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諸葛亮登台拜将 張翼德怒闖轅門
關燈
小
中
大
此,他起兩腿在戰馬肚腹上用力一夾,這匹登雲豹便潑開四蹄飛奔而去,幸得深夜街道上行人稀少。
四個當差見張飛催促戰馬,起初他們還在後面緊緊追趕,但是畢竟兩條腿,怎能趕得上他的龍馬。
四個人想我們回去吧,即使死也要等到明天。
三将軍回頭不見四個當差,他不覺在馬上哈哈大笑起來。
路上并無耽擱,直到城外西校場。
有人說,在路上被張飛的快馬撞翻了一個&ldquo不倒翁&rdquo的攤販,他扣馬一看,所有潑在地上的泥菩薩一個個都站了起來,張飛感到奇怪,問擺攤販的人,這是什麼東西。
回答說:這叫&ldquo不倒翁&rdquo。
就是憑你怎樣身強力壯,總難扳倒他。
張飛想我今夜準備把諸葛亮都要扳倒他,莫說這小小的泥菩薩會扳不倒嗎?因此他翻下馬來,用兩隻腳亂踏亂踩,頃刻間把所有的&ldquo不倒翁&rdquo踩個粉碎。
意思是我一定要扳倒它!要是這樣說,三将軍真的是一個傻瓜了,把他講得太戆了,哪還象《後三國》中一名文武雙全的主将。
事實上,沒有這回事!所說張飛存心來尋找孔明的麻煩。
可是一到校場看到這樣大的場面,他暫時把闖禍的念頭忘記了。
一班來得晚的當差們被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阻得無法擠到前面去看熱鬧。
現在見張飛趕來,他們也沒有察覺到他喝醉了酒,隻想借三将軍的威勢來吓退老百姓,可以擠到最前面,因此跑上來七嘴八舌,殷勤招呼着張飛:&ldquo三将軍!三爺!你來得太晚了,現在聽說三次點印完畢,誰都不能上将台了。
請到前面去看看熱鬧吧!對對對!三将軍請下馬,我們在前面帶路。
&rdquo 張飛被他們你一句、我幾聲,反而感到不好意思。
因此他丢矛下了馬。
當差便把長矛狠狠地插在泥裡,将馬匹拴在矛杆上,然後走在前面,高聲地喊道:&ldquo三将軍來了,大家請讓一讓!&rdquo老百姓聽到張飛到此,想盡辦法讓出了一條路來。
三将軍想既然到此,就到前面去看看。
他雙手提着左右的甲欄裙,發出&ldquo嚓嗆&rdquo之聲,跟随在這班當差和家将們的後面,從人弄堂中向将台方向走去。
先到正轅門外,隻見有幾個小土墩,上面早已擠滿了人群。
這班手下人帶路上了土墩。
張飛站在土墩之上面對将台,以高望遠,從中軍門上面看到将台上清清楚楚,一覽無餘,隻見文武站立兩旁,中央擺着虎案,二位兄長坐在左右,諸葛亮端坐在中間。
張飛看見孔明,頓然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認為你是個南陽農夫,有何資格坐在正中央。
他恨不得立即飛上将台去,把孔明一把拖下台來。
一時抑制不住他心頭怒火,便提高嗓門開口罵道:&ldquo叱!将台上妖道諸葛亮,你有多大能力拜為大漢的軍師!你這牛鼻子、懶夫,氣死我也!&rdquo 旁邊所有的人,聽到張飛在破口大罵孔明,吓得都發了呆。
大家知道現在先生是位最高的主帥,要是被軍師聽見的話,你三将軍擔當不起。
這班家将和當差都感到要鬧出事來,同時大家嗅到張飛從鼻孔裡噴出了酒氣,方始明白三将軍喝醉了,因此隻有趕快來勸他回去。
衆人:&ldquo三将軍,時光不早了,請回去睡覺吧。
對,我來去帶馬。
