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蔡都督計殺劉備 張文遠出兵新野

關燈
來,劉表從未派人到過我處,今日突然來使,會不會是劉備與劉表串通一氣,諸葛亮從中施計,來詐降老夫?因此,曹操吩咐升帳。

    帳上文武兩旁站立。

    丞相居中坐定,一聲令下,帳上架起刀槍,命來人進見。

    手下人出去傳令。

    此地帳上一對對刀槍從帳口架起,直架到離虎案十步之處。

    曹操身子帶側,撩着長長的胡須,用眼梢望着外面進來的人。

    兩旁三班手下虎威連連。

     宋忠聽說傳見,手中拿了降書一路跨進帳來。

    到帳口,隻聽裡面&ldquo呼──呼──&rdquo之聲。

    宋忠心想,反正我是真心歸降,用不着害怕。

    所以不管帳上如何威嚴,依然大步從刀槍之下走了上來。

    到丞相虎案前,距離十步左右,站定身子,對曹操恭恭敬敬地雙手高舉降書,一面開口道:&ldquo丞相在上,小的逢荊襄大王之命,前來獻降書、降表。

    諸丞相觀看。

    &rdquo說罷,雙膝跪下,将降書呈上。

     值帳官接過降書,送上虎案。

    曹操将降書接到手中打開一看,隻見上面寫着:&ldquo荊州牧劉琮&hellip&hellip&rdquo相爺看到這裡,已經看不下去了。

    荊州牧應該是劉表,你怎麼寫劉琮?可見孔明用計也太大意了!因此,丞相就把降書往虎案上一放,對跪在地上的宋忠大喝一聲:&ldquo呔!大膽匹夫,此乃詐降之計,豈能瞞過老夫。

    你還敢前來送死!來,與我拉出去斬了!&rdquo 手下人一擁而上,便将宋忠五花大綁。

    宋忠心想,我這下真的要送終了。

    因此,連連喊叫:&ldquo丞相饒命!小的冤枉!&rdquo 曹操并不準備立即把你殺了,把你綁起來,是試探一下,看看你的神色。

    現在聽到&ldquo冤枉&rdquo二字,開口便問道:&ldquo爾且聽了:荊州牧理當是劉表,緣何寫&lsquo劉琮&rsquo二字?豈不是詐降!&rdquo 宋忠一聽,原來如此。

    因為你丞相還沒有知道劉表已經過世,所以看見&ldquo劉琮&rdquo二字,莫怪要以為是詐降了。

    趕快讓我說明:&ldquo丞相,老大王劉表死了,小大王劉琮已經即位。

    &rdquo 曹操:&ldquo劉表他竟死了?!&rdquo 宋忠:&ldquo是。

    &rdquo 曹操:&ldquo劉琮即位?&rdquo 宋忠:&ldquo對。

    &rdquo 曹操:&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 相爺一聽,心想,我希望劉表死,現在果真如了我的心願。

