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曹孟德金殿逼帝 劉玄德荊襄借兵
關燈
小
中
大
帝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實際上表章所述與曹操口述的完全一樣,按理你根本用不着來通過我,就是要把責任推到我身上。
這樣,你曹操便可以名正言順地乘機大做文章。
要是被你百萬賊兵全部出動,那我怎對得起劉備呢?萬歲一下子并不下筆。
殿上大部分都是曹操的心腹,但也有少數和曹操完全對峙。
隻見文人班中踏出一人。
此人便是北海孔融,字文舉。
在過去,劉備曾救過他的命。
因此,他想,萬歲啊!你千萬不可準奏。
所以,他上前對聖上雙膝跪下:&ldquo龍駕萬歲在上,臣孔融啟奏吾皇萬歲!&rdquo 漢獻帝:&ldquo文舉,何事奏來。
&rdquo 孔融:&ldquo依臣看來,皇師百萬,不可輕舉妄動。
萬歲千萬不可恩準!&rdquo 文舉意思還是照顧曹操一半面子。
事實上,他的人馬不是什麼皇師,而是以強人去攻天下人,以強淩弱。
特别是新野劉備,乃是漢室的宗親,你萬歲早有血诏給他。
今日,豈能同意曹操百萬趕去?這時候的曹操,對殿上看看,萬歲本來立即同意我的表章,被你胡言一番,豈不壞了我曹操大事。
因此曹操對着孔融把手一招,說道:&ldquo望請文舉不須多言,退過一旁。
&rdquo 這時候的孔融,多年來積郁的怨氣,從心中迸發出來,想國舅皇妃都被你曹操所害,今天還敢如此大膽!文舉怒氣沖天,他從殿中挺身站了出來。
所說,文者執笏,武者執戟。
誰知孔融在殿上突然沖至曹操面前,舉起手中朝笏,便對曹操狠狠地打去,口中連聲罵道:&ldquo你這老賊!殺國舅,絞皇妃,罪惡滔天。
今日又要迫使龍駕準你奏章,欲除皇叔劉備。
我在此準備一死,來與你拚了!&rdquo 這時候,曹孟德心裡明白,孔融與我對峙已久,心中雖恨,但現在倒是老虎吞天──無從下手。
因此,他便向皇帝身旁退了過去。
而且他一面退,一百在動着腦筋,一面起手在招架。
孔融卻接連打個不住。
不好了,他正打得有勁的時候,曹操感到機會已到,便将左手抱袖,在形式上裝得象在招架。
其實,他是武孝廉出身,即使你三個孔融,也非他的對手。
曹操見機行事,馬上用袖子一甩,便将孔融手中朝笏,拂上了萬歲的龍袍。
就這樣,曹操立時面孔一闆,一聲吩咐:&ldquo來!大膽孔融,你擅敢在金殿之上起笏怒打聖天子──拿下了!&rdquo 殿上手下人一齊沖上,便将孔融繩穿索綁押了出去。
曹操在此時,撩須對着獻帝,提高嗓門說:&ldquo望龍駕恩準了!&rdquo 其實,話中有音,殺孔融是向獻帝示威。
言下之意是現在已将孔融推出,要是你萬歲不允的話,我當然也有辦法對付你。
這時,獻帝已經吓得心寒膽裂。
他隻好提筆在曹操表章上勾了上去。
曹孟德在當場做得非常鄭重,對着龍駕一拱到底,說道:&ldquo謝吾皇萬歲!萬萬歲!&rdquo 就這樣,獻帝慌忙退殿。
曹操帶文武回府。
連發兩條令:一條便将孔融斷頭;第二,命許褚帶兵一千去孔融府上殺他一個橫門合宅──即從門公殺起,一直殺到丫環為止。
當時,孔融有二子正在對面奕棋。
聽說外面殺了進來,有人叫他們遂即向後門潛逃。
二人說,巢已破,安有完卵?事實上即使逃也來不及了。
就這樣,前前後後共殺去三百餘人。
曹孟德料理喪事,然後檢點人馬,當然不是一天兩天,直到七月丙午日,他方始發遣于禁、毛玠帶兵十萬,去宛洛道駐紮人馬。
自己帶兵六十五萬随後動身。
獻帝相送十裡,曹操命他早些回去吧,在皇城耳聞捷報。
獻帝心想,希望你同夏侯惇十萬兵一樣燒一個幹淨!否則,你得勝回來,天下不複再姓劉了。
讓獻帝回去。
再提曹操他到得宛洛道。
這個地方,就是宛城到洛陽的中心地帶。
