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擺虛陣孔明緩兵 探埋伏張遼中計

關燈
孔明虎案前,把手一拱:&ldquo軍師,下官等在!&rdquo 諸葛亮:&ldquo二位糜大夫,亮付你們将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五百,保護二位主母、一位小主遷往樊城衙門之中。

    不得有誤!&rdquo 因為糜竺、糜芳是糜夫人的哥哥,這條将令交與他們,最為适宜。

    兩位糜先生接過令箭,拿了錦囊,按軍師命令而行。

     孔明再拔将令在手:&ldquo毛、苟、劉、龔四将聽令!&rdquo 毛仁、苟璋、劉辟、龔都四将從旁閃出。

    毛對苟看看,軍師器重我們,接令總在關、張、趙雲之前。

    因此,四将得意洋洋,走到軍師虎案之前,把手一拱:&ldquo軍師,咱們在!&rdquo 諸葛亮:&ldquo亮付爾等将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四千&hellip&hellip&rdquo 毛、苟聽說帶四千兵,更覺得威風非常,此地任何一位大将都從未帶過這麼許多人馬。

     諸葛亮:&ldquo到本軍師公館之中,取十部車輛,十隻黑色鐵箱,按錦囊上所示,在城内埋伏,到明日傍晚完工。

    不得有誤!&rdquo 前書中早已說過,孔明出山時,用四十輛車子,裝了四十隻箱子來。

    火燒博望,用去十隻箱子。

    此番燒新野又要十箱。

    這批箱子内是不是同上次一樣,又是地雷火炮呢?不是。

    雖則同樣是火攻,但每次的燒法不同,因為地點不同,須要因地制宜。

    上次是在山套之中,地面開闊,敵軍全部暴露在外,故而要用地雷、火炮這種殺傷面大、射程遠的火器,方可奏效。

    此番是在城裡,建築物很多,如果仍用地雷火炮,非但效力不大,而且造成浪費。

    劉備現在很窮,孔明自己帶來的本錢也有限,需要精打細算,物盡其用。

    那末,這十箱是什麼東西呢?乃是一隻隻皮蛋般大的火藥包與一節節粗毛竹筒,竹筒裡面塞滿火藥、火卷,埋在地下,藥線拖在上面,爆炸起來,作用類似地雷,而殺傷力略差一些,但造價比地雷低廉。

    此物名為竹節磷花。

    諸葛亮是用火的祖宗,這種東西都是他發明的。

    那末,起火在什麼地方呢?就在城内的所有房屋之中。

    當然,不可能每間房内都有埋伏,畢竟隻有十箱東西,隻能抓住重點,然後讓火自己蔓延。

    所以,孔明在錦囊中交代明白,要把十箱東西布置在房屋密集和交通要道等處。

    具體如何埋伏,我也無法&mdash一叙述,隻以一處為例,在四岔路口,有一所較大的房廊,街道很狹,此屋一起火,影響的面很大。

    首先,在房屋的柱子、橫梁.椽子等處給上桐油,再在瓦楞裡撒上火藥籽,起火後,火藥籽會向四面八方爆射開去。

    關鍵的地方是在廚房。

    當時還沒有煤爐,用的都是竈頭。

    将兩個火藥包安放在竈膛裡的柴灰之中,藥線頭露在外面,一旦曹兵舉火燒飯,就會點燃導火索。

    火藥包一爆炸,裡面會迸射出一百多枚繡花針般大小的火箭,射到哪裡,哪裡起火。

    水缸邊上的石灰之中,也放上兩隻火藥包,挨到火箭,立即爆炸,再射出火箭。

    這樣,一間廚房很快就四面都燒旺了。

    竹節磷花埋設在客廳底下,藥線穿在打通了節的細竹筒内,一直通到廚房裡,廚房一起火,藥線就着了,飛快地向外燃燒,曹兵還來不及逃出房屋,竹節磷花就爆炸了。

    四将奉命而去,毛、苟往東、西門,劉、龔去南、北門。

    孔明再拔将令,取錦囊在手:&ldquo子龍将軍聽令!&rdquo 趙雲從旁閃出,到孔明虎案前,把手一拱:&ldquo末将趙雲在!&rdquo 諸葛亮:&ldquo将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一千。

    按錦囊上所示,五百布置在東門外大道之上。

    子龍本人帶領五百人馬埋伏在東門外小路之上。

    直至後日,天色微明。

    曹軍三萬殘兵、三員敗将敗走小路,子龍殺出,但放者有功,擒者有罪。

    然而,在明日傍晚時分,另有一些小事,按錦囊而辦。

    錦囊上寫得明白,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rdquo趙雲接過令箭、錦囊,照計而行。

