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曹孟德新野駐軍 徐元直樊城勸降
關燈
小
中
大
頭至尾、仔仔細細地講來!&rdquo
徐庶:&ldquo那末,丞相聽了:曹丞相六十五萬人馬在新野城外安營紮寨。
意欲兵進樊城,故命于禁、毛玠二将帶兵一萬,在樊河之上架設行軍橋一十二座。
徐某從旁閃出。
問丞相道,攻下樊城後可要屠殺子民&hellip&hellip&rdquo 曹操:&ldquo嚯&hellip&hellip太羅蘇了!老夫要你從見到劉備講起。
&rdquo 徐庶:&ldquo丞相,若從徐某見到劉備講起,此乃謂之斬頭截腰而講。
&rdquo 曹操:&ldquo斬頭就是斬頭,休得絮叨!&rdquo 這老賊已被徐庶弄得糊裡糊塗了。
徐庶:&ldquo那丞相聽了:徐某奉了丞相之命,進得樊城,在縣衙之中見到劉備。
&rdquo 曹操想,講了半天,這兩句剛剛言歸正傳。
徐庶:&ldquo劉皇叔詢問徐某的來意,徐庶道:&lsquo王師六十五萬已在新野城外,指日便可踏平樊城。
徐庶念在故交,特來相勸皇叔歸順丞相。
&rsquo&rdquo 曹操:&ldquo劉備便怎樣?&rdquo 徐庶:&ldquo劉備不降。
&rdquo 曹操:&ldquo爾便如何?&rdquo 徐庶:&ldquo徐某道:&lsquo皇叔倘肯歸降,即為頭隊先鋒,若然執迷不悟,丞相破城之日,便要殺盡兩縣子民。
皇叔一向仁義為重,愛民如子,豈能不為子民們着想耶?&rsquo&rdquo 曹操:&ldquo劉備聽了又怎樣?&rdquo 徐庶:&ldquo劉備想到兩縣子民,他倒願意歸降了。
&rdquo 曹操一聽劉備願降,放聲大笑:&ldquo列公,劉玄德他竟願意歸降老夫了!&rdquo 有些文武在想,認為丞相你别高興得太早!要知道徐庶的講話千變萬化的。
你先聽完了再講。
曹操也自然明白,所以接着便問道:&ldquo既然劉備願意歸降,那末降書降表何在?&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劉備欲拟寫降書降表,突然從外面來了一個大将。
&rdquo 曹操想,你倒象說書一樣,還有關子呢!問:&ldquo來了哪一員上将?&rdquo 徐庶:&ldquo便是關雲長。
&rdquo 曹操:&ldquo喔!美髯公!&rdquo 曹操聽到關羽的名宇,頓時會産生一種敬仰、關切之情,因此脫口叫了一聲&ldquo美髯公&rdquo:&ldquo關将軍到來便怎樣?&rdquo 徐庶:&ldquo他問我徐某到此作甚,我道特來勸降令兄。
&rdquo 曹操:&ldquo雲長又怎樣講?&rdquo 徐庶:&ldquo關君侯言道,他不願歸降。
&rdquo 曹操:&ldquo喔!那末爾便怎樣?&rdquo 徐庶:&ldquo我說:&lsquo君侯,爾當初在曹營六十三天,丞相待你不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袍賜馬,恩重如山。
君侯知恩報德,理當歸降。
&rdquo 曹操想,這是事實。
我待關雲長确實敬如上賓,再好也沒有。
你這幾句話,或許可以打動關羽之心。
問道:&ldquo君侯聽了怎樣?&rdquo 徐庶:&ldquo關将軍覺得徐庶言之有理。
便道:&lsquo倘然大哥願降,關某也一并歸順。
&rsquo&rdquo 曹操想,不錯!當初關雲長不肯留在我這裡,就是因為要去尋找劉備。
現在,劉備願意歸降,他當然也肯來了。
曹操:列公,關将軍他亦然願意歸降老夫了!──那末降書何在?&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劉皇叔将降書降表寫好,正欲交付徐某,哪知外路吼叫連連,又來了一員大将。
&rdquo 曹操想,你的關子真是一個連一個。
不問可知,該是張飛了。
問道:&ldquo莫非是翼德三将軍?&rdquo 徐庶:&ldquo正是。
三将軍問了我的來意,我說特來勸說令兄歸降。
