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曹孟德金殿逼帝 劉玄德荊襄借兵

關燈
第六回曹孟德金殿逼帝 劉玄德荊襄借兵 再說,夏侯惇兵敗回轉許昌。

    他進皇城到相府前,首先吩咐手下,把他們三人綁了起來,每人嘴裡咬了一把刀,這名謂&ldquo花綁咬刀&rdquo,在相府前請罪。

    裡面曹操得訊,立即起鼓坐堂。

    文武兩旁齊集,丞相坐在中間。

    手下人報了進來。

     當差:&ldquo報丞相!今有夏侯惇、李典、樂進兵敗回來,現在丞相府前&lsquo花綁咬刀&rsquo請罪,望丞指定奪!&rdquo 曹操一聽,果然敗回來,不知敗到什麼地步。

    讓我把他們叫送來,問明後再作處理。

    他一聲令下:&ldquo來!傳老夫将令,松綁去刀,報名而進!&rdquo 手下人按照丞相說話,從裡面&mdash一傳令出去。

    外面夏侯惇等嘴張開,刀落地。

    手下人為他們松綁,方始低下頭,步行報告而進。

    裡面虎威連連:&ldquo呼──&rdquo 夏侯惇等三人跨上堂來,到曹操虎案前一齊跪下── 夏侯惇:&ldquo丞相在上。

    小将夏侯惇叩見!&rdquo 李典、樂進同時叩頭:&ldquo末将等拜見丞相!&rdquo 曹操一看,我命四将十萬兵殺往新野縣。

    可是,現在跪在面前隻有三将,到底敗得如何,需要問個明白:&ldquo元讓!&rdquo 夏侯惇:&ldquo小侄在!&rdquo 曹操:&ldquo老夫命爾帶兵十萬,為行軍大都督,殺往新野縣。

    此番怎會兵敗回來?從頭至尾說與老夫知曉。

    &rdquo 夏侯惇想,敗到如此,但也隻有老實說。

    因此,他便将韓浩進博望坡起,一直說到剩下九十六個人,三将兵敗回來,将前因後果,詳詳細細地講了個明白。

     曹孟德聽完,他撩着胡須,把諸葛亮的用兵想了個仔細,感到孔明确實勝過徐庶。

    但是,夏侯惇是我的心腹,又是我的親侄,殺他不忍,不殺吧,徐庶面上何能交代!最後一想,讓我來把這等大罪一分為三,夏侯惇一人負擔一半,李、樂二将也負一半。

    這樣,就成了死不成的活罪了。

    想到這裡,曹操便對李典、樂進二人面孔一闆,提高嗓音說道:&ldquo李、樂二将!&rdquo 李典、樂進:&ldquo丞相,小人在!&rdquo 曹操:&ldquo老夫命爾等位居副職在旁指點,此番緣何袖手旁觀?&rdquo 樂進是個匹夫,即使明白不對,也無法回答。

    李典不然。

    他想,事到如今,不是賣面子的當口,盡管治罪之權都在你的手中,可是,道理要講明。

    因此,他毫不留情回答曹操說:&ldquo丞相聽了,在博望坡外面,小将就對都督說,樹木森森謹防火攻。

    可是,都督不聽小将之言,為了捉拿劉備,他就回答我說,&lsquo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squo因此,我沒有辦法,隻得一起進入博望坡,請丞相裁決。

    &rdquo 曹操一聽,感到李典不肯退讓,而且是有道理。

    曹操對夏侯惇看看,想你這個家夥不可不殺了,别人勸說你,你還執迷不悟。

    因此,曹操就敕李、樂二将無罪,令二人退過一旁。

    兩将謝過丞相退了下去。

    這時候,全部罪名完全落在夏侯惇一人的頭上。

    隻見曹操雙目一瞪,開口問道:&ldquo元讓,爾可知罪麼?&rdquo 夏侯惇想,我是十萬之首,當然無法抵賴。

    隻好回答說:&ldquo小将知罪!&rdquo 曹操:&ldquo來!與我拖去斬了!&rdquo 兩旁刀斧手、捆綁手、軍牢手一齊擁了上來。

    他本來秃着頭,一霎那,繩穿索綁,成了囚犯。

    隻聽手下人一聲呼喊:&ldquo走!&rdquo押了夏侯惇往外推出去。

     當然,兩旁文武都知道,曹操是出于無奈隻得斬夏侯惇。

    真正腦袋下來,是無法裝上去的。

    大家正想出來讨情,還沒有站出來的時候,隻見一人跨出,已經高聲喊道:&ldquo刀下留人!&rdquo 啥人呢?文武一看,原來是徐庶。

    元直明白,今天,我不讨情,也有别人讨情。

    夏侯惇終究是殺不掉的。

    那末,這好人還是讓我來做吧!他到曹操面前,把手一拱,說:&ldquo丞相!&rdquo 曹操:&ldquo元直何事?&rdquo 徐庶:&ldquo丞相,楚殺子玉而文公喜,秦不殺三帥而襄公懼!&rdquo大意是楚國有個名将叫成得臣,字子玉。