&rdquo&ldquo三爺請息怒。
我來同你去扛矛,有話明天再講。
&rdquo衆人一面勸着,一面走下土墩去。
張飛罵了幾句,聽手下人連連勸說。
他想對!等到天亮之後我再找諸葛亮講話。
他跟着家将們一路自言自語地大步走下了土墩。
所說,馬矛都放在人群外面,剛才靠了張飛的身價才很快地走了進來,現在要擠出去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真正将戰馬帶了過來,三将軍上馬回去,也就沒有闖轅門的事情了。
就在你們去帶馬的時候,張飛已經闖出了大鍋! 三将軍剛走到正轅門旁邊,他擡頭見到轅門上插了三面大旗,左邊旗上寫着&ldquo大漢皇叔,宜順亭侯,左将軍,豫州牧&rdquo,鬥大一個&ldquo劉&rdquo字,這是一面劉備的旗幟;右邊是一面雲長的旗幟,上面寫着&ldquo大漢,漢壽亭侯&rdquo鬥大一個&ldquo關&rdquo字;中間較大一面便是孔明主帥的旗幟,上面寫着&ldquo大漢軍師、中郎将諸葛&rdquo九個字。
三将軍看見孔明的旗幟,立刻吊起了心火。
他想,為什麼沒有我張飛的大旗?這一點,他确實不懂了!因為你們兩位兄長都有一定的官銜,一個是當今的皇叔,一個是萬歲封的漢壽亭侯。
你張飛的旗幟上隻有&ldquo燕山&rdquo兩字,燕山就是北平,這是地名。
例如趙雲旗上寫着&ldquo常山&rdquo兩字,常山便是河北,也是地名。
因此,沒有資格插在正轅門上,隻好插在東西轅門上。
張飛一時不理解,加上對孔明的私心雜念,他準備用弓箭把諸葛亮的這面大旗射下來。
可是,将軍自己明白他的箭法平常得很。
所以,張飛雖然是員三國中的名将,但是他的箭并不那麼好。
今後,他的兒子張苞便是有名的箭手。
因此,他恐怕一箭射不下來,在衆人面前要出醜的。
所以,一面擡頭在望,一面在走。
正巧碰到前面地上一個泥坑,加上吃醉了酒的身體,上身重,下身發浮,一足踏進泥坑,身子便向前一沖。
張飛心裡明白,要跌跤了!他想,我是堂堂的大将,跌跤豈不丢臉,因此很快起一條右手向前一抓,準備抓到任何東西來穩一穩腳跟,果然被他抓着一樣東西,象拐杖那樣将身子撐住了。
可是,他站定的時候,便把地上這件東西一起拔了起來。
他頓時感到手臂上的分量十分沉重,仔細一看,原來手中抓住轅門下腳的一根粗竹竿。
在前面早已說過,子龍将軍由于時間局促,紮了一個簡易的轅門,上面插着各種東西,下腳就用兩根粗竹竿插入泥土裡。
現在一根竹竿被他拔了起來,上面的整個轅門已經傾斜了,馬上搖搖欲墜。
這突然的一下子,吓得附近的老百姓都向四處散開來。
因為,上面全是些刀槍,萬一落到頭上,是有性命危險的。
這時候,張飛也支撐不住了!他來不及把竹竿插在原來的地方,隻是糊裡糊塗地想到,這個轅門看來是要倒下來的,那末你就倒吧,不是我叫你倒的。
想到這裡,三将軍便把手中竹竿用力向前一推,頓時一聲巨響,&ldquo嘩──&rdquo整個轅門被他翻倒在地。
接下來,周圍的人都抱頭鼠竄,一片啰唣之聲&ldquo啊──&rdquo,要是俏皮點的人,知道事情不妙,早就溜之大吉了。
張飛可不是這種人!他想,我走了反要冤枉别人;再說這轅門,不是諸葛亮從卧龍崗帶來的,與他無涉。
因此,他撩着長長的虎須還在戆笑着。
外面這樣的吵聲,孔明在将台上早已知道張飛來了。