張飛聞言,怒發沖冠,說道老張不願歸降。
并把你丞相大罵了一番。
&rdquo 曹操象聽書似的被他吸引了過去,聽昏哉,居然會問徐庶道:&ldquo張飛罵些什麼?&rdquo 徐庶:&ldquo徐某不敢言講。
&rdquo 曹操:&ldquo隻管如實講來。
&rdquo 徐庶:&ldquo那末丞相聽了:他說,&lsquo曹操托命漢相,實為漢賊,降曹便是從奸。
老張豈能歸降這曹賊、國賊、奸賊、老賊!&rsquo&rdquo 曹操:&ldquo喔唷!嚯&hellip&hellip&rdquo 徐庶:&ldquo此乃張飛所罵,非徐某所講。
&rdquo 曹操:&ldquo老夫明白的。
&rdquo 這老賊被徐庶罵到如此地步,竟還在說&ldquo明白的&rdquo! 曹操:&ldquo後來怎樣?&rdquo 徐庶想,罵是罵了,這番鬼話如何來收場?一動腦筋,有了!還是請他出來了局吧。
因此說道:&lsquo徐某便道:&lsquo三将軍暫息雷霆之怒,略罷閃電之威,想你們劉、關、張桃園結拜,同生共死,如今二位令兄,已經歸降,将軍豈能不降?&rsquo張飛聽了徐某之言,也隻得順從了。
皇叔便将降書交與徐某,徐庶正要去接&hellip&hellip&rdquo 曹操想,聽你的講話肚腸都要癢的,拿一張降書,還要講明一個送過來,一個要去接,全是些廢話! 徐庶:&ldquo哪知道就在此時,旁邊有人開口了。
&rdquo 曹操:&ldquo哪一個?&rdquo 徐庶:&ldquo唉!徐某的一樁特大功勞,全然斷送在他的手中!&rdquo 兩旁文武知道他在轉彎了。
曹操倒還要究根追底:&ldquo究竟是何人?&rdquo 徐庶:&ldquo便是那個諸葛亮。
&rdquo 曹操:&ldquo孔明麼?&rdquo 徐庶:&ldquo是啊。
他對劉備言道:&lsquo主公,你既要降曹,何必三顧茅廬?既要降曹,何必命亮登台拜将?既要降曹,何必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爾等願降,亮不願,甯可回歸隆中,躬耕田隴。
&rsquo劉備聽諸葛亮講得振振有詞,正氣凜然。
他自覺慚愧,便也不願歸降了。
雲長、翼德見大哥不降,自然跟着反悔。
劉備便将降書撕得粉碎。
丞相,你看徐庶到手的大功,竟被諸葛亮一語斷送,怎不令人可恨哪,可惱!&rdquo 曹操聽完,對徐庶看看,好極了!講了半天,降倒沒有降,罵倒被你罵了一通。
曹操以為事情經過大緻是确實的,隻不過徐庶有意借題發揮,添技加葉,誇大其詞,兜了那麼大的一個圈子,浪費了這許多時間。
曹操哪裡知道,徐庶完全是在憑空捏造,捕風捉影。
丞相想,我原來也估計到勸降成功的希望是不大的,那末,譬如沒有這回事情。
因此,他說道:&ldquo既然劉備、諸葛亮不肯歸降,老夫來朝兵進樊城,殺他個雞犬不留!&rdquo 徐庶:&ldquo丞相且慢!&rdquo 曹操:&ldquo怎樣?&rdquo 徐庶想,我答應保孔明三天之險,豈能讓你明天進兵。
說道:&ldquo丞相,樊城 之中有火攻埋伏。
&rdquo 曹操:&ldquo火攻?&rdquo 徐庶:&ldquo正是。
丞相不信,請問四個手下便了。
&rdquo 曹操想,對,我派四個人跟你去的,可以問問他們。
立即下令傳四個旗牌進見。
四個家夥進來見過丞相。
曹操:&ldquo爾等在樊城之中,可曾聽到些什麼風聲,見到些什麼動靜?&rdquo 四個人想,我們本來是要向你禀報的,被你一記耳光加一腿,吓得我們逃都來不及。
便說道:&ldquo回丞相:我們聽到劉備手下的兵卒在講,諸葛亮燒了博望燒新野,燒了新野還要燒樊城;紅臉關雲長準備八個地雷,一十六門大炮,要把你丞相的胡子都要轟掉!&rdquo 曹操:&ldquo喔唷!&rdquo 四旗牌:&ldquo還有呢!咱們見到不少漢兵拿了火把到民房裡去。
照小的看來,燒樊城恐怕與燒新野一樣!&rdquo 曹操聽完,叫他們退出。
心想,看來确有其事。
諸葛亮準備索性把樊城也燒光了再跑路。
便問徐庶:&ldquo元直公,你看如何?&rdquo 你去問他,那真是生病人同鬼商量了。