    不過,這&ldquo劉琮&rdquo二字倒很陌生。

    我隻聽說劉表有個兒子叫劉琦。

    故而問道:&ldquo老夫問你,荊襄有個劉琦,他是何許樣人?&rdquo 宋忠:&ldquo劉琦乃是大公子。

    &rdquo 曹操:&ldquo如今這劉琮又是何人?&rdquo 宋忠:&ldquo禀丞相,劉琮乃是二公子。

    &rdquo 曹操:&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心裡明白,這分明是廢長立幼。

    劉表死後,不向各地報喪,名謂閉喪不報。

    曹操想,原來如此!立即傳命:&ldquo松綁!&rdquo手下人将宋忠繩索松去。

    宋忠謝過不斬之恩。

    相爺吩咐手下招待宋忠去用酒飯,自己把降書仔細看了一番。

    心想,十四歲的小孩寫這麼一封降書,真不簡單!因此,曹操已經存下了殺劉琮之心。

    現在為了要出兵攻打劉備,暫時要把劉琮安定一下。

    相爺寫好回文,信中仍舊命劉琮為荊襄九郡之主。

    然後,丞相就考慮對付劉備之策。

    既然劉表已經死,荊襄歸順了我,劉備的新野成了孤城。

    因此派兵十萬足夠對付。

    需要考慮的主要是領兵之将派何人為好。

    再派夏侯惇吧,不可能了。

    因為他燒過一次,象下棋一樣,孔明已經熟悉了他的底細。

    因此,丞相對武将班中從頭至尾看了再看。

    見到一将站立前排,遍體銀盔銀甲,八尺彪軀,劍眉虎目,颔下三绺清須,善用一口七十五斤重的銀背大刀。

    此人系老夫的心腹,帳前左護衛、二虎将,姓張名遼,字文遠。

    他本則用槍,自從與關雲長交結朋友以來,改使大刀。

    過去幫過呂布。

    白門樓之後,歸順我曹操。

    一向作事謹慎,堪稱文武雙全。

    命他統兵,看來不會再中孔明之計。

    前番差夏侯惇為主将,主要是被徐庶從中捉弄,我一時考慮欠周。

    但是,張遼一人領兵還遠遠不夠,因為劉備手下有紅、黑、白三隻面孔,文遠一人抵敵這三将,力不能及。

    想到這裡,又見張遼邊上站着一員癡虎大将,姓許名褚字仲康。

    此人力大無窮,也是我曹某的心腹,為帳前右護衛,虎威将軍,善用一口百餘斤重的象鼻九環紫金刀。

    他站立平地九尺開外,遍體烏油胄盔铠甲,墨黑的面龐,一對銅鈴大眼,颔下虎須倒多,可惜有勇無謀。

    但是,把他放在張遼一起,就可抵擋紅、黑、白三将。

    還有一層,估計諸葛亮這次可能再燒一燒。

    那末,就把夏侯惇一起差去吧。

    因為他畢竟被燒過一次,多少有點經驗,萬一發現有火攻迹象,他可以提醒一下張遼。

    其實,燒過一次,并不等于如種過牛痘那樣,可以不出天花。

    因為孔明的用兵,對何等人用何等計。

    現在,丞相轉定念頭,方始從令架上拔令在手,對三将望了一望,開口道:&ldquo文遠、仲康、元讓三将聽命!&rdquo 三将從旁閃出,到曹操虎案前,一躬到底。

     張遼:&ldquo末将張遼在!&rdquo 許褚:&ldquo許褚有!&rdquo 夏侯惇:&ldquo小侄在!&rdquo 曹操:&ldquo老夫付文遠将令一支,為頭隊正先鋒&hellip&hellip&rdquo 曹操的意思是:我現在有七十五萬人馬在外面。

    你隻能為頭隊先鋒。

    實際上,前番夏侯惇的行軍都督,與你這先鋒并無多大差别,隻是因為我的大隊還在皇城,故而他稱都督。

    現在,我已出兵到了此地宛洛道,你就隻能稱先鋒了。

    所以,補充說道:&ldquo命你帶兵十萬,殺奔新野縣,剿滅劉、關、張,捉拿諸葛亮。

    須要當心了!&rdquo曹操說到這裡,對張遼眼睛眨眨,意思是:我看中你這麼一個人才,你千萬不能上諸葛亮的當! 張遼對丞相看看,并不是我誇口,前番倘然派我張遼領兵,諸葛亮絕不能在博望坡中燒我。

    夏侯惇本來是個匹夫,這樣樹木森森的山谷險地,他竟會不顧一切地殺将進去,以緻中了孔明之計。

    這種人不燒,燒哪一個?因此張遼接令在手,答曹操:&ldquo小将明白了。

    &rdquo 言下之意:你丞相用不着眨眼睛,我完全懂你的道理。

    然後捧了令箭退過一旁。

     曹操再拔令在手:&ldquo仲康,老夫付爾将令一支,與文遠同往新野,沙場迎戰關、張二将。

    &rdquo 許褚接令,退過一旁。

     曹操再拔令箭:&ldquo元讓,将令一支,同往新野。

    若有火攻征候,好好指點文遠。

    &rdquo說罷,對夏侯惇眼睛眨眨,意思是:你被燒過一次,多少有點經驗,此番叫你一起去,目的就是要你指點張遼。

    夏侯惇完全明白叔父的意思。

    他的一隻眼睛對曹操望望,此番你不派我去還則罷了,既然命我一起前往,老實說,倘然我發現這個地方有火攻,張遼不去挨燒,我要說得他去挨燒;那個地方有埋伏,張遼不去中計,我要說得他去中計。

    總而言之,他不挨燒,我不甘心。

    此番希望他十萬兵剩下九十五個。

    上次我剩九十六個,他比我死的人馬多死一個好一個。

     那末,夏侯惇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因為,他博望坡吃敗仗回來,被張遼屢次埋怨,因而懷恨在心。

    今朝遇到報複的機會了。

    他想,諸葛亮啊,你給我争口氣!要燒,也要讓張遼燒一燒,否則更要被他誇口,說你孔明隻能燒我,不敢燒他。

    不瞞你說,我把十瓶老鼠油都帶好在身邊,準備你再燒一次的。

     曹操哪裡知道夏侯惇與張遼的矛盾,他認為,這三員上将是我七十五萬雄兵千員戰将中之精粹,合在一起,可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不料,他們内部勾心鬥角,互相拆台。

    孔明就利用這一點,将這十萬人馬在新野燒得一幹二淨。

     欲知詳情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