本來是一片荒郊,如今被曹操駐紮了百萬人馬。
其實,并沒有百萬之數,但是說起來總稱為百萬雄師,而攻打赤壁亦隻有八十三萬。
曹孟德紮在宛洛道上按兵不動。
他想,打劉備一百萬太多,少了又恐怕再燒。
這問題主要在劉表身上,要是老大王能夠一死,他的兩個兒子沒有多大能為,肯定前來投降于我。
這樣,我便可攻打劉備,然後再打孫權。
如此一來,所有對手盡被我所滅。
因此,曹操屏在宛洛道上按兵不動。
其實,曹操是在空想。
哪知曉,事情确實會照你想法而辦,這真是交着好運,機會難得。
再說,劉備在新野縣内,探馬飛報上堂:&ldquo報禀皇叔,小卒打探到今有曹操他在駕前表奏三章:第一,荊州老大王連年不貢;第二,江東孫權獨霸江南,自立為王,有叛逆之心;第三,劉皇叔燒皇師十萬。
現在帶兵百萬,屯兵宛洛道,虎視荊襄九郡。
請皇叔定奪!&rdquo 劉備:&ldquo與我退下了!&rdquo 探兵:&ldquo是!&rdquo 劉備對中間孔明看看,不出你所料,果真曹兵來了百萬。
要緊問孔明道:&ldquo啊呀,軍師!今有手下人報到,曹兵來其百萬,先生看來如何?&rdquo 這時,兩旁文武都集中目光,看着中間的孔明。
軍師尚未開口,卻有一個人先開口了,誰?是張飛。
張飛:&ldquo大哥,依我看來,百萬曹兵沒得用的!&rdquo 孔明對他看看:難道你的本領比我大?因此便開口問道:&ldquo三将軍,你有什麼辦法?&rdquo 張飛:&ldquo老張看來,把他們燒了!&rdquo 劉備一聽,想你家先生如此大的本領,在目前尚未想出辦法來。
你拜孔明為師,一共隻幾十天,就能想出什麼計策來,我看你真是在那裡胡說八道!一開口就燒,用什麼辦法燒呢?難道仍舊在山套之中?要知道夏侯惇在這個地方燒過了一次,再布置在這個地方,敵人是不會再中計了。
因此,劉備便回絕于他:&ldquo三弟,休得胡言!我來問先生。
啊!軍師。
你看如何?&rdquo 孔明撩須執扇低着頭,一言不發。
皇叔對孔明說道:&ldquo備有一計在此!&rdquo 諸葛亮:&ldquo請問主公有何妙計?&rdquo 劉備:&ldquo待劉備同軍師二人趕奔荊州,前去向我家兄王借兵,借了十萬或數十萬,再請軍師前去破敵。
軍師看來如何?&rdquo 孔明想,現在敵人有一百萬,當然這是号稱。
要是從實來說,我看隻不過六、七十萬。
但是,拿我軍來說,我就不需要百萬,算他以一當十,我隻須十萬。
如果你能從荊州借到三十萬軍馬,不要說敵人來百萬,即使敵人有二百萬,我也能抵擋。
但是,孔明一想,不!你是無法借到的。
現在,如果我回答你不要去借,你心裡會有想法的。
就為這一點,隻能讓你荊州去跑這麼一趟。
否則,到今後兵敗長坂坡時,你定要抱怨我孔明,甚至認為,如果荊州去一趟,要是借着劉表的人馬,這敗仗就可以不吃了。
事實上,是不可能不敗的。
在這種地方,孔明隻好做一個&ldquo笨人&rdquo。
因此,孔明回答劉備:&ldquo啊!主公,此往荊州,可能借到兵馬?&rdquo 劉備:&ldquo想必我家兄王定然肯借。
&rdquo 諸葛亮:&ldquo我看是借不到的。
&rdquo 劉備:&ldquo劉備此番不但抵擋曹操,而且處境同兄王一樣。
曹操不是表奏三章嗎,還說兄王連年不貢。
如今,一并拒曹,料想他定然肯借的。
&rdquo 諸葛亮明白,事情是辦不到的。
但是,想來想去,明知不成,還是陪你去走一趟為妥。
就說道:&ldquo主公,既然如此,請吧!不過,我看兵馬是借不到的。
&rdquo 劉備:&ldquo軍師,除非見不到我家兄長之面,見到面定然能借到的。
因為他過去送也願送我,如今豈有不借之理?&rdquo 諸葛亮:&ldquo主公聽了,面是一定能見到,就是借不到的。
不信請出去走一遭。