他裝作不知詳情,立即一聲吩咐:&ldquo來人!&rdquo 在旁手下人立刻應道:&ldquo在!&rdquo 諸葛亮:&ldquo外面何事喧嘩,與我查來!&rdquo 手下人奔下将台傳令:&ldquo外面何事喧嘩,查來!&rdquo在外面的當差,早已知道是張飛把轅門弄倒了。
但是,這個當差感到三将軍闖了大禍,還不溜走,今天三卯不到,本來軍師要治他之罪,現在更要不客氣了,倒不如我來幫幫忙吧。
他便走到張飛面前說;&ldquo三将軍!&rdquo 張飛:&ldquo你便怎樣?&rdquo 差人:&ldquo你弄倒了轅門,上面軍師已經在調查了。
請三爺暫時避一避開,免吃眼前之虧。
&rdquo 當差的一片好心。
可是,莽張飛在這個時候哪裡聽得進這種勸阻。
他想,什麼?轅門是我家大哥的,我本來要找你,你孔明竟找到我頭上來了。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
三将軍對着這個當差說道:&ldquo你去向諸葛亮言道,轅門是老張打掉也,看他怎樣!&rdquo 這個當差一聽,心想你也真是個不懂好壞的戆大。
那末,你既然不怕,我就從實去禀報。
當差轉身兜過中軍門,準備奔上将台來禀報諸葛亮。
可就在将台下坐着一員頭營上将、臨時軍政官趙雲,他上了孔明的當,一時還沒有知道,現在看見這個當差要去報告軍情,子龍想你沒有資格直接去禀報軍師,應該先報給我聽,由我再去禀報。
這是規矩。
因此,他一聲喝住了這個當差:&ldquo報事人你與我住了!&rdquo 當差的站定身子一看,見趙雲坐在那裡。
他心裡明白,先要報給趙将軍聽,所以對子龍跪下一禮:&ldquo禀報趙将軍!&rdquo 趙雲:&ldquo何事報來?&rdquo 差人:&ldquo今有三将軍張飛,酒醉而來打倒轅門。
請趙将軍定奪!&rdquo 趙雲對他看看。
心想,張飛同你有什麼冤仇,照你這樣禀報上去,不要說張飛隻有一個腦袋,即使有着三個頭也要被軍師搬下來的。
你要知道,今夜孔明先生這個軍師,不是劉皇叔私人的軍師,而是劉備代表着當今天子,拜諸葛亮為主帥,說得明白一點,大漢軍師便是漢朝的軍師,也是皇帝殿上的軍師,他的轅門誰敢打掉?!你豈不是報得太兇了。
趙雲在這種地方當然比手下人懂得多。
因此,有意在其中改去一個字,他對着這個當差說道:&ldquo莫非三将軍前來帶倒轅門?&rdquo 打倒是有意鬧事,罪責重大。
帶倒是無意闖禍,罪責較輕。
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可是進出很大。
但是,這個當差認為打倒就打倒,帶倒就帶倒,那有什麼關系。
他還不理解子龍将軍的道理。
趙雲命他退下了。
然後,從座上起身,上将台來禀孔明。
他一面把手中将令交上,一面便說道:&ldquo軍師在上。
今有三将軍張飛酒醉而來,帶倒了轅門,請軍師定奪!&rdquo 孔明把令箭收了。
心裡明白趙雲是在存心幫張飛的忙,分明打倒,你偏偏說帶倒。
諸葛亮想,隻要與張飛有關的事,我一定要追究他的責任。
今晚不收服他,也錯過了機會。
不管地打倒也好,碰倒也好,我總要與他算帳的。
孔明回頭對坐在左邊的劉皇叔看看,意思是暗中問他,剛才說你家三弟出外打聽軍情去了,難道這軍情要緊得連轅門都帶倒了?旁邊劉備完全懂得他的意思,兩頰漲得通紅。
心裡想,我當出了什麼事,原是三弟前來闖下大禍,而且把我的假話都戳穿了。