徐庶:&ldquo徐某有一計在此。
&rdquo 曹操:&ldquo哦?&rdquo 欲知徐庶獻何妙計,且聽下回分解。
意欲兵進樊城,故命于禁、毛玠二将帶兵一萬,在樊河之上架設行軍橋一十二座。
徐某從旁閃出。
問丞相道,攻下樊城後可要屠殺子民&hellip&hellip&rdquo 曹操:&ldquo嚯&hellip&hellip太羅蘇了!老夫要你從見到劉備講起。
&rdquo 徐庶:&ldquo丞相,若從徐某見到劉備講起,此乃謂之斬頭截腰而講。
&rdquo 曹操:&ldquo斬頭就是斬頭,休得絮叨!&rdquo 這老賊已被徐庶弄得糊裡糊塗了。
徐庶:&ldquo那丞相聽了:徐某奉了丞相之命,進得樊城,在縣衙之中見到劉備。
&rdquo 曹操想,講了半天,這兩句剛剛言歸正傳。
徐庶:&ldquo劉皇叔詢問徐某的來意,徐庶道:&lsquo王師六十五萬已在新野城外,指日便可踏平樊城。
徐庶念在故交,特來相勸皇叔歸順丞相。
&rsquo&rdquo 曹操:&ldquo劉備便怎樣?&rdquo 徐庶:&ldquo劉備不降。
&rdquo 曹操:&ldquo爾便如何?&rdquo 徐庶:&ldquo徐某道:&lsquo皇叔倘肯歸降,即為頭隊先鋒,若然執迷不悟,丞相破城之日,便要殺盡兩縣子民。
皇叔一向仁義為重,愛民如子,豈能不為子民們着想耶?&rsquo&rdquo 曹操:&ldquo劉備聽了又怎樣?&rdquo 徐庶:&ldquo劉備想到兩縣子民,他倒願意歸降了。
&rdquo 曹操一聽劉備願降,放聲大笑:&ldquo列公,劉玄德他竟願意歸降老夫了!&rdquo 有些文武在想,認為丞相你别高興得太早!要知道徐庶的講話千變萬化的。
你先聽完了再講。
曹操也自然明白,所以接着便問道:&ldquo既然劉備願意歸降,那末降書降表何在?&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劉備欲拟寫降書降表,突然從外面來了一個大将。
&rdquo 曹操想,你倒象說書一樣,還有關子呢!問:&ldquo來了哪一員上将?&rdquo 徐庶:&ldquo便是關雲長。
&rdquo 曹操:&ldquo喔!美髯公!&rdquo 曹操聽到關羽的名宇,頓時會産生一種敬仰、關切之情,因此脫口叫了一聲&ldquo美髯公&rdquo:&ldquo關将軍到來便怎樣?&rdquo 徐庶:&ldquo他問我徐某到此作甚,我道特來勸降令兄。
&rdquo 曹操:&ldquo雲長又怎樣講?&rdquo 徐庶:&ldquo關君侯言道,他不願歸降。
&rdquo 曹操:&ldquo喔!那末爾便怎樣?&rdquo 徐庶:&ldquo我說:&lsquo君侯,爾當初在曹營六十三天,丞相待你不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袍賜馬,恩重如山。
君侯知恩報德,理當歸降。
&rdquo 曹操想,這是事實。
我待關雲長确實敬如上賓,再好也沒有。
你這幾句話,或許可以打動關羽之心。
問道:&ldquo君侯聽了怎樣?&rdquo 徐庶:&ldquo關将軍覺得徐庶言之有理。
便道:&lsquo倘然大哥願降,關某也一并歸順。
&rsquo&rdquo 曹操想,不錯!當初關雲長不肯留在我這裡,就是因為要去尋找劉備。
現在,劉備願意歸降,他當然也肯來了。
曹操:列公,關将軍他亦然願意歸降老夫了!──那末降書何在?&rdquo 徐庶:&ldquo丞相聽了:劉皇叔将降書降表寫好,正欲交付徐某,哪知外路吼叫連連,又來了一員大将。
&rdquo 曹操想,你的關子真是一個連一個。
不問可知,該是張飛了。
問道:&ldquo莫非是翼德三将軍?&rdquo 徐庶:&ldquo正是。
三将軍問了我的來意,我說特來勸說令兄歸降。
張飛聞言,怒發沖冠,說道老張不願歸降。
并把你丞相大罵了一番。
&rdquo 曹操象聽書似的被他吸引了過去,聽昏哉,居然會問徐庶道:&ldquo張飛罵些什麼?&rdquo 徐庶:&ldquo徐某不敢言講。