    因從戰場敗回來,就被楚王所殺。

    晉文公聽說此人被殺,哈哈大笑。

    而秦國有三個元帥敗回來。

    秦王知道,這三個元帥不是飯桶,失敗的原因定有各方面的因素。

    今後肯定能夠敗中取勝。

    因此,他決定留下不斬。

    緻使晉國的襄公見此反心中膽懼。

    徐庶借此說明現在的夏侯惇,也是丞相手下一員名将,殺去實為可惜,留着今後大用。

    其實,徐庶明知曹操不會殺夏侯惇,他有意裝得很象。

    曹操對他看看,你心裡也是很明白的──嗯,徐庶确有道理。

    這時,兩旁文武一起上前讨情,曹操便趁勢對他們說:&ldquo爾等可願為保?&rdquo 徐庶第一個願擔保。

    文武同樣如此。

    曹操使命文武退下,方始把夏侯惇押了進來。

    夏侯惇見過曹操。

     曹操便對夏侯惇說道:&ldquo老夫看元直等衆位的份上饒爾不死。

    記大過一次,退過一旁,下次将功抵過。

    &rdquo 獨眼龍這時反而弄不明白了,怎麼徐庶會為我讨情?按理他希望我死。

    倒也奇怪!他對曹操謝過不殺之恩,然後退了下去。

    讓他去整頓盔甲,這裡不提。

     現在,曹操感到孔明用兵實在厲害。

    那末,是不是傷了十萬兵就善罷甘休了呢?曹操不是這樣的人!他想,我再命人差十萬前去。

    仔細一想,不要再被他一把火,這倒不可不防的了。

    還是讓我親自帶兵前去,帶多少呢?少了不行,一定要百萬人馬。

    再一考慮,不妥!被人說道,區區新野縣劉備,我曹操一去就是百萬,未免太擡舉了他。

    問題是要戰勝劉備,報火燒博望坡之仇,兵一定要百萬,隻要将出兵的題目來做得大一點。

    這樣,問題是隻打劉備一個,但外界看來我好象又不是為了劉備一件事。

    曹操一想,我倒不如把江東孫權放進去。

    那末,孫權有什麼罪名呢?這很簡單,他獨霸江東,自立為王,有篡逆之心。

    我是漢室的丞相,理應興兵伐之。

    再有荊州劉表,也要将他放進去。

    他有何罪呢?很簡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就說劉表連年不貢,藐視萬歲。

    劉備是主要的對象,便是燒死皇師十萬。

    其實不是皇師,而是你的賊兵。

    曹操思想完畢,他就命文人楊修按他的意願寫上一道表章。

     一宵已過,直抵來朝,曹孟德金殿見駕。

    《三國》這部書,雖然寫的是封建時代,可是金殿書是很少很少的。

    這也是一個特點。

    曹操一世前後三次下江南,今天是初次下江南。

    所以,在此聊表金殿情況。

    就在五更三點,漢獻帝臨殿,朝中文武歸班站立。

    因為漢朝的皇帝,特别是獻帝劉協,是個無用之人。

    大權全在曹操手掌之中。

    場面上看來好象一國之君,其實,曹孟德把皇帝當作一個供奉的偶像,有名而無實。

    既然如此,緣何還要臨殿呢?隻因為表面上曹操還沒有篡君,所以還是按常規辦事。

    特别今天,要當了殿上文武上表于獻帝。

    這樣就叫師出有名,說起來是奉了皇帝聖旨。

    實際上是個假象! 這時候,值殿官喊道:&ldquo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垂簾退班。

    &rdquo 曹操就在旁從座位上立了起來,對漢獻帝把手一拱,說道:&ldquo老夫啟奏吾皇萬歲!萬萬歲!&rdquo 獻帝看見曹操氣在心中。

    他想,我早已給叔父劉備一張衣帶血诏,目的就是要滅你曹操。

    今日,你不知有何事,因此開口問道:&ldquo老丞相平身,有何奏來?&rdquo 曹操:&ldquo萬歲聽了,老夫命夏侯惇帶兵十萬去新野縣掃蕩劉備。

    哪知道被孔明将十萬人馬燒得全軍覆沒。

    如今江東孫權獨霸江南。

    劉表連年不貢,藐視龍駕。

    為此,老夫欲興兵百萬,下得江南消滅劉備,生擒劉表,鏟除江東孫權。

    望吾皇萬歲恩準!&rdquo說罷,他将手中表章送了上去。

     值殿官接到手,送上龍案。

    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