皇叔一時非常難受,隻得低下了頭。
然後,孔明叫子龍退下。
他決不放張飛輕易過去,便拔令在手,對旁邊刀斧手、軍牢手、捆綁手──這名謂三班,一聲吩咐道:&ldquo三班聽令!&rdquo 三班共二十四人,其中有一名年齡最輕,到軍中當差日期較短,還不知當差的難處,同時帶着一點風頭主義,聽到軍師呼喚,他便搶步上前到孔明虎案之前應聲道:&ldquo三班在!&rdquo 孔明看見上來的手下人,總以為他是三班中的代表,便交令給他說:&ldquo本軍師付你将令一支,拿捉張飛!&rdquo 差人:&ldquo得令!&rdquo 他接令退了下未,有幾個老公事的當差,把他拉到旁邊,輕輕地并有意地問他說:&ldquo你奉令幹什麼?&rdquo此人回答:&ldquo捉拿張飛。
&rdquo兩個老當差笑着說:&ldquo你在做夢!你可知道三将軍是何許樣人?他是當前沙場上一員無敵的虎将。
你想拿得住他嗎?&rdquo年輕人回答說:&ldquo我們有二十四個人。
&rdquo老當差說:&ldquo不要說二十四人,即使是二百四十人也捉不住他。
你看坐在軍師左邊的關将軍,尚且在古城要被張飛打得龍刀都丢在地上,我們上去一個都保不了命。
&rdquo此人回答說:&ldquo我們有軍師的将令。
&rdquo老當差笑着說:&ldquo你這個人真是個孩子。
要知道令箭是對遵守軍規的才有用場。
現在張飛把轅門都要打倒,你這令箭被他看作稻草一般。
&rdquo這個年紀輕的當差聽到這裡,他怕起來了,回答:&ldquo怎麼辦呢?可要把令去交還給軍師?&rdquo老當差說:&ldquo吃公事飯有你那麼便當?高興就接令,不高興就好交差嗎?&rdquo&ldquo被你這樣講,我隻好去死了。
&rdquo老當差便講給他聽:&ldquo死是不須要的。
主要請你今後在各方面都想想,當差這碗飯不是好吃的。
現在既然接下了令來,表面文章要做一做,首先他把令箭藏在背後,要是被三将軍看見,馬上有危險。
再說我們都是吃劉皇爺的飯。
張飛是他的三弟,現在表面上下去捉張飛,其實有機會暗中把他放了就算。
然後,回來交差,推托難以拿捉。
這樣,軍師也就無話可講了。
&rdquo年輕的當差便把令箭反手藏在背後,方始跟着老當差們一齊從将台上走下來。
他們做功很好,裝得威勢十足,好象去捉拿犯人的樣子,一路上喊出去── 差人齊喊:&ldquo拿張飛!捉張飛!拿張飛&hellip&hellip&rdquo 聲音越喊越響,下了将台從中軍門側邊繞過去。
外面張飛耳邊聽得捉拿之聲,他頓然間濃眉倒豎,環眼圓睜,虎須豁開,回頭向喊來聲音的方向惡狠狠地望着。
他在口中問道:&ldquo誰來拿捉老張呀?&rdquo 這班當差們見到張飛已經發覺了他們,又看到三将軍環眼中好象冒出火來,見到他怒得兩腮肌肉都在微微地抖動着,吓得誰都不敢上前一步。
趁着三将軍對他們望着的時候,便加高喉嚨喊道:&ldquo拿捉張飛哎──&rdquo把這個&ldquo哎&rdquo字的聲音拖得特别長。
同時,用嘴對着他向前努着,意思是我搳令子給你,你怎麼還不快快&ldquo飛&rdquo走呢!隻要你一走之後,大家在軍師面前說說好話,大事可以變為小事。
張飛哪裡懂得他們的意思!即使明白,他也絕不會因此而罷休。
相反火上添油。
他想,孔明你好大膽,竟敢命人來捉拿于我!那好吧,免得你們來捉,我自己送上門來了,不把你諸葛亮拖下将台,誓不為人。