&rdquo 曹操:&ldquo隻管如實講來。
&rdquo 徐庶:&ldquo那末丞相聽了:他說,&lsquo曹操托命漢相,實為漢賊,降曹便是從奸。
老張豈能歸降這曹賊、國賊、奸賊、老賊!&rsquo&rdquo 曹操:&ldquo喔唷!嚯&hellip&hellip&rdquo 徐庶:&ldquo此乃張飛所罵,非徐某所講。
&rdquo 曹操:&ldquo老夫明白的。
&rdquo 這老賊被徐庶罵到如此地步,竟還在說&ldquo明白的&rdquo! 曹操:&ldquo後來怎樣?&rdquo 徐庶想,罵是罵了,這番鬼話如何來收場?一動腦筋,有了!還是請他出來了局吧。
因此說道:&lsquo徐某便道:&lsquo三将軍暫息雷霆之怒,略罷閃電之威,想你們劉、關、張桃園結拜,同生共死,如今二位令兄,已經歸降,将軍豈能不降?&rsquo張飛聽了徐某之言,也隻得順從了。
皇叔便将降書交與徐某,徐庶正要去接&hellip&hellip&rdquo 曹操想,聽你的講話肚腸都要癢的,拿一張降書,還要講明一個送過來,一個要去接,全是些廢話! 徐庶:&ldquo哪知道就在此時,旁邊有人開口了。
&rdquo 曹操:&ldquo哪一個?&rdquo 徐庶:&ldquo唉!徐某的一樁特大功勞,全然斷送在他的手中!&rdquo 兩旁文武知道他在轉彎了。
曹操倒還要究根追底:&ldquo究竟是何人?&rdquo 徐庶:&ldquo便是那個諸葛亮。
&rdquo 曹操:&ldquo孔明麼?&rdquo 徐庶:&ldquo是啊。
他對劉備言道:&lsquo主公,你既要降曹,何必三顧茅廬?既要降曹,何必命亮登台拜将?既要降曹,何必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爾等願降,亮不願,甯可回歸隆中,躬耕田隴。
&rsquo劉備聽諸葛亮講得振振有詞,正氣凜然。
他自覺慚愧,便也不願歸降了。
雲長、翼德見大哥不降,自然跟着反悔。
劉備便将降書撕得粉碎。
丞相,你看徐庶到手的大功,竟被諸葛亮一語斷送,怎不令人可恨哪,可惱!&rdquo 曹操聽完,對徐庶看看,好極了!講了半天,降倒沒有降,罵倒被你罵了一通。
曹操以為事情經過大緻是确實的,隻不過徐庶有意借題發揮,添技加葉,誇大其詞,兜了那麼大的一個圈子,浪費了這許多時間。
曹操哪裡知道,徐庶完全是在憑空捏造,捕風捉影。
丞相想,我原來也估計到勸降成功的希望是不大的,那末,譬如沒有這回事情。
因此,他說道:&ldquo既然劉備、諸葛亮不肯歸降,老夫來朝兵進樊城,殺他個雞犬不留!&rdquo 徐庶:&ldquo丞相且慢!&rdquo 曹操:&ldquo怎樣?&rdquo 徐庶想,我答應保孔明三天之險,豈能讓你明天進兵。
說道:&ldquo丞相,樊城 之中有火攻埋伏。
&rdquo 曹操:&ldquo火攻?&rdquo 徐庶:&ldquo正是。
丞相不信,請問四個手下便了。
&rdquo 曹操想,對,我派四個人跟你去的,可以問問他們。
立即下令傳四個旗牌進見。
四個家夥進來見過丞相。
曹操:&ldquo爾等在樊城之中,可曾聽到些什麼風聲,見到些什麼動靜?&rdquo 四個人想,我們本來是要向你禀報的,被你一記耳光加一腿,吓得我們逃都來不及。
便說道:&ldquo回丞相:我們聽到劉備手下的兵卒在講,諸葛亮燒了博望燒新野,燒了新野還要燒樊城;紅臉關雲長準備八個地雷,一十六門大炮,要把你丞相的胡子都要轟掉!&rdquo 曹操:&ldquo喔唷!&rdquo 四旗牌:&ldquo還有呢!咱們見到不少漢兵拿了火把到民房裡去。
照小的看來,燒樊城恐怕與燒新野一樣!&rdquo 曹操聽完,叫他們退出。
心想,看來确有其事。
諸葛亮準備索性把樊城也燒光了再跑路。
便問徐庶:&ldquo元直公,你看如何?&rdquo 你去問他,那真是生病人同鬼商量了。
徐庶:&ldquo徐某有一計在此。
&rdquo 曹操:&ldquo哦?&rdquo 欲知徐庶獻何妙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