&rdquo 劉備:&ldquo見到面定然借得到的!&rdquo 劉備準備要跑,孔明擋住他說:&ldquo且慢!&rdquo便
這樣,你曹操便可以名正言順地乘機大做文章。
要是被你百萬賊兵全部出動,那我怎對得起劉備呢?萬歲一下子并不下筆。
殿上大部分都是曹操的心腹,但也有少數和曹操完全對峙。
隻見文人班中踏出一人。
此人便是北海孔融,字文舉。
在過去,劉備曾救過他的命。
因此,他想,萬歲啊!你千萬不可準奏。
所以,他上前對聖上雙膝跪下:&ldquo龍駕萬歲在上,臣孔融啟奏吾皇萬歲!&rdquo 漢獻帝:&ldquo文舉,何事奏來。
&rdquo 孔融:&ldquo依臣看來,皇師百萬,不可輕舉妄動。
萬歲千萬不可恩準!&rdquo 文舉意思還是照顧曹操一半面子。
事實上,他的人馬不是什麼皇師,而是以強人去攻天下人,以強淩弱。
特别是新野劉備,乃是漢室的宗親,你萬歲早有血诏給他。
今日,豈能同意曹操百萬趕去?這時候的曹操,對殿上看看,萬歲本來立即同意我的表章,被你胡言一番,豈不壞了我曹操大事。
因此曹操對着孔融把手一招,說道:&ldquo望請文舉不須多言,退過一旁。
&rdquo 這時候的孔融,多年來積郁的怨氣,從心中迸發出來,想國舅皇妃都被你曹操所害,今天還敢如此大膽!文舉怒氣沖天,他從殿中挺身站了出來。
所說,文者執笏,武者執戟。
誰知孔融在殿上突然沖至曹操面前,舉起手中朝笏,便對曹操狠狠地打去,口中連聲罵道:&ldquo你這老賊!殺國舅,絞皇妃,罪惡滔天。
今日又要迫使龍駕準你奏章,欲除皇叔劉備。
我在此準備一死,來與你拚了!&rdquo 這時候,曹孟德心裡明白,孔融與我對峙已久,心中雖恨,但現在倒是老虎吞天──無從下手。
因此,他便向皇帝身旁退了過去。
而且他一面退,一百在動着腦筋,一面起手在招架。
孔融卻接連打個不住。
不好了,他正打得有勁的時候,曹操感到機會已到,便将左手抱袖,在形式上裝得象在招架。
其實,他是武孝廉出身,即使你三個孔融,也非他的對手。
曹操見機行事,馬上用袖子一甩,便将孔融手中朝笏,拂上了萬歲的龍袍。
就這樣,曹操立時面孔一闆,一聲吩咐:&ldquo來!大膽孔融,你擅敢在金殿之上起笏怒打聖天子──拿下了!&rdquo 殿上手下人一齊沖上,便将孔融繩穿索綁押了出去。
曹操在此時,撩須對着獻帝,提高嗓門說:&ldquo望龍駕恩準了!&rdquo 其實,話中有音,殺孔融是向獻帝示威。
言下之意是現在已将孔融推出,要是你萬歲不允的話,我當然也有辦法對付你。
這時,獻帝已經吓得心寒膽裂。
他隻好提筆在曹操表章上勾了上去。
曹孟德在當場做得非常鄭重,對着龍駕一拱到底,說道:&ldquo謝吾皇萬歲!萬萬歲!&rdquo 就這樣,獻帝慌忙退殿。
曹操帶文武回府。
連發兩條令:一條便将孔融斷頭;第二,命許褚帶兵一千去孔融府上殺他一個橫門合宅──即從門公殺起,一直殺到丫環為止。
當時,孔融有二子正在對面奕棋。
聽說外面殺了進來,有人叫他們遂即向後門潛逃。
二人說,巢已破,安有完卵?事實上即使逃也來不及了。
就這樣,前前後後共殺去三百餘人。
曹孟德料理喪事,然後檢點人馬,當然不是一天兩天,直到七月丙午日,他方始發遣于禁、毛玠帶兵十萬,去宛洛道駐紮人馬。
自己帶兵六十五萬随後動身。
獻帝相送十裡,曹操命他早些回去吧,在皇城耳聞捷報。
獻帝心想,希望你同夏侯惇十萬兵一樣燒一個幹淨!否則,你得勝回來,天下不複再姓劉了。
讓獻帝回去。
再提曹操他到得宛洛道。
這個地方,就是宛城到洛陽的中心地帶。
本來是一片荒郊,如今被曹操駐紮了百萬人馬。
其實,并沒有百萬之數,但是說起來總稱為百萬雄師,而攻打赤壁亦隻有八十三萬。
曹孟德紮在宛洛道上按兵不動。
他想,打劉備一百萬太多,少了又恐怕再燒。