隻聽得張飛高叫一聲:&ldquo不要你們來拿捉,老張來了!&rdquo 要知下情怎樣,且看下回分解。
四個當差見張飛催促戰馬,起初他們還在後面緊緊追趕,但是畢竟兩條腿,怎能趕得上他的龍馬。
四個人想我們回去吧,即使死也要等到明天。
三将軍回頭不見四個當差,他不覺在馬上哈哈大笑起來。
路上并無耽擱,直到城外西校場。
有人說,在路上被張飛的快馬撞翻了一個&ldquo不倒翁&rdquo的攤販,他扣馬一看,所有潑在地上的泥菩薩一個個都站了起來,張飛感到奇怪,問擺攤販的人,這是什麼東西。
回答說:這叫&ldquo不倒翁&rdquo。
就是憑你怎樣身強力壯,總難扳倒他。
張飛想我今夜準備把諸葛亮都要扳倒他,莫說這小小的泥菩薩會扳不倒嗎?因此他翻下馬來,用兩隻腳亂踏亂踩,頃刻間把所有的&ldquo不倒翁&rdquo踩個粉碎。
意思是我一定要扳倒它!要是這樣說,三将軍真的是一個傻瓜了,把他講得太戆了,哪還象《後三國》中一名文武雙全的主将。
事實上,沒有這回事!所說張飛存心來尋找孔明的麻煩。
可是一到校場看到這樣大的場面,他暫時把闖禍的念頭忘記了。
一班來得晚的當差們被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阻得無法擠到前面去看熱鬧。
現在見張飛趕來,他們也沒有察覺到他喝醉了酒,隻想借三将軍的威勢來吓退老百姓,可以擠到最前面,因此跑上來七嘴八舌,殷勤招呼着張飛:&ldquo三将軍!三爺!你來得太晚了,現在聽說三次點印完畢,誰都不能上将台了。
請到前面去看看熱鬧吧!對對對!三将軍請下馬,我們在前面帶路。
&rdquo 張飛被他們你一句、我幾聲,反而感到不好意思。
因此他丢矛下了馬。
當差便把長矛狠狠地插在泥裡,将馬匹拴在矛杆上,然後走在前面,高聲地喊道:&ldquo三将軍來了,大家請讓一讓!&rdquo老百姓聽到張飛到此,想盡辦法讓出了一條路來。
三将軍想既然到此,就到前面去看看。
他雙手提着左右的甲欄裙,發出&ldquo嚓嗆&rdquo之聲,跟随在這班當差和家将們的後面,從人弄堂中向将台方向走去。
先到正轅門外,隻見有幾個小土墩,上面早已擠滿了人群。
這班手下人帶路上了土墩。
張飛站在土墩之上面對将台,以高望遠,從中軍門上面看到将台上清清楚楚,一覽無餘,隻見文武站立兩旁,中央擺着虎案,二位兄長坐在左右,諸葛亮端坐在中間。
張飛看見孔明,頓然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認為你是個南陽農夫,有何資格坐在正中央。
他恨不得立即飛上将台去,把孔明一把拖下台來。
一時抑制不住他心頭怒火,便提高嗓門開口罵道:&ldquo叱!将台上妖道諸葛亮,你有多大能力拜為大漢的軍師!你這牛鼻子、懶夫,氣死我也!&rdquo 旁邊所有的人,聽到張飛在破口大罵孔明,吓得都發了呆。
大家知道現在先生是位最高的主帥,要是被軍師聽見的話,你三将軍擔當不起。
這班家将和當差都感到要鬧出事來,同時大家嗅到張飛從鼻孔裡噴出了酒氣,方始明白三将軍喝醉了,因此隻有趕快來勸他回去。
衆人:&ldquo三将軍,時光不早了,請回去睡覺吧。
對,我來去帶馬。
&rdquo&ldquo三爺請息怒。
我來同你去扛矛,有話明天再講。
&rdquo衆人一面勸着,一面走下土墩去。
