枝竹簽,便對曹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