這問題主要在劉表身上,要是老大王能夠一死,他的兩個兒子沒有多大能為,肯定前來投降于我。
這樣,我便可攻打劉備,然後再打孫權。
如此一來,所有對手盡被我所滅。
因此,曹操屏在宛洛道上按兵不動。
其實,曹操是在空想。
哪知曉,事情确實會照你想法而辦,這真是交着好運,機會難得。
再說,劉備在新野縣内,探馬飛報上堂:&ldquo報禀皇叔,小卒打探到今有曹操他在駕前表奏三章:第一,荊州老大王連年不貢;第二,江東孫權獨霸江南,自立為王,有叛逆之心;第三,劉皇叔燒皇師十萬。
現在帶兵百萬,屯兵宛洛道,虎視荊襄九郡。
請皇叔定奪!&rdquo 劉備:&ldquo與我退下了!&rdquo 探兵:&ldquo是!&rdquo 劉備對中間孔明看看,不出你所料,果真曹兵來了百萬。
要緊問孔明道:&ldquo啊呀,軍師!今有手下人報到,曹兵來其百萬,先生看來如何?&rdquo 這時,兩旁文武都集中目光,看着中間的孔明。
軍師尚未開口,卻有一個人先開口了,誰?是張飛。
張飛:&ldquo大哥,依我看來,百萬曹兵沒得用的!&rdquo 孔明對他看看:難道你的本領比我大?因此便開口問道:&ldquo三将軍,你有什麼辦法?&rdquo 張飛:&ldquo老張看來,把他們燒了!&rdquo 劉備一聽,想你家先生如此大的本領,在目前尚未想出辦法來。
你拜孔明為師,一共隻幾十天,就能想出什麼計策來,我看你真是在那裡胡說八道!一開口就燒,用什麼辦法燒呢?難道仍舊在山套之中?要知道夏侯惇在這個地方燒過了一次,再布置在這個地方,敵人是不會再中計了。
因此,劉備便回絕于他:&ldquo三弟,休得胡言!我來問先生。
啊!軍師。
你看如何?&rdquo 孔明撩須執扇低着頭,一言不發。
皇叔對孔明說道:&ldquo備有一計在此!&rdquo 諸葛亮:&ldquo請問主公有何妙計?&rdquo 劉備:&ldquo待劉備同軍師二人趕奔荊州,前去向我家兄王借兵,借了十萬或數十萬,再請軍師前去破敵。
軍師看來如何?&rdquo 孔明想,現在敵人有一百萬,當然這是号稱。
要是從實來說,我看隻不過六、七十萬。
但是,拿我軍來說,我就不需要百萬,算他以一當十,我隻須十萬。
如果你能從荊州借到三十萬軍馬,不要說敵人來百萬,即使敵人有二百萬,我也能抵擋。
但是,孔明一想,不!你是無法借到的。
現在,如果我回答你不要去借,你心裡會有想法的。
就為這一點,隻能讓你荊州去跑這麼一趟。
否則,到今後兵敗長坂坡時,你定要抱怨我孔明,甚至認為,如果荊州去一趟,要是借着劉表的人馬,這敗仗就可以不吃了。
事實上,是不可能不敗的。
在這種地方,孔明隻好做一個&ldquo笨人&rdquo。
因此,孔明回答劉備:&ldquo啊!主公,此往荊州,可能借到兵馬?&rdquo 劉備:&ldquo想必我家兄王定然肯借。
&rdquo 諸葛亮:&ldquo我看是借不到的。
&rdquo 劉備:&ldquo劉備此番不但抵擋曹操,而且處境同兄王一樣。
曹操不是表奏三章嗎,還說兄王連年不貢。
如今,一并拒曹,料想他定然肯借的。
&rdquo 諸葛亮明白,事情是辦不到的。
但是,想來想去,明知不成,還是陪你去走一趟為妥。
就說道:&ldquo主公,既然如此,請吧!不過,我看兵馬是借不到的。
&rdquo 劉備:&ldquo軍師,除非見不到我家兄長之面,見到面定然能借到的。
因為他過去送也願送我,如今豈有不借之理?&rdquo 諸葛亮:&ldquo主公聽了,面是一定能見到,就是借不到的。
不信請出去走一遭。
&rdquo 劉備:&ldquo見到面定然借得到的!&rdquo 劉備準備要跑,孔明擋住他說:&ldquo且慢!&rdquo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