張飛罵了幾句,聽手下人連連勸說。
他想對!等到天亮之後我再找諸葛亮講話。
他跟着家将們一路自言自語地大步走下了土墩。
所說,馬矛都放在人群外面,剛才靠了張飛的身價才很快地走了進來,現在要擠出去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真正将戰馬帶了過來,三将軍上馬回去,也就沒有闖轅門的事情了。
就在你們去帶馬的時候,張飛已經闖出了大鍋! 三将軍剛走到正轅門旁邊,他擡頭見到轅門上插了三面大旗,左邊旗上寫着&ldquo大漢皇叔,宜順亭侯,左将軍,豫州牧&rdquo,鬥大一個&ldquo劉&rdquo字,這是一面劉備的旗幟;右邊是一面雲長的旗幟,上面寫着&ldquo大漢,漢壽亭侯&rdquo鬥大一個&ldquo關&rdquo字;中間較大一面便是孔明主帥的旗幟,上面寫着&ldquo大漢軍師、中郎将諸葛&rdquo九個字。
三将軍看見孔明的旗幟,立刻吊起了心火。
他想,為什麼沒有我張飛的大旗?這一點,他确實不懂了!因為你們兩位兄長都有一定的官銜,一個是當今的皇叔,一個是萬歲封的漢壽亭侯。
你張飛的旗幟上隻有&ldquo燕山&rdquo兩字,燕山就是北平,這是地名。
例如趙雲旗上寫着&ldquo常山&rdquo兩字,常山便是河北,也是地名。
因此,沒有資格插在正轅門上,隻好插在東西轅門上。
張飛一時不理解,加上對孔明的私心雜念,他準備用弓箭把諸葛亮的這面大旗射下來。
可是,将軍自己明白他的箭法平常得很。
所以,張飛雖然是員三國中的名将,但是他的箭并不那麼好。
今後,他的兒子張苞便是有名的箭手。
因此,他恐怕一箭射不下來,在衆人面前要出醜的。
所以,一面擡頭在望,一面在走。
正巧碰到前面地上一個泥坑,加上吃醉了酒的身體,上身重,下身發浮,一足踏進泥坑,身子便向前一沖。
張飛心裡明白,要跌跤了!他想,我是堂堂的大将,跌跤豈不丢臉,因此很快起一條右手向前一抓,準備抓到任何東西來穩一穩腳跟,果然被他抓着一樣東西,象拐杖那樣将身子撐住了。
可是,他站定的時候,便把地上這件東西一起拔了起來。
他頓時感到手臂上的分量十分沉重,仔細一看,原來手中抓住轅門下腳的一根粗竹竿。
在前面早已說過,子龍将軍由于時間局促,紮了一個簡易的轅門,上面插着各種東西,下腳就用兩根粗竹竿插入泥土裡。
現在一根竹竿被他拔了起來,上面的整個轅門已經傾斜了,馬上搖搖欲墜。
這突然的一下子,吓得附近的老百姓都向四處散開來。
因為,上面全是些刀槍,萬一落到頭上,是有性命危險的。
這時候,張飛也支撐不住了!他來不及把竹竿插在原來的地方,隻是糊裡糊塗地想到,這個轅門看來是要倒下來的,那末你就倒吧,不是我叫你倒的。
想到這裡,三将軍便把手中竹竿用力向前一推,頓時一聲巨響,&ldquo嘩──&rdquo整個轅門被他翻倒在地。
接下來,周圍的人都抱頭鼠竄,一片啰唣之聲&ldquo啊──&rdquo,要是俏皮點的人,知道事情不妙,早就溜之大吉了。
張飛可不是這種人!他想,我走了反要冤枉别人;再說這轅門,不是諸葛亮從卧龍崗帶來的,與他無涉。
因此,他撩着長長的虎須還在戆笑着。
外面這樣的吵聲,孔明在将台上早已知道張飛來了。
他裝作不知詳情,立即一聲吩咐:&ldquo來人!&rdquo 在旁手下人立刻應道:&ldquo在!&rdquo 諸葛亮:&ldquo外面何事喧嘩,與我查來!&rdquo 手下人奔下将台傳令:&ldquo外面何事喧嘩,查來!&rdquo在外面的當差,早已知道是張飛把轅門弄倒了。