     孔明又拔令箭在手,對坐在左側的關将軍看了看:&ldquo君侯聽令!&rdquo 關羽:&ldquo關某在!&rdquo 諸葛亮:&ldquo将令一支,錦囊一封,帶兵三千,準備千斤樁、千斤索、水閘、沙袋等,在離新野東門十裡之外,有一條水流,名為白河,将軍在上流築壩斷流。

    待等後日黎明時分,曹軍三萬殘兵、三員敗将敗至白河,下河飲水,将軍按錦囊上決壩用水。

    亮料三萬兵卒可以全軍覆沒,而三員曹将必然逃遁。

    &rdquo關羽一聽,你每次發我的令,總是交代得特别仔細。

    曉得我對你不服,因此故意在我面前炫耀本領。

    但是,任憑你說得多麼詳盡,我關某依然不信。

    你說,兵要死完,将要逃光?我想,三員曹将即使要逃,我也至少要生擒他一個。

    到那時,讓你孔明曉得自己并沒有料準。

    其實,諸葛亮說要逃光,你就一個也抓不住的。

    但是,早已說過,關雲長對孔明的不服是放在心裡的,場面上絕不違抗軍師将令。

    二将軍接過令箭、錦囊,帶了關平、周倉、五百校刀手二十名關西漢及三千人馬,立即動身,照錦囊而辦。

     孔明又拔令在手。

    隻見張飛上前說:&ldquo老張在也!&rdquo 孔明對他看看:我又沒有叫你張飛,你怎麼跑了出來?三将軍對老師笑笑,我等到了現在,大堂上就剩我一個了,這條令箭不問可知是我的了。

    孔明想,我這條令箭恰恰不是給你張飛的。

    雖則你家大哥兵微将寡,但是我兩次用兵,對你這樣一員勇猛的大将還可以省去不用。

    目的是使你張飛進一步信服于我。

    現在,既然你已經跨了出來,那末,就給你一支令箭,免得你下不了台,就說:&ldquo翼德将軍,本軍師付爾将令一支&hellip&hellip&rdquo 張飛:&ldquo錦囊沒得?&rdquo 孔明點點頭。

    心想,你這支令箭本來是多餘的,錦囊早已發完。

    就說:&ldquo帶兵一千,埋伏在離白河三裡之遙的北嶺渡口,待到後日正午時分,張遼、許褚、夏侯惇三員曹将敗走北嶺渡口,将軍帶兵殺出。

    本軍師料定,三将仍要逃遁,但将軍略有微功。

    &rdquo 張飛:&ldquo老師,老張聽不明白,弄不清楚!&rdquo 三将軍想,三員曹将逃走,我哪裡還有什麼功?不管是微功還是大功,都無從談起了嘛!其實,你到了那時就會明白,原來是這麼一點功勞──現在張飛接令而去。

     孔明羽扇一執,一手撩須,閉目養神。

    旁側劉備聽軍師發完将令,感到他确實很辛苦。

    雖然孔明發令時并沒有我交代得那麼詳細。

     然而,皇叔想到上次博望坡的火攻,知道這些錦囊中肯定奧妙無窮。

    因此,劉備對諸葛亮把手拱拱,說道:&ldquo軍師辛苦了。

    &rdquo 諸葛亮:&ldquo理所當然。

    &rdquo孔明想,身為軍師,用兵發令是本份職責,談不上什麼辛苦的。

    轉而孔明自言自語地歎道:&ldquo惜乎啊惜乎!&rdquo 劉備一聽,前番發完令箭,也說&ldquo惜乎&rdquo,今日又是如此。

     劉備:&ldquo軍師,惜乎什麼?&rdquo 諸葛亮:&ldquo缺少上将一員。

    &rdquo 劉備想,你怎麼老是這樣?前番缺一員大将,此番少一員上将。

    不知這員大将有何重要差遣?便問:&ldquo請問軍師,還要一員上将何用啊?&rdquo 諸葛亮:&ldquo攻打頭陣。

    &rdquo 劉備想,打頭陣,一定要有相當的武藝。

    現在沒有這樣的大将,我看就免了吧,反正你用兵好,可以另想别法。

    說道:&ldquo軍師,以備看來,沒有上将,頭陣就不必打了。

    &rdquo 孔明心中暗道,這個頭陣不可不打。

    不打,新野就燒不成! 諸葛亮:&ldquo主公,這個頭陣非打不可。

    以亮之見,隻得主公親自前往了。

    &rdquo 劉備:&ldquo怎麼,命劉備攻打頭陣?!&rdquo 諸葛亮:&ldquo正是。

    &rdquo 皇叔想,隻要你孔明在我身邊,我任何事情都能應允。

    回答說:&ldquo軍師,若要劉備攻打頭陣,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