但是,這個當差感到三将軍闖了大禍,還不溜走,今天三卯不到,本來軍師要治他之罪,現在更要不客氣了,倒不如我來幫幫忙吧。
他便走到張飛面前說;&ldquo三将軍!&rdquo 張飛:&ldquo你便怎樣?&rdquo 差人:&ldquo你弄倒了轅門,上面軍師已經在調查了。
請三爺暫時避一避開,免吃眼前之虧。
&rdquo 當差的一片好心。
可是,莽張飛在這個時候哪裡聽得進這種勸阻。
他想,什麼?轅門是我家大哥的,我本來要找你,你孔明竟找到我頭上來了。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
三将軍對着這個當差說道:&ldquo你去向諸葛亮言道,轅門是老張打掉也,看他怎樣!&rdquo 這個當差一聽,心想你也真是個不懂好壞的戆大。
那末,你既然不怕,我就從實去禀報。
當差轉身兜過中軍門,準備奔上将台來禀報諸葛亮。
可就在将台下坐着一員頭營上将、臨時軍政官趙雲,他上了孔明的當,一時還沒有知道,現在看見這個當差要去報告軍情,子龍想你沒有資格直接去禀報軍師,應該先報給我聽,由我再去禀報。
這是規矩。
因此,他一聲喝住了這個當差:&ldquo報事人你與我住了!&rdquo 當差的站定身子一看,見趙雲坐在那裡。
他心裡明白,先要報給趙将軍聽,所以對子龍跪下一禮:&ldquo禀報趙将軍!&rdquo 趙雲:&ldquo何事報來?&rdquo 差人:&ldquo今有三将軍張飛,酒醉而來打倒轅門。
請趙将軍定奪!&rdquo 趙雲對他看看。
心想,張飛同你有什麼冤仇,照你這樣禀報上去,不要說張飛隻有一個腦袋,即使有着三個頭也要被軍師搬下來的。
你要知道,今夜孔明先生這個軍師,不是劉皇叔私人的軍師,而是劉備代表着當今天子,拜諸葛亮為主帥,說得明白一點,大漢軍師便是漢朝的軍師,也是皇帝殿上的軍師,他的轅門誰敢打掉?!你豈不是報得太兇了。
趙雲在這種地方當然比手下人懂得多。
因此,有意在其中改去一個字,他對着這個當差說道:&ldquo莫非三将軍前來帶倒轅門?&rdquo 打倒是有意鬧事,罪責重大。
帶倒是無意闖禍,罪責較輕。
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可是進出很大。
但是,這個當差認為打倒就打倒,帶倒就帶倒,那有什麼關系。
他還不理解子龍将軍的道理。
趙雲命他退下了。
然後,從座上起身,上将台來禀孔明。
他一面把手中将令交上,一面便說道:&ldquo軍師在上。
今有三将軍張飛酒醉而來,帶倒了轅門,請軍師定奪!&rdquo 孔明把令箭收了。
心裡明白趙雲是在存心幫張飛的忙,分明打倒,你偏偏說帶倒。
諸葛亮想,隻要與張飛有關的事,我一定要追究他的責任。
今晚不收服他,也錯過了機會。
不管地打倒也好,碰倒也好,我總要與他算帳的。
孔明回頭對坐在左邊的劉皇叔看看,意思是暗中問他,剛才說你家三弟出外打聽軍情去了,難道這軍情要緊得連轅門都帶倒了?旁邊劉備完全懂得他的意思,兩頰漲得通紅。
心裡想,我當出了什麼事,原是三弟前來闖下大禍,而且把我的假話都戳穿了。
皇叔一時非常難受,隻得低下了頭。
然後,孔明叫子龍退下。
他決不放張飛輕易過去,便拔令在手,對旁邊刀斧手、軍牢手、捆綁手──這名謂三班,一聲吩咐道:&ldquo三班聽令!&rdquo 三班共二十四人,其中有一名年齡最輕,到軍中當差日期較短,還不知當差的難處,同時帶着一點風頭主義,聽到軍師呼喚,他便搶步上前到孔明虎案之前應聲道:&ldquo三班在!&rdquo 孔明看見上來的手下人,總以為他是三班中的代表,便交令給他說:&ldquo本軍師付你将令一支,拿捉張飛!&rdquo 差人:&ldquo得令!&rdquo 他接令退了下未,有幾個老公事的當差,把他拉到旁邊,輕輕地并有意地問他說:&ldquo你奉令幹什麼?&rdquo此人回答:&ldquo捉拿張飛。
&rdquo兩個老當差笑着說:&ldquo你在做夢!你可知道三将軍是何許樣人?他是當前沙場上一員無敵的虎将。
你想拿得住他嗎?&rdquo年輕人回答說:&ldquo我們有二十四個人。
&rdquo老當差說:&ldquo不要說二十四人,即使是二百四十人也捉不住他。
你看坐在軍師左邊的關将軍,尚且在古城要被張飛打得龍刀都丢在地上,我們上去一個都保不了命。
&rdquo此人回答說:&ldquo我們有軍師的将令。
&rdquo老當差笑着說:&ldquo你這個人真是個孩子。
要知道令箭是對遵守軍規的才有用場。
現在張飛把轅門都要打倒,你這令箭被他看作稻草一般。
&rdquo這個年紀輕的當差聽到這裡,他怕起來了,回答:&ldquo怎麼辦呢?可要把令去交還給軍師?&rdquo老當差說:&ldquo吃公事飯有你那麼便當?高興就接令,不高興就好交差嗎?&rdquo&ldquo被你這樣講,我隻好去死了。
&rdquo老當差便講給他聽:&ldquo死是不須要的。
主要請你今後在各方面都想想,當差這碗飯不是好吃的。
現在既然接下了令來,表面文章要做一做,首先他把令箭藏在背後,要是被三将軍看見,馬上有危險。
再說我們都是吃劉皇爺的飯。
張飛是他的三弟,現在表面上下去捉張飛,其實有機會暗中把他放了就算。
然後,回來交差,推托難以拿捉。
這樣,軍師也就無話可講了。
&rdquo年輕的當差便把令箭反手藏在背後,方始跟着老當差們一齊從将台上走下來。
他們做功很好,裝得威勢十足,好象去捉拿犯人的樣子,一路上喊出去── 差人齊喊:&ldquo拿張飛!捉張飛!拿張飛&hellip&hellip&rdquo 聲音越喊越響,下了将台從中軍門側邊繞過去。
外面張飛耳邊聽得捉拿之聲,他頓然間濃眉倒豎,環眼圓睜,虎須豁開,回頭向喊來聲音的方向惡狠狠地望着。
他在口中問道:&ldquo誰來拿捉老張呀?&rdquo 這班當差們見到張飛已經發覺了他們,又看到三将軍環眼中好象冒出火來,見到他怒得兩腮肌肉都在微微地抖動着,吓得誰都不敢上前一步。
趁着三将軍對他們望着的時候,便加高喉嚨喊道:&ldquo拿捉張飛哎──&rdquo把這個&ldquo哎&rdquo字的聲音拖得特别長。
同時,用嘴對着他向前努着,意思是我搳令子給你,你怎麼還不快快&ldquo飛&rdquo走呢!隻要你一走之後,大家在軍師面前說說好話,大事可以變為小事。
張飛哪裡懂得他們的意思!即使明白,他也絕不會因此而罷休。
相反火上添油。
他想,孔明你好大膽,竟敢命人來捉拿于我!那好吧,免得你們來捉,我自己送上門來了,不把你諸葛亮拖下将台,誓不為人。
隻聽得張飛高叫一聲:&ldquo不要你們來拿捉,老張來了!&rdquo 要知下情怎樣,且看下回分解。